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長紅
(吉林省德惠市動物疫病預(yù)防控制中心,吉林 德惠 130300)
病料應(yīng)在尸檢時采取,選取的材料按規(guī)定經(jīng)處理、保存、包裝后才能寄送,寄送時附上病例報告、尸檢記錄及其他有關(guān)說明。
采取的組織應(yīng)具有代表性,選取典型病變部位,并連同鄰近的健康組織。心應(yīng)包括心肌及內(nèi)、外膜,腎要皮質(zhì)、髓質(zhì)完整,胃腸應(yīng)使各層相連。
用作切片的組織塊大小可依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為長和寬各約1 cm,厚0.3~0.5 cm。但在尸檢取材時可適當(dāng)大些,經(jīng)固定后再按上述大小修整。組織塊一般可用10%福爾馬林(甲醛一份加水9份)固定,也可用其他固定液(95%酒精)固定。固定液的量至少要大于組織塊體積的5倍。固定時間1~2 d,不同的病例,應(yīng)在不同的容器中固定,或分別用紗布包裹后在較大的同一容器中固定,但要用鉛筆書寫標(biāo)號以便區(qū)別。
固定好的組織塊用固定液浸濕脫脂棉和塑料紙包裹,裝入廣口瓶中,用蠟和膠布封口;或裝入不漏水的雙層塑料袋中,結(jié)扎袋口。然后將廣口瓶或塑料袋放入有填料的木盒內(nèi)寄送即可。
一般應(yīng)在病的早期采集病料,不同的病毒傳染病其病料的采取部位亦不同。急性全身感染(如豬瘟),應(yīng)在高熱期采血;呼吸道感染則采取鼻道深處和咽喉部的黏液;水泡性疹(如痘、口蹄疫),采取水泡液或水泡皮。死后尸體剖檢可采取組織器官病料,如腦脊髓組織(狂犬?。?、肺(流感)、脾(豬瘟)等。所采取的組織塊、應(yīng)浸在50%甘油鹽水中送檢。天氣熱時,應(yīng)在冰瓶中冷藏送檢。
檢驗室接到病料后,應(yīng)做如下處理:液體病料,如血液和腦脊髓液等,可直接接種實驗動物或進行培養(yǎng)。棉花拭子,洗于pH 7.2~7.4 的等滲磷酸鹽緩沖液中,然后接種或培養(yǎng)。組織塊、水泡皮等,置乳缽中加入pH 7.2~7.4 的磷酸鹽緩沖液研碎(1:10懸液),離心后取上清液接種或培養(yǎng)。病料污染嚴(yán)重,用濾器過濾后使用。利用細(xì)菌濾器過濾病料,可以將病毒從污染材料中分離。根據(jù)所用濾器的孔徑,還可以粗略地知道病毒的大小。
血液:生前采血,可從靜脈(牛、羊)、耳靜脈(豬)或翅靜脈(禽)無菌采取血液5~10 mL,注入加有5%枸櫞酸鈉溶液0.5~1 mL 的小試管中,立即加塞混勻。某些慢性傳染病常采血清進行檢驗,可在無菌操作下抽取被檢畜禽血液5~10 mL,置于滅菌試管中,擺成斜面,待血液凝固,血清析出后,以滅菌吸管吸出置于滅菌的小瓶中,加塞送檢。
乳汁:乳頭、乳房以及術(shù)者的手,先用0.1%的新潔爾滅清洗消毒,將最初擠出的乳扔掉,然后采乳10~20 mL,注入滅菌試管中。
濃汁、水泡液等:用滅菌注射器抽取,注入滅菌試管中。
鼻液:以滅菌棉簽取鼻黏膜上分泌物置于滅菌試管中。如疑似病毒材料,可將棉簽上的分泌物洗入加有抗生素的肉湯中。
淋巴結(jié)、肝、脾、肺、腎等:淋巴結(jié)可連周圍脂肪整個采取,其他器官可在病變明顯部位采取1~4 cm2小方塊或更大一些,分別置于滅菌容器中。
腸:選取適當(dāng)腸段7~10 cm,兩端結(jié)扎,在結(jié)扎線外剪斷,置于滅菌容器中。
腦:可將其浸入50%甘油鹽水中,或?qū)⒄麄€頭割下,用浸過0.1%升汞溶液紗布包好,裝箱送檢。
糞、尿:挑取新鮮少許糞便(約1 g)置于小瓶內(nèi),尿液可用導(dǎo)尿管采取,20~30 mL,立即送檢。
小家畜、家禽尸體及流產(chǎn)胎兒:可用消毒液浸過的紗布包裹后裝入塑料袋中送檢。
如不能及時送檢,最好采取冷藏法,可在病料裝瓶后,置于冰瓶中送檢。也可將病料置于保存液中,細(xì)菌檢驗用材料,可用30%甘油緩沖液;病毒材料可用50%甘油緩沖液或雞蛋生理鹽水液。血清可在每mL 中加入3%~5%石碳酸溶液1~2 滴進行保存。為了能長期保存或留待研究及送有關(guān)單位鑒定,必須固定保存。寄生蟲材料的保存方法:吸蟲和絳蟲用生理鹽水洗凈,使其自然死亡,取絳蟲的頭節(jié)、成熟節(jié)片、孕節(jié)或吸蟲用濾紙吸干,放在兩張玻片中輕壓,兩端輕輕用橡皮筋扎緊,放在10%福爾馬林液固定保存。線蟲和棘頭蟲蟲體洗凈后投入加熱至70 ℃的5%福爾馬林中固定,待冷卻后取出保存于巴氏液或甘油酒精中。蠕蟲蟲卵用各種集卵法濃集的蟲卵。把福爾馬林液加熱至將沸,立即傾入糞便沉淀物中,搖勻,保存。昆蟲通常用干燥法保存。先放在毒瓶中殺死,用針插法晾干,存放在裝有樟腦丸的蟲盒內(nèi),昆蟲、虱、螨等可保存于70%酒精中。
包裝要密封,且防止容器破裂,尤其是對危險的傳染病病料,可將盛放材料的容器口用蠟密封,裝入木盒、金屬盒或較大的玻璃器皿中,中間填以紙屑、棉花等,以免損壞。病料的記錄與送檢時,病料的容器均應(yīng)有標(biāo)簽,寫明編號、宿主、病料名字、采集時間及地點等,詳加記錄。送檢單位一式三份,一份存查,兩份送往檢驗單位,檢驗完畢退回一份。微生物檢驗材料盡可能專人送檢。送檢時避免高溫、振動和沖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