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修身德為先
      ——張谷英村古代家訓探解之二

      2019-03-05 03:18:19胡海林肖自力
      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2期
      關鍵詞:原文

      胡海林 陳 鋼 肖自力

      (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

      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村,以其明洪武年間遷始祖張谷英的名姓而定,繁衍至今已到28 代、達數(shù)萬人,目前村內所居2600 多人均系遷始祖后裔。上下600 年,聚族而居堪稱一奇。尤其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村”“民間故宮”的張谷英古建筑群,更是傳統(tǒng)民居瑰寶,它以巧奪天工的古建筑藝術而聞名于世。在滾滾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家族走向衰落,但張氏家族人丁興旺長盛不衰,家大業(yè)大蒸蒸日上,彰顯出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洞髮W》云:“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齊”。張氏家族不僅有齊家良策,對家族實行有序治理,更是強調道德修養(yǎng)、德性養(yǎng)成。在張氏家族的古代家訓中,有一半以上內容是對族人人格修養(yǎng)的訓示和教誨。本文試圖對其涉及到修身的有關條文及其圣賢語錄進行解讀。

      1 存心地

      【題解】存心地,就是要加強內心修養(yǎng),做“仁禮存心”的君子。

      【原文】子思曰:為善不求人知。

      【解讀】語出《論語》。戰(zhàn)國初哲學家孔子之孫子思說:“真正心善的人是無論自己做過何種好事,都不讓外人知道?!敝袊渭?、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說:“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睘樯撇磺笕酥?,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①。為善者是發(fā)自內心的,動機是單純的不求回報的。為善不求人知還有利于尊重受惠者的自尊心。但如果為善是求人知而獲取某種利益,這就是偽善,即求知非真為善。作為社會大眾,對為善不求人知的無名英雄,我們要大力支持和贊揚,從而形成人人崇善向善、爭做好事的社會風尚,絕不能讓他們流血流汗又流淚。

      【原文】裴度自贊曰:爾形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靈臺一點,丹青莫狀。

      【解讀】語出《全唐文》裴度《寫真自題》。唐朝裴度以文章書生入仕,官至同平章京、侍中、中書令等。史稱裴度“姿狀渺小”“容貌不逾中人”,但風神俊爽,才華出眾,政績卓越,出將入相二十余年,以一身維系國家安危,輔佐皇帝開創(chuàng)了元和中興,是唐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被譽為“中興名相”“救世賢臣”。裴度對畫像自贊說:“你才學不專精,你的相貌丑陋,你怎么當了將軍?又怎么當了相國?無非是心里有一點善心,可惜又畫不出來。”這既是裴度自謙自嘲,也是寫真。裴度一生做人做官,出將入相,靠的是超人的才華,更靠的是為國為民的一片丹心。

      【原文】呂景夫曰:吾以誠待人,人豈負我?

      【解讀】語出《新唐書》卷八十六。唐朝呂景夫任蘄州刺史時審查囚犯,有囚犯哭著說:“父母在堂,明天大年初一都不能探望,心里特別難過?!本胺蚵牶蠛軅?,全部放他們回家并限定返獄日期。下屬擔心放了不能歸獄,呂景夫說:“我以誠待人,他們怎么會欺騙我呢?”后囚犯們果然如期返還。從此,強盜們也深感愧疚,就都離開了蘄州。呂景夫體恤囚犯思親之苦,以真情進行感化,以誠信換取誠信,放囚犯回家過年,這是有膽有識的行為。誠信是立身之本、創(chuàng)業(yè)之基、處世之法,每個公民都應認真踐行。但呂景夫對囚犯以誠相待,是建立在確信囚犯能以誠相報的判斷基礎之上。對現(xiàn)今社會那些誠信缺失的特定人群,則應具體問題區(qū)別對待,以促其講誠信,而不能簡單地以誠換誠。

      【原文】范堯夫曰:我生平所學,惟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盡。

      【解讀】語出《宋史·范純仁列傳》。范堯夫即范純仁,范仲淹次子,北宋大臣,為官清廉,人稱布衣宰相。范純仁曾說,我一生學習,唯一得的就是“忠”“恕”這兩個字。他的解釋是:“用苛求別人的心來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痹釉唬骸胺蜃又?,寬恕而已矣?!比室灾宜楹诵?,“惟儉可以養(yǎng)廉,惟恕可以養(yǎng)德”。范堯夫一生學習所得“忠恕”二字,值得銘記。

