•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當前規(guī)模化養(yǎng)鴨場常見疫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2019-02-12 12:49:29宿志民潘柳婷
      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9年10期
      關鍵詞:鴨場病鴨蜂膠

      宿志民 潘柳婷

      淺談當前規(guī)模化養(yǎng)鴨場常見疫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宿志民 潘柳婷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 山東 濰坊 261061)

      濰坊、臨沂等地鴨養(yǎng)殖數量龐大,在全國肉鴨養(yǎng)殖中占比較大。筆者在調研臨沂、濰坊兩地規(guī)?;B(yǎng)鴨場發(fā)現,傳染性漿膜炎、鴨病毒性肝炎、鴨瘟、鴨霍亂等疾病是當前鴨養(yǎng)殖業(yè)中面臨的最大困難,嚴重制約了產業(yè)的發(fā)展。現淺談一下在調研過程中幾種疫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僅供參考。

      1 傳染性漿膜炎

      1.1 發(fā)病原因 (1)育雛時飼養(yǎng)密度過大,空氣不流通、潮濕、衛(wèi)生條件差,飼養(yǎng)粗放,飼料中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水平過低均易造成該病的發(fā)生和傳播。(2)墊草潮濕、不潔、反復使用,當小鴨腳掌皮膚擦傷或刺傷后受到細菌感染而發(fā)病。(3)發(fā)病鴨場消毒不徹底,混合飼養(yǎng)。

      1.2 流行特點 本病病原為鴨疫李默氏桿菌,曾被稱為新鴨病、鴨疫綜合癥、鴨疫敗血癥等。從臨診病例統(tǒng)計來看,傳染性漿膜炎是當前危害肉鴨養(yǎng)殖最為嚴重的傳染病。筆者從山東淄博、濰坊,河南、天津、江蘇等地的養(yǎng)鴨場均分離到該病原。本病多發(fā)生于秋末和冬春季節(jié),主要侵害1月齡左右的鴨,發(fā)病率一般為10%左右,有的高達50%~70%;死亡率可達10%~30%,若混合感染其它疾病,死亡率更高,是造成養(yǎng)鴨損失的主要傳染病。

      1.3 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1)本病多呈急性發(fā)作,病程一般為1~3d。多表現為失眠、縮脖或喙觸地面,腿發(fā)軟,不愿走動或行走時打晃。常見病鴨仰臥,雙腿劃動呈游泳狀。眼有漿液或粘性分泌物,眼周圍的羽毛常被粘連或脫落。鼻孔也有漿液或粘液型分泌物。部分小鴨腹部膨脹,糞便稀薄呈黃綠色或綠色。臨死前常出現神經癥狀,如痙攣、搖頭、或角弓反張姿勢。中鴨多數為慢性經過,主要表現為頭頸歪斜,遇有驚擾時,不斷鳴叫,且頸部彎轉90度左右,轉圈或倒退。(2)剖檢變化主要表現為心包膜增厚混濁,肝臟表面有一層纖維素性薄膜且易剝離,氣囊混濁增厚。少數病例有輸卵管炎或關節(jié)炎。但由于該病病變與大腸桿菌、糞鏈球菌和沙門氏菌引起的病變相似,因此要想確診該病,應借助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

      1.4 防治措施 (1)改善育雛室的衛(wèi)生條件,要特別注意通風換氣,保持雛舍干燥,注意防寒及改變飼養(yǎng)密度。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管理模式,避免不同日齡混合飼養(yǎng)。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意識和消毒措施。舍內門窗關閉,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熏蒸消毒,效果較為可靠。地面育雛要勤換墊草,保持干燥。(2)藥物控制:經對分離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統(tǒng)計,該菌對丁胺卡那霉素、先鋒霉素、新霉素敏感性最高,一般可將以上三種藥物作為預防和治療該病的首選藥物。但由于該菌極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在確診為該病后,有條件時,應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進行積極治療。切忌濫用藥物,以免耽誤治療,造成經濟損失。(3)疫苗預防:考慮到該菌血清型較多,且區(qū)域性較強的特點,制造自家疫苗應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筆者以蜂膠為佐劑針對發(fā)病地區(qū)研制了鴨疫巴氏桿菌蜂膠滅活疫苗、鴨疫巴氏桿菌與大腸桿菌蜂膠二聯滅活疫苗,試驗和推廣應用證明,該苗不僅具有促生長作用,而且易于吸收,無肉芽腫,不影響肉的品質,均收到了較好的預防效果。

