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周娜娜,伍思儒,夏儒俊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無花果(FicuscaricaLinn.)是目前世界上投產(chǎn)最快的果樹之一,具有產(chǎn)量高、大小年不明顯、病蟲害少、營養(yǎng)價值高、見效快、效益高、管理粗放等優(yōu)點。國內(nèi)外對無花果的加工和栽培技術研究比較成熟,其中,無花果的扦插研究報道比較多,內(nèi)容包括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1]、藥劑[2]、枝條的部位[3]、長度[4]、品種[5]及其他因素[6]對扦插成活的影響。海南的氣候條件能滿足無花果的生長需求,2018年海南開始試種無花果,目前,在東方市和樂東縣有零星種植[7]。有關海南省無花果的栽培技術和扦插快繁的研究也鮮見報道。本研究在海南省三亞市進行“波姬紅”無花果的扦插繁殖,研究其插條的直徑對扦插成活和扦插苗生長量的影響,旨在為“波姬紅”無花果在三亞市快速繁殖提供理論支持。
2020年10月,對海南省樂東縣九所鎮(zhèn)廣西農(nóng)業(yè)良種海南南繁育種基地的無花果進行修剪,選取1年生“波姬紅”無花果枝條的中下部作為試驗材料進行扦插,枝條長度約15 cm,含5個節(jié),上端平切口,下段斜切口。扦插基質(zhì)采用椰糠、田園土和珍珠巖,按體積比1∶1∶1混合而成。
試驗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校內(nèi)基地的育苗棚內(nèi)進行,試驗地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中東部,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試驗全程處于旱季,根據(jù)每天的天氣記載,日均溫28.1 ℃,夜均溫19.9 ℃,空氣濕度80%~85%, 平均日照6 h,紫外線強,空氣質(zhì)量優(yōu)。
1.3.1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4個處理,選擇插條直徑分別為5、10、15、20 mm的1年生無花果枝條,進行扦插試驗。將等量的基質(zhì)裝入長寬高為46.5 cm×23.7 cm×17.5 cm的花盆,每個花盆插16根插條,為1個處理。插條晾干傷口后垂直插入椰糠,入土深度達插條長度的1/2。澆透水后,覆蓋遮蔭網(wǎng)進行扦插育苗。3次重復隨機排列,管理一致。育苗40 d后測定成苗率和扦插苗的生長指標。
1.3.2測定指標
扦插苗新梢的長度和莖基部直徑分別采用直尺、游標卡尺測定,其葉面積用打孔器和0.001 g電子天平稱重法測得數(shù)據(jù)。葉面積指數(shù)(RLAI)與葉片總面積(S1)、土地面積(Ss)的關系為RLAI=S1/Ss。根質(zhì)量密度(ρRDW)采用0.001 g電子天平稱重法,并運用公式ρRDW=Wg/Vs來計算所求結果,其中:Wg表示根系鮮質(zhì)量,Vs表示土壤體積。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軟件進行作圖、DPS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v17.1進行方差分析。
無花果插條內(nèi)貯存的營養(yǎng)對無花果扦插苗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無花果1年生插條直徑的增大,成苗率呈線性上升趨勢。插條直徑為5 mm時,成苗率僅有31.3%,不到1/3;插條直徑為10 mm時,成苗率達50.0%,成活一半;當插條直徑為15 mm時,成苗率為64.6%;當插條直徑為20 mm時,成苗率最高,為87.5%;各處理間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插條的直徑在5 mm到20 mm之間,插條的直徑(x)與成苗率(y)具有比較明顯的線性增長趨勢,相關方程為y=18.32x+12.55 (R2=0.992 8)。因此,在無花果的扦插育苗中,1年生的無花果插條直徑越大越有利于扦插成活。
