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紅,姜文清
(齊魯師范學院 化學與化工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儀器分析是現代分析化學方法,它用精密儀器測量物質的某些物理化學性質、組成、含量及其化學結構。在現代科技發(fā)展過程中,儀器分析常常是解決科學研究中"瓶頸"問題的鑰匙;是化工企業(yè)生產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國民經濟各行業(yè)中起著重要作用[1]。
儀器分析課程是分析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學中化學相關專業(yè)重要的必修課。通過儀器分析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常用儀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儀器結構,了解各方法的特點、應用范圍及局限性[2]。授課內容應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儀器分析教材內容,采用合理的混合式教學方法進行總結課的講授[3-5]。下面以儀器分析課程中重要知識內容之一的光譜分析方法為例,對其教學方式進行探討。
1858~1859年間,德國化學家本生和物理學家基爾霍夫奠定了一種新的化學分析方法-光譜分析法的基礎。他們兩人被公認為光譜分析法的創(chuàng)始人。光譜分析法是基于測量物質的光譜而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它是光學分析法的一類。物質與輻射能作用時,測量由物質內部發(fā)生量子化的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發(fā)射、吸收或散射輻射的波長和強度,可以進行定性、定量和結構分析。光譜分析方法,按能量交換方向分為吸收光譜法和發(fā)射光譜;按作用結果不同分為原子光譜(線狀光譜)和分子光譜(帶狀光譜)。
光譜分析法開創(chuàng)了化學和分析化學的新紀元,不少化學元素通過光譜分析發(fā)現。已廣泛地用于地質、冶金、石油、化工、農業(yè)、醫(yī)藥、生物化學、環(huán)境保護等許多方面。光譜分析法是常用的靈敏、快速、準確的近代儀器分析方法之一。
由于儀器分析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所涉及的儀器方法每一章節(jié)之間連續(xù)性不強,知識點較分散,同時內容又相對抽象,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易抓住重點和規(guī)律性,知識點難以掌握[6-8]。學生對于光譜分析方法的學習就比較困難。為此,對于光譜分析方法學完之后的復習總結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讓學生能很好的掌握光譜分析法,教師在進行復習總結時的教學方式就更加重要了。教師不能強調在課堂上只使用多媒體授課了,這時應該多多借助于板書,多媒體此時應作為輔助手段進行授課。
對于光譜分析方法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先從光譜分析方法的分類進行總結。多媒體上顯示出常用的光譜分析儀器,比如紫外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儀等。板書時,先板書按作用結果不同進行分類的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以此為源頭進行展開。先說明他們研究對象的區(qū)別,再闡述他們原理的區(qū)別以及各自光譜的特征;此時多媒體顯示出紫外分光光度計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這兩種儀器。接著板書兩種儀器的構造,在板書構造的同時,強調每種部件的作用;并通過對比的方式,以及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回憶實驗課上儀器的操作,闡述兩種分析方法的不同。注意的是板書時只需寫出重點關鍵詞,這樣學生聽起來和記錄起來都能很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
對于分子熒光光譜的復習,與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復習總結。首先他們研究的對象都是分子;不同的是他們的能量交換方向有區(qū)別,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這時,多媒體上顯示出紫外分光光度計和熒光分光光度計。板書兩種儀器部件構造,并在板書的時候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回憶實驗課上儀器的操作,來重點闡述兩種儀器的差別。
對于紅外光譜的復習,與紫外分光光度法從原理上,通過對比的方式來復習總結。通過板書關鍵詞,特別說明紅外光譜譜圖與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譜圖的區(qū)別。從而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紅外光譜的產生機理和它的譜圖的由來。
作為教師,對于總結課一定要重視??偨Y課不能用講授新課的方式講解;也不能用習題課的方式講解。在進行講授時,教師一定不要一味地進行總結。教師務必要明確:給學生講授總結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該部分知識的難點和重點。一定要把多媒體和板書巧妙的結合起來,采取混合式教學方式調動出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性,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對光譜分析的求知欲,更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光譜分析課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讓學生能真正地理解光譜分析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