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二戰(zhàn)結束后日本文壇出現(xiàn)嶄新的景象,文壇派系不斷涌現(xiàn),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呈現(xiàn)多樣性,“文學潮流激情涌動、競相喧嘩過后出現(xiàn)了表現(xiàn)戰(zhàn)后各階層人物的命運和心態(tài)變化的作品,開始把視野推向多方位,并直面生活的復雜性和多面性,追求不同的格調和形式”[1]12-13。而日本無賴派文學就是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學流派之一,其代表性作家坂口安吾更是被日本文壇贊譽為“戰(zhàn)后新文學的旗手”,其文風犀利,主要書寫戰(zhàn)后初期日本社會的墮落和頹廢現(xiàn)象,反抗既定的現(xiàn)實,展現(xiàn)一種放蕩且頹廢的“特異哲學”。作為無賴派文學巨匠的坂口安吾,其最大的貢獻在于“1946年其相繼發(fā)表了論文《墮落論》和《頹廢文學論》,闡述了‘無賴’的言論和思想,這兩篇論文也被日本文壇稱為無賴派文學的綱領性論文”[2]。此外,其還發(fā)表了《文學的故鄉(xiāng)》《日本文化之我見》等享譽盛名的文論,以及《癡女》《在盛開的櫻花林下》等無賴派名篇??梢?,坂口安吾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爐火純青,在文學思想上的主張犀利鮮明,對戰(zhàn)后日本文學批評的轉型和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戰(zhàn)后日本社會思潮的轉變。因此,世界各國的學界,都特別關注坂口安吾的研究。不管在其文學敘事的表現(xiàn)張力上,還是在其文論思想的直抒胸臆上,都進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討,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據筆者的前期調查和研究,從坂口安吾研究的地域性觀之,美國、英國、韓國等國家雖然對坂口安吾也有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成果和取向上,與日本學界和中國學界相比,具有研究取向同質化,研究成果稀少的特點。因此,本文選取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日本學界和中國學界的研究狀況進行比較分析。
由于坂口安吾在戰(zhàn)后日本文壇具有一定的地位和特殊的貢獻,日本學界和中國學界從各自的研究視角出發(fā),站在不同的價值取向立場,均對其進行了各種視角的分析和研究。從其代表作品的分析,到其文論思想的闡述,從其文學批評要義的剖析,到其文學思想內涵的探討,中日學界都有了初步的探索。
由于坂口安吾的批評話語“從客觀上對日本社會已有的傳統(tǒng)政治觀、道德觀以及其他社會‘正統(tǒng)’觀念給予毫無顧忌的批判,引起了日本評論界的廣泛關注”[3]1-2,因此在日本學界關于坂口安吾研究成果的數量比中國學界要多得多,在研究成果的質量上也優(yōu)于中國學界。其研究狀況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有學術價值的研究專著比較少見,且大多以作家論和作品論為主。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奧野健男的《坂口安吾》(文藝春秋,1972)、杉森久英的《小說坂口安吾》(河出書房新社,1978)、野田一夫的《人間坂口安吾》(新潮社,1991)等,除此之外有學術價值的論著并不多見。其二,研究主要偏重在《癡女》《在盛開的櫻花林下》《墮落論》這三個文本,研究不夠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筆者在日本國會圖書館和日本CINII網站查找得知,研究坂口安吾的期刊論文大多集中在這三個文本。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鈴木祥子的《試論“在盛開的櫻花林下”——孤獨的說話》(《國文目白》,1981(20))、千葉宣一的《“白癡”論》(《國文學解釋與鑒賞》,1970(35))、中畑邦夫的《“墮落”與“救贖”的逆說》(《麗澤大學紀要》,2011(92))等。而對坂口安吾其他文學文本的研究就相對較少,研究的偏重性特別明顯,缺乏研究的整體性。