      【原文】趙肥義曰:毋變而廢,毋異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進。

      【解讀】語出《史記·趙世家》。此語是趙肥義引用的趙武靈王對他的囑托語。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李兌預測到幼主趙何即趙惠王之兄安陽君趙章與其宰相田不禮,定會陰謀作亂,發(fā)動政變,而肥義作為趙惠王的相國位高權重,會首當其禍,勸肥義稱病不要出門,將政事移交他人,以避殺身之禍。但趙肥義說,我不能那樣做。當年主父(趙武靈王)把大王(趙惠王)托付給我時,曾說“不要改變你的節(jié)操,不要改變你的志向,要守一不二,至死不渝”,我再三拜謝承命,并記錄在案,“如今懼怕危險而忘記王命,什么罪比變節(jié)更大呢?堅貞之臣當?shù)溁寂R頭時呈現(xiàn)出節(jié)操,忠良之臣在災難及身時彰示出德行,我有言在先,始終不敢違背,我既然想盡全力執(zhí)行諾言,又哪能顧及生命”。后肥義在政變中為保護趙惠王而慘遭叛軍殺害。趙肥義用生命履行諾言、臨危不改初心的赤膽忠誠,被后人敬佩傳頌。

      2 修行檢

      【題解】修行檢,意為修煉操行、品行。

      【原文】漢昭烈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解讀】語出《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漢昭烈即劉備,史稱劉先主,三國時期蜀漢開國君王、政治家。這是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勸勉他要進德修業(yè),有所作為。不要以為壞事較小就去做,小惡積多了足以亂國家。不要以為好事較小就不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積惡成疾,積善成德,這是立身修業(yè)的哲理名言。

      【原文】老子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解讀】語出先秦道家宗師老子(李耳)經典著作《道德經》第七十九章。天道,即自然界的運動規(guī)律、天理(自然形成的法則)、天意。與,即給予。善人,有德的人、圣人、擅長順應天道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子說,自然界的運動規(guī)律、自然形成的法則和天意,對于蕓蕓眾生是一視同仁的,是沒有親疏的,但又常常無意識地幫助順應天道且行善的人,使這些有德之人做起事情來猶如神助,順風順水。在這里,老子所謂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為是善行,而是要符合天道之善。只有符合天道之善,才能得到幫助。人們常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善有善報”,都是順應“天道”而“常與善人”的結果。老子這一充滿哲理的名言告訴我們:必須加強品行修煉,認識天道,順應天道,堅守天道,多做順應“天道”“天意”、符合“天理良心”的善事,多結善緣,做個善良的人。

      【原文】衛(wèi)南子曰:君子不為昭昭信節(jié),不為冥冥惰行。

      【解讀】語出漢劉向《烈女傳·衛(wèi)靈夫人》。南子,春秋時期女政治家,原是宋國公主,后嫁衛(wèi)靈公為夫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衛(wèi)靈公的夫人南子說:“凡是君子,不因為人人都看得到而表現(xiàn)自己的節(jié)操,不因為人人都看不到而墮落自己的德行?!薄安黄郯凳摇边@一成語源出于此,即指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衛(wèi)南子力倡慎獨精神,在獨處無人注意有做各種壞事可能的情況下,也謹慎不茍,自覺控制欲望,不做損害道德品行的事。

      【原文】馬援誡子侄曰:龍伯高敦厚周慎,愿汝曹效之。

      【解讀】語出《后漢書·馬援列傳》。東漢名將馬援在軍中聽說兄子馬嚴、馬敦二人好評人長短,談論是非,于是寫信進行勸誡。信中說,我希望你們聽了別人過失的話,像聽見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聽見,但嘴中不可以議論。喜歡談論別人的長處與短處,胡亂評論朝廷的法度,這些都是我深惡痛切的。龍伯高這個人(馬援的朋友,漢武帝時為山郡長,后為零陵太守),敦厚誠實,說出的話沒有什么可指責的,謙約節(jié)儉,待人不失威嚴。我愛護他、敬重他,希望你們向他學習。在這封信中,馬援諄諄教導晚輩,“不要議論人長短”,要審擇交游、近善遠佞,要學習龍伯高敦厚誠實、謙約節(jié)儉的品格,這無疑是忠厚傳家的千古良言。

      【原文】蔡元定戒子曰:獨立勿愧影,獨寢勿愧衾。

      【解讀】語出《宋史·蔡元定傳》。南宋著名理學家蔡元定,一生探究義理,不涉仕途。這句話的意思是,獨立行走,沒有對不起影子;一個人睡覺沒有對不起被子。《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回說:我們講理學的人最講究的是慎獨功夫,總要能夠衾(指被子)影無愧、屋漏不慚。這里都是強調慎獨慎微、潔身自好,為人行為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原文】黃洽曰:居家不欺親,仕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何用求福報哉?

