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遠(yuǎn)和
已是深夜十二點了,那條卷縮在村口古銀杏樹下的大黃狗又開始“汪——汪——”地叫了起來,我躺在農(nóng)家旅館的床上,清楚記得這是自天黑后的第四次犬吠。而每次大黃狗一陣狂吠過后,便有嘈雜聲伴著一群游客涌入村莊。此時,這陣犬吠必定又是在迎來村里新的一批游人。
這是桂北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村莊,整個村子四十余戶,座落于一個酷似筲箕的小山窩里。村莊不大,卻歷史悠久,村里的古民居、古門樓、古井、古石坊,固守在這千年村落里,如一本本嵌滿古韻、記載歲月滄桑、人世浮華的千古史書。這些古物雖多,但總歸是靜默無語,若只以斑駁的墻,陳舊的房屋,布滿苔蘚的古井古道入眼,領(lǐng)悟的也只能是對時光流逝、桑田變幻的無奈,或是積壓心底的悵然。所幸古人在此落腳的同時,亦早將生生不息、代代相傳這一理念融入其中。因此,這村莊便有了生長于房前屋后、水旁山洼的古銀杏樹。現(xiàn)在,當(dāng)你再看那風(fēng)燭殘年的古民居默默掩映在枝繁葉茂的古杏林中,在領(lǐng)略古色古香和超凡脫俗的滄桑之美過后,另一種別樣的清新淡雅、充滿生機(jī)的感悟便會從心底嗤嗤地冒出。
村中的銀杏樹不計其數(shù),其中百年以上的老樹就超過150株。在古民居后面靠山的地方有一株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最大的銀杏樹,其樹高約50米,樹干胸徑4.8米,村里人都說有1000多年樹齡,被稱為“白果王”,至于有沒有千年,這應(yīng)當(dāng)由林業(yè)專家認(rèn)證。在無人論證前,猶如某些宗教信仰,信則有,不信則無。銀杏樹樹干挺拔,表皮黝黑,像山里身板硬朗的老人。那一指寬豎著的裂紋,讓時光永遠(yuǎn)都無法去縫合歲月留下的痕跡。銀杏的樹枝很是有規(guī)律,如階梯沿樹干向上生長,一枝枝往外延伸,使整株呈寶塔形狀。當(dāng)然,也有少許樹干彎曲,但新生的枝條卻依然向上,如頑童慣有的倔強。每到春季,枝條掛滿綠葉,村子每條小弄,甚至每個角落都被綠色占據(jù)。走在古巷,綠會隨時摸摸你的頭發(fā),親親你的額頭。院里擺上飯桌,綠也會淌到盆里,流到碗里,甚至擠一擠清新的空氣,感覺也會滲出淡淡的綠汁來。對于這樣的環(huán)境,自小偏愛綠色的我更是沒有其他奢求可言,我甚至?xí)运降叵?,季?jié)無需變換,就讓這滿眼的綠一直任性下去。
我入住下來時的傍晚時分,趁房東大嫂正在水龍頭邊洗菜,我便與她閑聊起來。她告訴我,最養(yǎng)眼的就是銀杏葉黃的這個季節(jié),整個村子猶如被黃色顏料涂染一般。最熱鬧的也是這個季節(jié),每天都會有成千的人涌入村子,全是來觀賞黃葉的。游客一來,寧靜的村子突然就人聲鼎沸,往日空蕩的村莊在這時節(jié)便略顯擁擠。小巷、空坪、樹下以及房前屋后,凡可以涉足的地方到處是人,即便是走了一批又一批,但到了黃昏,仍然還有許多遠(yuǎn)道游人在村里找住宿的地方。現(xiàn)在好些游人卻有了經(jīng)驗,都是自帶帳篷,省了住宿的擔(dān)憂。一到晚上,透過亮光看到銀杏樹下那五顏六色的帳篷,卻也為山村夜晚添了景色。
