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英
老街的小巷窄窄的,長長的,廊檐接著廊檐。家家院落,起起伏伏,錯落有致。
巷子的深處有這么兩戶人家,一家是胖嬸,一家是老焉。
胖嬸在巷子口東側搭個簾篷,鐵桶煨個火爐,置辦了一個燒餅鋪,做起了燒餅。胖嬸做出來的燒餅,又薄又脆,焦香爽口,小巷的老街坊們都喜歡吃。老焉,自家責任田里種植蔬菜,在巷子口西側擺個小菜攤,一桿老秤,一秤就是幾十年。
每天老焉回家,對面的胖嬸燒餅,總會給老伴帶上兩個。老焉的老伴,早已聞慣了胖嬸燒餅熟悉的味道。老焉的蔬菜,便宜,分量足。每天收工,胖嬸一定會稱上一二斤。
胖嬸和老焉的老伴,是街坊上的老姐妹,就是性子不合,一個直筒子,一個辣婆子,吵一陣,鬧一陣,好一陣,在巷子里鬧騰了好些年。
前幾天,一件雞毛蒜皮小事,惹得胖嬸和老焉老伴又鬧掰了。
這一次,正趕上老焉兒媳婦生孩子,老焉老伴就去了上海。
老伴走了,老焉倒省下了燒餅錢。胖嬸呢,老焉的菜價便宜,近在家門口,不買還真不劃算。
胖嬸就是胖嬸,買起菜來仍不示弱。每次收工回家,徑直走到老焉的菜攤前,乜斜著老焉,揀揀挑挑一大把菜就上秤。老焉就老瞇著眼笑,手扶著秤桿子撅得高高的。胖嬸絲毫不領情,指頭直點老焉的頭:“老焉呀老焉,別人都用電子秤,你還用這老秤糊弄人。你這秤頭,明顯不夠數(shù)?!迸R走,胖嬸還要順手捎上一小把。老焉還是一臉笑:“大妹子,自家田種的,再送你些!”說完,順手再給胖嬸遞上一把菜。
老焉,習慣成自然,每天賣菜,都要等到胖嬸收工時來捎上一把。
這天,不等胖嬸收工,老焉竟先收起菜攤,奔向胖嬸的燒餅鋪,還提來一大兜子蔬菜:“大妹子,兒子剛剛打來電話,老伴突發(fā)腦溢血,在醫(yī)院已經(jīng)昏迷了兩天。今晚8點,我就坐高鐵趕去上海了。這幾天,菜是顧不上賣了。這一兜菜,足夠您吃上幾天。吃完了,蔬菜田里還長得旺著呢,得空您去摘!”
胖嬸一愣,手中正做的燒餅“啪”地掉到了地上,眼圈立馬紅了:“咋?我老姐,平日身體硬朗朗的……”
老焉放下菜,起身就要走,卻被胖嬸一把拽住了。爾后匆匆跑進里間,再轉身出來,手上就多了兩沓錢,硬塞給老焉:“這幾年,你給兒子置新房,娶媳婦,手頭不寬裕,這是兩萬塊,給老姐的救命錢!”
老焉眼一熱,謝過胖嬸,抽身急著往家趕。
老焉邁腿剛走幾步,胖嬸忽又記起一件事,朝著老焉的背影喊:“老焉,等一等。”忙不迭一股腦裝起一袋子燒餅,一步緊一步追上去,拍著袋子里鼓囊囊的燒餅,鄭重地對老焉說:“多少年了,老姐最喜嘗這一口。晚上去上海,記著帶上它,我老姐,保準吃得上!”
胖嬸的嗓子亮,話還沒落音,就風一樣彌漫了整個小巷。長長的巷子里,一下子變得安靜下來,靜謐得只剩下胖嬸滿滿的燒餅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