      【解讀】語出《宋史列傳·黃洽傳》。南宋宰相黃洽常說,居住在家里,要真誠善待親友,不欺親;在朝廷做官,要忠誠君主,不欺君;抬頭仰望天空和低頭俯視大地,都要無愧于天地良心,不欺天、不做欺詐欺負別人之事,就是死了到了陰間也不能欺負鬼神。如果這樣積善積德,那么健康長壽、人財兩旺等福報就會自來,用不著你去求。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黃洽的五不欺,以他的親身經歷,闡述的是立身處世的哲理,鼓勵人們求真向善。

      【原文】王煥之曰:乘舟當以覆溺處之,乘車當以顛墜處之,仕宦常以不遇處之,則無事矣。

      【解讀】語出《宋史列傳·王煥之傳》(第一百零六)。王煥之生性淡泊,恬于仕進。常說:“坐船應有翻船溺水的準備,乘車應有翻車墜落的準備,做官應有懷才不遇、不被人賞識的準備,這樣如履薄冰,就會處之泰然、安然無事。”以淡泊寧靜之心笑對人生,遇事從最壞處著想、朝最好處努力,這種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智慧。

      3 勤職業(yè)

      【題解】勤職業(yè),就是勤奮敬業(yè)。

      【原文】呂尚曰:君子樂行其志,小人樂供其事。

      【解讀】呂尚,即齊太公姜子牙本名。姜太公是我國商周之際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是西周文、武、成王三代的主要政治、軍事宰輔,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卓著功勛,他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強大的封國之一齊國的開始祖。據劉向所著《說苑》及《寶雞縣志》記載,呂尚出世時,家境敗落,他當過宰牛賣肉的屠夫,開過酒店,但他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展示才華,可直到70 歲還是閑居在家。72 歲時,他垂釣渭水濱磻溪(今陜西省寶雞境內),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文王。周文王在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yè)的輔臣?!敝芪耐跤谑浅霁C,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呂尚。周文王問呂尚:“叟樂此耶?”呂尚答:“君子樂行其志,小兒樂行其事,吾非樂于魚也!”意思是,品德高尚、志向遠大的人,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并從中得到快樂;普通的人僅僅滿足于完成具體的事務,并從中得到快樂。我是執(zhí)著地追求我的志向,而不是要從釣魚中得到快樂??!周文王聽后非常高興,認為找到了輔佐太子的圣臣,立即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官拜司馬。呂尚大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游不定,但他能靜心忍性,觀察風云,等待時機,終遇明主,實現(xiàn)了自己的遠大志向。張氏家族用呂尚的典故激勵族人,要孜孜不倦地為自己的遠大目標而努力奮斗,而不要陶醉在眼前的一點點私利之中。

      【原文】曾子曰: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小愈,禍生于懶惰。

      【解讀】語出劉向《說苑·敬慎》。春秋末年中國著名思想家、孔子晚期弟子、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曾子說:“官員松懈在功成名就的時候,病情加重在稍微好轉的時候,禍害發(fā)生在松懈懶惰的時候?!痹舆@段話提醒人們,人越是有成就的時候,或做事順利的時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恰恰此時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因此,任何時候都要謹慎,越是有成就、越是順暢,越要嚴于律己,做到善始善終。

      【原文】夏正夫曰: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解讀】語出《明史·夏寅傳》。夏正夫又名夏寅,明朝官員,力學,為文以宏奧稱,以山東右布政使致仕。他說:“品德高尚的人有三種覺得可惜的事:一輩子不學習,是第一件可惜的事;一天時間無所事事,是第二件可惜的事;一個人的名聲敗壞,是第三件可惜的事?!薄熬佑腥А?,世傳為名言,激勵后人勤學、惜時、保持名節(jié)。

      【原文】顏之推曰: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解讀】南北朝時曾在北齊和周做官的顏之推,寫了一本著名的《顏氏家訓》,在家訓的勉學篇中說,世上的事不是錢財重要,而是讀書學習技能最重要。學會一種技能,勝過積累財富千萬。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道理與顏之推所語是一致的,知識改變命運,技能創(chuàng)造財富,要把學習知識技能擺在第一的 位置。

      【原文】楊一清曰: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有事常如無事時鎮(zhèn)靜。

      【解讀】語出明朝楊一清《制府雜錄》。楊一清為官五十余年,官至內閣首輔,號稱“出將入相、文德武功”。他一生四次在陜甘一帶任職,曾任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總制三邊軍務。他常對部下說,防邊“無事當如有事時提防,有事常如無事時鎮(zhèn)靜”,經常率領諸將演習行陣、修建工事、加強戰(zhàn)備,故使西北邊防安堵。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常如無事時鎮(zhèn)靜,方可以消局中之危。無事深憂、保持警惕,有事不懼、保持鎮(zhèn)靜,這是古人告誡我們處事的一個基本態(tài)度,千萬不能忘記。

