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華,吳中能,王 灃 ,陳興福 ,高 健
(1.安徽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31;2.廣德縣林業(yè)局,安徽 廣德242200;3.國際竹藤中心,北京 100102)
由于毛竹開花周期不定,開花后結實率低,不易獲得種子等原因,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緩慢[1]。國內外對毛竹育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種子萌發(fā)實驗[2]、種子組培技術[3]以及種子育苗造林[4]等方面。但對于毛竹的遺傳改良方面的研究相對薄弱,輻射誘變育種具有突變率高、突變譜寬、突變性狀穩(wěn)定快、育種周期短等優(yōu)點,易于創(chuàng)造新的種質資源材料與類型,方法簡便,可在短時間內改變植物的某一性狀[5],通過輻照誘發(fā)新變異類型,已成為當代植物改良和作物育種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植物遺傳改良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6]。運用此方法已在國內外成功誘變育成1 700多個品種,但大多集中在農作物和觀賞植物上[7-11],有關竹子物理誘變育種的研究,目前國內外尚未見任何報道。針對毛竹育種資源日漸匱乏等問題,充分發(fā)揮輻射誘變育種技術的自身優(yōu)勢,以期選育出新的毛竹變異類型,豐富毛竹種質資源[12]。
本課題組2007—2010年對不同劑量的60Coγ射線處理毛竹種子繁育出實生苗苗期的生長表現進行綜合篩選,篩選出16個竹苗優(yōu)株[13],2011—2017年在廣德縣林科所進行造林試驗,連續(xù)6年對不同優(yōu)株的6個生長性狀指標進行調查分析,同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不損失或很少損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將眾多的指標轉換成少數且彼此獨立的因子[14-16]。結合隸屬函數法,可得到各優(yōu)株生長性狀的綜合評價值,從而能比較科學地對優(yōu)株的優(yōu)劣性、穩(wěn)定性進行評價。因此,在對多項生長指標測定的基礎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隸屬函數法對16個優(yōu)株的生長性狀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輻射優(yōu)株的選擇提供1種可行的方法,同時為進一步篩選毛竹輻射誘變出優(yōu)異基因類型奠定基礎。
試驗在安徽省廣德縣林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地完成,該地區(qū)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5.6 ℃,年均降水量1 299 mm,無霜期220 d,日照時間2 162 h。試驗地的土壤為紅棕壤土,pH值6.5,土層厚1.0~1.2 m。2011年3月,在廣德縣落設3.33 hm2不同輻射劑量的優(yōu)株試驗示范基地。竹母移植按照安徽省主要用材樹種造林與經營標準[17],于2011年4月上旬完成試驗林建設。
2007年9月,采集廣西臨桂縣的毛竹種子進行輻照處理,輻射源為60Coγ 射線,輻射劑量為0、10、25、50、100,劑量率為1.86 Gy/min,共5個處理。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在肥西縣花崗鎮(zhèn)試驗林中進行苗期選擇,通過初選、復選和生長指標綜合評價等,共篩選出16個優(yōu)良單株,詳見表1。2011年3月將16個優(yōu)良單株移栽到廣德林科所,以不輻射種子苗期生長性狀表現中等的16號為對照CK。采用隨機設計排列造林,重復3次,造林密度1株/畝,樣株之間間隔10 m,挖隔離溝,深1 m寬1 m。
表1 不同優(yōu)株編號和輻射處理劑量Table 1 Serial numbers and radiation treatment dose of different superior plants
2012—2017年,每年3—5月對不同輻射劑量毛竹優(yōu)良單株進行筍期觀測,每隔5 d觀察1次,對每個新出筍做好標記,調查、記錄各塊樣地的出筍量、退筍量、新成竹量、新竹高、地徑(胸徑)、新竹離母竹平均距離(平均鞭長)和新竹離母竹最遠距離(最遠鞭長)。
