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山西省五臺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 繁峙 034302)
刺梨是一種優(yōu)良的經(jīng)濟樹種。刺梨果實有刺,味道酸甜,可制作果酒或者果汁;果實、種子、莖、根均可入藥;花期較長、氣味芳香,果實如刺球,可作為觀賞植物。五臺山林區(qū)是刺梨的天然分布區(qū)域,光照、溫度、降水等氣候條件適宜刺梨生長,應當逐漸建立刺梨良種繁育基地,選育優(yōu)良品種培育苗木,大面積推廣種植,并加強刺梨產(chǎn)品的研發(fā)與利用。
刺梨適應能力很強,具有耐寒、耐旱、耐高溫、耐貧瘠、耐洪澇、耐鹽堿等多種優(yōu)良特性,可生長于多種土質。五臺山林區(qū)常見于中高山地帶的河谷、山溝、路旁、山坡、林緣或稀疏的針葉林內。刺梨喜適度光照,在背陰處很難生存,但生長于陽光強烈的陽坡時,結出的果實較小且口感不佳;生長于適當遮光的半陽坡時,結出的果實較大,且水分含量、口感、品質等方面明顯較好。
刺梨果實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富含各種維生素、糖類和有機酸等,還含有16 種以上的氨基酸,其中包括7 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并且大多數(shù)礦物質元素的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刺梨可供生食及制作果酒、果汁、飲料和果醬等,也是提取維生素的原料。五臺山區(qū)生長的刺梨,沒有受到污染,開發(fā)利用前景廣闊。
刺梨根可入藥,主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果實入藥,主治消化不良、痔瘡等;莖入藥,清熱解毒,可治療肝炎。此外,刺梨枝繁葉茂,花具有芳香氣味,花期可達30d 以上,是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樹種。
刺梨繁育方法有3 種,即播種、扦插和根蘗,其中扦插育苗操作簡單,經(jīng)濟實用,可作為五臺山區(qū)刺梨大面積繁育的主要方法。播種育苗也是刺梨常見的繁育方式,優(yōu)點是可以獲得大量的優(yōu)質實生苗。
刺梨扦插育苗可在春、夏、秋3 季進行,但要注意的是五臺山地區(qū)夏季干旱少雨,扦插要及時澆水;冬季氣溫較低,扦插不利于幼苗存活,成活率較低。插穗剪取的時間一般為扦插前3.0d~5.0d,即選取生長勢旺盛、無病蟲害感染植株的1.0a~2.0a 生枝條作為插條,長度控制在15cm 左右,上、下切口距離插條嫩芽的距離至少1.0cm,下切口剪成馬蹄形。插穗剪取后,用25℃~30℃溫水浸泡2.0d~3.0d,然后用ABT生根粉浸泡1.0h~2.0h,目的是提高幼苗扦插的成活率,促進插條快速生根。插條經(jīng)過處理之后便可插入土壤,將插條上方露出地面3.0cm~5.0cm,然后用腳沿插穗兩側將土壤壓實,小水澆1 次,30d 左右時間插條便可成活。扦插株行距25cm×30cm。
扦插完成后,第一個月每7.0d 澆水1 次,保持苗床土壤濕潤;第二個月起至10 月底,每30d 澆水1次;雨季可根據(jù)當年實際降水量適量澆水。6 月中、下旬追施氮肥1 次,用量每公頃150kg;8 月中、下旬追施有機腐熟肥1 次,用量每公頃3 000kg。春季扦插后,翌年春季幼苗高度可達60cm~100cm。
刺梨果實成熟期為7 月-9 月。果實顏色由青變?yōu)榘导t黑色時便可采集,把采集到的果實果肉揉碎,去除果肉和果皮,用清水將種子沖洗干凈,置于陰涼干燥處自然風干。播種分為春播和秋播。春播將陰干后的種子裝入布袋中,置于陰涼干燥處貯存,在播種前45d 進行催芽,種子取出后放入溫水浸泡36h 取出,與濕沙均勻混合置于20℃溫度下30d,有6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秋播即種子陰干后無需進行催芽,立即播種,出芽率可達85%以上。
