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昆
(廣東省測試分析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070)
大型儀器設備是國家重要的科技資源,是進行科學研究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礎條件,是提高國家科技競爭力和實現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保證。在資源總量有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下,我國歷來重視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工作。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教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我國大型儀器設備的數量得到快速增長、裝備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但在將來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仍不能夠完全滿足社會的使用要求,繼續(xù)加強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依然有著顯著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此外,我國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工作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如何正確理解和開展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從政策、制度、措施、條件等多方面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有效推動和促進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發(fā)展和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的提升,仍然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和探究的課題。
上世紀90年代,針對當時存在的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封閉分散、開放程度不高、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偏低等問題,我國開始對大型科研設施和儀器設備提出實行開放共享的政策性要求[1],1993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首次明確提出“國家支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建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基地,國家的重點實驗室向國內外開放”[2]。自1997年起,科技部(原國家科委)采取國家、區(qū)域、省市三級科技資源開放服務的模式,在全國范圍推動建設“大型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以推動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避免儀器設備重復購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3-4]。
進入21世紀,我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步入快速發(fā)展階段,突出體現在各級各類儀器共享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建設上。2003年,科技部通過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積極推動大型科學儀器遠程共用、虛擬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建設[5];同年,北京市科委推動建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體系[6];2006年,教育部推動“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yōu)質資源共享系統(tǒng)(CERS)”建設,組織開發(fā)了“高校分析測試中心數字化管理系統(tǒng)”;2007年,科技部“大型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實現全國聯(lián)網。此外,中國科學院以及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根據自身管理需要,也自行開發(fā)建設了各具特色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系統(tǒng)[7-9]。
隨著我國大型儀器設備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和各類儀器共享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日益普遍,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在不斷得到促進的同時,一些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例如儀器共享系統(tǒng)建設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和組織、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不一致、信息孤島現象嚴重等。這些問題阻礙了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進一步提升。
為此,國務院于2015年1月印發(fā)了《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fā)[2014]70號),明確提出將建設全國統(tǒng)一的管理平臺,“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tǒng)一規(guī)范、功能強大的專業(yè)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制度、標準和機制更加健全,建設布局更加合理,開放水平顯著提升,分散、重復、封閉、低效的問題基本解決,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10]。自此,我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進入全面統(tǒng)籌、整體布局、提升水平的新階段。
毋庸置疑,在過去20多年里,我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建立了一批開放的大型儀器設備實體平臺和虛擬平臺(共享管理系統(tǒng)),推動了一大批儀器設備面向社會開放共享,提高了儀器設備資源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促進了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和社會經濟發(fā)展。
例如2009年北京市科委牽頭成立“首都科技條件平臺”[11],至 2017年底,該平臺共促進 889個國家級和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價值272億元的4.65萬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2017年有1.7萬家企業(yè)享受到平臺的各類服務,實現服務合同額達33.48億元。又如上海市2004年建立“上海研發(fā)公共服務平臺”,至2015年5月,該平臺已有409家管理單位,5278臺(套),總價值74.28億元的儀器設備加盟,并提供共享服務。再如廣東省在原有“廣州地區(qū)大型科學儀器協(xié)作共用網(大儀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建設“廣東省大型設備與儀器共享網絡平臺”,截至2017年2月,該平臺已有281家單位,6751臺(套),總價值約65.42億元的儀器設備面向社會提供共享服務。
