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JJ
當你把自己和那些成功的普通人比較,你會發(fā)現,你和他之間的差別,其實就是當初“動手做了”和“沒動手做”的差距。
《社交網絡》里,講述了“臉書”曲折的創(chuàng)業(yè)史。
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之后,當晚便心血來潮,怒敲代碼。在電腦上折騰出了一款應用——FaceMash。簡單來說,這個應用就是讓校園里的美少女上傳照片到網站,讓路人去評分。這個簡單粗糙的產品抓住了大學生對美色的窺視欲,大獲成功。
注意一下影片細節(jié),就能發(fā)現以下這個事實:扎克伯格那一天晚上8:13回到宿舍,晚上10:17開始動手做 FaceMash,凌晨 2:08同學薩瓦林回來提供了算法公式。該產品上線之后,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
也就是說,他只花了6個小時,便完成了產品的設計、開發(fā)、上線。
另外,同在哈佛就讀的Winklevoss兄弟與扎克伯格是死對頭,他倆總說扎克剽竊了他們的創(chuàng)意,才有了之后的Facebook。
促成小扎與Winklevoss兄弟日后的巨大差距的,也正是二者的執(zhí)行力差距。
當Winklevoss兄弟在猶豫是否要全身心投入做社交網站的時候,小扎已經開始動手做Facebook了。當兄弟兩個在訓練劃艇時,小扎的Facebook已經上線了。
當Winklevoss兄弟去找哈佛大學校長薩默斯告狀時,小扎的Facebook已經覆蓋29所學校,擁有7.5萬注冊用戶。
在CEO瘋狂的執(zhí)行與推動下,臉書幾乎是以瘋狂的速度在美國的大學校園鋪開,然后蔓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我去北京的時候認識一哥們兒,他想開一家書店。我說,開唄。他說,沒錢。我說,沒錢也能開。他說,咋開?
我問他家里有沒有舊書,他說有,而且有很多。我建議他先從擺舊書攤開始做起。
他眼神有點閃躲,有顧慮,問我,萬一有城管怎么辦?萬一有人收保護費怎么辦?
“大哥,做任何事,先開始再說。只要開始了,其他問題,就都不是問題?!?/p>
他點點頭。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
當天晚上,我去他那出租屋里,一起和他確認了擺攤地點,第二天晚上6時,我和他直接在團結湖附近擺起了舊書攤。我就幫了他兩天,之后全靠他自己做。
結果如何?那書攤,運營良好。沒人收保護費,沒有城管驅趕。
他現在怎么樣?這哥們兒最近的朋友圈動態(tài)是尋找合適的書店鋪位,他要開書店了。雖然是賣二手書,但基本是朝著自己的愿望靠攏。并且,通過擺書攤,他結識了很多書友,鼓搗了一個線下讀書會,現在他是會長。你看,他再也不是那個只會在路邊唯唯諾諾、癡人說夢的青年了。
大部分人不是沒有能力,也不是沒有決心。其實就是差那么一點點,只要動動手,日后的所有情況都會發(fā)生改變。
你不用和那些金字塔尖的牛人比,光是和那些足夠成功的普通人比就夠了。
當你把自己和那些成功的普通人比較,你會發(fā)現,你和他之間的差別,其實就是當初“動手做了”和“沒動手做”的差別。你和他之間的巨大鴻溝,就是當時一個微小的執(zhí)行力所引發(fā)的蝴蝶效應。
二話不說把事先做了的人,成功的概率要遠高于那些明日復明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