對于坂口安吾的研究,中國學界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論著方面主要在日本文學史的論述中局部提及到,到目前為止中國國內并沒有一部系統(tǒng)論述坂口安吾的文學專著,該課題研究大多散見于日本文學史的論著中。如:葉渭渠的《日本文學思潮史》、譚晶華的《日本近代文學史》、李德純的《戰(zhàn)后日本文學史論》、魏大海的《日本當代文學考察》、葉琳的《現(xiàn)代日本文學批評史》等。其二,學術期刊和碩士論文方面主要集中《癡女》《在盛開的櫻花林下》《墮落論》這三個文本的研究,其他文本涉及的比較少,這點與日本學界的研究狀況相似。其中比較有典型性的學術論文如:楊國華的《坂口安吾的“墮落論”是向傳統(tǒng)價值體系的挑戰(zhàn)》(《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2(2))、秦剛的《以反逆的姿態(tài)“墮落”與“無賴”—日本作家坂口安吾文學創(chuàng)作概述》(《外國文學》,2004(5))等。從中國學界的總體研究狀況而言,“其研究范式也主要是對其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象征意義進行剖析,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寬度并不夠理想”[4],研究的質量要稍遜于日本學界。
綜合日本學界和中國學界目前的研究狀況分析,筆者認為主要呈現(xiàn)三個特點:(1)對坂口安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作家論和作品論這兩個層次。(2)研究的文本也過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癡女》《在盛開的櫻花林下》《墮落論》這三個文本,對其他坂口安吾的文學文本并沒有深入的探討和研究。(3)坂口安吾批評話語的闡釋只是在論著和論文中局部提及過,并沒有詳盡的分析和研究。因此,在對坂口安吾進行研究的時候,應該以敘事學為理論基礎,克服日本文學研究的作家論和作品論的“形而下學的缺陷”,以社會轉型的視域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將坂口安吾的頹廢敘事藝術內涵和批評話語建構有機結合起來研究,深入闡釋坂口安吾文學的真正內核和社會價值。
立足坂口安吾研究的現(xiàn)狀,結合坂口安吾研究的特點,可以看出坂口安吾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研究具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因此從提升坂口安吾研究廣度和深度的視野出發(fā),筆者認為應該在該研究課題上將研究目標明確化,研究思路清晰化,研究重點突出化,研究方式多樣化,研究內容豐富化,才能在坂口安吾文學敘事特征上精確把握其藝術風格和藝術特征,才能在其文學批評話語上深刻剖析其價值取向。
從坂口安吾研究現(xiàn)狀以及研究條件的特點觀之,目前研究目標不夠明確,研究成果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研究層面上并沒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因而筆者認為對于坂口安吾研究要達到的主要目標是“一個建構”和“一個解析”。所謂“一個建構”是指建構一套以敘事學和批評話語為研究視角的坂口安吾文學的研究框架,廣而言之,就是建構一套戰(zhàn)后日本文學作家在敘事學和文學批評機理上的研究范式。就目前坂口安吾文學的研究而言,其“敘事學”和“批評建構”的研究成果較少,散見于期刊論文中,沒有系統(tǒng)性和延續(xù)性。