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順應-關聯(lián)視角下沖突話語研究*

      2019-03-11 11:12:30阮禮斌劉爭輝
      關鍵詞:天花板面子關聯(lián)

      阮禮斌,劉爭輝

      (廣東創(chuàng)新科技職業(yè)學院,廣東東莞 523960)

      一、引言

      沖突和緩和不僅是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兩種狀態(tài),也是交際雙方的話語選擇所帶來的語境之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冉永平[1]指出,沖突話語指的是言語交際中交際主體之間出現(xiàn)的異議、反對、爭吵、反駁、侮辱、謾罵等對抗性言語事件和言語行為。自1970s年代末Brennis&Lein[2]、Boggs[3]研究兒童爭辯性話語相關話題以來,各個領域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沖突話語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國內學者于21世紀初開始該話題的研究。據(jù)阮禮斌[4]綜述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文獻關于沖突話語研究可以總結為:1)語用學理論應用于沖突性話語研究,如趙忠德等;2)沖突性話語結構研究,如趙英玲等;3)沖突性話語交際策略研究,如龔雙萍;4)沖突性話語語用效應及意義研究,如劉平等;5)沖突性話語生成機制研究,如周麗穎等。盡管,現(xiàn)階段國內沖突性話語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在研究方法、收集語料、研究全面性以及研究理論的本土化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國內學者對于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具體過程,即沖突話語是如何在話語產(chǎn)生和話語解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還涉獵不多。據(jù)此,本研究提出了順應-關聯(lián)視角下沖突話語的研究,旨在闡釋沖突話語是如何在交際過程中發(fā)生以及該視角下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原因分析。

      二、理論介紹

      冉永平[5]提出了順應-關聯(lián)理論認為語境順應和尋找關聯(lián)具有同樣的本質。因此,話語產(chǎn)生的過程和話語解讀的過程實質就是順應語境和找尋關聯(lián)的過程。從說話人的角度來看,交際是明示性行為并具有最佳的關聯(lián)性。從聽話人的角度來看,交際則涉及到了推理的過程,聽話人需要結合說話人所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已有知識來調整自己的認知語境。因此,明示-推理則組成了實際的語言使用過程。說話人的交際意圖形成了他的語境假設。順應-關聯(lián)的過程中,說話人的語境假設基于最佳關聯(lián)的指導在語言各個層面的選擇,包括策略的選擇,最終產(chǎn)生了能夠表達自己意圖的話語。通過結合說話人的話語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大腦的內化信息,聽話人會不斷調整自己的語境假設。在關聯(lián)理論的指導下,聽話人在順應-關聯(lián)的過程中,以最小的努力獲取到最大的語境效果之后,就會停止解讀,從而產(chǎn)生話語理解,即通過推理獲得了說話人的意圖。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順應—關聯(lián)理論模型[5]

      順應-關聯(lián)理論認為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都會涉及到語境假設、順應-關聯(lián)以及最佳關聯(lián)選擇三個環(huán)節(jié)。沖突話語隸屬于言語交際的范疇,自然其交際雙方也應該遵循上述環(huán)節(jié)。據(jù)此,本研究以順應-關聯(lián)理論為指導,擬闡釋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具體過程和探究其發(fā)生原因。

      三、順應-關聯(lián)視角下的沖突話語

      (一)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具體過程闡釋

      本研究選取以下案例[6]以探討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具體過程:

      (說話人A是北方人,說話人B是南方人)

      A:你中飯吃什么?

      B:吃飯。

      A:廢話!我問你吃什么東西?

      B:我不是已經(jīng)告訴你吃飯了么?

      A:(不耐煩并生氣地說)算了,不跟你說了。

      此案例中,由于北方人A的飯的范疇不僅僅包括米飯,還有其它的食物,而南方人B的飯的范疇僅僅是包括米飯。這就造成了兩者所運用的語境假設不同,從而導致產(chǎn)生沖突話語,“廢話!我問你吃什么東西?”,“我不是已經(jīng)告訴你吃飯了么?”,“(不耐煩并生氣地說)算了,不跟你說了?!辈⒆罱K中止了交際。

      本節(jié)從語境假設、順應-關聯(lián)以及最佳關聯(lián)選擇三個環(huán)節(jié)以話輪為單位闡釋沖突話語的具體發(fā)生過程。

      第一話輪:

      A 的語境假設:A 想知道聽話人B 中飯吃什么。該交際意圖成為凸顯性信息,進而成為了說話人的語境假設。

      A 的順應-關聯(lián):在關聯(lián)理論的指導下,說話人A在語境的各個層次進行選擇,也包括對交際策略的選擇。

      A 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最終說話人產(chǎn)生了話語,“你中午吃什么?”。

      B 的語境假設:中餐吃飯是我的決定。當聽到說話人A的話語時,該信息成為了明示信息。

      B 的順應-關聯(lián):結合說話人所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已有的信息,進行以下推理:

      1)A的話語是有關聯(lián)的。

      2)A想知道我中餐計劃。

      3)我中餐想吃飯,即米飯。

      4)我應該告訴A我的想法。

      B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告訴A我的中飯是吃米飯。

      最終,B回答了“吃飯”。

      在該話輪中,說話人A 提出了問題,說話人B進行了回答,所以交際得以順利的進行。然而由于兩者的“飯”的范疇不一樣,說話人B的回答會讓說話人A 認為說話人B 不愿意告訴說話人A 中餐的打算。此時,沖突話語發(fā)生已經(jīng)埋下伏筆。

      第二話輪:

      A 的語境假設:B 回答了“吃飯”?!帮埌罪?、面條、包子、饅頭等,因此B應該給一個具體的名稱”,這一想法成為了顯性信息。

      A的順應-關聯(lián):在A看來,B的回答沒有提供足夠的信息,因此需要A自己運用已有知識進行推理。

      1)飯包括很多種類。

      2)B只回答了吃飯,沒有給出具體的吃什么。

      3)一般來說,受話人提供一個泛的范疇的話,意在B不愿意告訴。

      4)B回答了一個泛的范疇。

      5)B不愿意告訴我。

      6)B應該告訴我中飯具體吃什么。

      A 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基于上述成為凸顯性的信息,A 最終產(chǎn)生了話語,“廢話!我問你吃什么東西?”來表示對B的話語“吃飯”的理解。

      然而A 的話語,“廢話!我問你吃什么東西?”表示A對B回答話語“吃飯”的異議。因此,此階段沖突話語已經(jīng)產(chǎn)生。

      B 的語境假設:我的中餐就是想吃飯(米飯)。我已經(jīng)把這一信息告訴了A。

      B的順應-關聯(lián):結合A的話語和自己的已知信息,需進行以下推理:

      1)A的話語是有關聯(lián)的。

      2)A對我的回答進行了否定評價。

      3)A還在問我中午午餐的打算。

      4)我已經(jīng)告訴了A我中午是要吃飯的。

      5)A難道沒有理解我說的話嗎?

      6)A 用了“廢話”來評價我的回答。該詞具有冒犯意義。

      7)我應該予以反擊。

      B 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B 最終產(chǎn)生了話語“我不是已經(jīng)告訴你吃飯了么?”作為對說話人A 的話語的理解。

      B的話語“我不是已經(jīng)告訴你吃飯了么?”采用了反問句的形式。而據(jù)呂叔湘[7]指出,反問即反詰,屬于無疑而問,亦屬于一種否定的方式。劉月華[8]的研究認為反問的作用在于肯定或否定一個明顯的道理或事實,從而起到加強語勢的目的。王力[9]認為反問可以表示責難和加重語氣。本案例中,由于A對B的話持異議的態(tài)度,因此B運用反問句來表示了質疑、反對、批評等用意,從而將A置于無力辯駁的尷尬地位。該話語表明交際雙方的話語沖突已經(jīng)升級。

      通過說話人A的話語“算了,不跟你說了”和語氣(不耐煩并生氣地說),我們可以獲知,說話人A已經(jīng)領會到了說話人B的質疑、反對以及批評的用意。據(jù)此,其選擇了交際策略(不耐煩并生氣地說)和話語“算了,不跟你說了”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本案例中,說話人A的“飯”的范疇和說話人B 的“飯”的范疇不一致,導致了交際雙方在語境假設、順應-關聯(lián)以及最佳關聯(lián)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信息的不同,從而引發(fā)了沖突話語,最終造成了交際的中斷。據(jù)此,本研究認為,沖突話語的發(fā)生的具體過程在順應-關聯(lián)理論得到了很好的闡述。那么,順應-關聯(lián)理論能否解釋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原因呢?在下一節(jié),本文將進行探討。

      (二)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原因探討

      為了探究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原因,本研究選取了文學作品Death of Salesman[10]一段對話作為案例。故本節(jié)研究仍然采用話輪方式,通過闡釋沖突話語產(chǎn)生的具體過程以探究其產(chǎn)生的原因。

