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瘦馬非馬

      2019-02-26 02:23林梅村
      讀書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瘦馬小令揚州

      林梅村

      十年前,山西呂梁市興縣紅峪村元至大二年壁畫墓發(fā)現(xiàn)一首小令,曲牌為《西江月》,內(nèi)容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如出一轍。不過,這首小令是否為馬致遠的作品,學界一直存在爭議。二〇一一年,復旦大學教授陳圣爭和學生,以考古發(fā)現(xiàn)為契機,撰文《(天凈沙·秋思)作者及流傳新說》。他們認為:“此曲作者仍為‘無名氏為宜,其成曲年代在白樸活動年代至一三〇九年之間,當時主要在北方流行?!弊x后頗受啟發(fā),可是這首小令分明描寫江南水鄉(xiāng)風光,為什么一三〇九年突然現(xiàn)身山西壁畫?我們最近發(fā)現(xiàn),作者實乃元代雜劇家狄君厚。狄君厚,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兼工散曲,元貞年問(一二九五至一二九七)出道,為宮廷編劇本,尤以雜劇《晉文公火燒介子推》而聞名于世。大德年問(一二九七至一三七〇)赴揚州。竊以為,曲中“瘦馬”指揚州藝妓,時稱“揚州瘦馬”。這首小令原為狄君厚《揚州憶舊》套曲之一。后人張冠李戴,誤歸于馬致遠名下。草擬此文,見教于海內(nèi)外研究者。

      一、流傳始末

      《天凈沙·秋思》一經(jīng)問世,就不同凡響,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韻》稱為“秋思之祖”,王國維《人問詞話》譽為:“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豪,皆不能為此?!倍栆黄吣耆私贪娉踔衅吣昙墶墩Z文》以這首小令作為元曲教學的典范。近年還有人根據(jù)這首小令將馬致遠故居定在北京門頭溝區(qū)韭園西落坡村一所宅院。殊不知,周、王二人皆定為無名氏之作。在元曲四大家中,以馬致遠成就最大,人稱“曲狀元”。故明萬歷年間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始將此曲歸于馬致遠名下,清儒朱彝尊《詞綜》隨聲附和。

      二〇〇八年,山西呂梁市興縣康寧鎮(zhèn)紅峪村發(fā)掘了一座元代壁畫墓。墓頂和四壁繪有湖石、花卉、鞍馬圖、備茶圖、墓主夫婦對坐圖,以及二十四孝圖等。西南壁有紀年題記:“維大元至大二年歲次己酉蕤賓月(夏五月)十日建。”西壁是墓主夫婦對坐圖,正中有一祖先牌位,書寫“祖父武玄圭”五個大字,牌位兩側(cè)為墓主武慶及夫人景氏小字題名。墓主像背后設(shè)立書屏,用行書抄了一首題為《西江月》的小令。讀作:“瘦藤高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己獨不在天涯?!?/p>

      文獻記載可與考古發(fā)現(xiàn)相互印證,說明《天凈沙·秋思》最初流行于山西。平陽雜劇家鄭光祖也寫過類似的散曲。他在《倩女離魂》第二折《禿廝兒》寫道:“看江上晚來堪畫,玩水壺瀲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無瑕。你覷遠浦孤鶩落霞,枯藤老樹昏鴉,聽長苗一聲何處發(fā)?歌欸乃,櫓咿啞?!北娝苤?,元曲策源地和活動中心在大蒙古國于中原實施統(tǒng)治的中心城市——平陽、真定、東平等地。尤其是平陽,人才輩出,有鄭光祖、狄君厚、石君寶、于伯淵、趙公輔、孔文卿、張擇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元雜劇家。