因而要明確坂口安吾研究目標的“一個建構”應該通過運用經典敘事學和后經典敘事學理論,系統(tǒng)地對坂口安吾各個作品的文本進行解讀,分析不同文學文本的敘事視角、敘事結構、敘事話語、敘事主體等頹廢敘事的藝術內涵,解析其敘事特征和文學思想,進而論述坂口安吾的文學主張和文學批評,揭示其頹廢敘事的藝術內核和文學批評話語建構的內在聯(lián)系,闡釋坂口安吾文學批評的真正內涵和哲學理念。而研究目標中的“一個解析”是指解析坂口安吾的文論思想。作為“日本無賴派文學理論奠基者”的坂口安吾,其名篇“墮落論”明確指出:“應以頹廢墮落的方式以期進行抗爭,而這種抗爭不是以嶄新廢除陳舊,以真善美代替假惡丑,而是以墮落來體現(xiàn)真善美,以頹廢來反襯人性的特點,以對頹廢和墮落的實踐和表達來追求自由和思想的解放”[5],文論思想鮮明,語言犀利,是日本無賴派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論檄文。此外,坂口安吾還發(fā)表了《日本文化私觀》《續(xù)墮落論》《頹廢文學論》等重要文論。這一系列文論不僅體現(xiàn)了坂口安吾的文學思想特質,而且還集中反映了戰(zhàn)后初期日本文學思潮的內涵。因此,在研究坂口安吾的時候,還須對坂口安吾這一系列文論進行深入分析,解析其不同文論之間的內在邏輯,闡釋其文論思想產生的外部歷史語境,進而剖析其文學作品與文論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才能真正抓住坂口安吾文學的真諦。也只有如此將研究目標明確化,才能進一步厘清坂口安吾研究的指向,促進研究思路的進一步明晰化。
研究思路是文學研究的脈絡,是厘清文學研究進程的重要大綱,是文學研究計劃得以付諸實施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對日本無賴派作家坂口安吾進行研究時,應該將研究思路清晰化,以坂口安吾的頹廢敘事與批評話語的建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研究思路一一理順?;谀壳佰嗫诎参嵫芯康臈l件和現(xiàn)狀分析,其研究思路一般應按以下六個步驟有序進行:第一,對坂口安吾的各個文學文本進行全面的收集和解讀,這一步驟是研究思路的起點,為研究思路的拓寬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第二,以敘事學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對坂口安吾的頹廢敘事藝術和頹廢敘事特征進行深入分析。第三,闡述坂口安吾的文學批評話語內容,解析不同文本之間文學批評話語的差異和內在共同點,以期闡釋其“在文學上確立對人感情的新批評,最嚴格地追求愛憎悲怨和生命道德為最高藝術精神”[6]37的文論思想。第四,探究坂口安吾的頹廢敘事藝術和批評話語建構之間的關系,揭示其內在的聯(lián)系和理論基礎。第五,闡釋坂口安吾批評話語產生和發(fā)展的內外在原因及其所處社會轉型下的歷史語境,深入剖析坂口安吾頹廢敘事的藝術內涵、文學批評建構與日本無賴派思潮的形成和發(fā)展的機理及必然聯(lián)系。第六,剖析坂口安吾的文學思想,闡述其蘊藏的哲學內涵,從局部上著眼,整體上分析,從微觀上認證,宏觀上把握,深刻闡釋其文學思想的內在特質。以上這六個步驟的研究思路要相互協(xié)調,相互映襯,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結合,缺一不可。如此一來坂口安吾的研究思路才能達到清晰化,研究計劃才能得到真正的貫徹。而研究思路的清晰化,更能將研究重點凸顯出來,從而達到研究的針對性和徹底性。
文學研究的重點,是文學研究的核心,其關系到文學研究的本質,影響著文學研究的成敗。因此在對坂口安吾進行研究的時候,應該將其研究重點突出化,詳細地梳理出其研究的重點,進而掌控坂口安吾研究的內質。從目前坂口安吾研究的狀況窺之,應當凸顯其三個研究重點。