刺梨播種方法為條播。要提前做好育苗床,床寬1.0m 左右,步道寬45cm,床長可根據(jù)育苗地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播種之前,土壤要進行消毒處理,即用2.50%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地面。播種株距20cm、行距30cm,表層覆土0.50cm~1.0cm,然后輕輕壓實,播種量每公頃450kg。播種后,定期用噴壺噴水,保持土壤濕潤,20d 后幼苗高度5.0cm~7.0cm 時進行間苗。春播當年幼苗高度可達50cm 左右,翌年春季即出圃栽植;秋季播種的翌年秋季幼苗高度可達70cm~80cm,可出圃栽培。
刺梨定植地一般選擇在立地條件較好的半陰坡或半陽坡。定植前土壤要進行深翻熟化、改良和挖好定植溝或穴。山地定植,土壤耕作層薄,有機質少,肥力低,需要進行土壤改良。定植前要挖深40cm、寬或直徑60cm 的溝或穴,將表土與農(nóng)家肥等充分混合回填并用水沉實或邊境踏實。對立地條件差或管理粗放的地塊,可采用2.0m×1.0m 或2.0m×1.50m 的株行距;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塊,株行距可適當加大,以2.50m×1.50m 或2.0m×1.50m 較為適宜。
定植前,用殺菌劑噴灑苗木進行消毒處理,可以預防白粉病。五臺山區(qū)氣候寒冷,定植時間一般選擇在春季4 月中、下旬,入冬前幼苗可長到45cm 左右。7 月-8 月雨水較多,根據(jù)雜草生長情況進行要松土除草1 次~2 次;7 月上、中旬,追施氮肥和有機腐熟肥1 次,用量氮肥每公頃150kg、有機腐熟肥每公頃4 500kg。定植后立即大水灌溉1 次,6 月澆坐果水1次,7 月澆催果水1 次,10 月下旬澆封凍水1 次,翌年春季4 月上旬澆解凍水1 次。
定植后刺梨成活率在90%以下時,在定植當年的秋、冬季節(jié)要及時進行補植補種,以確保成活率;定植成活率低于40%時,要分析原因,重新定植。
刺梨修剪分為夏季修剪和休眠期修剪。夏季修剪的主要目的是除萌,同時剪除病蟲枝、生長弱勢枝、干枯枝等,增強植株的通風透光條件。
休眠期修剪從定植后第2 年開始,選取2 個強壯基生枝,剪去1/3,培養(yǎng)出具有大量花芽的結果枝。第3 年保留5 個~8 個基生枝,剪除過密枝和生長弱勢枝;第4 年保留8 個左右生長勢旺盛的基生枝,其中2 年生基生枝5 個左右,3.0a 生基生枝3 個左右,剪除過密及生長勢較弱的多年枝;第5 年,植株開始進入盛果期,保留12 個基生枝,其中2.0a 生6 個左右、3.0a 生4 個左右、4.0a 生2 個,將4.0a 生老枝基本剪除,最后形成由20 個左右不同年齡組成的株叢。
刺梨果實成熟期在7 月-9 月,成熟后應立即采收。采收的果實要堆放于陰涼干燥處,24h 之內送至加工廠進行加工。采收的果實亦可裝入果盤,并用保鮮膜封閉,就近送入市場銷售。
刺梨病害較少,常見的有白粉病和葉斑病。白粉病為害枝梢,受害葉產(chǎn)生白霉并迅速延及全葉乃至全梢,嚴重時可導致新梢枯死。發(fā)病后可用1∶2∶100的波爾多液噴灑植株2 次~3 次,每10d 噴灑1 次。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結實,發(fā)病后用300 倍多菌靈乳劑噴灑植株1 次~2 次,效果良好。
刺梨蟲害較多,五臺山區(qū)常見有蚜蟲、梨小食心蟲、刺蛾、卷葉蛾、葉蟬等。蚜蟲多發(fā)生在春季和秋季,主要為害嫩芽和葉片,影響植株光合作用,造成果實減產(chǎn),防治方法可用40%樂果2000 倍液噴灑受害植株;梨小食心蟲主要為害刺梨果實,早期引起落果,中后期蟲果失去價值,防治方法可用50%殺螟松1000 倍液噴灑植株;葉蟬、刺蛾、卷葉蛾等其他害蟲,可用2000 倍液水胺硫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