      就目前所知,類似的曲調(diào)最早見于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以下簡稱《董西廂》)。該書卷六《仙呂·賞花時》云:“落日平林噪晚鴉,風袖翩翩吹瘦馬,一徑入天涯?;臎龉虐?,衰草帶霜滑。瞥見個孤林端入畫,籬落蕭疏帶淺沙。一個老大伯捕魚蝦,橫橋流水,茅舍映荻花?!敝T宮調(diào)是十二至十三世紀中國北方廣為流行的一種大型說唱文學,從唐代變文、教坊大曲、北宋雜曲發(fā)展而來。所謂“解元”,是金代對讀書人的敬稱,猶言先生。元末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金章宗時,董解元所編《西廂記》,世代未遠,尚罕有人能解之者。況今雜劇中曲調(diào)之冗乎?因取諸曲名分調(diào)類編,以備后來好事稽古者之一覽云?!?/p>

      一九八六年,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塔提讓古城(今新疆且末)發(fā)現(xiàn)一個《董西廂》元代抄本,可惜只剩下該書《仙呂調(diào)·賞花時》一小片殘葉,從“倚定門兒手托腮”始,至“等夫人燒罷夜香來”止。塔提讓古城還出土了許多紀年文書,皆在元世祖至元二十至二十一年問。看來,諸宮調(diào)不僅在中國北方深入人心,而且元代初年就傳至遙遠的西域地區(qū)。鄭振鐸甚至認為:“元雜劇是承受了宋金諸宮調(diào)的全般的體裁,……如果沒有宋金的諸宮調(diào),世間便也不會出現(xiàn)元雜劇的一種特殊的文體的。”

      二、原創(chuàng)作者之謎

      一九八三年,朱勤楚撰文討論《天凈沙·秋思》時代與作者,首先指出此曲頗受《董西廂》的影響,然后推測“就《秋思》一曲的作者而言,似乎馬寅的可能性要大些”。這項考證對此曲產(chǎn)生的時代和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作者為馬寅之說并無真憑實據(jù)。我們最近發(fā)現(xiàn),作者實乃元雜劇家狄君厚。狄氏乃山西望族,唐朝名臣狄仁杰、北宋名將狄青都是山西狄氏。可惜文獻失載,不知狄君厚與山西兩大狄氏家族是否有親屬關(guān)系。

      在傳世文獻中,《天凈沙·秋思》最早見于盛世梓《庶齋老學叢談》。作者是大德年問嘉定州(今上海)儒學教授,以從仕郎、崇明州判官致仕。該書卷中所錄三首散曲中,有一曲與《天凈沙·秋思》頗為相似。盛世梓在序文中說:“北方士友傳沙漠小詞三闋,頗能狀其景。”據(jù)孫楷第考證,曲中的“李陵臺”在元上都(今內(nèi)蒙古正藍旗)附近,因此他推測此曲是馬致遠所作上都紀行詞。據(jù)葉新民《元上都的驛站》考證,這條驛路“大致出居庸關(guān)北口后,向西行,經(jīng)榆林、雷家店、懷來、宣德州(今河北宣化)等驛站,再向西北行,經(jīng)野狐嶺、撫州(今河北張北)北入昌州(今內(nèi)蒙古太仆寺旗)、魚兒泊(今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等驛伸向漠北地區(qū)”。為便于討論,我們將這三首小令和孫楷第的校勘抄錄如下:

      第一曲:瘦藤(《樂府新聲》作“枯藤”)老樹昏鴉,遠山(《樂府新聲》作“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斜陽(《樂府新聲》作“夕陽”)西下,斷腸人去天涯(《樂府新聲》作“在天涯”)。

      第二曲:平沙細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聲新雁,黃云紅葉青山。

      第三曲:西風塞上胡笳,月明馬上琵琶,那(“那”字疑誤)底昭君恨多(“多”字疑誤)。李陵臺下,淡煙衰草黃沙。

      我們認為,這組散曲是狄君厚隨元朝皇帝巡幸上都時所作,描述沿途所見自然景觀。第一曲的“流水”指北京清河、沙河、河北懷來縣媯水等河流,而“遠山”則指北京延慶八達嶺。第二曲的“細草”指河北張北縣壩上草原,“塞上”指河北沽源縣獨石口(秦漢長城關(guān)隘),而“青山”則指河北萬全與張北縣交界處野狐嶺。元上都南六十里為金桓州城,元代稱“桓州舊城”。據(jù)梁建華考證,第三曲的“李陵臺”當為桓州舊城西南四十里元代驛站,那么第三曲的“黃沙”指渾善達克沙漠(今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旗)。