(1)突破傳統(tǒng)的研究范式,堅持敘事學的研究理論。就目前中日學界對于坂口安吾研究的狀況而言,研究思維固化,研究模式大多是以傳統(tǒng)的作品論和作家論的研究模式,研究內容單一,研究深度和廣度有限。因此在進行坂口安吾研究的時候,應跳出以往中日學界研究坂口安吾文學的范式和框架,在作品論和作家論的傳統(tǒng)研究范式基礎上,以敘事學的理論為基礎,以作家的頹廢敘事藝術和文學批評話語為研究對象和出發(fā)點,在多維度視野中對坂口安吾文學的敘事形式、意識形態(tài)、理論訴求等關系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闡釋坂口安吾文學的敘事策略和批評建構的辯證關系,以期揭示坂口安吾文學的真正內涵和實質,這也是坂口安吾研究首要突破的重點和主要內容之一。
(2)收集和解讀坂口安吾關于文學批評的文章和文本,這一點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因為除了坂口安吾的《墮落論》以外,其他關于文學批評的文章大多發(fā)表于當時的期刊或報紙上,而這些期刊或報紙都比較零散,查找工作均比較困難。因此查找、收集并解讀該類文本或文章成了研究坂口安吾文學批評的關鍵問題,也是應突破的重點之一。而且坂口安吾的文學批評話語在不同文本中內容也不盡相同,如何通過文學批評話語的文本解析來總結其文學批評的共同點,形成其文學批評話語建構的具體框架和體系,厘清坂口安吾的文學批評話語建構的要義和其文學批評話語形成和發(fā)展的辯證關系,便成為研究急需解決的重點內容之一。也只有讓坂口安吾的研究重點凸顯化,才能夠比較順利地厘清其敘事策略和文學批評的建構機理。
(3)解析坂口安吾文學思想產生的歷史語境。單純分析坂口安吾文學作品的敘事內涵和批評話語是遠遠不夠的,想要真正把握坂口安吾的文學思想,其文學思想產生的歷史語境的解析是必不可少的。而想要解析其文學思想產生的歷史語境,需進一步查找坂口安吾所處時代的歷史史料,如坂口安吾的個人成長歷史、坂口安吾所處時代的歷史史實、戰(zhàn)后初期日本社會的歷史資料等等。通過這些歷史史料的整理和爬梳,結合其文學作品的內涵和文學思想的特點,才能達到對坂口安吾認知的一個新高度,這也是研究的重點之一。
文學研究并非只是一個文學范疇意義上的概念,其與社會學、藝術學、美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各個學科也緊密聯(lián)系。因此,文學的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學文本研究的表面上,更應該從文學文本所體現(xiàn)的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美學等各個層面入手,分析其文學內涵。這樣一來就要求文學研究方式要多樣化、豐富化,才能比較全面地進行文學研究,對坂口安吾的研究方式亦是如此,研究方式更要多樣化。(1)資料收集法。赴日本的國立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對坂口安吾的各個文學作品的文本進行收集,進行系統(tǒng)和具體的詳盡分析。(2)田野調查法。在日本大學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坂口安吾在日本大學生中的被認知程度,分析坂口安吾文學影視改編后的傳播情況,解析坂口安吾文學的社會影響力。(3)敘事學研究方法。運用經典敘事學和后經典敘事學理論對坂口安吾不同的文本進行具體分析,從宏觀方面和微觀方面兩個緯度考察坂口安吾的頹廢敘事藝術、思想內涵和文學批評建構。(4)比較分析法。對坂口安吾頹廢敘事藝術的各個特點進行比較分析;對坂口安吾不同文本的文學批評進行對比研究。同時將坂口安吾與其他無賴派文學作家進行比較分析,解析坂口安吾文學的特質和內核。(5)多學科多維度研究法。一直以來,“坂口安吾文學”的研究都或以純粹的“作家論”來考察,或單純以“作品論”來分析。然而作為日本無賴派文學的代表性作家坂口安吾,其特質和內涵不僅僅體現(xiàn)在文學的本身,而且與其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社會人文緊密相關。因此,要比較系統(tǒng)地、客觀地研究“坂口安吾文學”這一課題,必須突破以往的研究視域問題,以敘事學、比較文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多維度研究視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闡述,才能真正揭示坂口安吾文學中頹廢敘事和批評話語的深層次內涵。也只有堅持研究方式的多樣化,才更能有效地揭示坂口安吾文學的全貌。
