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云峰
蔡英文拋出要與日本進行“安保對話”后,《環(huán)球時報》獨家獲得日本外務省人士回應,稱日本并不考慮與臺灣進行“安保對話”。臺灣《中國時報》核實內(nèi)容后進行了刊登,卻被臺駐日代表謝長廷暗指為“假新聞”。7日,《環(huán)球時報》記者還原了采訪過程。
據(jù)《中國時報》7日報道,《環(huán)球時報》4日獨家得到日本回應,“日本不考慮與臺灣進行安保對話”。中時第一時間聯(lián)系日本外務省有關部門,以電話和電郵多重渠道詢問,以確認外務省是否接受訪問,以及核實《環(huán)球時報》刊載的內(nèi)容是否真實。傍晚時分,中時記者接到對方電郵的書面答復,明確要求以“外務省相關人士”的名義引用報道。很快,駐日代表謝長廷接受臺媒采訪,稱美日都想與臺灣進行“安保對話”,但都有相同顧慮,“臺灣要更強化自己的保密措施才行”。針對日本外務省的回應,他稱,“要看是哪一位說的,有些媒體常引用出處不明的說辭……如果不具名的,都是捕風捉影”。親綠的《自由時報》以謝長廷的回應為“依據(jù)”,批《環(huán)球時報》和中時報道“假新聞”。
對此,《環(huán)球時報》記者有話要說。4日一早,本報便就蔡英文的講話聯(lián)系日本外務省進行采訪,首先通過外務省官網(wǎng)公開的總機聯(lián)絡方式轉(zhuǎn)接到國際報道科,該科室專門負責應對媒體采訪。記者問了兩個問題:日本政府如何評價蔡英文的訴求?與之對話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個多小時后,接到日本外務省國際報道科的回電。對方的規(guī)矩是對外統(tǒng)一以“外務省”的名義回復,所以《環(huán)球時報》沒有公布這位應對人員的名字,以免給其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再說外務省的回電,對方細心地問記者“準備好沒有”,意思是準備好紙筆記錄沒有。其回復的日文翻譯成中文就是:“日本政府不考慮與臺灣當局就安全保障領域進行對話。日本的對臺基本立場遵守1972年簽署的《中日聯(lián)合聲明》,和臺灣的關系是非政府間實務關系,并將自始至終維持這種關系,這一點沒有任何改變”。對此,《環(huán)球時報》不僅有記錄,還有通話錄音。
《中國時報》7日也反駁稱,“中時引用的是客觀的事實,并沒有加以渲染、炒作,公信力與可讀性絕對站得住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勛稱,《環(huán)球時報》獨家取得日本外務省人士回應,報道內(nèi)容“有所本”。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說,謝長廷既然想反駁媒體觀點,不應該自己跳出來講,最好能找到日本外務省的官員出面回應,否則最后呈現(xiàn)的依舊是“自己講得很高興”,目的僅在于討好上位者。
《中國時報》稱,蔡英文當局如果還在以“偏獨”自我意識形態(tài)解讀世界,昧于現(xiàn)實,更甚者通過綠媒將原本是鐵錚錚的政治現(xiàn)實和客觀新聞報道操作成“假新聞”,不但不能形成務實的世界觀,更會將臺灣不斷帶入險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