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然
近年來,在我國眾多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在一些具有紅色文化資源背景的地區(qū),當?shù)氐母咝8欠e累許多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但是,要想將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資源巧妙結合,就必須深刻理解紅色文化走進高校思政課的意義,只有深刻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解決兩者之間的一些不足之處,從而讓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政課上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也能有效的彰顯思政課的育人目旳。所以,積極思考在高校中思政課的教學中,如何更巧妙的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這對培養(yǎng)擁有正確政治思想的優(yōu)秀青年大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紅色文化,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歷史文化,我國許多紅色文化都具有地域性特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內(nèi)涵,對當代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育文化。首先,讓紅色文化走進地方高校的思政課堂,對高校的思政理論教學水平有著提高的作用。此外,紅色文化本來就是一種非常優(yōu)秀的資源,不但能夠促進社會的精神建設和文明建設,還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前進動力和精神支柱,其意義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豐富了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內(nèi)涵。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當中,優(yōu)化了教學資源的配置,豐富了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內(nèi)涵,這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毛澤東同志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上給同學們上過一堂深奧的哲學理論課,當時前來聽課的同學將教室圍得水泄不通,這并不是因為哲學理論有多么吸引人,而是因為毛澤東同志能夠?qū)⒗碚撆c實際相結合,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讓人覺得枯燥無味。所以,高校的思政課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傳授施政的理論知識,要與實際相聯(lián)系,找到事物之間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和普遍規(guī)律,這才能將思想作為行動的向?qū)?。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新中國從成立之初到現(xiàn)在的蓬勃發(fā)展也經(jīng)歷了許多挫折和磨難,若要將紅色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政課中,還必須結合地方特色,以理服人,這樣也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讓學生覺得更為實際,更為親切。地方高校在思政理論課程的教學當中,將紅色文化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相結合,這不但是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內(nèi)容上的創(chuàng)新,還能夠聯(lián)系實際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樹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念。
有利于大學生抵御西方社會腐朽思想侵蝕。中國共產(chǎn)黨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理念的傳遞者,為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傳遞正能量。我國地大物博,城市發(fā)展歷史悠久,尤其是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很多城市也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例如南京,南昌,井岡山等等地區(qū)。我國許多城市已經(jīng)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wǎng)絡,在高校的思政理論課的教學上,結合地理優(yōu)勢,教師可以選擇性的組織同學去參加當?shù)氐囊恍蹏髁x教育基地,或者參觀一些見證歷史的紀念場所等,教師也可以在思政課上組織同學們觀看一些紀錄片,讓同學們認識到革命先烈是怎樣用鮮血和生命建立起新中國,創(chuàng)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讓同學們認識到所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學會珍惜和熱愛,熱愛黨熱愛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而奮斗,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將紅色文化資源運用到全要素中。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不但有老師和學生,還包括了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時間一共六個要素。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學活動是一個復雜的教學系統(tǒng),它主要是有很多要素和很多層次融合在一起所形成。因此,在思政教育課上若要實現(xiàn)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結合教學活動中的各個要素,以達到最好的課堂效果。所以當紅色文化走進高校思政課時,必須要將紅色文化資源完全滲透到思政課的教學當中,讓思政課的各個要素都能夠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而相互連接在一起,互相作用,從而形成一個強大的作用力。具體而言,高校的思政教師必須深入了解紅色文化,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一些教育資源,讓這些教育資源與高校的思政教學內(nèi)容互相結合,從而制定出一套最為完整,針對性最強的教學方案,從而推動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效施政課中的運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效率。例如,思政教師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可以巧妙的將紅色革命歷史中,與人民群眾密切聯(lián)系以及發(fā)動人民群眾的一些代表性的事例來進行講解,讓同學們不再面對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而是對思政理論的一些復雜概念有一個更完整更系統(tǒng)的認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將紅色文化資源運用到學習全過程中。在對任何課程進行學習時,學生接觸一個新的事物都由一個從淺到深的過程發(fā)展。因此,當紅色文化資源走進高校思政教育的課堂時,要充分考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特點,對學生的知識灌溉上,必須向著從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方向發(fā)展,要學會將知識重點歸納并進行階段性的運用。與此同時,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還需要有所側重,要巧妙結合當今高校的思政課的教學內(nèi)容特點,從而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整個思政教育有一個具體的學年時間和課程規(guī)劃,并且在內(nèi)容上有所側重。例如,黃岡師范學院在思政課上巧妙的運用了當?shù)氐募t色文化資源,借助地理優(yōu)勢,以思政課的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舉辦了一個“四年四主題”的紅色文化活動。這個紅色文化活動主要是將大學4年劃分為不同階段,學習不同的主題內(nèi)容。在大一的時候,主題為“我走紅色路”,主要是讓學生去參觀當?shù)氐囊恍┘t色景點。在大二的時候,活動主題為“我懂這熱土”,主要是讓同學們了解當?shù)氐囊恍┘t色文化,觀看一些歷史影片并參加一些相關的講座。讓學生觀看有關紅色文化的歷史影片,并開展了相關的知識講座;在大三的時候,思政內(nèi)容便側重于學生實踐,主要是讓學生付諸實踐行動,做真正的“建設者”。最后一學年則以“黃師伴我行”為主題,讓同學們通過整個大學階段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建立起一種強烈的紅色文化認同感。這樣的紅色過程貫穿了學生在大學時代的整個學習生涯,是他們成長路上的重要階段。
將紅色文化資源運用到理論和實踐中。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課上,由于課程的特殊性質(zhì),通常更偏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即使在引入了紅色文化資源之后,也并沒有有效的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即使有一些實踐教學,也只是很單一的外出參觀形式。因此,這種方式并不能作為主要的思政教育方式,必須理論結合實際,合理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學中,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價值觀念主要是靠理論灌輸,這是影響學生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因素和前提。而理論的目的在于實踐,因此,在進行思政理論課教育時,要貫穿實踐,將紅色文化資源落實到實踐教學當中。例如,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在課堂上針對某一情景,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圍繞這一特定情景展開表演。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通過親身實踐能夠更貼切的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和魅力,并且也能提高自身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的有機結合是使高校思政課教育多樣化,紅色文化資源深入化的有效手段,高校教師要合理創(chuàng)建課堂環(huán)境,爭取讓紅色文化資源廣泛覆蓋到思政教育的每個方面。
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國革命年代留下的寶貴文化,是當今大學生在思政教育上的重要文化基礎和珍貴資源。隨著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入,將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教育相結合,不但可以實現(xiàn)對我國優(yōu)秀紅色文化的傳承,還能夠深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起到一定推動作用。因此,用合理的方式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這對培養(yǎng)擁有正確政治思想的優(yōu)秀青年大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也為我國培養(yǎng)新一代接班人注入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趙建華.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的實踐探析[J].才智,2019(13):4.
[2]沈為英.紅色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思考——以江蘇高校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5):37-39.
[3]公永剛,卞光輝,張廣宇.筑牢紅色文化宣傳教育陣地[J].群眾,2018(06):15-16.
基金項目2019年度 信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 ,項目題目《依托信陽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項目號:2019JY043
(作者單位:信陽農(nóng)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