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專利生態(tài)鏈的個人專利轉化模型構建*

      2019-02-24 07:04:52冉從敬宋凱趙倩蓉張潔李旺
      數字圖書館論壇 2019年12期
      關鍵詞:服務平臺專利知識產權

      冉從敬 宋凱 趙倩蓉 張潔 李旺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 430072)

      在知識經濟時代,受知識產權保護的人類知識成果在科技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科技、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相關數據,全球超過90%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信息來源于專利信息,世界80%的技術知識都能夠在專利文獻中找到[1]。當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知識產權轉化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在美國,從1980年的《杜拜法案》到《聯邦技術轉讓法》,再到2013年公布的《加速聯邦研究成果技術轉移和商業(yè)化 為企業(yè)高增長提供支持》備忘錄以及《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聚焦高等知識產權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報告,皆旨在通過支持技術商業(yè)化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進而實現科技創(chuàng)新突破。日本自20世紀90年代出臺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旨在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如1995年通過了《科學技術基本法》,2000年以后頒布了《大學技術轉移法》《產業(yè)競爭力強化法》等,2008年、2012年分別修訂《國家研究開發(fā)評估大綱指針》,通過促進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成果轉移,支撐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另外,為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效率,加快研發(fā)成果的流通運用,世界各國政府積極建立科技成果流通機制,如美國、日本和韓國政府紛紛制定知識產權相關法令政策并成立許多技術轉移機構,以推動知識產權的流通運用。世界各地誕生了諸多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如美國的Yet2.com專利交易平臺,主要提供專利供給和需求服務,為用戶進行有效匹配;英國的Iceberg Association LLP,提供知識產權交易、戰(zhàn)略咨詢、分析等服務;韓國科學技術轉移中心(Korea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主要提供高效科技成果產業(yè)化服務。

      在國內,科技創(chuàng)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性不斷凸顯,知識產權上升至國家戰(zhàn)略。各種政策文件不斷出臺,如2012年《關于加強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發(fā)布、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進行了修正、2016年國務院發(fā)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guī)定》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年國務院印發(fā)《“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guī)劃》、2018年科技部印發(fā)《關于技術市場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等。在平臺建設方面,由政府主導的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科研機構主導的中高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企業(yè)主導的匯桔網等知識產權運營平臺不斷涌現,國家大力推出各項政策,支持建設知識產權平臺,努力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

      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對保護知識產權、促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chuàng)新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有利于促進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2]。在知識產權服務過程中,專利交易作為知識產權有效利用和順利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和產業(yè)升級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國際上對專利交易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交易模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并日趨成熟,專利交易數量已成為衡量區(qū)域科技發(fā)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2017年統計年報[4],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發(fā)明創(chuàng)造專利有效量為7 517 791件,其中非職務發(fā)明創(chuàng)造專利有效量為1 136 005件(占比15.1%)。除企業(yè)、高校機構外,個人擁有巨大的專利數量,但根據2018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統計,2018年專利轉讓率僅為3.1%。由于交易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交易風險大、交易成功率低等原因,導致海量個人專利資源面臨嚴峻的轉化困境,極大地打擊了個人的知識產權創(chuàng)造積極性,不利于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環(huán)境的深化。另外,在大數據時代,也為個人專利轉化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以個人專利持有者為重點服務對象,構建完善的專利交易服務體系,將有助于促進科技成果的創(chuàng)造,推動創(chuàng)新成果產業(yè)化,為當前個人專利的轉移轉化困境提供實踐路徑。

      1 我國專利服務平臺現狀及問題分析

      1.1 我國專利服務平臺市場需求分析

      整理2014—2018年科技部發(fā)布的《全國技術市場交易簡報》的相關數據[5],繪制知識產權成交額和專利合同數量圖,見圖1和圖2。

      分析圖1發(fā)現,2016年以來,全國技術交易進入萬億市場,知識產權成交額不斷增長,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市場環(huán)境下,整個行業(yè)生態(tài)良好,發(fā)展前景廣闊,行業(yè)發(fā)展呈上升趨勢。分析圖2發(fā)現,2014—2018年,全國專利合同數量和成交額均快速增長,專利合同數量從7 111項增長至16 993項,年均增長24.3%;專利合同成交額從661億元增長至2 094億元,年均增長33.4%,2016年之后,專利成交額進入千億市場。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發(fā)明專利擁有量為236.6萬件,而2014—2018年專利合同數量共為56 977項,表明仍有眾多專利被束之高閣。因此,專利轉移轉化藍海市場已經凸顯,推動高校、企業(yè)、個人的專利轉移轉化對推動產業(yè)升級和提升我國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2 我國專利服務業(yè)務發(fā)展調研

