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跋張文忠公帖》訛誤辨析兩則

      2019-02-22 08:04:24王偉麗
      綏化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文傳文集進士

      王偉麗

      (中南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 湖南長沙 410012)

      延祐二年科舉為元代立國之后第一次科舉考試,史稱延祐首科,此科進士題名錄不存于世。四庫本王禮《麟原文集》中收錄《跋張文忠公帖》,此中所列此科進士名單一直是元代延祐首科研究和元代進士輯考的重要依據(jù)。

      王禮得見此帖,為其作跋,其中提及:

      某嘗求我朝科目得人之盛,無如延祐首榜。圣繼神傳累朝,參錯中外。聞望之重如張起巖、郭孝基;文章之懿如馬祖常、許有壬、歐陽玄、黃溍;政事之美如汪澤民、楊景行、千文傳輩,不可枚舉。[1](P439)

      跋中所舉進士除千文傳和汪澤民二者,其余張起巖等人經(jīng)諸學(xué)者多方查證皆第延祐首科無誤。元朝科舉進士名錄多亡佚不存,自清末大家錢大昕至現(xiàn)代學(xué)者沈仁國,學(xué)界始終在努力構(gòu)建元代進士名單,然而中國古代文獻浩如煙海,非短時間內(nèi)所能窮盡,且元代進士碑幾經(jīng)毀壞,現(xiàn)世所存文獻資料真?zhèn)坞y辨,所以元進士輯考不免有遺漏錯訛之處。這直接導(dǎo)致了元代科舉進士群體研究缺乏明確史料支撐,進而影響元代科舉制度的具體考察,基于元代科舉之上的諸多研究亦不能得到充分展開。

      一、“千文傳”之誤

      干文傳(1276—1353),字壽道,號仁里,平江人。延祐二年(1315)登進士第?!栋蠌埼闹夜分袨椤扒膫鳌闭邔崬楦晌膫?。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干文傳親筆《跋朱熹<城南倡和詩卷>》,落款“吳郡干文傳”,由此可見四庫本“千文傳”為誤。

      元代王禮“著作甚富,不求聞于時,故所傳絕少”[2](P920),又因元明易代之際,文多散逸?!恩朐募匪膸烊珪疽郧宕鷵P州馬家藏書為底本。馬氏尤富藏書,清代大儒全祖望在《叢書樓記》中稱贊馬氏其書精核,更無偽本。《麟原文集》是馬家呈獻朝廷珍本,獻書之前必經(jīng)百般思量,非精品不敢進呈。且因四庫傳抄書目龐大,抄寫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紕漏,之所以出現(xiàn)“千文傳”,很大程度上當為館臣抄寫出錯。這種基于字形相近傳抄出錯的情況在四庫全書中屢見不鮮,四庫中干文傳的姓氏“干”就有“千”“于”兩種的訛變?!扒膫鳌背霈F(xiàn)在《麟原文集》,“于文傳”的錯訛出現(xiàn)之處更多。如:

      《延祐四明志》中有“延祐庚申同知于文傳”。[3](P560)

      《珊瑚木難》中《嘯堂集古錄序》落款“吳郡于文傳題”。[4](P246)

      《明一統(tǒng)志》載“于文傳,同知昌國州事”,“至元年知州于文傳募好義者建”。[5](P1085)

      《御定孝經(jīng)衍義》載“于文傳”登延祐二年乙科,在昌國“長于治”。[6](P278)

      干文傳姓氏出錯的情況不僅出現(xiàn)在四庫全書收錄書目中,其他版本也不免出現(xiàn)類似錯訛。清影元抄本《金華黃先生文集》 載干文傳時寫道:“姓于氏,干之得姓始于春秋時宋大夫犨……”同是此書的元刻本《金華黃先生文集》記載同段文字時卻為“姓于氏,于之得姓源于春秋時宋大夫犨?!睜咝崭?,《左傳》中有宋大夫干犨御呂封人華豹的記載,《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也記載干氏為左傳宋大夫干犨之后。由此可見,干文傳姓氏的錯誤早在元刻本《金華黃先生文集》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清影元抄本更是在版本輾轉(zhuǎn)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于”“干”自相牴牾的荒唐局面。

      其實“干”作為姓氏錯亂的情況早已有之?!端焉裼洝纷髡吒蓪氃徽`作“于寶”,且古人早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錯誤并予以糾正。如南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中就記載了楊萬里談及于寶時,一吏以韻書糾正說應(yīng)為干寶。[7](P53)由四庫抄本《麟原文集》等書中干文傳姓氏的混亂,可見古籍抄錄時“形近而誤”所引發(fā)古代文學(xué)研究的困擾。