      【原文】徐九經令民曰:儉則不費,勤則不惰,忍則不爭,保身興家之道也。

      【解讀】語出《明史·徐九經傳》。明朝清官徐九經雖然官職不高,但剛正廉潔,愛民如子,京劇《徐九經升官記》中“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就是他的唱詞。徐嘉靖年間出任句容縣(今屬江蘇?。┛h令九年中,為民興利除弊,做了許多好事,深受當?shù)匕傩諓鄞?,后升任工部主事。鄉(xiāng)親們得知,便動情地希望他留下幾句訓詞,以資紀念。他揮淚對眾人說:“我沒有什么訓詞,唯獨希望你們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牢記三個字:‘儉、勤、忍’,能儉就不浪費,能勤就不會衰敗,能忍就會禮讓謙恭,不至于引起無畏的爭斗,這些就是做人處事以保身家的道理?!边@一惜別贈言的“儉、勤、忍”,被當?shù)匕傩辗顬椤靶旃纸洝保两袢员蝗藗兯Q道。

      【原文】呂官公曰:前輩作事多周祥,后輩做事多闕略。

      【解讀】語出宋呂祖謙撰《少儀外傳》。南宋著名理學家、文學家呂官公(即呂祖謙)這句話的大意是,大體上講,前一輩人做事考慮周到詳盡,后輩人做事存在缺漏或不完備,意在告誡年輕人要多學習歷史、以史為鑒,要多向前輩學習、借鑒前輩的經驗。正所謂:“嘴上沒毛,辦事不牢”,“若要好,問三老”。

      【原文】蒯通曰: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時乎時,不再來。

      【解讀】語出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西漢辯士、謀士蒯通辯才無雙,善于陳說利害,曾為韓信謀士,先后獻滅齊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計。這句話的意思是,功勞業(yè)績難以建成而容易衰敗,有利的時機很難以遇到而容易喪失;機遇不可以失去,時間不會再來。這一惜時警句提醒人們,建功立業(yè)必須抓住有利時機,這是極其重要的,可遇而不可待。

      4 循本分

      【題解】循本分,就是遵守本分,安分守紀,積極適應現(xiàn)狀,是什么角色就要做好相應的事情,不做違法的事。

      【原文】《南史·劉穆之傳》曰: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踐危機。

      【解讀】《南史》卷十五《劉穆之傳》載:東晉時劉裕向西去討伐劉毅,讓豫州刺史諸葛長民監(jiān)管留府,諸葛長民有謀反之心,但被留府握有實權的府主簿劉穆之勸阻并嚴加防范。諸葛長民感覺事情暴露并面臨懲處的危險,對他的親信說:“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踐危機。今日思為丹徒布衣,不可得也。”這段話的大意是,一個人貧賤的時候,老是想著富貴,但人富貴了,危機也就跟著來了。事到今日,我想回到丹徒(現(xiàn)江蘇省鎮(zhèn)江市)去做一個普通老百姓恐怕也辦不到了。武帝回來后,諸葛長民被處死。諸葛長民文武雙全,因戰(zhàn)功升任晉陵太守,坐鎮(zhèn)丹徒,后又因率軍入京護主有功被加封為豫州刺史、淮南太守。他到京城后,驕縱奢侈,橫行不法,搜刮無數(shù)金銀財寶,建造漂亮宅地,擄奪美女供自己享樂,以致忘乎所以、企圖謀反,深陷被殺頭之災?!案毁F必踐危機”,被后世認同為人生警句。蘇軾《宿州次韻劉涇》:“晚覺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貴有危機?!毙翖壖病蹲罡邩恰罚骸拔岚б?,須知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敝T葛長民的人生悲劇及其哀嘆,值得人們特別是為官、致富者 深思!