如上所述,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在國家、各級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積極推動下,大型儀器設備面向社會開放共享工作已取得長足進步和顯著成效。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的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和困難,如不能盡早解決,將影響到今后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實際工作成效。
實行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根本目的是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大型儀器設備資源,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要達成這一目標,除了做好“數量”方面的基礎工作,即不斷擴大儀器設備開放面、增加共享儀器設備數量之外,還必須十分注重“質量”保障工作,即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能夠真正用好儀器設備、提高使用效益。“質量”保障工作涉及對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的合理評價、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等方面,下文將另行闡述。
在過去的實際工作中,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數量”方面的基礎工作得到了充分重視和開展,但“質量”保障方面的工作,應該說得到的重視和投入程度是不夠到位的,存在“重使用、輕產出”“重形式、輕實效”等現象,給人“為開放而開放、為共享而共享”的錯誤印象。
科學合理、客觀準確地評價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有助于提高儀器設備管理單位特別是機組人員對于開放共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引導和促進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向講求質量、講求水平、講求實效的方向發(fā)展,避免盲目追求高利用率、高服務收入等現象的發(fā)生。因此,從我國開始推行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起,建立合理可行的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評價體系就成為一項重要課題,也是一個難題。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都為此開展了積極的研究和實踐,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評價指標體系,通常包括機時利用、人才培養(yǎng)、成果產出、服務收入、功能利用與開發(fā)、日常管理等評價指標[12-14]。
但在實際工作應用中,這些評價指標體系大都存在時效性、準確性和可操作性等問題和困難,難以推而廣之。其結果是導致不少人(包括相關管理部門)仍舊習慣于簡單地根據服務機時的多少來評價所有儀器設備使用情況的好壞,過度強調了服務機時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儀器設備的使用水平、服務質量及成果產出情況,也忽視了不同儀器設備之間在專業(yè)性、使用方式、共享用戶數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顯著差異。這對于那些專業(yè)性很強、共享用戶很少的大型儀器設備來說是不合適的。
事實上,國發(fā)[2014]70號文已經把“分類管理”作為基本工作原則之一,“對于不同類型的科研設施與儀器,采取不同的開放方式,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支撐措施及評價辦法”,“對于專用科研設施與儀器,重點評價是否有效組織了高水平的設施應用專業(yè)團隊以及相關研究成果的產出、水平與貢獻”。當然,在制定分類評價標準和辦法的過程中,如何確保合理性、可操作性和時效性仍然是一個難題。
這里所說的測試質量,是指利用儀器設備進行某種分析檢測或開展實驗所取得的測試數據、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對于科研工作來說,測試質量及其控制無疑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因此,這也是實行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基本前提,如果測試質量缺乏可靠保證,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就成為空中樓閣,開放共享工作的實際意義和成效就將大打折扣。
然而,目前我國大型儀器設備測試質量控制工作的現狀并不能令人樂觀。例如在許多高校中,除了分析測試中心等少數檢驗類實驗室外,數量眾多的一般科研實驗室基本都沒有建立系統(tǒng)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雖然多數高校對測試質量都有所規(guī)定和要求,但在實際工作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視和有效落實,不少實驗室缺乏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多數大型儀器設備依靠研究生進行維護和操作,日常缺乏規(guī)范的校驗/校準,難以保障正常工作狀態(tài);樣品制備、儀器操作、實驗記錄、檢驗報告、數據處理等工作普遍缺乏專業(yè)性和規(guī)范性,時常發(fā)生實驗原始記錄不完整、實驗過程難溯源、實驗數據難重現等情況,測試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
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目標的實現,歸根到底是要依靠人來完成的,而實驗技術人員在其中承擔著儀器設備使用維護和提供共享技術服務的任務。因此,建設一支穩(wěn)定的、高素質、高水平、專業(yè)化的實驗技術隊伍,對于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能否順利實施并取得良好成效,無疑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然而,這一要求目前在高校仍未能很好地實現。
