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才 郭文娟
(遂川縣茶業(yè)局 343900)
狗牯腦茶產于羅霄山脈南段東麓的江西省遂川縣,屬于炒青綠茶。狗牯腦茶外形緊結秀麗,條索勻整纖細,綠潤顯毫,芽端微勾,香氣高雅,帶有花香或栗香,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醇回甘,葉底黃綠勻整。
狗牯腦茶傳統(tǒng)加工采用純手工制作,隨著名優(yōu)茶加工機械不斷改進,狗牯腦茶也進入機械化加工階段。生產實踐證明,使用機械加工具有提高工效、降低生產成本、穩(wěn)定加工質量等優(yōu)點。狗牯腦茶初制機械加工工藝流程:鮮葉攤放→分級→殺青→初揉→二青→復揉→整形提毫→足干。
進廠后的鮮葉先攤放,加工前進行篩選分級付制。
攤放的作用:一方面是散發(fā)鮮葉水分,促使葉質變軟,有利于殺青時殺勻殺透;另一方面是通過攤放散發(fā)青草氣,促使部分化學成分發(fā)生緩慢的生化反應,增進對品質有利成分的形成。[1]
篩選分級目的是將芽葉按大小和長短進行分類,便于加工參數(shù)的掌握和干茶分級。
方法:鮮葉進廠后按要求及時均勻地薄攤在竹墊或簸箕上,置于室內陰涼通風干凈處,避免陽光直射,攤放厚度3~5cm,攤放時間3~6h。雨水天鮮葉可攤放在貯青槽中,采用間歇通風的方法攤放。在攤放過程中要適當輕翻,以利于均勻失水,鮮葉攤放至葉面光澤基本消失,青草氣減輕,葉質變得略柔軟時為適度。攤放適度后,根據(jù)鮮葉原料選擇適合的篩號進行篩選分級后付制。
目的: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抑制多酚類物質酶促氧化,散發(fā)青草氣,逐步形成茶香,蒸發(fā)部分水分增加葉質韌性,便于揉捻成形。[2]
機具: 6CST-40型或6CST-50型名優(yōu)茶滾筒殺青機。
方法:燃電式殺青機開機加溫至溫度顯示420~480℃,滾筒溫度達到180~200℃時可開始投葉。根據(jù)儀表顯示溫度、投葉口手感溫度、殺青程度適當增減投葉量和投葉頻率;通過調整滾筒傾斜角度控制殺青時間,確保殺勻、殺透。當葉色轉為暗綠,莖梗彎折不斷,葉質柔軟,手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清香顯露時為殺青適度。出葉口下端開啟風扇吹涼殺青葉,分離碎末、焦片等。殺青葉攤涼30~60 min,水分重新分布,葉質回潮變軟后可進入揉捻工序。
目的:卷緊茶條,縮小體積,適當破壞葉細胞。[1]
機具: 6CR-30、 6CR-35或6CR-40等名茶揉捻機。
方法:投葉量以裝至揉桶九成滿為宜,加壓和揉捻時間視原料等級而定,初揉一般輕加壓或不加壓。揉8~10 min,茶葉初步成條,有少量茶汁開始溢出略有粘手感時為適度。
目的:進一步抑制多酚類物質的酶促氧化,蒸發(fā)水分,形成茶香,增加葉質韌性,便于揉捻成形。
機具: 6CST-40型或6CST-50型名優(yōu)茶滾筒殺青機。
方法:設置儀表顯示溫度290℃左右,投葉量比第一次殺青增多,投葉頻率稍加快。二青后葉色進一步轉暗,茶香進一步發(fā)展。出葉口下端開啟風扇吹涼殺青葉,去除碎末、焦片等。殺青葉攤涼30~60min,水分重新分布,葉質回潮后可進入復揉工序。
目的:進一步卷緊茶條,縮小體積,塑造外形。
機具: 6CR-30、 6CR-35或6CR-40等名茶揉捻機。
方法:投葉量以裝至揉桶九成滿為宜,先輕加壓揉5~8 min,再適當增壓揉10 ~12min,然后輕壓5 min,全程用時20~25 min。以茶條進一步卷緊,成條率達90%以上,茶汁溢出有粘手感為適度。
目的:進一步散發(fā)水分、青氣,增進茶香,使茶條卷緊成彎曲狀。
機具: 6CST-40型或6CST-50型名優(yōu)茶滾筒殺青機。
方法:設置儀表顯示溫度200~250℃左右,投葉量較二青增多,投葉頻率加快,調整滾筒傾斜角度加快出葉,經(jīng)過2~3次滾炒,使茶條進一步卷緊。以茶條卷緊,八成干或手握稍有硬朗感,茶毫初顯為適度。
目的:緊結茶條,固定外形,發(fā)展茶香,增進滋味,蒸發(fā)水分,達到足干,便于貯藏。[2]
機具:箱式烘焙提香機。
方法:均勻投葉在烘盤上,攤放厚度2~3cm,設置烘焙溫度90℃,箱門留出一定空隙,保持機內水汽排放通暢,15min后再關閉箱門,加溫烘焙40~60min。溫度提升到110℃左右,再烘15~20min,含水率控制在6%以內,手捏茶條成粉末為適度。出箱后攤涼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