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空心菜是受大眾喜愛的蔬菜之一??墒蔷W絡上流傳著空心菜是所有綠葉蔬菜里吸收農藥和重金屬最厲害的一種,因為空心菜等水生蔬菜都種植在郊區(qū)污染非常嚴重的菜地里;在國外,空心菜都被拿來凈化土壤,沒人吃。
真相:空心菜可能對某一種重金屬的吸附能力相對較強,但不一定意味著它所含的重金屬就一定超標。國內相關機構曾選取了包括空心菜在內的5種蔬菜送檢,結果顯示,每種重金屬含量最高的蔬菜都不一樣,但這些蔬菜的重金屬含量都遠遠低于國家安全限量標準。
科信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解釋稱,蔬菜重金屬含量高低、是否超標由產地環(huán)境決定,只要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土壤、水源等的重金屬含量不超標,消費者就不用擔心。
湖南農業(yè)大學園藝園林學院蔬菜系教授黃科介紹,空心菜主要分水生和旱生兩種,還有半水半旱類型。由于空心菜的種植環(huán)節(jié)對于水質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水生空心菜的產量無法滿足人們的食用需求,因此,目前大家吃到的空心菜基本都是土地種植或大棚種植的。
至于一些外國人不吃空心菜,完全是出于飲食習慣的原因。
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一整套嚴格的蔬菜質量安全把控體系。只要在正規(guī)菜市場、商場、超市購買的空心菜,都可以放心食用。
流言:葡萄干是人們很喜歡的零食。但近日,不少微信群流傳著一段“葡萄浸泡促干劑制作葡萄干”的視頻。視頻拍攝者稱:“市場上買的葡萄干,不要直接拿出來就吃,里面有促干劑,直接吃會把腸胃都燒壞?!?/p>
真相:在制作葡萄干時,人們總是希望葡萄能夠盡快失水變干,以便縮短制作周期,降低晾曬過程中葡萄干沉積灰塵、被細菌侵蝕、氧化變色的可能性。傳統(tǒng)葡萄干制作工藝主要有晾曬和陰干兩種,晾曬制得的葡萄干口味發(fā)酸、易褐變,目前普遍采用陰干方法,但陰干所需周期較長,短則30~45天,長則需要60天之久,并且易受氣候變化影響。
為扭轉這一局面,科研人員研制出了促干劑。既可在葡萄上使用,也可在枸杞、杏等其他果品上使用。那么,促干劑到底含有哪些成分?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果蔬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繼紅表示:“促干劑是一種用于鮮果干制的粉末狀化學制劑,將其放入水中就形成了促干劑水乳,其實質上是一種強堿溶液,能破壞果實表皮的蠟質層和果皮的韌性?!?/p>
有了促干劑,只需將鮮葡萄在濃度為3.5%左右的促干劑水乳中浸漬1分鐘,取出后用清水洗凈,晾制15~20天,就能收獲晶瑩剔透的葡萄干。促干劑的使用,大大縮短了干制周期,最大限度地擺脫了氣候因素的限制,還能讓葡萄干的含糖量高達60%~70%,質量提升一兩個等級。
對于其安全性問題,科研人員多年測試后發(fā)現(xiàn),促干劑無毒,殘留量很低。加之鮮葡萄在促干劑水乳中短時浸泡后,果農會對葡萄進行清洗,附著于葡萄表皮的強堿溶液很容易被水洗掉。
因此只要是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的葡萄干產品,就無需擔心促干劑殘留超標等潛在風險。
流言:去年12月初,網上有傳言稱“微信支付出現(xiàn)勒索病毒”,大家紛紛擔心自己的微信會中招。
真相:所謂的“微信支付出現(xiàn)勒索病毒”說法純屬誤導。其一,“勒索病毒”是電腦病毒,跟手機無關;其二,“勒索病毒”是使用微信支付的方式來要求用戶支付贖金,而不是“微信支付”本身出現(xiàn)了病毒;其三,微信已第一時間對所涉勒索病毒作者賬戶進行封禁、收款二維碼予以緊急凍結。微信支付用戶的財產和賬戶安全不受任何威脅。
流言:近日,商場內出現(xiàn)一種名為“智能健康篩查機器人”的健康檢測儀。該檢測儀號稱能在“不抽血、不化驗”的情況下,只需將“雙手覆蓋手掌傳感器上的電極片,面部正對攝像頭”,用兩分鐘的時間就能檢測70多種身體的健康指標。
真相:據了解,這款“健康篩查機器人”聲稱能一次性檢測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內分泌、骨骼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等十大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狀況、有害物質等70多項健康指標,對人體健康參數(shù)進行綜合統(tǒng)計,通過“生物特征、生物節(jié)律、圖像血壓算法”得出健康報告。
