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儒生,劉 暢
(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襄陽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襄陽 441000)
電源可靠性是衡量供電系統(tǒng)持續(xù)供電能力的重要指標。隨著現代經濟的發(fā)展,用戶對電源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電網目前處于用戶供電的最前沿。他安全可靠的運營和經濟運行已成為電力部門和用戶的主要關注點之一。談談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幾項措施。
(1)部分客戶的設備沒有維護,設備老化,陳舊,絕緣性較差,容易出現故障,這種故障往往導致配電線路跳閘。
(2)車輛撞擊桿也是重要的外力破壞因素。當桿被車輛撞擊時,很容易使線路跳閘。
(3)接線方式落后,發(fā)展滯后
近年來,市區(qū)人口增加及各工業(yè)園區(qū)招商引資的力度加大,早期的電力規(guī)劃已遠遠落后于電力負荷的增長,原有的10 kV配電網已無法解決供需矛盾。過去,10千伏配電網主要由架空線路支配。布線方法主要是單電源樹枝狀布線。技術標準低,線分割開關數量少。
(4)配網架空線走廊違章建筑
其次,在主要交通主干道的架空線走廊附近,新建筑物的建筑工地較多,直接威脅到線路的安全運行。違章建筑拆除力度難,多年來和地方政府進行溝通,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5)樹木障礙是線路安全隱患,特別是在農村地區(qū)。
(6)機械施工挖傷電纜,燃放孔明燈等造成線路跳閘時有發(fā)生。
(7)操作過程中,設備絕緣表面積會達到一定量的鹽分,遇到潮濕天氣時容易引起閃絡。在雷擊和內部過電壓的影響下,它還大大降低了絕緣的沖擊性能,容易閃絡,當出現污閃以后,容易引起線路單相接地,若運行環(huán)境條件惡劣,絕緣的耐壓降低能力會影響電網的可靠性。
(8)10千伏配電網的過電壓。電氣設備的運行必須承受內部過電壓和大氣過電壓的影響,特別是在環(huán)境條件差的設備早期施工中。它對電網的安全運行構成了巨大威脅。接地電弧很難熄滅,它會激發(fā)電弧接地過電壓,這比相電壓高4倍。這勢必對電網的安全運行構成巨大威脅。
2017年,僅襄陽供電公司城區(qū)配網就發(fā)生故障699次,設備老化306次,占總故障43.8%;其它原因217次,占總故障31%;外力破壞事件176次,占總故障25.2%。其中,汽車與電桿相撞,懸掛電線并拉電線共89次,外力將10kV電纜挖掘24次。施工機械接觸了10kV配電線路,共造成17起事故。
(1)在干線或支線安裝斷路器。用于選擇連接開關,第一個永磁真空斷路器。永磁斷路器可以單獨安裝在線路支線或干線上,永磁真空斷路器自動切斷故障電流的功能,它可與變電站出口開關配合使用,自動隔離故障,減少停電范圍。
(2)加大電網改造力度,優(yōu)化電網結構。減少配電網的電源故障范圍,提高配電網的供電能力。在幾公里長的配電線路上發(fā)生分支故障將導致總停電。安裝連接開關可以大大減少故障停電的范圍。
(3)對易受外部損壞或存在潛在電擊和傷亡的電力設施采取安全預防措施。例如:對于容易與車輛相撞的電線桿和電纜,應懸掛標牌和警告標志等措施。對于可能存在人身觸電危險的電力設施,應安裝安全警示標志,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帶電作業(yè)制。實時工作的發(fā)展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首先,它可以保證不間斷供電,提高經濟效益;其二,工作手續(xù)便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其三,作業(yè)受時間限制?。坏谒?,可以及時消除設備缺陷,確保設備安全可靠運行。
(5)在線路和分支上安裝故障監(jiān)視器,以準確找到故障點并減少斷電范圍和時間。
(1)加強停電和維護的規(guī)劃和管理,并在首次報告后實施停電。首先,對于真正需要停電的工作,在工作計劃事先準備好之后采取停電的形式。二是將“停電后等待現場”改為“人在現場,等待停電”,以控制操作的質量和進度。施工結束后,電力傳輸將及時恢復,停電和電力傳輸信息及時釋放,縮短停電時間。
(2)開展配網事故處置預案的編制及演練。制定各種類型事故預案,尤其是接有重要用戶線路都有專題事故預案,包括轉移負荷措施等。通過故障維修的精益管理,縮短了10 kV配電網的停電時間,提高了配電網供電的可靠性。
(3)加強與當地行政管理部門的溝通,及時制止線路保護區(qū)內的違法建筑和違法建設,必要時通過合法手段解決。
(4)盡早進入城市道路拓寬工程,影響城市道路拓寬工程建設中配電線路的安全運行,在施工現場,應派出專人監(jiān)督(堅持)并安裝防撞和安全警示標志。
(5)在鋪設10kV電纜的電纜溝(溝渠)的地面上,在安全警告標志上安裝一根引人注目的電纜,以防止施工單元砸碎電纜。
配電網絡連接到整個電網中的主網絡,用戶連接,同時負責提高電網的經濟效益。促進自我發(fā)展,做好優(yōu)質服務,滿足用戶用電需求。提高供電可靠性已成為當前配電網絡的首要任務,因此我們必須采用新的策略。技術和管理措施,改變經營理念,提高供電可靠性,改善服務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