      目前已有的專利服務平臺可以分為政府主導的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和民間資本主導的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政府主導的知識產權運營平臺主要由政府部門出資支持,如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同財政部共同發(fā)起的試點項目;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由北京市科委立項,市科委、經信委出資支持;上海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成立。而民間資本主導的知識產權運營平臺主要由從事知識產權行業(yè)的互聯網人士成立,如科易網、知呱呱、匯桔網。從專利資源、專利交易、專利評估、專利咨詢、專利推薦、專利服務6個方面對各個平臺功能進行調研分析,調研結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民間資本主導的專利服務平臺對比

      表2 政府主導的專利服務平臺功能比較

      調研發(fā)現,民間資本主導的專利服務平臺開展的業(yè)務較全面,涵蓋范圍更廣,在市場競爭中優(yōu)勢更大;而政府主導的專利服務平臺擁有豐富的專利資源,但開展的業(yè)務范圍有限,著重于專利資源和專利交易。

      1.3 我國專利服務平臺的主要問題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國專利轉移轉化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fā)展前景廣闊。在此背景下,涌現出一批民間主導或政府主導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匯聚海量專利資源,通過各種方式促進專利轉移轉化,為促進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通過對已有平臺調研發(fā)現,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

      (1)以高校和企業(yè)專利轉化為主,較少關注個人專利轉化。已有知識產權服務平臺通過與高校、科技園區(qū)建立合作協議,獲取專利代理權,進而推動高校和企業(yè)的專利轉移轉化。一方面由于高校具備雄厚的科研基礎,在專家團隊、技術支持下,產出了大量成果;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缺乏有效的轉化渠道,眾多專利技術被束之高閣,迫切需要打破“信息孤島”。因此,目前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重點以高校專利轉化為主。而國內個人有效專利數量占據1/5,因此,需要重視個人專利的轉化需求,構建服務于個人專利權人的專利服務平臺。

      (2)專利評估以服務提交形式為主,較少進行可視化展示。專利本身的價值度是決定專利能否轉化的重要參考,在已有服務平臺中,一類是僅以專利信息展示為主,不提供其他輔助參考信息,用戶很難自主評估專利是否具有轉化價值;另一類是提供專利評估業(yè)務,但是需要提交專利信息,平臺通過專家評估的方式生成評估報告,對專利潛在需求者不友好,不能第一時間獲取專利價值信息。因此,需要提供基于已有的專利價值分析模型,在個人用戶上傳專利信息后,第一時間提供專利的價值評估報告,并通過多指標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展示,為技術需求者在選擇目標專利時提供決策支持。

      (3)專利推薦以客服咨詢?yōu)橹?,較少存在自動推薦功能。面對海量專利信息,技術需求者在專利信息搜尋過程中往往無法最短時間內鎖定目標專利。已有的知識產權平臺,更多是以客服咨詢的方式為用戶提供解答,受知識面的影響,客服不能第一時間提供解答,處理效率較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為自動精準地推薦提供實現方案。用戶只要提交需求,平臺就會按匹配度為用戶提供專利清單,通過精準推薦的方式提高個人專利轉化效率。

      (4)專利服務以線下交易為主,用戶缺少與專家溝通的渠道。除專利轉化之外,用戶還存在專利預警、專利布局、專利托管、專利分析等多元化的專利需求。已有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除客服咨詢外,缺少與平臺背后服務專家的直接溝通,使得溝通時間成本過高且問題得不到系統解答。如果平臺能夠提供專家咨詢模塊,按專業(yè)進行分類,用戶在平臺中就能直接定位需求解決專家,獲取最權威的解答,明確之后直接提交需求給專家完成,實現端到端的專利服務解決方案。

      2 專利生態(tài)鏈模型構建及核心功能設計

      2.1 專利生態(tài)鏈模型構建

      個人專利轉化的需求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傳播需求。要求服務平臺提供專利對外展示窗口,讓更多技術需求者能夠發(fā)掘技術成果。第二,服務需求。要求服務平臺提供全面的專利服務,為個人在進行專利申請、專利查新、專利托管、專利轉化時提供支撐。第三,評估需求。要求服務平臺能夠提供專利價值評估機制,為個人專利權人提供專利轉化參考支持。第四,創(chuàng)新需求。要求服務平臺能夠及時傳遞當前市場技術需求者遇到的技術難題,為個人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方向。依據當前我國專利服務平臺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個人專利轉化需求,本文構建了基于專利生態(tài)鏈的個人專利服務平臺模型,見圖3。

