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辰
黃巢起義,殺進長安,唐德宗只好跑路,直到光啟二年(886年)才狼狽地回到長安。結(jié)果沒安生幾天,各地節(jié)度使又來逼宮,說這次叛亂都是大太監(jiān)田令孜造成的,非要他自殺謝罪。田令孜可不傻——你們哪個撈的油水比我少?現(xiàn)在拉我出來頂鍋,沒門兒!于是,田令孜又攛掇德宗跑到興元府(今陜西漢中)。
在這樣混亂的形勢下,自然沒人關(guān)心科考,除了陸扆。
陸康是陜州(今河南陜縣)人,生于官宦世家,卻很自律,沒仗著老爹的勢力大走后門,而是想憑自己的本事參加科考。他跋山涉水來到長安,卻見當?shù)厝罕娀抛饕粓F,再一打聽——皇帝都跑路了,誰還管你科考?
陸康很失落,政府怎能如此不講信用?不行,我得去討個說法!于是,陸扆一路追到興元府,打聽了好幾天也沒問出德宗的住處,但也不是毫無收獲,他認識了中書合人鄭損——可能因為當?shù)亟?jīng)濟實在不夠景氣,堂堂中書合人也得屈尊住在旅館,被平民百姓隨便“偶遇”。
鄭損覺得陸康不錯,既有學(xué)問又有魄力,就把他推薦給宰相韋昭度。韋昭度也很喜歡陸扆,讓他留在身邊幫忙。但陸扆并不滿足于“唾手可得”的差事,始終沒放棄參加科考的夢想。到了六月,陸扆找機會對韋昭度說:“大人,今年的科考好像還沒舉辦吧?”“是啊,國家有難,誰有心思搞這個!”“正因國家有難,才更需要選拔精英啊,這也是維持政府法度的必要措施?!表f昭度想了一會兒,說:“你說得也對,不過現(xiàn)在都六月了,時間上不合適?!薄斑@有啥不合適的?科考又不是種莊稼,還得掐點來嗎?”“那誰當主考官呢?”“中書舍人鄭損就很合適。”
就這樣,原本停掉的科考硬是在陸扆的爭取下重新“開張”了。
科考結(jié)束后,鄭損把試卷收起來,對陸扆說:“小陸啊,這次科考是你爭取來的,連我這個主考官也是你推薦的,既然你這么看得起我,那我也要抬舉你,閱卷工作就由你來負責(zé)吧?!标懣狄宦牐读恕铱墒歉傎愡x手啊,怎么還能兼任評委?鄭損知道他在想什么,卻沒給他發(fā)問和反駁的機會,轉(zhuǎn)身離開,走出老遠才喊了一句,“明早記得把名次給我!”
到了這個地步,陸扆也想開了——科考是我憑本事爭取來的,我當狀元有何不可?況且鄭大人對我青眼有加,我再推辭就成偽君子了。
第二天,鄭損看著榜上狀元的名字,欣慰地笑了,“這小子的無恥程度不在我之下!”
陸扆“自封狀元”的事很快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每年六月,翰林院的同僚就會取笑他,“老陸,什么時候開考?。俊标憫鈽O好,只是哈哈一笑,完全沒當回事。
其實陸扆的才華絕不算低,《舊唐書》中夸他“揮翰如飛,文理俱愜”,德宗對他也很器重,布告文書都找他代筆,還不嫌肉麻地說:“今吾得卿,斯文不墜矣!”在官場上,陸扆也是一帆風(fēng)順,工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當了個遍,最后還爬上宰相之位,“勤政愛民,忠直清正”。
天祐二年(905年),陸扆被叛賊朱溫殺害于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史稱“白馬之禍”。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的200多位狀元中,官至宰相的共有10人,其中5人死于非命,陸扆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