運用DPS V7.05專業(yè)版軟件從樣本相關矩陣出發(fā),對不同輻射劑量的毛竹實生優(yōu)株的6個生長性狀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數據處理。并利用隸屬函數值對不同優(yōu)良單株的綜合生長表現進行綜合評價。運用的主要公式如下:根據所測得的數據,分別計算各優(yōu)株和對照組各生長性狀的平均值。參考周廣生[18]等方法,首先將原始數據以相對指標為單位進行標準化轉換,求得各生長性狀指標的生長系數,并進行簡單相關分析[19],得出各理化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生長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1)隸屬函數值
式中:Xj表示第j個因子的得分值,Xmin表示第j個因子得分的最小值,Xmax表示第j個因子得分的最大值。
(2)權重
式中:Wj表示第j個公因子在所有公因子中的重要程度,Pj為各品種第j個公因子的貢獻率。
(3)綜合評價
式中:D為不同優(yōu)良單株用綜合生長指標評價所得的綜合生長評價值。
2012—2017年連續(xù)6 a對不同輻射劑量處理的毛竹實生優(yōu)良單株進行筍期觀測,從表2可知,不同優(yōu)株的成竹量均隨年份呈增長趨勢。優(yōu)株1、4、8、10、11、12、13、17號平均成竹量比對照少14.3%、2.8%、28.2%、17.9%、10.3%、11.8%、16.0%、50.2%, 優(yōu) 株 2、3、5、6、7、9、14、15號成竹量分別對照多51.9%、24.6%、15.6%、18.6%、65.4%、6.2%、12.2%、19.7%。對不同優(yōu)株不同時間的成竹量進行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優(yōu)株之間的出筍成竹量均達到極顯著差異(P=0.000 1<0.01),不同時間的出筍成竹情況也達到極顯著差異(P=0.000 1<0.01)。多重比較表明,7號和11號優(yōu)株的出筍量、退筍量與其他優(yōu)株之間差異極,其他優(yōu)株之間差異顯著;優(yōu)株2、7、8、 11、17號的成竹量與其他優(yōu)株之間差異極顯著,其他優(yōu)株之間差異顯著;2012年和2013年出筍成竹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2014年以后優(yōu)株之間的出筍成竹量差異極顯著。
表2 毛竹輻射實生優(yōu)株的出筍成竹情況調查?Table 2 Investigation on bamboo shoots of radiation-treated superior plants of P.pubescens seedlings
不同優(yōu)株的成竹率呈下降趨勢。對不同優(yōu)株不同時間的成竹率進行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優(yōu)株之間的成竹率達到極顯著差異(P=0.006 0<0.01),不同時間的出筍成竹情況也達到極顯著差異(P=0.000 1<0.01)。多重比較表明,優(yōu)株1、2、5、9、11、12、13、15號之間的成竹率無差異;優(yōu)株3、14、16號之間無差異;4號和6號之間無差異,其他優(yōu)株之間的成竹率差異顯著;2012年和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成竹率有差異但未達到顯著水平,與其他時間均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
2012—2017年連續(xù)6 a對不同輻射劑量處理的毛竹實生優(yōu)良單株進行筍期觀測,從表3可知,不同優(yōu)株的新成竹地徑均隨年份增長呈增大趨勢。1-15號和17號優(yōu)株的平均地徑均比對照大,分別高出67.9%、65.4%、24.4%、23.1%、15.4%、82.1%、107.7%、132.1%、107.7%、137.2%、105.1%、132.1%、93.6%、84.6%、20.5% 和84.6%。
表3 毛竹輻射實生優(yōu)株地徑生長情況調查Table 3 Situation survey on ground diameter growth of radiation-treated superior plants of P.pubescens seedlings cm
對不同優(yōu)株不同時間的地徑進行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優(yōu)株之間的地徑均達到極顯著差異(P=0.000 1<0.01),不同時間對優(yōu)株地徑的影響也達到極顯著水平(P=0.000 1<0.01)。多重比較表明,3、4、5、15、16號之間無顯著差異,1、6、14、17號之間無顯著差異,其他優(yōu)株之間均有顯著差異;2012—2014年地徑差異未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他時期優(yōu)株之間的地徑均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
2012—2017年連續(xù)6 a對不同輻射劑量處理的毛竹實生優(yōu)良單株進行筍期觀測,從表4可知,不同優(yōu)株的新成竹高生長均隨年份增長呈增長趨勢。1-15號和17號優(yōu)株平均高分別比對照高51.2%、44.0%、17.2%、14.8%、10.8%、76.0%、78.8%、74.8%、64.0%、98.0%、81.2%、90.0%、70.8%、52.8%、17.2%和48.8%。