      圖3 專利生態(tài)鏈模型圖

      在模型構建過程中,本文創(chuàng)新性地引入了生物學中的生態(tài)鏈概念。生態(tài)鏈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它們之間、它們與環(huán)境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關系,當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歷經產生、成長、成熟到消亡的完整過程,實現整個生態(tài)系統平衡[6]。在專利中,個人專利權人和專利服務平臺可視為專利生產者,分別提供專利轉化資源和專利服務資源。技術需求企業(yè)和個人專利服務需求者可視為專利消費者,其中,個人專利權人既是專利的生產者,又是專利服務的需求者;而企業(yè)作為技術需求者,通過專利轉化,實現個人專利的技術價值轉化為產業(yè)價值。專利服務平臺視為分解者,一方面將個人專利生產者提供的專利資源進行整合,形成資源數據庫;另一方面對企業(yè)的技術需求進行分解,反饋給個人專利生產者進行技術迭代。專利發(fā)明人根據企業(yè)技術需求,不斷產生新的技術方案,實現整個社會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整個過程可視為專利生態(tài)鏈,包括專利生產者、專利消費者和專利分解者,為個人專利權人和專利需求企業(yè)提供資源供給、需求匹配、價值評估和專利轉化的全流程服務方案,解決個人專利轉化的傳播需求、服務需求、評估需求和創(chuàng)新需求。

      分析圖3發(fā)現,專利生態(tài)鏈的四大維度貫穿平臺的運用始終,專利供給鏈服務于專利平臺數據資源的聚集,平臺作為專利分解者,對專利生產者提供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專利信息資源、專利服務資源以及專利轉化資源數據庫。專利需求鏈服務于專利消費者的需求表達,針對個人專利權人的服務需求,提供全流程的服務支持方案;針對企業(yè)的技術難題,提供精準的專利匹配,當無法提供專利推薦時,該技術需求將在服務平臺進行展示,為個人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思路。專利驅動鏈服務于專利轉化過程,通過對專利生產者的專利進行價值挖掘,為專利消費者提供決策參考,推動高價值專利實現轉化。專利融合鏈服務于專利轉化和專利服務的實現,服務平臺整合知識產權專家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解決專利服務多元化和專利轉化流程復雜化的難題,保證專利服務和專利轉化的順利實現?;趯@鷳B(tài)鏈的個人專利服務平臺,以專利生產者、專利消費者、專利分解者為核心,依托平臺專家?guī)斓闹С?,滿足個人專利權人的全流程專利服務需求,為企業(yè)技術難題尋求解決方案,最終構建個人專利服務生態(tài)圈。

      2.2 專利生態(tài)鏈核心功能設計

      2.2.1 基于專利供給鏈的專利資源供給系統

      專利供給鏈將構建多源專利數據供給系統,提供3個資源上傳模塊,見圖4。專利轉化資源模塊設置在個人管理中心,為個人專利權人提供專利轉化數據便捷導入的途徑;而專利信息資源和專利服務資源的上傳模塊設置在服務管理系統,由平臺負責上傳。依據不同類型資源的內容屬性,制定分類規(guī)則。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專利信息資源有4個分類,即新聞速遞、服務案例、科技發(fā)明人、專利百科。專利服務資源重點圍繞專利創(chuàng)造、管理、應用和維權展開,為個人專利權人提供全流程的專利服務。專利轉化資源依據國民經濟行業(yè)分類進行劃分,相對于IPC分類,此種分類方法更加簡單且易于理解。通過專利供給鏈,專利生產者能夠提供豐富的專利資源,通過服務平臺擴大對外的展示力度,滿足專利消費者多元化的專利需求。而服務平臺作為專利分解者,能夠解決專利資源的數據采集、有效展示和自我營銷等問題,建設統一、關聯的專利資源數據庫,實現專利數據、關系數據和利益數據的鏈式網絡。