高校是我國科技活動的主陣地之一,也是我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重要力量,但過去高校的實驗技術隊伍工作一直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15]。雖然近年來不少高校加強了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工作,實施了各種穩(wěn)定隊伍、調動工作積極性的激勵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多數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的整體狀況仍未得到明顯改善,無論是數量,還是結構、素質、技能水平,均無法完全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而另一方面,隨著大型儀器設備加快更新?lián)Q代和數量的快速增長,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管理工作對實驗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使得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發(fā)展滯后的問題日益凸顯,大型儀器設備的功能利用水平和測試質量往往難以得到充分保證,相對制約了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隨著國發(fā)[2014]70號文的出臺,我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已經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今后高校、科研院所等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單位相當一段時期內的重要工作之一。結合前述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現狀和存在問題,今后要重視和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國發(fā)[2014]70號文已經對今后我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措施要求,切實貫徹文件精神,扎實做好相關各項工作,是今后高校、科研院所等儀器設備管理單位的努力方向。結合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和推動開放共享工作要重點關注以下3個方面:
(1)堅持實事求是精神,針對有需求、有條件開放共享的儀器設備開展工作,不追求形式上的開放共享;
(2)堅持以抓質量為工作主導,通過管理制度、評價體系、支撐措施、激勵機制等,鼓勵高水平利用儀器設備和產出高水平成果;
(3)將分類管理原則落實到管理制度、支撐措施和評價辦法中,避免過去簡單化、一刀切的工作思維和工作方法。
在制定和完善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以下3個方面值得關注和思考:
(1)評價指標體系要合理可行、可操作性強,避免因繁瑣復雜而過多增加儀器設備管理單位和機組人員的額外工作量;
(2)評價指標體系在強調儀器設備有效利用率的同時,應更多地鼓勵大家從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儀器設備先進功能角度出發(fā),實事求是地使用儀器設備,提升共享服務質量和成果產出水平,避免因追求高使用率而大量低水平使用儀器設備的行為;
(3)應注重對儀器設備使用產出成果的評價,不僅要看產出成果的數量,更要看產出成果的水平,當然從儀器設備使用到成果產出之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尤其是新安裝使用的儀器設備,因此應合理設置對儀器設備產出成果的考核評價周期,增強可操作性。
強調大型儀器設備的功能利用和成果產出水平,意味著儀器設備與用戶之間有必要進行適當的雙向選擇,即機組人員應根據儀器設備的功能、技術指標情況選擇使用需求合適的用戶,用戶也應當根據自身的使用需求選擇功能、技術指標相匹配的儀器設備,避免“大材小用”“殺雞用牛刀”的現象發(fā)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每臺儀器設備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充分提高其使用效益,才真正符合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政策的實施宗旨。
測試質量控制工作是確保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前提保障,今后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落實。影響實驗室檢測能力和測試質量的因素包括管理規(guī)范性、人員技能水平、儀器設備工作狀態(tài)、實驗環(huán)境條件控制等等,今后應考慮從以下4個方面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和測試質量控制工作:
(1)加強實驗室的規(guī)范管理。建立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規(guī)程,確保實驗室規(guī)范運行。
(2)強化儀器設備狀態(tài)管理。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校驗/校準,確保儀器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
(3)加強實驗室人員培訓。從儀器設備的技術原理、樣品制備、實驗操作、圖譜解析等環(huán)節(jié),全面提升實驗室人員特別是大型儀器設備使用和維護人員(包括學生)的技術能力和水平,增強實驗技術人員的規(guī)范管理意識和綜合素養(yǎng)。
(4)開展實驗室間比對活動。即“按照預定條件,由兩個或多個實驗室對相同或類似檢測物品進行檢測的組織、實施和評價”[16],以此檢查和評估實驗室從事特定測試活動的技術能力和水平,及時發(fā)現實驗室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糾正或改進,確保測試質量。這類活動過去通常由國家相關部門針對分析檢測機構定期組織開展,有的高校已自行在校內開展類似活動,如中山大學[17]。
高校實驗技術隊伍長期存在整體素質不夠高、年齡和知識結構比較老化、實驗技能水平較低、高端人才匱乏、隊伍不穩(wěn)定等問題,因此,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歷來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視,但實際工作中一直難以取得根本性突破,隊伍狀況多年來依然沒有實質性改觀。結合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需要,今后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應重點強化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
(1)解決隊伍老化的問題。采取特殊措施加快新老更替,為實驗技術隊伍補充素質高、基礎好、有活力的年輕力量,以滿足新時期高校各項工作的需要。
(2)解決隊伍穩(wěn)定的問題。針對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實際,建立和完善相關聘任、考核、晉升制度和機制,解決隊伍的發(fā)展空間和渠道問題,合理提高待遇,使實驗技術人員能夠安心本職工作,樹立職業(yè)發(fā)展信心。
(3)提升隊伍的技能水平問題。強化對實驗技術人員的培養(yǎng)培訓工作,尤其對從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青年技術骨干,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確保實驗技術人員能夠勝任工作要求。
(4)調動隊伍的工作積極性問題。從崗位設置與競聘、職稱評審、工作考核、績效獎勵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實驗技術人員從事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和開放共享服務的積極性。
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是一項涉及科技政策、經費管理、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的系統(tǒng)性工作,需要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科研院所、高校、社會企業(yè)等多方參與和協(xié)同推進。雖然目前的工作現狀離國家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還很多,但在國家的重視和政策引導下,在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在各儀器設備管理單位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將呈現一個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