      由干文傳和干寶姓氏的錯亂,可以窺見古籍數(shù)字化的數(shù)據(jù)錄入時“形近而誤”的弊端。古籍數(shù)字化依據(jù)強大的技術(shù)支撐,極大地推進了古籍保護的歷史進程,它依靠強大的數(shù)據(jù)庫基礎(chǔ),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資源共享和利用。

      二、汪澤民之誤

      《元史》中有明確記載汪澤民“延祐初,以《春秋》中鄉(xiāng)貢,上禮部,下第,授寧國路儒學(xué)正。五年,遂登進士第?!盵8](P4252)《類編歷舉三場文選》存有王澤民延祐元年(1314)甲寅鄉(xiāng)試和延祐四年(1317)丁巳鄉(xiāng)試程文。由此可推知道《元史》記載無誤。王禮跋中把其列入延祐二年進士實為錯誤之舉。既為誤舉,必然存在誤舉的歷史原因或現(xiàn)實基礎(chǔ):

      (一)元代“下第舉人,年七十以上者,予從七品流官致仕;六十以上者,與教授;元有出身者,于應(yīng)得資品上稍優(yōu)加之;無出身者,予山長、學(xué)正,受省札,后舉不為例”[8](P2027),汪澤民“延祐初,以《春秋》中鄉(xiāng)貢,上禮部,下第?!盵8](P4252)汪氏被授予寧國路儒學(xué)正,正符合此項規(guī)定。文人士子因科考落第卻被誤載進士及第的情況在元代時有發(fā)生。林弼,字元凱,元至正七年(1347)中江浙鄉(xiāng)試,王廉《中順大夫知登州府事梅雪林公墓志銘》記林弼為“丁亥領(lǐng)江浙鄉(xiāng)薦,登戊子(至正八年)進士第”[9](P202)。

      王廉和林弼一起出使西域長達十月之久,于情于理,他的記載也是較為正確和令人信服的。可事實不然,林弼曾經(jīng)在《林登州集》卷八《送實達道之官興化序》一文中明確說明自己“至正戊子,予試藝于京師……是年,原德成進士,予下第南歸,適達道來監(jiān)漳州參司……”[9](P71)由此可知,林弼確實是參加了戊子年的科考,但會試下第了,王廉誤記其進士及第。交游頗密的朋友尚且會記錯,汪澤民被錯載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中國科舉辭典》載:“鄉(xiāng)貢進士:貢舉禮部試應(yīng)舉者名……元時對鄉(xiāng)試中試并貢于禮部參加會試者的泛稱。有時也作會試落第舉人的雅稱?!盵10](P21)所以元朝所謂的進士身份,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廷試進士。

      元朝經(jīng)常出現(xiàn)稱呼鄉(xiāng)貢進士為進士的情況,可見元時人并不嚴格區(qū)分鄉(xiāng)貢進士和進士。元人習(xí)慣稱呼中鄉(xiāng)試舉人為“鄉(xiāng)貢進士”,“鄉(xiāng)貢進士”脫為“進士”之說的情況在元代司空見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七《所安遺集》載其作者元人陳泰為延祐二年進士,實際上在《所安遺集》中陳泰本人的詩《將離京師別李朝端陳伯奎二同年》一詩已經(jīng)寫到其“陳生射策未三十,筆箭如峰不破的”“紛紛鸞鵠好羽翼,莫笑垂翅南飛鴻”,“不破的”“垂翅南飛鴻”皆表明陳泰下第的事實,且《嘉靖贛州府志》卷七《秩官志》也記載陳泰以鄉(xiāng)貢進士的身份入仕,人龍南縣尹。故陳泰為延祐二年進士實際上是“鄉(xiāng)貢進士”訛變?yōu)椤斑M士”之說。

      清代學(xué)者在編纂整理地方志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的存在?!端膸烊珪偰俊分小妒耸仿浴返慕忸}關(guān)于其著者元代曾先之有這樣一段描述:

      先之字從野,廬陵人,自稱曰前進士,而《江西通志·選舉》中不載其名。蓋前明之制,會試中試稱進士,鄉(xiāng)試中試者稱舉人,皆得銓選授官。自唐宋至元,則貢于鄉(xiāng)者皆稱進士。試禮部中選,始謂之登第。不中選者,次舉,仍由本貫取解。南宋之季,始以三舉不中選者一體徑試于禮部,謂之免解進士。先之所謂進士,蓋鄉(xiāng)舉而試不入選者,故志乘無名也。[11](P454)

      曾先之自稱“前進士”,可見元時人并不嚴格區(qū)分鄉(xiāng)貢進士和進士在名稱的差異,而且這個習(xí)慣,自唐宋至元一直有之。所以汪澤民雖然延祐二年會試下第,但因為其鄉(xiāng)試中舉,在當時亦可被稱為延祐二年“進士”?;凇斑M士”和“鄉(xiāng)貢進士”在稱謂上的指向不明,可說是誤載汪澤民的原因之一。