居于對坂口安吾研究狀況和特點的認知,筆者認為目前的研究成果薄弱,研究范式單一,因此其研究內容應該進一步豐富化。而應豐富化的主要研究內容在于對坂口安吾的文學作品和文學批評進行整體和全面的分析,進而闡釋其頹廢敘事的藝術內涵和文學批評話語的建構,不再局限于《癡女》《在盛開的櫻花林下》《墮落論》這三個文本的研究,避免中日學界一直以來的偏重研究(即偏重于其主要作品的研究)。同時剖析坂口安吾文學中頹廢敘事的藝術內涵和藝術特征,然后進一步將坂口安吾文學作品的文本與意識形態(tài)等結合在一起,使其社會批評意識與小說敘事藝術有機聯(lián)系起來,從微觀文本上解析坂口安吾文學的頹廢敘事內涵,從宏觀理論上探索日本無賴派文學的敘事藝術與批評話語建構的內在機理。在研究內容豐富化的過程中,坂口安吾頹廢敘事藝術內涵的研究內容應從敘事視角、敘事結構、敘事話語等方面進行論述。其頹廢敘事的藝術特征應從反諷敘事、復調敘事、隱喻敘事、狂歡敘事等層次進行闡述。再者,在對坂口安吾的批評話語建構進行分析的時候,要先對其名篇《墮落論》的價值觀及內涵進行具體解析,再將《墮落論》與坂口安吾其他文學批評話語的異同進行歸納總結,最后探討在社會轉型的歷史語境下坂口安吾文學批評的內涵和意義,即對當時文學批評的社會背景及原因進行論述。而在解析社會轉型視域下坂口安吾頹廢敘事與批評話語建構的機理時,應在分析社會轉型與文學敘事的關系的同時,深入解析社會轉型與文學批評建構的內在聯(lián)系。總之,無論從對坂口安吾文學作品的微觀研究,還是從對其文學思想和歷史語境的宏觀分析上,均應以敘事學的理論為基礎,采用多維度、多角度的研究方式,堅持局部分析和整體把握的對立統(tǒng)一,使其研究內容更加豐富化。
因此,在坂口安吾研究這一課題上,研究目標、研究思路、研究重點、研究方式、研究內容等環(huán)節(jié)構成了研究內涵的整個系統(tǒng)。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協(xié)調、相互作用,才能保證坂口安吾研究的順利進行,才能緊緊抓住研究對象的本質。
對于日本無賴派作家坂口安吾的研究,并不能僅僅停留在其文學文本層面的研究,而是在其文學文本研究的基礎上,將其頹廢敘事和批評話語的建構進行融合,透析戰(zhàn)后初期日本文學批評的歷史轉型,進而闡釋坂口安吾文學的真正要義。因此,坂口安吾的研究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均有積極的意義。
在坂口安吾的研究中,堅持以敘事學理論為基礎,克服傳統(tǒng)敘事學偏重文學文本的內部分析而忽略了文本外部因素的理論缺陷,采用后經典敘事學的理論,從社會轉型為研究的視域入手,著重論述作為“日本無賴派代表性作家”的坂口安吾文學作品的敘事視角、敘事結構、敘事話語、敘事主體等頹廢敘事的藝術內涵。同時,總結和歸納坂口安吾文學的敘事特征,進一步闡釋坂口安吾的批評話語和批評策略的實質,深入論述其頹廢敘事藝術與批評話語建構的辯證關系。與此同時,對日本無賴派作家坂口安吾的頹廢敘事藝術和批評話語進行分析,主要解析坂口安吾文學的敘事視角、敘事結構、敘事話語、敘事主體等頹廢敘事的藝術內涵,以及其頹廢敘事藝術內涵所蘊含的文學批評和文學主張。因此,對坂口安吾研究具有如下三個理論意義。其一,重塑作家個案研究的范式。坂口安吾文學作為戰(zhàn)后日本文學的重要個案,通過文學敘事學的解析,并結合社會學和歷史學的分析方法,從多維度、多視野的方式來闡釋坂口安吾個案研究的內涵,為今后作家個案研究重塑一個嶄新的研究范式。其二,建立文論思想研究的模式。坂口安吾文論思想在戰(zhàn)后初期的日本文壇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文論著述有《墮落論》《續(xù)墮落論》《日本文化私觀》《文學的故鄉(xiāng)》《關于荒誕》《頹廢的文學論》《通俗與變貌》《為了未來》《排斥枯淡的風格》《教祖的文學》及《坂口安吾全集》(12卷)等[6]45,由此可見其文論思想的深邃和博大。