      元代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quán),根據(jù)民族差異和歸降先后,將人民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等,給予不同國民待遇。元朝官場一大特點是:優(yōu)待蒙古人、色目人。一般漢人,尤其是南人,很難躋身于高級官僚的行列。元代文人姚燧《送李茂卿序》對此做過如下評述:“大凡今仕惟三途:一由宿衛(wèi),一由儒,一由吏。由宿衛(wèi)者,言出中禁,中書奉行制敕而已,十之一。由儒者,則校官及品者,提舉、教授出中書,未及者則正,錄以下出行省宣慰,十分之一之半。由吏者省臺院、中外庶司、郡縣,十九有半焉?!?/p>

      狄君厚三生有幸,由儒入仕。明初賈仲明為《錄鬼簿》補作《吊狄君厚》云:“元貞大德秀華夷,至大皇慶錦社稷,延祜至治承平世。養(yǎng)人才,編傳奇,一時氣候云集。有平易(陽)狄君厚,捻《火燒介子推》,只落得三尺孤堆?!笨芍?,狄君厚是平陽人,歷仕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成宗元貞年問出道,為宮廷編劇本,一時名聲大噪,尤以雜劇《晉文公火燒介子推》而聞名于世。仁宗名日愛育黎拔力八達,自幼從太常少卿李孟學習儒家典籍,雅重儒術(shù),從成宗朝起就在身邊聚集了一批漢地士大夫,如王結(jié)、王約、趙孟頫、姚燧、商琦等。狄君厚由儒入仕,或由愛育黎拔力八達身邊的漢人侍從舉薦。

      元代統(tǒng)治者對歌舞和戲曲的偏好,激發(fā)了元曲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大都(今北京)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舉行“游皇城”儀式,游行隊伍達千人以上。計有:“教坊司云和署掌大樂,鼓、板、杖鼓、篳篥、龍笛、琵琶、箏、蓁七色,凡四百人。興和署掌妓女雜扮隊戲一百五十人,祥和署掌雜把戲男女一百五十人,儀鳳司掌漢人、回回、河西三色細樂,每色各三隊,凡三百二十四人?!保ā对贰ぜ漓胫玖罚?jù)陳高華《元朝宮廷樂舞簡論》考證,興和署所“掌妓女雜扮隊”應是雜劇表演和歌舞演員。元朝皇帝每年都往上都避暑,隨行隊伍中就有儀鳳司和教坊司的樂工和優(yōu)人?;噬系诌_上都后,隨行“千官至御天門,俱下馬徒行,獨至尊騎馬直入。前有教坊舞女引導,且歌且舞,舞出‘天下太平字樣,至玉階乃止”([元]楊允孚《灤京雜詠》)。所謂“玉階”,即元上都大安閣漢白玉踏道。身為元宮廷雜劇團編劇,狄君厚可隨團與皇帝一起巡幸上都。早在大德年間,盛世梓就提及“沙漠小詞三闕”,那么此曲應創(chuàng)于元貞年問(一二九五至一二九七)狄君厚初仕元宮不久。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元代壁畫墓所見小令(以下簡稱“壁畫版”)描寫江南水鄉(xiāng)風光,說明作者游歷過江南。狄君厚恰恰去過揚州,并有《揚州憶舊》六曲流傳于世。揚州是阿里海牙(元雜劇家貫云石的祖父)率元軍攻陷的。在討伐南宋的戰(zhàn)爭中,元廷為求速勝而招降納叛,給予宋降附官員以高官厚祿。至元十三年七月,宋揚州守將朱煥降元。不過,元朝統(tǒng)治者對南人極度猜忌,而北方漢人也歧視南人,多方排擠。至元十五年八月,元廷以淘汰江南冗官為名,“追毀宋故宮所受告身”。于是南宋降官紛紛罷職,此后江南地方官亦多北人。