      圖4 專利資源供給系統邏輯流程圖

      2.2.2 基于專利需求鏈的用戶需求管理系統

      專利需求鏈瞄準企業(yè)技術需求,為應對企業(yè)技術需求個性化、多元化的趨勢,深度挖掘個人專利數據價值,精準匹配相關專利。同時,建立企業(yè)技術需求的虛擬社區(qū),將當前沒有解決方案的技術難題進行展示,供專利生產者進行技術探索,最終實現供給鏈和需求鏈的動態(tài)匹配。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企業(yè)提交技術需求清單,系統將自動獲取需求內容,基于機器學習算法,對需求內容和專利資源庫中的專利摘要進行主題相似度計算,將相似度閾值高于0.5的專利形成專利推薦列表推送給企業(yè),企業(yè)可依據推送結果查看專利基本屬性、專利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準確定位符合需求的專利。同時,當專利推薦列表的數量少于5條時,系統將把該條展示在技術需求虛擬社區(qū),對所有個人專利權人開放,集聚個人專利權人智慧。當某個技術難題被專利發(fā)明人解決,則申請承接需求,就可以獲取企業(yè)的相關聯系方式,基于主動推薦和需求展示相結合的方式,為企業(yè)提供個性化技術的解決方案。

      2.2.3 基于專利驅動鏈的專利價值評估管理系統

      專利是否具備產業(yè)價值決定了專利能否有效轉化,專利價值評估對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具有指引作用,日益成為企業(yè)投資選擇,是技術產權轉讓等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我國目前已成為知識產權大國,非職務有效專利數量巨大,但存在部分專利質量不高、產業(yè)價值較低,不能進行轉移轉化的問題。構建合理的專利價值評估模型,可以對每件專利準確定位,便于專利需求者遴選高價值專利,也能為個人專利權人提供專利價值報告,為制定專利轉化策略提供支持。目前已有的價值評估模型有產業(yè)法、價值增量法,其中產業(yè)法評估包含待估專利價值、所屬產業(yè)專利敏感系數等9個參數;而價值增量法是指它為其所有者所帶來的價值增值,也就是擁有該專利和不擁有該專利的情況下企業(yè)價值的差額。已有評估方法科學性較強,但可操作性較低,實現復雜度較高。為了構建一種可操作性較高的專利經濟價值度的評估方法,參考《專利價值分析指標體系》,構建了7個專利價值度評估指標,借助模糊綜合評價法,結合知識產權領域資深專家的意見,對各個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并選用簡便有效的加權平均方式計算專利的經濟價值度。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采取專家評估的方式,對每件專利進行打分,對計算結果利用可視化的方式在專利詳情頁面進行展示。

      2.2.4 基于專利融合鏈的專家服務支持系統

      專利服務平臺提供了專利的全流程服務,同時,專利轉化流程復雜,必須有專家的支持才能實現。因此,平臺整合高校知識產權專家、知識產權運營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構建專家?guī)?,為專利服務提供支持。在個人用戶需要一項專利服務時,可選擇在線定制,平臺依據服務類型,將該服務派單給專家和服務機構通過線下方式實現;在服務完成后,通過在線傳遞的方式將相關成果直接提交給個人用戶,用戶審核后支付服務費。而企業(yè)在尋求一項專利的許可權或專利權時,平臺會委托專業(yè)的專利運營機構來協調供需雙方,通過專業(yè)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實現專利的技術價值轉化為產業(yè)價值。依托專家服務,將個人專利營銷的網絡管理和線下服務融合起來,從而最大化提升專利服務平臺的實際服務能力,解決傳統交易過程中存在的權利糾紛、用戶時間成本高等問題,實現線上線下的專利融合服務路徑。系統邏輯流程見圖5。

      圖5 專家服務支持系統邏輯流程圖

      3 基于專利生態(tài)鏈的個人專利服務平臺實現

      3.1 基于專利生態(tài)鏈的個人專利服務平臺系統架構

      在專利生態(tài)鏈模型以及四大子鏈核心功能設計的指引下,基于專利供給鏈構建資源供給管理系統、基于專利需求鏈構建用戶需求管理系統、基于專利驅動鏈構建價值評估管理系統、基于專利融合鏈構建專家服務管理系統,最終搭建基于專利生態(tài)鏈的個人專利服務原型系統“數達”服務平臺,包括如下6個核心部分。

