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陳列著一份《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修改本)。這份修改本,連同陳云1979年2月28日就《準則》等問題的信,都是見證《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這部新時期重要黨規(guī)黨法誕生過程的珍貴文獻。
“文化大革命”使黨的組織、黨員的黨性觀念、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遭到嚴重破壞。粉碎“四人幫”后,黨在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平反冤假錯案、逐步將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同時,亟需對黨內政治生活加以規(guī)范,使黨內政治生活逐步走上正軌,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任務。
最早提出制定黨內政治生活準則的是當時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黨校副校長的胡耀邦。1978年8月13日,胡耀邦召集中組部研究室8位同志開會,布置寫一篇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政論文章。他說,黨內要有批評和自我批評,要敢于講真話、講道理、講實事求是、講民主集中制,要有民主討論的空氣。新同志不熟悉黨內生活,所以要把這個問題講透。要講清楚正常的黨內民主生活是什么?有了不同意見怎么辦?人犯了錯誤怎么辦?不能抽象講團結,要從實際出發(fā)講民主集中制。8月23日,在中央黨校理論動態(tài)組和中央組織部研究室起草人員參加的會議上,胡耀邦提出放棄寫政論文章,改按文件形式寫。按照胡耀邦的要求,中央組織部研究室參加起草工作的同志重擬提綱,采取議清楚一條寫一條的辦法,寫完了再按邏輯關系進行排列。10月24日,形成關于準則的最早草稿,共有綱目17條。之后又根據(jù)中組部研究室領導的意見,對17條草稿進行梳理、歸并和提煉,形成準則(草稿)共11條,于11月初報送胡耀邦。12月11日,根據(jù)胡耀邦的意見,把11條改為12條,形成《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十二條準則》(修改稿)。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這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會議上,中央紀委恢復重建。全會選舉陳云擔任中央紀委第一書記,鄧穎超為第二書記,胡耀邦為第三書記,黃克誠為常務書記,王鶴壽等11人為副書記。三中全會召開的第二天,12月19日,中央組織部將《十二條準則》(修改稿)作為中央紀委第一次全體會議的文件,報送陳云及鄧穎超、黃克誠、王鶴壽審閱。從這時起,領導制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準則的任務,交由中央紀委承擔。
1979年1月4日至22日,中央紀委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十二條準則》(修改稿)作為會議文件印發(fā)。會議期間,一部分同志經研究后形成《十二條準則》修改本。修改本將《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十二條準則》(修改稿)改為《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草案),并對文字作了一些修改,也作為會議文件印發(fā)。全會分5個小組對《準則》進行了討論。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原則批準中央紀委第一次全會通過的《準則》(草案)。會后,中央紀委根據(jù)政治局會議討論的意見,又對《準則》(草案)進行了修改。
陳云對《準則》傾注了大量心血。2月28日,他致信中央主要負責同志,送上根據(jù)中央政治局討論意見修改后的《準則》(草案)及中央紀委的另外兩個文件。他在信中就《準則》(草案)作了三點說明:
(甲)前稿有些地方規(guī)定得太具體的已改寫得靈活些,特別是十一條十二條。
(乙)在改寫后有些比較重要的問題:如十二頁、十三頁、十四頁,都用紅筆劃了杠杠。我看可以。請你斟酌。并把八大黨章中關于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的規(guī)定作為附件,附在準則后面,以便各級黨委參考。
(丙)這個文件發(fā)下去征求意見,要求于七月一日前各地將意見回報中央準備再改。再改之后也只作為中央試行文件。試行中如有不妥,還可改。這樣一次向下征求意見另一次作為試行文件,在此以后再定稿,我看比較穩(wěn)當。
陳云對《準則》下發(fā)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態(tài)度,他的意見被采納了。3月19日,中共中央將《準則》發(fā)至縣團級黨委征求意見,要求各地在9月1日前將意見上報,由中央紀委對這些意見進行匯集、整理、修改。中央紀委共收到各地報告148份,黨員個人來信50封,提出的修改意見1800多條。中央紀委先后進行了7次討論和修改。
中央紀委領導高度重視《準則》的修改。據(jù)起草組成員郭儀回憶,在《準則》基本定稿、寫作班子解散的時候,陳云來了一條新的指示,即要求必須增加一條關于干部又紅又專的條款。時任中央紀委研究室主任劉家棟回憶說,中央紀委常委通過《準則》時,是“一句一句的講,一邊聽,有意見就講,很費工夫”。
正式定稿的《準則》仍為12條。與中央組織部《十二條準則》稿相比,正式定稿增寫了4條,即第一條“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第三條“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第九條“同錯誤傾向和壞人壞事作斗爭”,第十二條“努力學習,做到又紅又?!?。還有的條目是將《十二條準則》中內容相近、相似的條文作了合并處理。正式定稿的《準則》,既體現(xiàn)了具體要求,又上升到政治原則高度。
1980年2月29日,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正式通過了《準則》。制定《準則》,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強黨性、加強黨的建設的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準則》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指出其“既對當時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又對黨在長期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進行了歸納,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豐富發(fā)展,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其主要原則和規(guī)定今天依然適用”。
(金衛(wèi)東薦自七一客戶端/《中國紀檢監(jiān)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