      【原文】黔婁妻曰:勿戚戚于貧賤,勿汲汲于富貴。

      【解讀】語出漢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妻》。黔婁是戰(zhàn)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賢士和著名的道學家。他在生時,“食不充口,衣不善形,死則手足不斂,旁無酒肉”,但卻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和豐厚報酬,魯君欲任為相,齊君欲聘為卿,魯君賞賜粟三千鐘,齊君欲予以報酬,均辭而不受。黔婁死后,其妻贊揚他富貴有余,“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困,不汲汲于富貴,求仁得仁,求義得義”。黔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勿忙追求,一生追求并得到了仁義道德,今世人敬佩。

      【原文】顏蜀曰:無罪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解讀】語出《戰(zhàn)國策·齊策第四》。戰(zhàn)國時,齊宣王很佩服高士顏蜀的才干,召他進宮說:“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后您就住在我這里,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個個會衣著華麗?!鳖伿駞s辭謝說:“玉,原來產于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失去了本來的面目。士人生在窮鄉(xiāng)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薄笆裨傅脷w,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凈貞正以自虞?!鳖伿裾f罷,向先生拜謝,告辭而去。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蘇東坡將上述話概括整理成長壽秘訣,他解釋,“無罪以當貴”就是不要把功名利祿、榮辱得失考慮得太多;“早寢以當富”,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比獲得任何財富更珍貴;“安步以當車”,指人不要過多講究安逸,多運動才能強健身體;“晚食以當肉”,是指已饑而食,蔬菜過“八珍”。顏蜀清凈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的人生態(tài)度及其養(yǎng)生觀點,即使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

      【原文】疏廣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解讀】語出《漢書·卷七十一》。西漢道家疏廣,被征為太子太傅任職五年,與其侄疏受(太子少傅)俱受先帝器重,數(shù)獲賞賜,朝廷上下成以為榮。皇太子十二歲,通曉《論語》《孝經》。在這種情況下,疏廣對其侄說:“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彼炫c其侄辭官回家?!爸悴蝗瑁共淮?,原出自老子《道德經》四十四章。意思是,知道滿足的人,不會招致羞辱;知道節(jié)制的人,不會發(fā)生危險,可以保持長久。其指戒除貪心才能安樂。

      5 崇廉節(jié)

      【題解】崇廉節(jié),就是崇尚清廉的節(jié)操。

      【原文】楊秉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解讀】楊秉是東漢中期名將,歷任豫、荊、徐、兗州刺史,以清白廉潔著稱?!逗鬂h書·楊秉傳》載:楊秉生性不飲酒,又早喪夫人,于是不再娶妻。他曾自言:“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币馑际?,不受這三種東西的迷惑,即酒、女色、財物?!叭换蟆敝校纫詫疱X的“不惑”更為世人景仰。楊秉職務變動頻繁,職務之間往往出現(xiàn)空隙,但他按任職天數(shù)計算俸祿,多余的一文不取。即使免官閑居,窮到“并日而食”(即兩三天才能吃上一頓飯),也不肯接受別人的饋贈。故吏攜帶錢百萬贈他,他閉門不受。酒香奪志,色滿銷魂,財迷心竅。楊秉的“三不惑”,至今仍是修身養(yǎng)性、廉潔自律的警世格言。

      【原文】李襲譽戒子曰:吾性不喜財,家故中落,然賜田數(shù)頃可耕,桑千株可蠶,書四壁可讀,汝能勤此,無以資于人矣。

      【解讀】據《舊唐書·李襲譽傳》(卷五十九)載:唐朝李襲譽曾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同州刺史、涼州都督等,他性格嚴肅莊重,在職時端莊清廉,喜愛讀書,手不釋卷,居家時非常節(jié)儉,所得官俸,大部分都散發(fā)給親友宗族,剩下的用來購買紙筆寫治學心得,數(shù)量上萬卷。李常對兒孫們說:“我秉性不喜愛錢財,以至家里比較貧乏。但仰仗京城有朝廷賜給我的田十頃,你們努力耕種可以解決溫飽;河南老家有桑樹千余,養(yǎng)蠶織布可以解決穿衣問題。我所寫的書可以讓你們朝夕攻讀,求得功名。我死后,你們能勤于這三件事,就不用求助他人了?!崩钜u譽雖然在任時做了不少愛民的好事,但最后獲罪廢為平民,做官并不成功,但他用一句話即這一家訓而成為名垂千古的官員。其眷眷情、濃濃意,凝聚著他宦海沉浮的人生體驗,不僅對他的子孫,即使對千百年后的我們仍然值得警示、深思。

