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誼
摘 要:當今,中國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界最為熱門的詞語。新部編本教材面世以來,將聚焦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就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法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行為?!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多鼓勵、多表揚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盡量從正面引導。”
關鍵詞:新課標評價語言 核心素養(yǎng)
一、實現(xiàn)平等對話,善用評價語言。
部編本三年級教材都是一個單元就是一組課文,擁有同一個主題。這是基于對學生整體把握、合理推論等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運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必然的趨勢。以“對話”為主要狀態(tài)的閱讀教學,教師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參與對話,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牢固樹立平等、民主的觀念;樹立“評價也是一種學習”的新觀念,轉變教師的評價觀。決不吝嗇贊許與鼓勵,多用、善用評價語言。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即使不完整、不準確也要鼓勵。特別是學生的質疑問難,教師更要大加贊賞鼓勵并加以引導。
善于運用教學語言,首先要恰如其分地用好體態(tài)語言。一要用好眼神,目光要親切自然,使眼神隨著課文內容的深入,或贊許或期待或點撥或信任,促使學生進行自我的修正,提高學習信心。二要用好臉部表情,做到平和中有激情,微笑中要注意手勢的舒展自如,擺動的幅度。三要運用生動的口頭評價語言。教師的真誠、中肯、鼓勵和贊揚都要出自內心,做到恰如其分,不過分夸張。例如:
“你朗讀時的感情和表情打動了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真是一種享受啊!”
“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我很佩服你的勇氣,能大膽站起來,真了不起!”
“你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爹媽給了你一幅好嗓子,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傳情達意了,不信,你試試吧!”
“我從你們的提問中,看到的是思維的火花,非常燦爛,與其說是我在教你們,不如說你們在教我,你們的學習能力在提高!”
“你的作業(yè)本很干凈,書寫也端正。批改你的作業(yè)真是一種享受??!”
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經(jīng)常運用這些教學用語,一定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習動機,誘發(fā)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珍視學生感受,巧用評價語言。
“價值多元,尊重差異”是課程評價的基本特征,教師在真誠贊美的同時,要巧用善意的批評,尊重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看到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尤其當語言能力、理解能力發(fā)展較慢的學生或性格內向者,發(fā)言受阻、感到困窘時,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巧妙地運用評價語言,扣準學生的內心感受,撥動他的心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把愛的陽光灑向那些易被遺忘的角落,使他們在引導激勵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進步,有效地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從而增強學習信心。我在教《將相和》時對學生是這樣進行點評的:
師:你喜歡藺相如還是廉頗?
生1:我喜歡藺相如,因為他機智勇敢,顧全大局。
師:你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
生2:我喜歡廉頗!
(這話剛說完,全班一片嘩然。)
師(微笑著):為什么呀,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生2:我覺得廉頗老實,知錯能改。
師:是啊,廉頗多誠實!我們要像廉頗那樣知錯能改……
教育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生命與文本的對話,我們拒絕惟一的答案,我們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感受,運用充滿睿智的語言,引導學生進行對價值的理性思考,鼓勵創(chuàng)造與成功。
三、把握教學時機,活用評價方法。
每一堂語文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激發(fā)和保護著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欲。教師如果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把握教學時機,活用評價方法,那么課堂教學就會呈現(xiàn)生機、活力,相得益彰。
(一)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
一般語文教師只重視評價學生讀的結果,忽視讀的過程,我們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之說。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朗讀能力和不同的朗讀形式,如果忽視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那么就會影響學習活動的開展。我們看重讀的結果,更應關注學生讀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回憶讀的心理過程,肯定讀的結果,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朗讀過程中的成功。即要把評價貫穿于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并給予多次的評價機會。
比如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我要求學生用朗讀來表現(xiàn)對幾百里的理解,學生第一次讀得不夠好,師:“你的聲音很響亮,但我只看到十幾里,能讀得再遠一點嗎?”他又讀一遍,師鼓勵道:“有進步,這次你讓我看到幾十里了,相信你還會讀得更遠。再試試?!彼肓讼?,再讀,很到位,師稱贊:“呀,這下真有幾百里啦!”老師評價時再配手勢動作,學生滿意地坐下了。
(二)將及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
及時評價能快速有效的給予學生肯定,具有優(yōu)越性,適合評價特別好的學生。但理解不好的學生應采用延時評價,因為練后就評,學生缺少內省的時間,缺乏感悟的過程,這時的評價是別人強加給他的,對他來說,是標簽,只能識別,不能體會。這時應讓他在練讀中揣摩、體驗。當他有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后,再予以評價。延時評價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開放課堂交流的內容和空間,延伸課堂的內容,也不會因教師的及時評價而阻礙學生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三)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教師要沖破應試教育傳統(tǒng)的評價,把評價權還給學生,突出學生評價主體地位,通過同學互評、小組互評,找對子評,拓展評價的時空。同時教師要發(fā)揮導評的作用,結合教學實際,教給評價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提高自己。
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教師評價的魅力,欣賞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精彩。部編本三年級教材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資源,讓我們領悟編者意圖,圍繞單元主題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