表4 毛竹輻射實生優(yōu)株地徑高生長情況調查Table 4 Investigation on ground diameter height growth of radiation-treated superior plants of P.pubescens seedlings m
對不同優(yōu)株不同時間的高生長量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優(yōu)株之間的高生長均達到極顯著差異(P=0.000 1<0.01),不同時間對優(yōu)株高生長的影響也達到極顯著水平(P=0.000 1<0.01)。多重比較表明,6、7、8、9號和13號之間無顯著差異,3號和15號之間無顯著差異,10號和12號之間無顯著差異,其他優(yōu)株之間差異顯著;2012—2017年每年的高生長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
2012—2017年連續(xù)6 a對不同輻射劑量處理的毛竹實生優(yōu)良單株進行筍期觀測,從表5可知,不同優(yōu)株的鞭長均隨年份增長呈增長趨勢。1-15號和17號優(yōu)株平均鞭長比對照長50.0%、59.0%、46.8%、23.1%、28.2%、41.0%、70.5%、81.4%、76.9%、75.0%、98.1%、61.5%、55.8%、72.4%、23.7% 和 17.3%;1-15號和17號優(yōu)株最遠鞭長比對照長60.8%、69.9%、51.1%、34.7%、39.8%、48.3%、88.1%、110.8%、85.86%、118.8%、106.3%、96.6%、80.7%、102.8%、36.4%、55.7%。
對不同優(yōu)株不同時間的平均鞭長、最遠鞭長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優(yōu)株之間的均達到極顯著差異(P=0.0015<0.01),不同時期對鞭長的影響也達到極顯著水平(P=0.0001<0.01)。多重比較表明:1號和3號之間,2號和13號之間,4號和15號、8、9、10號和14號之間平均鞭長無差異,其他優(yōu)株之間差異顯著;2、7、9號和13號之間最遠鞭長無顯著差異,4、5號和15號之間、12號和14號之間最遠鞭長無差異,其他優(yōu)株之間均有顯著差異。2015年和2016年之間平均鞭長未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其他時期均顯著;不同時期的最遠鞭長均達到差異顯著水平,2016年和2017年之間差異未達到極顯著水平。
表5 毛竹輻射實生優(yōu)株鞭生長情況調查Table 5 Situation survey on underground rhizome-root growth of radiation-treated superior plants of P.pubescens seedlings
2.5.1 6個生長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2012—2017年對16個毛竹輻射實生優(yōu)株和毛竹實生竹苗(對照)的6個生長指標進行調查,根據公式(1)得到各生長系數(表6),再進行相關分析(表7)。
表6 16個毛竹輻射實生優(yōu)株6個生長指標的生長系數Table 6 Growth coefficients of 8 growth indexes from 16 radiation-treated superior plants of P.pubescens seedlings
表7 6個生長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Table 7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of six growth indicators
從表6可知,所有優(yōu)株各單項指標的變化幅度不同,因而用不同單項指標的生長系數來評價優(yōu)株,則結果均不相同。說明毛竹實生輻射竹生長性狀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狀,用任何的單項指標評價優(yōu)株生長質量都有片面性。
從表7可以看出,16個優(yōu)株的6個生長性狀指標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從而使得它們所提供的信息發(fā)生重疊,同時各指標在生長性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因此若直接利用這些指標對竹種的生長性狀進行評價,則不能準確評價各優(yōu)株的生長質量。
2.5.2 主成分分析