      【原文】崔與之節(jié)錄劉皋語曰:無以嗜欲殺身,無以財貨殺子孫。

      【解讀】《宋史》載,南宋官員崔與知縣知府到成為四川最高軍事統(tǒng)領的數(shù)十年從政生涯中,清廉自重,在救災平叛等方面屢建奇功。朝廷曾多次召為史部尚書、參知政事、拜右丞相,他十多次極力辭謝。中年喪偶后,不再續(xù)娶,更不養(yǎng)姬妾,他不受饋贈,不增私財,生活簡樸。老來居家左右只有書籍相伴,一生所得俸祿,除自用外,其余都用來接濟親友。致仕以后,朝廷所發(fā)的俸祿,則一切辭謝不受。連兒媳陪嫁的七百多畝“嫁妝田”,他卻讓兒子全數(shù)退回。他將宋代學者劉皋的名言“無以嗜欲殺身,無以貨財殺子孫,無以政事殺百姓,無以學術殺后世”修改后貼于書齋,作為座右銘。張氏家族選其前二句作為家訓。嗜欲,主要是指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如吃喝嫖賭、追名逐利。嗜欲在給人愉悅享樂的同時,也讓人喪失理智,甚至忘乎所以。人一旦放縱自己的嗜欲,就會成為別人手中的把柄或者誘餌,而傷害甚至葬送自己。聚集財物留給自己的兒女,使兒女不去奮斗,自享其成,過上寄生生活,實際上是害了兒女,這就是“以貸財殺子孫”。崔與之的“座右銘”被無數(shù)事實所證明,不要放縱私欲、追求享樂而葬送自己,對子女最重要的是留下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勤勞儉樸的品德。

      【原文】樂羊子妻曰: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解讀】語出范曄《后漢書列女傳》。樂羊子,戰(zhàn)國初魏國名將。樂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拾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餅,拿回家把金子交給了妻子。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這段話的意思是,樂羊子的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不接受以非正當手段得來的東西,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性施舍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沾污自己的品德呢?”族訓鼓勵族人要有君子的品德和志士的節(jié)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士可殺不可辱”。

      【原文】葉夢鼎曰:廉恥事大,死生事小。

      【解讀】語出《宋史》(卷四一四)。宋代葉夢鼎為人秉性耿直,為官清廉務實,后官至宰相。因與奸相賈似道政見不合,不愿與之同流合污,屢辭相位,后干脆“扁舟徑歸”隱居山村。朝廷派使者告之:這樣擅自回家是違抗圣旨。葉夢鼎坦然地說:“廉恥事大,死生事小,萬無可回之理?!睕]有絲毫應當回朝廷的理由。廉恥是廉潔的操守和知恥之心。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即國家大廈的四根柱子,“四維不張”國之滅亡。他認為“廉恥是立人之大節(jié)”,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古人“廉恥事大,生死事小”的廉潔觀、榮辱觀仍值得借鑒,知廉恥以凈心,去貪欲以守節(jié)。

      6 慎言語

      【題解】慎言語,就是說話要小心謹慎,懂得慎言,是一種修養(yǎng)。

      【原文】顏子曰: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

      【解讀】語出《孔子家語》。春秋末,孔子的得意門人顏回(顏子)會見叔孫武,孫武卻在顏回面前說他人不是,顏回婉轉提醒說:“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惡,無攻人惡?!闭務搫e人的不是,并不能顯示出自己的正直。因此,有道德之人只是就事而論,指責自己的錯誤,而不去批評別人的不是。這段話提醒人們:“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勉?!睆膭e人的錯誤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避免失誤,這才是正確的修身態(tài)度。反之,“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不是懷著客觀、愛護、寬容的心,去體諒、提醒他人,而是無端地指責別人,不但損害自己的道德,而且還會卷入是非謠言,結下怨仇,禍延及身。

      【原文】崔子玉曰: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解讀】崔子玉是東漢著名學者、文學家、書法家。其“座右銘”被南朝邵明太子肖統(tǒng)編入《文選》。此“座右銘”和《文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座右銘”和第一部《文選》。此句為“座右銘”的首句。這句話的意思是,崔子玉說:“不要在人前事后津津樂道人家的短處,不要夸耀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边@篇“座右銘”內容重在自我省察,包括修己待人、做人準則、充實自己的內涵等方面,但作者將謹守口舌之修養(yǎng)放在第一句。“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可見對節(jié)制言語的重視。

      【原文】何孟春《余冬序錄》中曰:言無爽于屬垣,行弗虧于顧影。

      【解讀】明朝吏部尚書何孟春,為官清廉公正,直言敢諫。他在本人所撰《余冬序錄》中記載其任太仆少卿時上疏言:“竊見湖廣道州致仕都御史熊繡……言無爽于屬垣,行弗虧于顧影。”這是對熊繡的評價。“爽”這是指差失、違背?!皩僭笔歉`聽,弗是“不”的同源字?!邦櫽啊本褪侵缸择?、自負。熊繡的言論是客觀真實的,從沒有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虛假成分,行為一貫謙虛謹慎,從不自夸自擂、自以為了不起。張氏家訓引用何孟春對熊繡的評價語勸誡族人,說話要有根有據、實事求是,行為要謙虛謹慎、腳踏實地。

      7 存忍讓

      【題解】忍讓,是忍辱謙讓,清王士禛《池北偶讀》:“恭謹忍認,是居鄉(xiāng)之良法”