      2 鴨霍亂

      2.1 發(fā)病原因 本病對4周齡以上的鴨群危害嚴重。其傳播途徑主要經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病鴨或健康帶菌鴨是主要的傳染源。病禽的排泄物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的飼料、水、用具、場地等都可把細菌傳播給易感鴨群,人也可機械帶菌,蒼蠅、蚊子等昆蟲也是傳播的媒介。

      2.2 流行特點 本病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所以又稱為鴨巴氏桿菌病。其發(fā)病以急性型為主,發(fā)病急、死亡快,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2.3 臨床癥狀與剖檢變化 (1)急性型發(fā)病,常見病鴨精神呆頓,離群獨處,羽毛粗亂、兩翅下垂,縮脖、厭食、甚至廢絕,嗉囊中積食不化,渴欲增加,體溫升高,常從口和鼻中流出粘液,呼吸困難,為了將積在喉頭的粘液排出,病鴨常常搖頭,所以又將本病稱為“搖頭瘟”。病鴨下痢嚴重,排出腥臭的灰白或銅綠色的稀糞,有時混有血液。本病一般發(fā)病和死亡較快,常是在頭天晚上一切都很正常,而在第二天早上突然發(fā)現有大量死鴨,這種最急性型病例常是鴨霍亂在鴨群中暴發(fā)流行的先兆。(2)剖檢表現為肝臟腫大呈古銅色,質脆,表面有許多白色、針尖大小的壞死灶,心冠脂肪、腹腔脂肪和漿膜等處有出血點或形成出血斑。十二指腸呈卡他性出血性腸炎,肺呈出血性實質變化。

      2.4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避免不同品種與不同日齡的禽類混養(yǎng);嚴格執(zhí)行消毒衛(wèi)生防疫制度,盡量減少或避免應激因素。(2)定期預防接種,是預防鴨霍亂發(fā)生的有效途徑。禽霍亂蜂膠滅活疫苗與油乳劑疫苗、氫氧化鋁膠疫苗相比較具有產生免疫力時間快(5~7d產生堅強免疫力),免疫期長(6個月以上),保護率高(90%以上),易吸收、不形成肉芽腫,不影響生長等特點,是預防該病的首選疫苗。(3)疫情暴發(fā)后,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尸體全部燒毀或深埋;病禽進行隔離治療;禽舍、場地、用具必須徹底消毒;大群通過飼料或飲水給磺胺藥、喹乙醇或抗生素,全場用禽霍亂蜂膠滅活疫苗進行免疫接種,一般在2~3d內即可控制疫情的發(fā)展。

      3 鴨病毒性肝炎

      3.1 發(fā)病原因 主要經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暴發(fā)本病的鴨場多是由于從疫區(qū)或發(fā)病鴨場購入帶病的雛鴨傳染所致。此外,人員流動如飼養(yǎng)員竄圈,外場人員參觀,衛(wèi)生檢查人員的竄場走動,收購病殘鴨的小販等都可能成為傳播本病的重要途徑。車輛往來,用具和墊草不經消毒處理反復使用,在場內亂扔病死鴨等,也常是傳播本病的重要方式。

      3.2 流行特點 本病病原為鴨肝炎病毒,主要侵害3~5周齡以下的小鴨。本病發(fā)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病死率有的甚至高達90%。

      3.3 臨床癥狀與剖檢變化 (1)臨床癥狀表現精神萎靡、縮脖、翅下垂、不愛活動、行動發(fā)呆、常跟不上群、眼半閉、采食量減少或絕食。發(fā)病0.5~1d即發(fā)生全身性抽風,病鴨多側臥,頭向后背,有“背脖病”之稱。表現為兩腳痙攣性的反復蹬踏,有時在地上旋轉。病鴨的嘴和爪尖呈暗紫色,少數病鴨死亡前排黃白色或綠色稀糞。但有的無任何癥狀,一背脖、一蹬腿便死亡。(2)剖檢主要病變在肝臟,肝腫大,發(fā)脆易碎,顏色暗淡或發(fā)黃,肝臟表面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點。

