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地點:甘肅,會寧
建成時間:2015年
建筑師: 朱競翔,吳程輝,韓國日,Tibor Franek
建筑面積:40 平方米
Location: Huining,Gansu
Completion: 2015
Architect: Zhu Jingxiang, Wu Chenghui, Han Guori, Tibor Franek
Area: 40 m2
2015年,受北京西部陽光農村發(fā)展基金會之邀,團隊為甘肅會寧厙去村設計“芭莎·童趣園”項目,旨在解決留守兒童學齡前教育問題。
這個特別的預制板式木結構建筑,看上去就象是由標準化的格子單元組合成墻體和地面的小木屋,融合了家具、教具、玩具、儲藏、結構、采光、維護等多元的角色,凹凸不平的格子單元既能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玩耍,又能通過可變動的構件形成不同的空間組合,以滿足上課、游戲、閱讀等不同功能。立面上的格子既具有儲物收納、結構支撐的作用,也帶來豐富的光影效果,整個小屋成為一個超大的玩具。
設計構思來源于如何一攬子解決西部地區(qū)幼教面臨的眾多問題,如資金短缺、支教人員短缺、后期維護使用困難等。輕型的格子屋不但統(tǒng)籌解決了從建造到教學的多層面問題,而且它自重很輕,對場地要求低,基礎可以調節(jié),組件可以在沒有大型機械幫助的情況下進行安裝,并且可以整體拆遷。首次搭建只耗費了8天時間,隨后,又受到邀請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一次變異。
“芭莎·童趣園”這個原型產品在厙去村實施之后的兩年中頻繁受到許多地區(qū)邀請,要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復制,團隊通過“迭代”的方式完成了超過40棟的項目。設計越來越成熟而建造越來越簡化,甚至可以通過產品安裝手冊,由示范搭建引導未經建造訓練的人員用2-3天一幢的速度完成。
童趣園有一個清晰的工作流程,在組織上屬于先經營后建造,由西部陽光基金先行運作,發(fā)現(xiàn)問題,邀請建筑師共同研究,然后工廠接受訂單與建造。這個作品完成了從建筑原型到批量產品的過程,成為輕型建筑體系達到的一個產品化的新高度。由于不斷復制形成的符號性,以及特殊的創(chuàng)新建造技術帶來的社會關注,使童趣園吸引了眾多媒體和公眾關注偏遠鄉(xiāng)村幼兒教育的問題,實現(xiàn)了社會傳播的效應,為相關基金獲得了更多捐贈,也讓設計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學前教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