      狄君厚下江南,可能是赴揚州補缺。明人葉子奇《草木子》對元朝官場生態(tài)做過如下分析:“天下治平之時,臺省要官皆北人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確實如此,馬致遠官至“江浙省務提舉”,鄭光祖則“以儒補杭州路吏”。狄君厚到揚州補缺,不過“提舉”“路吏”之類的地方卑職。元朝之所以被視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特別黑暗的時期,很大程度上在于元朝統(tǒng)治者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漠視與踐踏。元朝廢除科舉制度,長達八十年之久。千百年來,以科舉為仕途的儒生,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有所謂“八娼九儒十丐”之說。馬致遠、鄭光祖和狄君厚皆漢地儒生,被元朝統(tǒng)治者視為三等公民。他們無法施展才華,實現(xiàn)報國理想,只好縱情聲樂,混跡于江南風月場所。

      三、瘦馬非馬

      我們之所以認為這首小令是狄君厚的作品,還基于對曲中“瘦馬”一詞的解讀。竊以為,作者賦予了該詞新的含義,指揚州藝妓而言,時稱“揚州瘦馬”。古往今來,江南人審美觀和北方人頗為不同。北方人以肥為美,吐魯番唐墓出土唐代貴婦弈棋畫、西安唐墓壁畫、山西永樂宮元代壁畫所見女子,無不天庭飽滿,臃容肥碩。

      一九〇九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P.K.Kozlov)在內(nèi)蒙古西境黑城遺址發(fā)現(xiàn)一幅金代平陽版畫,縱七十九厘米、橫三十二點五厘米,題為“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俗稱“四美圖”。在美人上方空白處,有一豎行小字題款“平陽姬家雕印”,說明此畫從山西臨汾金殿村流入西夏黑水城。題款下刻印湖石、樓閣和古代四大美人,包括綠珠(西晉富商石崇的藝妓)、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婕好),皆體態(tài)豐盈,生動反映了北方人的審美情趣。

      江南人以瘦為美。正如《管子·七臣七主》所言:“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漢代諺語說:“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庇S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有一件元青花《西廂記·拷紅》梅瓶。圖中描繪紅娘送鶯鶯到張生書房幽會,不料被崔夫人發(fā)現(xiàn),喚來紅娘進行拷問。所繪紅娘,人比黃花瘦,生動反映了南方人的審美情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南方人以瘦為美的審美觀,甚至影響到江南風月場所。明代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廣志繹》記載:“廣陵(今揚州)蓄姬妾家,俗稱‘養(yǎng)瘦馬,多謂取他人子女而鞠育之,然不啻己生也。天下不少美婦人,而必于廣陵者,其保姆教訓,嚴閨門,習禮法,上者善琴棋歌詠,最上者書畫,次者亦刺繡女工?!?/p>

      明遺民張岱出身仕宦,早歲生活優(yōu)裕,久居杭州。他在《揚州瘦馬》一文中對富人如何挑選“瘦馬”做了如下描述:

      揚州人日飲食于瘦馬之身著數(shù)十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駔儈,咸集其門,如蠅附膻,撩撲不去。……至瘦馬家,坐定,進茶,牙婆扶瘦馬出曰:“姑娘拜客?!毕掳?。曰:“姑娘往上走?!弊摺T唬骸肮媚镛D(zhuǎn)身?!鞭D(zhuǎn)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北M褫其袂,手出、臂出、膚亦出。曰:“姑娘哨相公?!鞭D(zhuǎn)眼偷覷,眼出。曰:“姑娘幾歲了?”曰:幾歲,聲出。曰:“姑娘再走走?!币允掷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門裙幅先響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請回?!币蝗诉M,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