人們都喜歡在這蕭瑟的季節(jié)光臨,莫非春景還遜于秋色?帶著滿腹疑惑,我向房東大嫂打聽道。她亦是一臉茫然,還真說不上春嫵還是秋媚。她說,反正人們就喜歡秋天杏葉黃了的時候,而她自己也是喜歡這個讓人繁忙的時節(jié)。因為,游人越多自家生意越好,是她眼里一年當(dāng)中最難得的一二十天黃金期。確實,在我傍晚游走村子觀賞黃葉時,我發(fā)現(xiàn)家家門前都坐滿了游客,而房東們正在殺雞煮飯、打水洗菜、安排食宿、屋里屋外忙得不亦樂乎。在村口那幾棵古銀杏樹下,幾位老人很隨意地或蹲或坐在自己的小攤位前,賣些如白果、芋頭、淮山、紅辣椒、紅薯、木耳等家里的土特產(chǎn)。這些原生態(tài)小食品土得掉渣卻物有所值,在這里完全沒有城里市場上的偽劣產(chǎn)品,沒有強買強賣的欺詐行為,也沒噪雜刺耳的吆喝聲,一切買賣都在輕言細(xì)語中進(jìn)行,淳樸厚道得如山里吹來的清風(fēng)。
房東大嫂還有些靦腆地告訴我,之所以喜歡這個時節(jié),確切地說是這個季節(jié)給她們帶來了收獲,家家戶戶盆滿缽滿。她給我算了筆賬,她自己家里有10多棵銀杏樹,遇到大年平均每棵樹產(chǎn)果200多斤,每斤賣價4元,10多棵銀杏樹就能收入一萬多元,并且白果還不用拿到外面賣,因為游客多,在家里就能賣完,省了很多的事。她還告訴我,這僅僅是銀杏樹帶來的收入,大筆收入?yún)s在接待游客的吃飯、住宿里。像這個黃葉帶來的旅游旺季,每天兩千多元的進(jìn)賬便是常事。
黃色自古就是皇族服飾的專用色,黃色是富貴與權(quán)勢的象征。但眼前這滿眼的黃,不知與這種富貴是否有關(guān)聯(lián)。但無論怎樣,村莊畢竟因金秋時節(jié)有了這滿眼喜氣的檸檬黃而聲名鵲起,因有了這些帶貴帶富的檸檬黃而招來了八方游客,因有了這檸檬黃而使家家戶戶沾上了財氣。因黃而景美,因美而引人,因人而招財,這看似自然規(guī)律卻串起生活中的許多必然,難怪他們寧愿冷落那青翠欲滴的嫩綠而執(zhí)意鐘愛這秋里的檸檬黃,答案即如此。
紛至沓來的游人卻只為一睹那片片黃葉,似匆忙趕來給黃葉凋落的暮秋送行。游人的念想也是虛的,甚至縹緲無痕,如同夢幻般的色彩。然這種虛空卻又真真切切展示在他們的面前,讓他們在這個季節(jié)里,格外領(lǐng)悟了平日人生里難以經(jīng)歷的許多輝煌。
農(nóng)家旅館雖說沒有城里賓館那般豪華,但床上一切卻都是新的,透著淡淡的清香,躺在床上,思緒仍在檸檬黃間縱情流淌,百轉(zhuǎn)千回。午夜時分,室外嘈雜聲漸漸平息。在這濃濃的夜色里,村莊暫且恢復(fù)了原本的寧靜。在滲著鄉(xiāng)野涼意的夜靄里我漸漸進(jìn)入夢鄉(xiāng)。
村莊從夜的靜謐中又被銀杏樹下的大黃狗叫醒。晨霧裹著炊煙,裊裊地,在秋陽中稀釋成將散不散的光霧,溫柔地覆在我身上。我漫步于銀杏樹下,輕輕地踏著滿地杏葉。扇形樣的杏葉,片片都很精致,像件件小巧的手工藝品,隨意地撒在草地上,如少女艷麗的衣裙,為村莊增色不少。穿行于村莊小巷,有新建的房,紅瓦蓋頂,彩瓷貼墻,偶有銀杏枝從轉(zhuǎn)角或瓦檐邊伸展出來,如國畫中的點睛之筆,就把畫幅點綴得極致完美。如此詩情畫意的村落,如此金碧輝煌的境地,就算再木訥的人也會被誘發(fā)出金秋季節(jié)里最浪漫的激情。
我穿行在古村里的每條小巷,總感覺這些古樹、古跡留給我的印象就是帶著體溫、生生不息。一季滿地落黃,醞釀的是下一個充滿盎然生機(jī)的季節(jié)。
臨別這個被如此幻妙的檸檬黃涂染得金亮金亮的村莊,我突然記起宋代詩人范仲淹的詞句來:“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蔽野l(fā)現(xiàn),這滿眼的檸檬黃,透出這銀杏之鄉(xiāng)的古樸典雅氣質(zhì),那充滿靈動的古銀杏,執(zhí)著生命的輝煌,演繹著秋天里最美的神話,它把太多熱情、溫暖和希望,帶給那些懷有夢想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