      3.4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建立嚴格的衛(wèi)生消毒制度。實踐證明,暴發(fā)本病的鴨場多是由于從疫區(qū)或發(fā)病鴨場購入帶病的雛鴨所致。因此應嚴禁從發(fā)病鴨場或孵化房購買雛鴨,嚴禁場外人員不經消毒進場或竄圈,育雛室門前設消毒池,嚴格按衛(wèi)生消毒要求處理病死鴨等。進雛前與飼養(yǎng)過程中應建立完善的衛(wèi)生消毒制度,確保飼養(yǎng)環(huán)境衛(wèi)生潔凈。(2)提高防疫意識,進行特異性預防。進雛前應了解種鴨場對該病的免疫情況。若母鴨免疫確實,其雛鴨母源抗體可維持2周左右時間,基本可度過易感危險期;如果飼養(yǎng)環(huán)境衛(wèi)生狀況較差,提倡在10~14日齡進行鴨肝炎疫苗的主動免疫。若母鴨未經免疫,雛鴨應于1日齡主動免疫疫苗。一旦小鴨發(fā)生本病,應迅速注射卵黃抗體,可降低死亡率和防止流行。(3)高免卵黃液的制備方法:取高免疫力母鴨產的蛋,除去蛋清,把蛋黃攪拌成勻漿,加入適量青霉素、鏈霉素,用生理鹽水稀釋4~5倍,分裝入瓶即成。每只雛鴨皮下注射0.5~2ml,一般注射1次即可見效.根據鴨群病情也可重復注射1次。有的資料介紹,同時飲用加葡萄糖的卵黃液2~3ml,療效更好。

      4 鴨瘟

      4.1 發(fā)病原因 各種年齡和品種的鴨均可感染,但在鴨瘟流行時,成年鴨發(fā)病和死亡比較嚴重,1月齡以下的小鴨發(fā)病較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最易流行。本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其次也可通過交配、眼結膜和呼吸道而傳播。其發(fā)生主要是購入病鴨或病鴨群帶毒的鴨,其排出病毒傳染健康鴨群或使用被病鴨排泄物污染的用具、運輸工具,與疫區(qū)或疫場人員的往來等都可能造成鴨瘟的傳播。

      4.2 流行特點 鴨瘟是由鴨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死亡率的傳染病,又稱為鴨病毒性腸炎,俗稱“大頭瘟”。

      4.3 臨床癥狀與剖檢變化 (1)病鴨表現精神不佳,食欲減少或停食,渴欲增加,喜臥不愿走動。病初,體溫升高到43℃以上。流淚、眼周圍羽毛粘濕,甚至有膿性分泌物,將眼瞼粘連。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鴨頭頸部腫大。病鴨下痢,排綠色或灰白色稀糞。(2)剖檢病變主要在消化道,即口腔咽喉頭周圍可能有壞死灶,食道內有條紋狀潰瘍,泄殖腔黏膜有出血或潰瘍,小腸有出血環(huán),心臟有出血點,肝臟微腫脹、淤血和出血斑點。

      4.4 防治措施 (1)提高飼養(yǎng)管理水平,嚴禁從鴨瘟疫區(qū)進鴨;平時嚴格執(zhí)行對鴨舍、運動場、管理用具、運鴨車輛的消毒工作。(2)提高防疫意識,做好防疫工作。種鴨于產蛋前注射鴨瘟蜂膠滅活疫苗;具有母源抗體的幼鴨到 13日齡時抗體大多消失,因此可于10日齡左右安排疫苗接種。(3)一旦發(fā)生鴨瘟,必須對鴨群進行全面檢查,并采取嚴格封鎖措施,進行隔離消毒和緊急預防接種。嚴禁病鴨外調或出售,病死鴨深埋或焚燒。糞便、羽毛、污水需經消毒,墊草宜燒掉,不再重復使用。

      (2019–06–25)

      S858.32

      B

      1007-1733(2019)10-0040-03

      猜你喜歡
      鴨場病鴨蜂膠
      寒地鴨場飼養(yǎng)管理與疾病防治
      淺析鴨傳染病的鑒別與治療
      鴨幾種常見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2018版蜂膠國家標準解讀
      《安徽六安地區(qū)鴨短喙與侏儒綜合征并發(fā)細菌感染初報》圖版
      本期熱點追蹤蜂膠:去偽存真 國標助力
      鴨場疫病綜合防疫措施及消毒管理
      鴨場的環(huán)境控制
      鴨傳染性鼻炎的診治
      蜂膠可作為飼料添加劑
      旅游| 公主岭市| 峡江县| 南京市| 疏附县| 蒙阴县| 周宁县| 海原县| 龙岩市| 逊克县| 莱芜市| 贵南县| 樟树市| 宝山区| 临澧县| 于田县| 旺苍县| 永定县| 水城县| 福清市| 凤冈县| 毕节市| 翁源县| 山丹县| 宁陵县| 梨树县| 顺昌县| 盐山县| 连城县| 巧家县| 民县| 江达县| 色达县| 台中县| 黄冈市| 恩施市| 青川县| 水城县| 西昌市| 肥西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