      如之。

      馬可·波羅也關(guān)注到這個社會現(xiàn)象。他在游記中寫道:“蠻子州中貧民無力撫養(yǎng)兒女者,多以兒女售之富人。冀其養(yǎng)育之易,生活之豐。”看來,江南人蓄養(yǎng)“瘦馬”之風始于元代。江南第一佳人珠簾秀(亦稱“朱簾秀”)即“揚州瘦馬”。據(jù)孫楷第考證,《秋澗集》卷七十七《贈朱簾秀·浣溪沙》詞有“煙花南部舊知名”之句,“南部煙花”是揚州典故,可證。至元二十六年,江南諸道行御史臺由建康徙于揚州,至元二十六年五月,胡紫山為浙西憲(此時置司于平江),王秋澗為閩海憲(福州置司),他們赴任離任回里,都經(jīng)過揚州,所以與朱簾秀相識。孫楷第還聯(lián)系關(guān)漢卿《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套曲,敘說關(guān)、王、胡等“同時相值”。

      從賈仲明的挽詞看,狄君厚赴揚州似在大德年間。所作《揚州憶舊》六曲無一例外,皆描寫“揚州瘦馬”。為便于比較,與壁畫版《西江月》一并抄錄于下:

      第一,《雙調(diào)·夜行船》:“憶昔揚州廿四橋,玉人何處也吹簫。絳燭燒春,金船吞月,良夜幾番歡笑。”

      第二,《風入松》:“東風楊柳舞長條,猶似學纖腰。牙檣錦纜無消耗,繁華去也難招。古渡漁歌隱隱,行宮煙草蕭蕭?!?/p>

      第三,《喬牌兒》:“悲時空懊惱,撫景慢行樂。江山風物宜年少,散千金常醉倒。”

      第四,《新水令》:“別來雙鬢已刁騷,綺羅叢夢中頻到。思前日,值今宵,絡緯芭蕉,偏恁感懷抱。”

      第五,《甜水令》:“世態(tài)浮沉,年光迅速,人情顛倒。無計覓黃鶴,有一日舊跡重尋,蘭舟再買,吳姬還約,安排著十萬纏腰?!?/p>

      第六,《離亭宴煞》:“珠簾十里春光早,梁塵滿座歌聲繞,形勝地須教玩飽。斜日汴堤行,暖風花市飲,細雨蕪城眺。不拘束越錦袍,無言責烏紗帽。到處里疏狂落魄。知時務有誰如,攬風情似咱少?!?/p>

      壁畫版《西江月》:“瘦藤高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己獨不在天涯?!?/p>

      第六曲《離亭宴煞》的“珠簾”就是大名鼎鼎的“揚州瘦馬”珠簾秀。據(jù)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考證:“元代女樂伎多喜用‘秀字自稱,有‘出人頭地意?!趹蛭闹袨椤鹘?,在同伙中是‘領(lǐng)袖,在群眾心目中則為‘名演員?!敝袊鴤鹘y(tǒng)戲曲文化歷來與倡優(yōu)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元代尤其如此。

      壁畫版《西江月》,是狄君厚在舊作“沙漠小詞”基礎(chǔ)上改編而成。如壁畫版的“瘦藤高樹”,舊作為“瘦藤老樹”,通行本作“枯藤老樹”。壁畫版的“小橋”,指第一曲的“揚州廿四橋”,舊作為“遠山”。壁畫版的“夕陽”,舊作為“斜陽”。壁畫版的“己獨不在天涯”,舊作為“斷腸人去天涯”,通行本作“斷腸人在天涯”。據(jù)李清泉分析,山西紅峪村元代壁畫墓實際是一座為武慶夫婦防老的“生塋”或祈愿墓主人長命百歲的“壽?!?,于是便將原詞的“斷腸人在天涯”一句,改作“己獨不在天涯”。