      (1)前端展示層?!皵颠_”服務平臺前端展示內容主要包含專利咨詢類服務、專利轉化類服務、專利百科、專家咨詢等。因此,前端展示層主要負責系統操作界面展示以及數據分析結果的可視化顯示,系統用戶通過前端展示層使用系統功能。前端展示主要采用漸進式框架Vue.js實現,而專利價值評估可視化采用開源工具庫Echarts。為降低前端展示與后端服務器之間的耦合度,利用AJAX異步請求技術以及JSON技術來實現前后端的數據交換。

      (2)業(yè)務處理層。業(yè)務處理層是“數達”服務平臺的核心模塊,對應不同角色會產生不同業(yè)務。對個人專利持有者而言,會有專利信息上傳流程;對專利需求者而言,會有專利需求發(fā)布流程;對專利服務機構而言,會有專利服務、訂單管理等流程;對服務專家而言,會有專利評估、專利咨詢等流程。因此,整個業(yè)務處理層的實現基于Spring框架,采用SpringMVC與RESTful技術實現對外開放接口。數據訪問層則采用MyBatis作為ORM框架,可更好地滿足本系統的數據訪問需求[7]。

      (3)數據存儲層。在“數達”服務平臺中,專利生產者、專利消費者、服務專家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導致平臺內存在海量多元的數據,為實現對數據的有效管理,實現頁面內容的實時響應,專利服務平臺的數據存儲層由數據緩存層和持久層兩個部分構成。在數據持久層的實現上采用MySQL,數據緩存層采用Redis緩存數據庫。

      (4)云平臺基礎服務層?!皵颠_”服務平臺基礎服務層是由云平臺底層的基礎云服務組成,應用云數據庫和云計算技術解決海量專利資源存儲與快速搜索,保證自動故障切換,及時提供容量跨站,不受物理硬盤限制,實現海量并行擴容。根據Web端用戶檢索請求,后臺服務通過邏輯處理,利用云計算技術從云數據庫中并行獲取數據,提高檢索性能,解決了傳統服務器,在高并發(fā)情況下,用戶體驗差的問題[8]。

      (5)外部接口。由于專利信息、專利服務字段較多,數據容量較大,且數據多元,需要為其提供多種數據接口,支持“.txt”“.xlsx”“.csv”等多種格式數據的在線導入,自動清洗整合,依據統一的專利資源元數據框架進行存儲。因此,“數達”服務平臺將依據信息組織相關理論,制定統一的專利資源元數據框架結構,對外提供數據接口,實現專利資源聚合。

      (6)數據分析子系統。“數達”平臺內置多個復雜的算法模型,如用戶需求分析模型、專利價值度評估模型、用戶數據收集模型、資源智能推薦模型、大數據交易實時分析模型等,為專利生產者、專利消費者提供服務支持。同時,服務平臺也將構建大數據分析平臺,在Hadoop、MapReduce、Spark等技術支撐下,通過對用戶數據、交易數據、專利數據的分析,提供行業(yè)分析報告和平臺運營分析報告。

      3.2 基于專利生態(tài)鏈的個人專利服務平臺核心功能概述

      (1)首頁展示。在平臺具體應用過程中,用戶進入“數達”平臺主頁后,會直接出現專利分類,點擊分類進入對應分類的專利列表,顯示專利的名稱、轉讓類型、價格信息等;“數達精選”是根據專利的經濟價值評估獲取每個分類排名前十的專利進行重點展示;“需求展示”為用戶提交的需求列表,按七大行業(yè)分類,展示用戶的多元化需求;“轉化服務”則為專家咨詢模塊,按照分類咨詢專家,以及“數達”合作的專利運營機構,實現線上咨詢、專家解決、推薦服務、線下簽約;“數達自營”為平臺提供的專利服務,涉及從專利查新、專利代理、專利布局、專利托管、專利轉化的全程式服務,用戶通過咨詢后,點擊服務訂購,平臺派單專家?guī)熘械膶<覟橛脩敉瓿煞铡?/p>

      (2)資源供給管理系統。專利權人通過注冊成為平臺用戶,可在個人管理中心“專利供給”模塊上傳個人持有的專利信息,包括專利基本屬性、專利說明書、權利要求書、展示圖片等,平臺依托專利權人提供的海量專利信息資源,提供專利展覽窗口,打破專利封閉空間,增加專利對外展示力度。