      【原文】孝友先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解讀】語出《朱氏家訓》仁軌公誨子弟言。仁軌公是唐代宰相朱敬則的哥哥,終生未仕,繼承家族的教義傳統(tǒng),隱居養(yǎng)親,成為聞名的大孝子。死后被宰相魏知古等謚為孝友先生。這句話的意思是,孝友先生說:“終身給別人讓路,自己就不會枉走百步;終身給別人讓田界,自己就不會失去一大塅田界?!币馑际?,失之東隅,得之桑榆,提倡謙虛禮讓。朱仁軌以“讓”教育子弟,是美德、修養(yǎng)和大智慧的表現(xiàn),“讓”可以減少和緩解人們之間的矛盾,會收獲到更多遠遠超過“讓”的東西。當然忍讓是有底線和原則的,而不是一味懦弱和無原則的妥協(xié)退讓。

      【原文】老萊子曰:齒剛易敝,舌柔常存。

      【解讀】語出《孔從子·抗志篇》。老萊子約公元前599 年至公元前479 年的存疑人物,或為老子在歷史上的另一名字,或為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這句話的意思是,老萊子說:“牙齒堅硬相磨容易失落,舌頭柔軟則永遠存在。”喻意一個人過于剛強,總會處在沖突和危險之中,柔弱才代表真正的智慧,才有更大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一個人如果自以為是,盛氣凌人,表現(xiàn)出一種剛強、不可一世的態(tài)度,結果反而會使人畏而不服,甚至樹敵太多,以致失敗。但如果處事謙卑居下,就不會與人為敵,他的事業(yè)很快就能取得成功。告訴人們遇事要謙虛面對,以冷靜柔和的方式處理問題。

      【原文】金人銘曰: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

      【解讀】《金人銘》當為春秋時期孔子之前的作品,是目前我們所掌握的最古老的完整文獻。此句是《金人銘》的摘句,這句話的意思是,兇暴強橫的人是沒有好結果的,爭強好勝的人最終將碰到敵手。強梁者,一般指強暴者,或者強硬者,并非指威武有力的莽夫,而指那些不懂得調和、不懂得退讓的人?!皬娏赫摺钡膹?是事物陽剛一面太過突出的表現(xiàn),陰陽嚴重失衡,發(fā)展前途是走向極端,自然也就不得其所了。柔是道之用,我們用的時候要柔。這里警告好強者,當你逞強的時候,可能不得好死,可能遇到敵人,如果遇到比你更強的,那就更慘了。

      【原文】老聃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解讀】語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聃,即老子,曾做過周朝管理圖書的官員,是中國春秋時期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教學派創(chuàng)始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空無所有;一個有修養(yǎng)的君子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愚蠢遲鈍。這里老聃告訴人們,要把智慧藏起來,把才華藏起來,把志向藏起來,把理想藏起來。藏不是沒有,不是放棄,是一種含蓄而堅定的保持,并不咄咄逼人,這是適度的彈性、適度的淡泊、適度的退守。這要求人們去掉驕傲之心和貪婪之欲,如此才能成為圣人,這便是俗語所謂“大智若愚”。

      【原文】孫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

      【解讀】語出《孫叔敖遇狐丘大人》。孫叔敖在春秋楚莊王時擔任楚國令尹,是楚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次,孫叔敖遇到狐丘丈人(指狐丘這個地方的一個老者),狐丘丈人說:“爵位高的,人們會嫉妒他;官大的,君主會厭惡他;俸祿厚的,怨恨會集中于他。這是三利三害?!睂O叔敖說:“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意思是,“不是這樣的,我爵位越高、心志越在于下層,我的官越大、做事越加小心謹慎,我的俸祿越多、布施就越廣泛,這樣可以免于禍害嗎?”狐丘丈人的“三利三害”之說,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縱情傲物,以至于物極必反,以榮升開始而以失敗告終。孫叔敖清醒從政,因而能善始善終,真是知智之人,世人在名譽、地位、金錢面前要冷靜小心?。?/p>

      【原文】李卓吾曰:退讓者盛德事也,是乃古今天下建功立德保國定家第一著好棋子。

      【解讀】語出《十七史百將傳》。這句話的意思是,謙虛禮讓是高尚德行,這也是古今天下建立功勛、樹立美德、安邦定國、治家興業(yè)、安身立命的最好法寶。謙遜禮讓,就是謙虛恭謹、守禮謙讓。具有這種傳統(tǒng)美德的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永不自滿;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寬容待人;能正確對待名利,不居功自傲,不爭名奪利;能做到讓善歸功、分怨共過(即功勞與美好謙讓于別人,替他人擔當罪過)。宋范仲淹《天道益謙賦》:貴退讓而黜驕盈,得天道益謙之義(以退讓為可貴,貶斥驕傲自滿,謙虛而獲益符合天道)。清劉獻遷《廣陽雜記》卷:秋水言,“人以謙和退讓、含忍寬厚為治人事天第一義”。毛澤東名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惫磐駚?,禮讓謙遜是直達成功彼岸的根本。