為了更充分地反映出不同輻照處理毛竹實生優(yōu)株間起主導作用的綜合指標,對上述6個生長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對16個輻射實生優(yōu)株進行質量綜合評價。根據累積貢獻率≥85%的標準,本分析提取3個綜合指標,其貢獻率分別為61.1%、17.5%和16.3%,累積貢獻率達94.9%,其余可忽略不計。這樣就把原來6個單項指標轉換為3個新的相互獨立的綜合指標,這3個綜合指標代表了原來6個單項指標94.9%的信息,同時根據貢獻率的大小可知各綜合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地徑、高、平均鞭長、最遠鞭長;第2主成分主要包括成竹量;第3主成分主要包括成竹率。根據各綜合指標的指標系數(表8)及單項指標的生長系數(表6)求出每個優(yōu)株3個綜合指標(公因子)即C(χ)的得分值(表9)。
表8 各綜合指標的系數及貢獻率Table 8 Coefficient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s
表9 16個毛竹輻射實生優(yōu)株綜合指標值C(χ)、權重、隸數函數值U(χ)、D值和排序Table 9 Comprehensive index value C(χ), weight, subordinate value U(χ) , value D and sequence of 16 radiation-treated superior plants of P.pubescens seedlings
2.5.3 綜合評價
1)隸屬函數分析和權重的確定。根據因子得分值, 由公式(1)分別求出16個優(yōu)株所有因子的隸屬函數值U(χ)(表9)。再根據3個綜合指標貢獻率的大?。?.611、0.175和0.163),由公式(2)分別求出各綜合指標的權重,分別為0.644、0.184和0.172(表9)。
2)綜合評價值的確定。優(yōu)株生長性狀綜合評價值反映了各優(yōu)株的綜合生長質量的優(yōu)劣,其中10號、11號和8號優(yōu)株綜合評價值最高,D值分別為0.774、0.765和0.726,表明這3個優(yōu)株生長質量最優(yōu);其次是7號和12號,D值分別為0.691和0.677,其他優(yōu)株排序詳見表9。綜合評價結果與各個單株的實際生長表型相近,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在實生優(yōu)株選擇上能把握單株的綜合性狀表現,較人工打分更準確、更具科學性,適宜于本次研究。
本試驗在2012—2017年連續(xù)6 a對不同輻射劑量處理的毛竹實生優(yōu)良單株進行筍期生長性狀的觀測,不同優(yōu)株的新成竹量、地徑、高、鞭生長均隨年份增長呈增大趨勢。對不同優(yōu)株不同時間的生長性狀指標進行雙因素分析,均達到了極顯著水平。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結合隸屬函數法的方法,對16個優(yōu)株進行綜合評價,10號、11號和8號優(yōu)株綜合評價D值最高。16個毛竹輻射實生優(yōu)株的生長質量由3個綜合指標C(1)、C(2)和C(3)共同決定,某一綜合指標值的高低并不能完全決定某一優(yōu)株生長性狀的優(yōu)劣。16個優(yōu)株中,10號優(yōu)株的綜合指標C(1)的U(1)值是1.000 0,7號優(yōu)株C(2)的U(2)值是1.000 0,14號優(yōu)株C(3)的U(3)值是1.000 0,說明不同優(yōu)株的生長機制也不盡相同。
植物的生長性狀不僅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的數量性狀,且不同優(yōu)株的生長機制也不盡相同,從而使得不同優(yōu)株在逆境條件下對某一具體指標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因而用單一指標難以全面準確地反映竹子生長性狀的優(yōu)劣[20-24]。本研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隸屬函數法對多指標的交互作用進行深入綜合分析,提高生長質量鑒定的準確性,使得篩選毛竹輻射實生優(yōu)株更具科學性和可靠性。
采用種子繁育出的實生苗本身生長就會存在著一定的變異,結合輻射誘變技術,可能促使其種苗產生更大變異,受輻照強度的影響,本課題組2007—2010年連續(xù)3 a對實生苗苗期的7個生長性狀指標進行苗期調查和分析,綜合評價表明在10 Gy 和25 Gy 低劑量的處理一定程度上促進苗木的生長[25];但經過2011—2017年的造林試驗,進一步系統(tǒng)觀察和對比分析,確定輻射處理CK-1、10 Gy和50gy表現性狀更穩(wěn)定,生長性狀較優(yōu)。
本課題組在國內首次開展對毛竹輻射誘變實生竹的研究,并運用綜合評價方法篩選出表現性狀穩(wěn)定的10號、11號和8號3個優(yōu)株,下一步將繼續(xù)在安徽不同地區(qū)開展區(qū)域化造林試驗,以測試輻射優(yōu)株的生長性狀是否能穩(wěn)定遺傳,同時也將開展竹材、竹筍品質等測定,對篩選出的優(yōu)株進行更加全面的系統(tǒng)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