      (3)用戶需求管理系統。有技術需求的企業(yè)可通過個人管理中心“需求發(fā)布”模塊提交技術需求,點擊“推薦專利”后,平臺根據提交的需求,憑借內置的自動推薦算法,依據匹配度為企業(yè)提供專利推薦列表。在專利推薦的同時,當推薦列表中的數據少于5條時,將被認為是技術難題,該條技術需求將會展示在虛擬社區(qū)中,供專利生產者尋求解決方案。

      (4)價值評估管理系統。專利需求者點擊推薦的專利,可進入專利詳情頁面,包含專利基本信息、專利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更重要的是,可查看專利價值度評估可視化圖譜,平臺通過專家評估的方式,通過7個指標對該專利進行打分,綜合計算專利的經濟價值度,并提供專利轉化建議,為專利需求者提供轉化的決策支持。

      (5)專利服務支持系統。當專利持有者和企業(yè)技術需求者有涉及專利創(chuàng)造、應用和維權的相關問題時,可向平臺的專家進行咨詢,專家包括高校資深專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專利經紀人等,實現全天候的一對一專業(yè)咨詢服務。當用戶咨詢的服務需求平臺能夠提供解決方案時,專家則將服務推送給用戶,用戶在線提交需求,平臺會委派給相應專家完成,實現服務的精準化、本地化。

      為保證本文設計與實現的“數達”服務平臺有效性,根據模型構建階段提出的功能需求制定測試方案并執(zhí)行。系統測試工作主要由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兩部分構成,驗收標準分別對應系統的功能需求,其中功能測試采用黑盒測試方法,通過設計測試用例的方式,利用測試用例的輸入和期望輸出與系統的實際輸出結果進行比對,從而驗證系統功能實現的有效性。而性能測試部分則采用壓力測試方法,主要根據需求分析中提出的業(yè)務性能指標分別對系統的運行性能進行測試,確保系統在實際運行時能夠滿足項目性能需求。在功能測試方面,針對專利持有者、專利需求者、服務專家,提供的功能均符合預期結果;在性能測試方面,從系統接口性能、測試服務器資源使用情況兩方面展開性能測試,以發(fā)布專利信息為例,當并發(fā)數為50時,響應時間為0.12秒,總體測試結果較好,已滿足系統的性能需求。

      4 結語

      大眾創(chuàng)新、萬眾創(chuàng)業(yè)是當今時代的浪潮,對激發(fā)民族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創(chuàng)新基因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此過程中,科技創(chuàng)新、知識產權成為個人智慧的結晶,而推動專利的轉化,實現技術創(chuàng)新到產業(yè)應用對“雙創(chuàng)”環(huán)境深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9]。在此基礎上,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群眾提供從專利查新、專利申請、專利托管、專利轉化、專利維權的全流程服務,會對提高群眾創(chuàng)新積極性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秉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本文從實踐調研、明確需求、構建模型、平臺開發(fā)等多個方面對基于專利生態(tài)鏈的個人專利服務平臺進行深入研究。依據專利服務產業(yè)鏈中各個角色的需求,構建專利生態(tài)鏈模型,打通資源供給、需求匹配、價值評估、專家支持的全流程服務。在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完成了“數達”服務平臺的設計,實現了從專利資源融合、專利信息發(fā)布、專利需求定制、專利代理申請、專利價值評估、專利網絡交易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功能。實驗結果表明,基于專利生態(tài)鏈的個人專利服務系統基本上實現了預定的目標與功能,測試效果良好,期望能為當前個人專利的轉化途徑提供借鑒參考。

      猜你喜歡
      服務平臺專利知識產權
      密碼服務平臺
      專利
      水運工程(2022年7期)2022-07-29 08:37:38
      打造一體化汽車服務平臺
      論基于云的電子政務服務平臺構建
      湖北農機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38
      發(fā)明與專利
      傳感器世界(2019年4期)2019-06-26 09:58:44
      基于云計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知識產權(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知識產權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8
      專利
      黄浦区| 泰州市| 化隆| 庆城县| 奉化市| 当涂县| 崇阳县| 揭东县| 辉县市| 大安市| 富宁县| 浦东新区| 罗平县| 凌云县| 和顺县| 新密市| 蒲城县| 枞阳县| 松江区| 阜平县| 阿城市| 五寨县| 孟村| 孟州市| 新竹县| 扶沟县| 陆丰市| 江陵县| 昔阳县| 大兴区| 菏泽市| 唐山市| 洪江市| 慈溪市| 阿克陶县| 洪湖市| 沙湾县| 金乡县| 门头沟区| 乐山市|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