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山
(遼寧省海城市中心醫(yī)院理療科,遼寧 海城 114200)
脊髓損傷于臨床脊柱損傷中較為常見。臨床多以取常規(guī)康復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但治療時間長,且治療效果不甚滿意[1]。本研究用針刺結合康復治療脊髓損傷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39~72歲,平均(55.98±4.35)歲;擠壓傷3例,重物壓傷7例,高處墜落13例,交通事故27例。研究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0~71歲,平均(56.05±4.15)歲;擠壓傷4例,重物壓傷6例,高處墜落12例,交通事故2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感覺、運動平面及膀胱功能異常,下肢反射異常,并經(jīng)磁共振影像學檢查明確異常,診斷為脊髓損傷。
兩組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2]。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指導坐位訓練,日1次,每次30min。待耐受后,開始給予指導站立訓練,日2次,每次15min,促使脊柱保持穩(wěn)定性?;謴推诮o予患者指導步行訓練,包括平衡杠內(nèi)站立、平衡杠內(nèi)步行訓練、坐椅子訓練、臥倒訓練、上下階梯訓練等,同時鼓勵患者主動進行穿衣、進食、刷牙等日?;顒印?/p>
研究組聯(lián)合針刺治療[3]。選大椎、命門、靈臺、腰陽關,上肢癱瘓加曲池、外關、手三里穴,下肢癱瘓加太溪、陽陵泉、三陰交、足三里穴,大小便障礙加關元、氣海、膀胱俞。每次選擇8~10個穴位,用28~30號毫針進行針刺,每次30min,日1次,連續(xù)10日后,休息5日,再繼續(xù)針刺10日,重復6次。
MBI(日常生活能力)評分,F(xiàn)CA(綜合功能評)評分。
顯效:MBI評分提高30分,F(xiàn)CA評分提高25分。有效:MBI評分提高20分,F(xiàn)CA評分提高15分。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研究組顯效36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00%。對照組顯效24例,有效13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74.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7406,P=0.0166)。
研究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2個月、3個MBI評分分別為(33.40±12.08)分、(52.67±16.11)分、(63.72±17.35)分、(66.05±12.35)分。對照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2個月、治療3個月MBI評分分別為(33.42±12.10)分、(42.35±24.27)分、(52.35±25.82)分、(55.23±20.20)分。兩組治療1個月、2個月、3個月的MB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2個月、3個月FCA評分分別為(52.30±13.19)分、(64.50±11.30)分、(73.98±13.20)分、(85.50±7.90)分。對照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2個月、治療3個月FCA評分分別為(52.30±13.22)分、(59.00±16.35)分、(65.71±19.08)分、(75.25±16.90)分。兩組治療1個月、2個月、3個月的FC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脊髓損傷若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易導致其損傷節(jié)段以下的肢體嚴重功能障礙[4]。
中醫(yī)認為,脊髓損傷與督脈損傷有密切關系,針刺可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使局部新陳代謝改善、神經(jīng)興奮性提高,預防肌肉萎縮,降低并發(fā)癥[5]。針刺結合康復治療可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