      (三)歷史對于成功及第者傾注的熱情,較于落第失敗者甚多。史料中關(guān)于科考者落第的稀少記載可見端倪。元人辛文房博采歷史,于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年成書《唐才子傳》,保存了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資料,對其科舉經(jīng)歷的記敘更為詳備,但是對于這些才子落第的情況卻很少提及。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書作為傳記體裁作品的程度,以致于有學(xué)者評價“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盵12](P261)如書中在提及唐代文人才子的落第經(jīng)歷時,只是簡略概述或略過不提。如:

      綦毋潛:字孝通,荊南人。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及第。授宜壽尉,遷右拾遺,入集賢院待制,復(fù)授校書,終著作郎。與李端同時。[13](P416)

      錢起:及就試粉闈,詩題乃《湘靈鼓瑟》,起輟就,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主文李暐深嘉美,擊節(jié)吟味久之,曰:“是必有神助之耳?!彼爝酶叩?。[13](P425)

      姚合:陜州人,宰相崇之曾孫也。以詩聞。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貢舉,有夙好,因拔泥涂,鄭解榜及第。[13](P425)

      《唐才子傳》精減文人士子的落第經(jīng)歷,并非是其考察不周,更多地是辛文房等著作者受元代對于落第考生的整體態(tài)度影響而有意隱晦。傳統(tǒng)落第考生或許要面對親族、鄉(xiāng)鄰的議論,甚至是嘲諷非難。為維護汪澤民政事之美和隱逸文人的完美形象,選擇忽略汪澤民下第的事實,對其人物形象進行美化裝飾也不無可能。

      (四)王禮生于延祐元年(1314)年,元統(tǒng)初進士,歷元明之亂。劉定之《麟原文集》序中寫道“托耕鑿以棲跡于運去物改之余,依曲糵以逃名于頭童齒豁之際。其文奇氣硉矹胸臆,以未裸將周京故也?!盵11](P1460)他以王禮“裸將周京”諷喻棄元投明的劉基。王禮入元以后隱居,“明興不仕,聘為考官,亦不就。”[11](P1460)可見他對于明朝政權(quán)是采取不合作的敵對態(tài)度。

      對元王朝的留戀和對明王朝的抵觸,促使王禮追憶元朝先烈。汪澤民以其政事之美和忠貞不二的美名躍然進入王禮觀照的視野。王禮曾選輯同時人詩為《天地間集》,“案謝翱嘗錄宋遺民詩為《天地間集》,以襲其名,蓋陰以自寓。”[11](P1460)王禮效仿宋遺民詩人,輯集元朝遺民作品,寄寓自己對元廷的追思。汪澤民作為王禮的道德標桿和政治榜樣,出于美化人物形象忽略汪澤民的落第,可以說是汪澤民被王禮誤載的主觀原因。

      《跋張文忠公帖》是學(xué)者輯錄元代首科進士不可忽略的重要史料,它對于元延祐二年進士名單和科舉效用研究都有一定意義。元延祐二年進士名單的重構(gòu)亟待解決,但由于進士題名錄的亡佚和種種條件限制,元代進士輯考工作存在一定難度,這就需要學(xué)界在面對類似《跋張文忠公帖》這類文獻資料時小心對待。這不僅有利于原本恢復(fù),更有利于元代進士個體文人風貌的考察和進士群體研究的推進。

      猜你喜歡
      文傳文集進士
      河下:文風厚重的“進士之鄉(xiāng)”
      華人時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熊鐵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四進士(上)
      《進士or近視》
      童話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2
      《郭漢城文集》簡介
      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述略
      赤子心相報滴水恩
      莫愁(2016年34期)2017-01-12 02:30:30
      清代石城縣黎正進士考論
      廣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36
      新方志所載沈光文傳糾誤——以《寧波市志》、《鄞縣志》中《沈光文傳》為考察對象
      胶南市| 武威市| 永仁县| 闸北区| 威远县| 阳高县| 夹江县| 龙海市| 博野县| 合江县| 长宁县| 元阳县| 奇台县| 玉山县| 贵定县| 武清区| 岚皋县| 同心县| 乡城县| 盐亭县| 钟山县| 西乡县| 德江县| 夏邑县| 霍林郭勒市| 汕尾市| 淮阳县| 金乡县| 广饶县| 儋州市| 西宁市| 辰溪县| 桂阳县| 济宁市| 屏东市| 东乌珠穆沁旗| 隆回县| 慈溪市| 十堰市| 新丰县|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