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的重要病害,對于該病害的防治,除選用抗耐病品種外,主要還是依靠小麥揚花期的化學防治。目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主體藥劑仍為苯并咪唑類農藥、多菌靈及其復配劑。隨著近年來赤霉病的流行和用藥次數的增多,赤霉病抗性菌株逐年推高。因此,尋求新的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已迫在眉睫。為探討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2018年偃師市植保植檢站安排進行了幾種藥劑的防效對比田間試驗,現將結果整理如下:
試驗地設在偃師市槐新街道辦北窯村,土壤類型為黏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玉米,小麥種植方式為深耕種植,于2017年10月27日播種,密度均勻,長勢與大面積無明顯差異。試驗小麥品種為豐德存麥5號,試驗防治對象為小麥赤霉病。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分別為:
處理1:小麥揚花前噴施金己10%己唑醇懸浮劑20 g/667 m2(揚州市蘇靈農藥化工有限公司);
處理2:揚花后噴施金己10%己唑醇懸浮劑20 g/667 m2(揚州市蘇靈農藥化工有限公司);
處理3:小麥揚花前后各噴施1次金己10%己唑醇懸浮劑20 g/667 m2(揚州市蘇靈農藥化工有限公司);
處理4:揚花前噴施25%咪鮮胺乳油60 g/667 m2(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5:揚花后噴施25%咪鮮胺乳油60 g/667 m2(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6:揚花前后各噴施1次25%咪鮮胺乳油60 g/667 m2(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7:揚花前噴施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50 mL/667 m2(安徽久易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8:揚花后噴施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50 mL/667 m2(安徽久易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9:揚花前后各噴施1次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50 mL/667 m2(安徽久易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10:以清水作對照(CK)。
各處理不設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為0.13 hm2。
試驗于2018年4月24日噴灑第1遍藥,5月2日噴施第2遍藥。每個小區(qū)藥劑對水30 kg,采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常規(guī)均勻噴霧。第1次用藥時,天氣晴好,日平均溫度為18.6 ℃,南風2~3級;第2次用藥時,天氣晴好,日平均溫度為17.8 ℃,東南風 2~3 級。
試驗于2018年5月25日(病情穩(wěn)定期)調査各小區(qū)小麥赤霉病發(fā)生情況,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每小區(qū)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0.25 m2,調査記載總穗數、病穗數和病情嚴重度,計算各處理發(fā)病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0級:無?。?/p>
1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穂的1/4以下;
2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
3級:發(fā)病小穂占全穗的1/2~3/4;
4級:發(fā)病小穂占全穂的3/4以上。
2018年4月21日至5月20日偃師市降雨情況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全市降雨天數達13 d,降雨量累計達124.9 mm,尤其是在小麥揚花期4月21—26日連續(xù)6 d有降雨,非常有利于赤霉病的傳播流行。
1.試驗結果表明,3種藥劑對小麥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處理區(qū)的病穗率、病情指數均明顯低于空白對照區(qū);處理區(qū)的平均每667 m2產量均明顯高于空白對照區(qū)。其中,處理7、處理9的病穗防效分別達75.71%、79.31%,明顯高于其他處理的病穗防治效果;處理2、處理5的病穗防效分別為58.31%、59.37%,明顯低于其他處理的病穗防治效果。處理7、處理9的病指防效分別達88.61%、91.97%,明顯高于其他處理的病指防治效果;處理2、處理4、處理5的病指防效分別為71.09%、75.47%、73.43%,明顯低于其他處理的病指防治效果。3種藥劑揚花前后各噴施1次的處理3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明顯高于處理1、處理2;處理6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明顯高于處理4、處理5;處理9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明顯高于處理7、處理8。(見表2)
表1 偃師市2018年4月21日至5月20日降雨量統(tǒng)計
2.由表2可以看出,處理7、處理9的每667 m2產量增幅分別為18.27%、26.06%,明顯高于其他處理。
3.從田間觀察結果來看,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和參加試驗的其他2種藥劑均對小麥生長安全,無明顯藥害癥狀。
2018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偃師市降雨量明顯較大,有利于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流行;5月上中旬降雨量大,導致了田間小麥赤霉病的進一步加重發(fā)生流行。
試驗表明,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試驗劑量的病指防效高于金己10%己唑醇懸浮劑和25%咪鮮胺乳油正常用量的防效。預防小麥赤霉病以小麥揚花前施藥或小麥揚花前、揚花后各施藥1次效果較好,尤其是小麥揚花前、揚花后各施藥1次效果尤為明顯。小麥揚花期利用化學農藥預防小麥赤霉病,同一種藥劑對比,以小麥揚花前、揚花后各施藥1次效果較好。
由于2018年5月上中旬偃師市降雨量較大,小麥生長后期各種穗部病害均較為嚴重。試驗區(qū)域外的其他小麥田小麥顏色均呈暗灰色,但是噴施3種藥劑的試驗地小麥顏色均呈金黃色,說明3種試驗藥劑對小麥后期穗部寄生的雜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可作為小麥赤霉病的防治藥劑進行推廣。
總之,2018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偃師市降雨量較大,達124.9 mm,較2017年增長60%以上,可能會對試驗數據有一定的影響。
表2 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等幾種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藥效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