      8 啟示

      通過對張谷英村古代家訓的解讀,可以看出張氏家訓的修身之道,雖然吸收了道家順其自然和墨家“兼愛”等思想,但它主要是以儒家核心價值觀為基本遵循。我國傳統(tǒng)社會形成過穩(wěn)定而又影響深遠的核心價值觀,這就是儒家所倡導的以“三綱五?!奔啊鞍说隆睘楹诵牡牡赖麦w系。“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基本上屬于腐朽和束縛人性的“糟粕”,而“五?!保ㄈ柿x禮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精華。因此,雖然家訓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宗法制度的烙印,但從主體上看,它包含著許多有價值的道德觀念和倫理思想,“五常”“八德”就是講修身。這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給予我們諸多借鑒和啟示。1)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追求,位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首,也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礎。修身即修養(yǎng)身心,是指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只有修好身,才能里理好家、治好國。因此,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2)修身的本質是一個長期與自己惡習和薄弱意志作斗爭的過程。時刻檢束自己的身心言行,使之符合時代要求,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修養(yǎng)到老”。3)修身必須以品德修養(yǎng)為重,以修德為先。品德是根本。張氏家訓修身先修德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仁禮”存心,以善為魂。為善最樂,積善成德;誠信立身,以恕養(yǎng)德。二是修煉品行,慎獨慎微?!拔鹨詯盒《鵀橹?,勿以善小而不為?!薄蔼毩⑽鹄⒂?,獨寢勿愧衾?!比侵敬娓哌h,以勤為本?!熬訕沸衅渲尽?,惜時、勤勉、敬業(yè)。四是忠誠寬厚,安分守紀?!拔鹌萜萦谪氋v,勿汲汲于富貴?!薄爸悴蝗?,知止不殆?!蔽迨侵亓x輕財,崇廉知恥。“無以嗜欲殺身,無以財貨殺子孫?!薄傲異u事大,死生事小?!绷巧餮悦粜校еt忍讓?!盁o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薄拔峋粢娓?,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4)修身重在修德,也要修智、修能,德才兼?zhèn)洌攀切奚淼睦硐虢Y果。家訓中有不少修智、修能的內容。如“乘舟當以履溺處之”的底線思維、“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有事常如無事時鎮(zhèn)靜”的處事態(tài)度、“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時乎時,不再來”的搶抓機遇意識、“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的重視技能觀念,以及以柔克剛、以弱制強、以退為進的忍讓謙恭謀略等,無不閃耀著中華智慧之光。5)修身的方法就是要不斷堅持學習,要認真向書本學習、向歷史學習、向他人學習?!坝奁渖碚?,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币蕴撔恼\實的態(tài)度、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來獲得豐富完善的人格,并落實到一言一行中而不逾越事理。要擇善而交,通過善友相互勉勵來增長德行。張氏家訓把修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齊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修德,提出的這些修身養(yǎng)德訓示和教誨是古代先賢遺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我們每一個公民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建設,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官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仍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注釋

      ① 湖南岳陽張谷英村:耕讀繼世孝友傳家[EB/OL]. (2015-08-11)[2019-03-06].http://www.ccdi.gov.cn/ yaowen/201508/t20150810_137430.html.

      猜你喜歡
      原文
      Definition, Mission and Standards of International Olive Council (英文原文)
      Omega-6 for Body, Omega-3 for Brain: Balance for Brain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英文原文)
      Developing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the 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 Sector (英文原文)
      讓句子動起來
      豐 碑
      嘗糞憂心
      哭竹生筍
      扼虎救父
      恣蚊飽血
      埋兒奉母
      林芝县| 新兴县| 五指山市| 永川市| 日照市| 天津市| 金昌市| 梧州市| 鹤峰县| 五河县| 无极县| 岗巴县| 河池市| 邓州市| 兰溪市| 昌平区| 景泰县| 湛江市| 牙克石市| 普宁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丹东市| 德阳市| 黄骅市| 苍山县| 同仁县| 峡江县| 永清县| 许昌市| 东明县| 姚安县| 永清县| 织金县| 临湘市| 哈密市| 交口县| 慈利县| 宜州市| 民乐县| 中卫市| 清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