      盡管元曲肇源于平陽、真定和東平等北方小鎮(zhèn),但是蓬勃發(fā)展卻在倡優(yōu)麇集的杭州、揚州等江南大都市。據(jù)馬可·波羅觀察,在杭州“其他街道,娼妓居焉。其數(shù)之多,未敢言也。不但在市場附近此輩例居之處見之,全城之中皆有,衣裝燦麗,香氣逼人,仆婦甚眾,房合什物華美”。元代倡優(yōu)與雜劇作家關(guān)系非同尋常,如朱簾秀與關(guān)漢卿、天然秀與白樸、李芝儀與喬吉、順時秀與楊顯之等。這些倡優(yōu)不僅直接從事雜劇表演,而且間接影響到雜劇創(chuàng)作。關(guān)漢卿如果不是經(jīng)常出入青樓,與倡優(yōu)親密交往,恐怕寫不出《救風塵》《金線池》和《謝天香》等優(yōu)秀雜劇。教坊藝人往往打著“賣藝不賣身”的幌子,可是傷風敗俗之事頻繁發(fā)生。故元朝法律明文規(guī)定:“諸職官頻入茶酒市肆及倡優(yōu)之家者,斷罪罷職?!保ā对贰ば谭ㄖ疽弧罚┠拘阌诹诛L必摧之。狄君厚才華橫溢,必然遭人嫉恨。他可能和馬致遠一樣,在這方面被人抓住了把柄(黃克:《馬致遠形狀自白》,《文史知識》二〇一〇年第十期),告上官府,至大元年(一三〇八)被遣返原籍。這就是為什么一三〇九年《西江月》突然現(xiàn)身山西壁畫之隱衷。

      總之,這首膾炙人口的小令并非一氣呵成,先后形成過兩個主要版本。第一個版本,曲牌不明,描寫塞北沙漠風光。元貞年間(一二九五至一二九七),狄君厚隨皇帝到上都避暑時草創(chuàng),編入“沙漠小詞三闋”。第二個版本,曲牌為《西江月》,描寫江南水鄉(xiāng)風光。一三〇八年從揚州返鄉(xiāng)后,狄君厚根據(jù)舊作改編為《揚州憶舊》套曲之一。如今所見通行本屬于第二個版本的修訂版。

      從賈仲明的挽詞看,狄君厚返鄉(xiāng)不久就官復原職,繼續(xù)為宮廷編劇,歷仕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卒于英宗至治年間(一三二一至一三二三)。至于這首小令為什么不署名,我們在前文已做初步探討,作者恐有難言之隱。關(guān)漢卿無官一身輕,可以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大發(fā)厥詞:“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ㄅ始t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弄柳拈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狄君厚身為朝廷命官,不能隨心所欲。在他有生之年,這首小令恐怕只能以無名氏之作任人評說。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經(jīng)修改和文字錘煉,此曲從狄君厚《揚州憶舊》套曲中脫穎而出,成為千古絕唱。這恐怕是作者生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后人張冠李戴,誤歸于馬致遠名下,而作者狄君厚本人“只落得三尺孤堆”。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日于京城藍旗營寓所

      猜你喜歡
      瘦馬小令揚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蹉跎至暮年的初見
      閑吟小令
      一曲《揚州慢》,盡道《黍離》之悲
      掉坑
      遠眺
      多面人生
      “揚州絨花”
      呂蒙正送瘦馬勸諫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數(shù)
      能不能做朋友,要先看他的衛(wèi)生間
      壶关县| 门源| 绥中县| 无极县| 正阳县| 时尚| 昆山市| 镇沅| 绥滨县| 凤阳县| 健康| 汾西县| 文成县| 大姚县| 浙江省| 安丘市| 贺州市| 瑞安市| 栾川县| 保山市| 卓资县| 侯马市| 德格县| 哈巴河县| 保亭| 青铜峡市| 尖扎县| 庆城县| 成都市| 凤庆县| 冀州市| 武清区| 平山县| 江津市| 连云港市| 太谷县| 堆龙德庆县| 曲麻莱县| 浦江县| 自贡市|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