隨后,記者對該機器進行了測試。根據機器的提示操作后,記者在檢測結束后收到了一份檢測報告。這份報告一共分為綜合分數(shù)、亞健康風險、快樂指數(shù)、睡眠質量、實施狀況、BMI(身體質量指數(shù))、營養(yǎng)狀態(tài)、免疫能力、消化能力、吸收能力、代謝能力、女性功能、健康建議等多項內容。檢測出的結果與真正的體檢結果偏差較大,且不同的人使用同一賬號所檢測出的結果相同,同一個人使用不同的賬號檢測,檢查結果卻大相徑庭。
國內某體檢中心的醫(yī)生告訴記者,該檢測儀所能檢測到的都是很表淺的粗略檢查,沒有可信的科學依據。“任何涉及健康指標,特別是人體成分含量的指標,最精準的還是血液生化的監(jiān)測分析?!?h3>基因檢測幫你找到完美另一半
流言:據媒體報道,日本如今正流行一種所謂的“DNA相親”,單身男女不問年齡、職業(yè)、收入,只進行一個“HLA基因”的檢測,就可以找到適合的另一半。
真相:早在2005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測序工作已基本完成,科學家第一次測定出了人類染色體所包含的60億對核苷酸序列,從而繪制出了人類基因組圖譜。
基因,其實就是一段段具有特定功能的DNA序列。具體來說,這些DNA序列的本質就是四種核苷酸(代號分別是A、T、C、G)的排列組合。如果光看基因測序的結果,其實就是ATCG四個字母拼湊成的亂碼一樣的天書??茖W家是不可能靠肉眼直接從基因序列中閱讀出它們的作用和意義的,每一個基因到底有什么用,都需要靠工作量浩大的基礎實驗一點一點去破譯。
很顯然,這些破譯工作需要時間,迄今為止,人們對基因的認識還停留在很淺的層面上。目前被研究得最多的,主要是與腫瘤有關的致癌基因。相對來說,致癌基因研究起來比較簡單:因為致癌基因往往很“霸道”,一個基因通常對應一個致癌后果。
至于人們很關心的其他基因就沒那么簡單了。比如,能夠影響身高的基因有很多個,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實在太過復雜,具體哪個基因怎么起作用、作用有多大,誰也說不清楚。在科學家還沒能完全了解基因的作用時,做基因檢測的意義很有限。因為花了重金之后拿到手里的測序結果,終究只不過是一大段不能被破譯的核苷酸序列罷了。
話雖如此,基因檢測的確是有一些可行的應用的。比如,基因檢測在腫瘤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今腫瘤治療最尖端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都會要求檢測患者的某些基因表達情況,以預先判定治療會不會有效,從而節(jié)約時間和醫(yī)療費用。另外,人們也發(fā)現(xiàn)了某些單一的致病基因比如地中海貧血基因,可以通過篩查來避免下一代患病。
然而,基因檢測的用處基本上也就到此為止,只局限在疾病的預測、治療上。至于市面上大力宣傳的基因檢測項目,基本上都是夸大其詞?;驒z測根本就沒有發(fā)展到可以測試性格、測試兒童天賦甚至測試愛情的地步。
日本所流行的DNA相親測試中,使用到的是一個名為“HLA”的基因。相親機構聲稱,HLA基因越“相容”的人,越容易成為默契的完美配偶。其實HLA基因大家都聽說過,它與愛情壓根毫無關系。在進行骨髓移植前,要做的配型其實就是HLA基因的檢測。該基因與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密切相關,該基因越相似的人,越不會出現(xiàn)排異反應。這也是為什么移植往往要家屬先試著配型;假如HLA基因越相似就越容易產生愛情,那么潛臺詞不就等于推崇近親結婚了嗎?
這樣的牽強附會就像是在說“兩個人的指紋越相似,就越容易成為默契的伴侶”。
所謂的DNA相親、基因檢測尋找伴侶,其實都不過是騙錢賺吆喝的噱頭。就算有朝一日科學家真的破譯出了基因的全部意義,也不可能用基因來預測愛情?;蚴鞘芫研纬蓵r就配置好的先天條件,但一個人最終長成什么樣子、會有怎么樣的性格、喜好和追求,還要受到后天因素和人生經歷的影響。愛情這種存在著億萬種可能、瞬息變化萬千的復雜感情,更不可能用幾個基因序列來預測。
(內容來源:人民網、《科技日報》《北京青年報》、蝌蚪五線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