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段曉明 生于1975年,湖南省博物館館長。深耕文博事業(yè)近20年,曾牽頭完成全省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并參與多家不同類型、級別的博物館建設工作,對博物館的運營、服務和建設有深入研究。
多年前,湖南省博物館就是業(yè)內(nèi)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館。它的“家底”豐厚:花樣百出的青銅器;色彩豐富的長沙窯瓷器;震撼世人的馬王堆漢墓……2017年11月,湖南省博物館重新開放,像是打開了歷史的另一扇大門。動畫的馬王堆帛畫、《五星占》中的星空虛擬演示,等等,每件文物似乎都在以全新的方式講述故事。2018年12月26日,《環(huán)球人物》記者采訪了湖南省博物館館長段曉明,聽他講述湘博自己的故事。
《環(huán)球人物》:2017年11月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這一年多來有什么樣的成績?
段曉明:第一,我們完成了飛躍。從新館開館到現(xiàn)在,我們接待的觀眾數(shù)量達到了380萬人次,是接待觀眾人數(shù)最多的一年。原來老館最多159萬人次,可以說翻了一番。
第二,我們實現(xiàn)了初心。湖南省博物館一直想做反映湖南地域文明的展覽,在新館里終于做了出來。
第三,我們擴大了影響。我們與中央電視臺合作,做了《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爆款節(jié)目。
《環(huán)球人物》:新館最初設計的接待規(guī)模是每年250萬到300萬人次。按照現(xiàn)在實際380萬人次的規(guī)模,是否感到壓力很大?
段曉明:是啊,開館第一年國慶就超過了設計的最高接待人次。我記得單日最高接待紀錄是2018年黃金周期間——10月5號。當天接待了3.5萬人次。這么多人,如何實現(xiàn)好的觀展體驗,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另外對我們的開放安全,特別是展廳里文物的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所以我們也很矛盾,一方面想通過限制每天的觀眾人數(shù)來保證良好的參觀環(huán)境。另一方面,又不忍心把大家尤其是遠道而來的參觀者拒之門外?,F(xiàn)在也在采取一些措施緩解壓力,比如適時推出分時段性的預約制,讓觀眾盡可能的錯峰參觀。
《環(huán)球人物》:新館開館后,最先與觀眾見面的是“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和“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這兩個陳列為何如此重要?
段曉明:“三湘歷史文化陳列”是從上世紀50年代建館大家就想做的,但因為空間、場地等問題一直沒有做出來。而“馬王堆”可以說是湖南的一張文化名片了。這次設計新館之初,我們就把這兩個基本陳列納入規(guī)劃。
兩個陳列展覽大大小小運用了6000多件(套)文物,調用了全省各博物館和考古研究單位的資源。特別是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對湖南人早期文明這部分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展覽花了我們很多心思。一般反映區(qū)域文明的展覽都是通史展,我們一直想創(chuàng)造一種新形式。最后在呈現(xiàn)形式上,以小見大,通過故事從文化學的角度來做展覽,不是宏大敘事,而是娓娓道來,訴說湖南這一塊熱土上發(fā)生的事情。第二個想法就是我們堅持不用場景,全部用文物說話。哪怕是明清時期的建筑,也不惜從淹沒區(qū)完整搬遷過來,花了很大的代價。
《環(huán)球人物》:“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除了文物本身,還融匯了高科技,讓人耳目一新。能不能講一下這個展覽的設計理念?
段曉明:其實馬王堆漢墓陳列對湖南省博物館來說,也是個挑戰(zhàn)。因為它從70年代末期與觀眾見面以來,到現(xiàn)在差不多40年了,已經(jīng)深入人心、蜚聲中外。我記得80年代,很多外國人只要來到長沙,肯定來看馬王堆,好多國家領導人也都參觀過。
我們第一個想法是把馬王堆的出土器物,在保護的基礎上盡可能完整地展示出來。第二,采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我們復原了1:1的墓坑,用到了3D-Mapping(三維立體映射)、球幕電影等新技術,運用馬王堆棺槨的紋飾等元素,增強了觀眾視覺震撼力。第三,我們?yōu)轳R王堆做了一個完整的燈光設計。用藝術的方式修飾文物的美麗,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環(huán)球人物》:從十多年前,您就開始牽頭全省博物館的免費工作,免費給博物館界帶來了什么?
段曉明:我覺得免費開放了,大家都是政策的受益者。對我們自身來說,從159萬人次到現(xiàn)在的380萬人次,展覽惠及更多的人民群眾。從全省的情況看,2008年開始倡議免費開放,10年過去了,現(xiàn)在每個市、州都建成了一個綜合性公立博物館。這個政策對博物館界來說無疑是一種提升。
《環(huán)球人物》:近些年來,您一直在系統(tǒng)地學習國外博物館的經(jīng)驗,對您來說,觸動最大的是什么?
段曉明:首先是策展人制度。讓文物活起來,讓展覽活起來,好的策展人至關重要。我們國家登記在冊的博物館有5100多種,每年舉辦展覽2萬多個,受眾人群是9億人次。而且每年博物館的數(shù)量、參觀人數(shù)都在增加。有這么龐大的資源,策展人應該是一個固定的崗位。但我們行業(yè)內(nèi)從學歷教育到博物館里的崗位設置,再到職業(yè)晉級渠道,都是缺失的。
適當?shù)卦黾尤蒎e機制。比如我曾問過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里的一位保管主管,如果在研究過程中無意造成了一件文物的損壞,你們會怎么辦?他說,如果確實是因為研究,并且確實是無意,首先應當報告,采取緊急的補救應急措施,也應給行為者充分的理解。
再比如公共教育方面,他們可以在裸展的古畫旁搞現(xiàn)場教學,讓小孩子拿著顏料跟老師作畫,這里面有一種充分的信任。
我們也希望打造一個對人友好的博物館,參觀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發(fā)自內(nèi)心的友善,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博物館里面所有的東西都很美好。這應當是一所博物館的關懷和責任。
(感謝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對本欄目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