從這些文論著述的內涵觀之,主要有“誠實墮落論”“孤獨文學論”“荒誕文學論”“頹廢文學論”“文學叛逆說”“文學變貌說”“未來文學說”“枯淡風格排斥說”“天皇道義說”“文學與生活及人生說”等十種文論言說。因此擁有如此多種文論言說的坂口安吾是典型的文論思想作家。通過對其文論的深入研究,可以樹立文論思想研究的典范,從而建立文論思想研究的新模式。其三,建構戰(zhàn)后日本文學批評轉型的框架。通過對坂口安吾的文學批評話語的個案研究,來解析戰(zhàn)后日本無賴派文學的內涵,從而闡釋戰(zhàn)后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如何促進戰(zhàn)后日本文學的發(fā)展和轉型,同時也借此來探析戰(zhàn)后日本文學批評的建構和傳承,對于研究戰(zhàn)后日本文學批評史的建構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作為戰(zhàn)后社會轉型產物的無賴派作家坂口安吾,其親身經歷戰(zhàn)后日本社會的快速更替,感同身受到的生活情感處處受到壓抑,因此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不斷以自然主義風格行文,在深入刻畫當時社會轉型的落魄和失意的同時,入木三分地解析了戰(zhàn)后日本社會轉型中特有的思想內涵。其所解析的日本社會轉型思想的表現(xiàn)空間極大,人文藝術表現(xiàn)張力非常成熟,人文敘事的藝術內涵也十分豐富,不但提及到社會轉型中的人物形象,而且涉及到社會轉型中的社會現(xiàn)象,甚至明確提出社會轉型的思想主張”[7],將戰(zhàn)后日本社會心態(tài)的敘事與批評話語緊密融合在一起,彰顯了對自由民主的追求。因此通過對日本戰(zhàn)后社會轉型下的無賴派作家“坂口安吾”的研究,分析社會轉型視域下“坂口安吾”的文學敘事內涵和文學批評話語,可以深刻解析社會和文學的辯證關系,具有文學社會學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通過對坂口安吾的研究,也可以為日本其他文學作家乃至文學流派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一定的研究思維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參考,為今后有關日本近現(xiàn)代文學中的文學派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依據。而從中日文學比較的實踐意義觀之,對于現(xiàn)今正處于歷史和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而言,在探析中國文學批評發(fā)展變化狀況之時,以社會轉型歷史語境下的坂口安吾文學批評內涵作為參照,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作用,這也是坂口安吾研究在廣域上的實踐意義之所在??偠灾瑹o論從社會學的角度,還是從日本近現(xiàn)代文學的梳理,還是從中日文學比較的視野,坂口安吾研究均具有深刻的實踐意義。
在對日本無賴派作家坂口安吾的研究上,日本學界的成果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遠遠優(yōu)于中國學界,中國學界的研究還處于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同時由于研究條件的有限性和研究思維的固化性,中國學界和日本學界對坂口安吾的研究還呈現(xiàn)出“研究內涵不全面,研究視野過于偏重,研究領域過于狹小”等特點。因此,在坂口安吾研究這一課題上,應該將研究目標明確化,研究思路清晰化,研究重點突出化,研究方式多樣化,研究內容豐富化,才能準確地探討當時社會轉型視域下坂口安吾的“頹廢式”敘事藝術內涵、敘事特征和敘事策略,解析坂口安吾的文學批評實質和要義,深入挖掘其“頹廢式”敘事藝術內涵和其批評話語建構的辯證關系和機理,才能將坂口安吾的研究做得更加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