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玉蘭
張釋之是西漢文帝時期的法學(xué)家、法官。張釋之的哥哥張仲富甲一方,他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張釋之整天悶悶不樂,問其原因才知道,他胸懷大志,有心為官。為此,張仲廣施錢財,為張釋之謀得了騎郎官一職,效命于文帝。
張釋之為人聰明,很有才能,可十年過去,他一直沒有升遷。因此,他心灰意冷,決定提早辭官回家。向上級提出辭官后,張釋之就等待批復(fù)。中郎將袁盎知道張釋之德才兼?zhèn)?,惋惜他辭官,于是,找到張釋之,問道:“你十年不升遷,知道其中原因嗎?”
張釋之被問得啞口無言,過了很久才緩過來說道:“這個我倒是從來沒想過,請大人明示?!?/p>
袁盎對張釋之進(jìn)行指點后,并幫助他改任接待賓客的官職。此后,張釋之又對做官之事充滿了信心,而且行事風(fēng)格大變。
有一次,張釋之陪文帝去看虎圈,文帝問管虎圈的一位官員各種禽獸的數(shù)目,那位官員左顧右盼回答不出。接下來,文帝又問了十多個問題,官員還是不知道。這時,管虎圈的一位小吏在一旁解圍,替官員一一作答,文帝十分欣喜,對在場的大臣說:“作為管理虎圈的官員,竟然不如小吏熟悉事物,足以證明此官員失職?!?/p>
眾大臣見狀,紛紛附和文帝,指責(zé)該官員如何不稱職,又對小吏大加贊揚(yáng)。張釋之則沒有附和眾人,站在一旁不說話。當(dāng)文帝讓張釋之傳命任用小吏升官時,他卻說:“皇上認(rèn)為絳侯、周勃兩位大臣如何?”
文帝不明白其中道理,于是就說:“絳侯、周勃兩位大臣,為人忠厚老實,是難得的忠臣啊?!?/p>
群臣也不明白張釋之的用意,都站在邊上不說話。這時,張釋之解釋說:“絳侯、周勃兩位大臣對國家忠貞不貳,都立下大功,并且兩位都不善言辭,可見,任用官員并不能以善辯為標(biāo)準(zhǔn)。如果今天皇上破格任用能說會道的小吏,我擔(dān)心此風(fēng)一開,全國大小官員便會不講實效而爭相巧言,請皇上慎用此人?!?/p>
文帝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放棄了對小吏的任用,并對張釋之刮目相看,回宮后就任命他為公車令,也就是宮中的總管。
從此,張釋之的升遷之路特別順暢。有一次,張釋之隨文帝視察霸陵,文帝佇立良久,對群臣說:“如果用北山的石頭作棺槨,用麻絮塞緊縫隙,再用漆封好,必定堅固無比,也不用擔(dān)心他人開啟。”
眾臣紛紛附和文帝,稱頌他英明。只有張釋之又反其道,上前說:“皇上的方法果然好,但是終有遺憾。倘若棺槨中沒有誘人的珍寶,人們就無心去覬覦,就不必?fù)?dān)心被人開啟了?!?/p>
文帝聽后,隨即領(lǐng)悟,連聲夸贊張釋之見識不凡,對他與眾不同的見解大為贊賞。從此,文帝對張釋之更加器重,升任他為廷尉,并且非常信任他。
張釋之的突然升遷,人們都覺得很奇怪。一位與他私交甚好的同僚詢問其中緣由時,張釋之才道破玄機(jī):“剛做官時,我求名心切,所以凡事都不肯落后,大家都能看到的好事、好處,我爭著去說,這樣做,不僅皇上覺得不新鮮,而且同僚也把我當(dāng)成競爭對手,所以十年沒有升遷。后來,我專門從大家未知處下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p>
(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