圖1 無花果插條直徑對無花果扦插成苗率的影響
2.2.1扦插苗的新梢長度
無花果插條內(nèi)貯存的營養(yǎng)對無花果扦插苗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由圖2所示,較大的無花果插條直徑對無花果扦插苗的新梢長度影響較大。隨著1年生無花果插條直徑(x)的增加,無花果扦插苗的新梢長度(l)呈增長趨勢,相關線性方程為l= 7.35x-3.2 (R2=0.970 8)。直徑為20 mm的插條,扦插后新梢長度最長,40 d可長至27.6 cm,而直徑為5 mm的插條,40 d的新梢長度僅為5.6 cm,各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因此,插條直徑越大,越有利于無花果扦插苗的新梢的生長。
圖2 無花果插條直徑對扦插苗新梢長度的影響
2.2.2扦插苗的新梢直徑長度
無花果插條的直徑對扦插苗的新梢直徑長度的影響,如圖3所示。隨著1年生無花果插條直徑的增大,扦插苗新梢的直徑(d)在5~10 mm時由大變小,在10~20 mm時由小逐漸變大。直徑為10 mm的插條,40 d的新梢直徑是最小的,僅為5.5 mm;直徑為20 mm的插條,40 d的新梢直徑最長,為9.1mm。直徑為5 mm的插條,40 d的新梢直徑為7.1 mm,明顯大于插條直徑為10 mm的處理,與插條直徑為15 mm的處理差異不顯著。究其原因,可能與5 mm處理的成活率低,扦插苗采光和營養(yǎng)都比較充足等因素有關。因此,建議無花果扦插時插條的直徑長度為20 mm,這更有利于扦插苗的壯苗。
圖3 無花果插條直徑對扦插苗新梢直徑的影響
2.2.3葉面積指數(shù)
葉面積指數(shù)影響著無花果的群體產(chǎn)量。如圖4所示,隨著無花果插條直徑(x)的增大,扦插苗的葉面積指數(shù)(RLAI)呈上升趨勢,符合相關線性線方程RLAI=0.041 6x+0.007 4 (R2=0.881 7)。試驗中,插條直徑為5 mm的處理,葉面積指數(shù)為0.058;插條直徑為10 mm的處理,葉面積指數(shù)為0.091;插條直徑為15 mm的處理,葉面積指數(shù)為0.105;插條直徑為20 mm的處理,葉面積指數(shù)為0.192。由此可知,插條直徑為 20 mm的扦插苗葉片生長情況最好。
圖4 無花果插條直徑對扦插苗葉面積指數(shù)的影響
2.2.4根質(zhì)量密度
根質(zhì)量密度是反映無花果扦插苗的根系生長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無花果插條直徑(x)的增大,扦插苗的根質(zhì)量密度(ρRDW)也呈上升趨勢,符合相關線性方程ρRDW=0.731 6x-0.219 6 (R2=0.749 0)。插條直徑為5 mm的處理,根質(zhì)量密度為0.865 g·dm-3;插條直徑為10 mm的處理,根質(zhì)量密度為1.056 g·dm-3;插條直徑為15 mm的處理,根質(zhì)量密度為1.291 g·dm-3;插條直徑為20 mm的處理,根質(zhì)量密度為3.225 g·dm-3。因此,插條直徑為20 mm的扦插苗根系生長情況最好。
圖5 無花果插條直徑對扦插苗根質(zhì)量密度的影響
無花果插條的直徑對扦插苗的新梢直徑大小的影響,隨著插條直徑的增大,扦插苗新梢的直徑在5~10 mm時由大逐漸變小,在>10~20 mm時由小逐漸變大。當插條直徑為10 mm時,扦插苗新梢的直徑最小,甚至小于插條直徑為5 mm的處理結果,這可能與后期光照、營養(yǎng)條件等有關。無花果插條內(nèi)貯存的營養(yǎng)對無花果扦插成活及扦插苗的生長影響很大。無花果1年生插條的直徑分別為5、10、15、20 mm時,隨著插條直徑的增加,無花果扦插苗的成苗率、新梢長度、葉面積指數(shù)和根質(zhì)量密度都呈增長趨勢。在無花果的扦插育苗中,1年生的無花果插條直徑越大越有利于扦插成活和后期扦插苗的健壯生長。
因此,進行無花果扦插繁殖時,采用1年生插條的直徑大于或等于20 mm,更有利于扦插苗的成活和健壯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