      冉永平[11]指出,追求人際和諧是人類理性的本質,但是在言語交際中,會產(chǎn)生引發(fā)人際沖突的話語(如詈罵、冒犯、責備等)。那么我們該以何種標準來判斷沖突話語是否發(fā)生了呢?Spencer-0atey[11]的人際和諧管理模式提供了答案。其認為面子管理和社交權管理構成了人際和諧管理。面子管理由素質面子和社交面子構成。素質面子涉及到交際主體的個人素質(如品行、能力、智力等)、期待得到正面的評價、個人自尊等。而社交面子則指交際主體希望自己的身份、角色得到認可和維護等。交際主體之間的平等權和交往權則構成了人際和諧管理模式的社交管理權。平等權指的是交際主體之間是平等的,一方不應該被另一方利用或驅使;交往權則強調交際主體之間享有和其他人交往的權利,即有參與交往的機會、應該相互關心、分享情感和興趣以及適度的尊重。該模式的提出為人類的言語交際的和諧理性選擇提供了依據(jù)。冉永平[11]指出,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交際主體如果出現(xiàn)了對上述原則的違反,則會引起人際關系的不和諧,包括沖突話語的發(fā)生。那么順應-關聯(lián)視角下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本研究將以下述案例進行探討。

      (背景介紹:Willy 雖只是一個小小的銷售人員,卻成天幻想著成功。他的朋友Charley 卻是一位成功的公司老板。對話始于Willy 向Charley 展示自己安裝的天花板。)

      Willy:Did you see the ceiling I put up in the living room?

      Charley:Yeah,that is a piece of work.To put up a ceiling is a mystery to me.How do you do it?

      Willy:What is the difference?

      Charley:Well,talk about it.

      Willy:You gonna put up a ceiling?

      Charley:How could I put up a ceiling?

      Willy:Then what the hell are you bothering me for?

      Charley:You are insulting again.

      Willy:A man who can not handle tools is not a man.You are disgusting.

      Charley:Don't call me disgusting,Willy.

      從上述對話,我們可知,Willy 和Charley 由普通的、正常對話發(fā)展成為了沖突話語。為什么這樣呢?本研究的分析如下:

      第一話輪

      Willy 的語境假設:我今天自己安裝了天花板,并且做得不錯;我應該給Charley 看看我的成果;當Willy碰到Charley時,這些信息在Willy腦海里成為了凸顯性信息。

      Willy 順應-關聯(lián):在凸顯性信息的支配下,Willy 在語言的各個層次進行選擇,包括詞匯、語氣等,與此同時他還進行了交際策略的選擇(選用了疑問句,以引起Charley的注意)。

      Willy 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Willy 最終產(chǎn)生了話語,“Did you see the ceiling I put up in the living room?”來表達了其的交際意圖。

      Charley 的語境假設:一個人做完某件事情之后,詢問別人是否注意到時,實質是希望別人給予肯定的評價或贊賞。在聽到Willy 的話語之后,這些信息就變成了顯性信息。

      Charley的順應-關聯(lián):結合Willy話語所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顯性信息,Charley 進行了如下推理:

      1)Willy的話語是有關聯(lián)的。

      2)一個人做完某件事之后,詢問別人是否注意到,實質是希望別人給予肯定的評價或贊賞。

      3)Willy詢問我是否看到了他裝的客廳天花板。

      4)Willy 意在要我對他所做的事情給出肯定的評價。

      5)貶低自己就是贊揚他人。

      6)詢問別人是如何做這件事情更加能夠表現(xiàn)出對對方的肯定。

      Charley 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在推理完成之后,Charley 最終產(chǎn)生話語“Yeah,that is a piece of work.To put up a ceiling is a mystery to me.How do you do it?”來表現(xiàn)對Willy的交際意圖的理解的回應。

      在此話輪中,Willy 期待Charley 對自己安裝天花板這件事給予肯定評價,而Charley 領會到了這一意圖。因此在這一話輪中,Charley 維護了Willey的素質面子,構建了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得交際得以繼續(xù)。

      第二話輪

      Willey 的語境假設:Charley 是成功的大老板,肯定是不會親自安裝天花板的;這種人的動手能力很差;在聽到Charley 的話語之后,這些信息成為了明示信息。

      Willey 的順應-關聯(lián):結合自己的明示信息和Charley的話語信息之后,進行了如下推理:

      1)Charley的話語是有關聯(lián)的。

      2)Charley不會親手去裝天花板。

      3)Charley這樣的人動手能力很差。

      4)Charley問我是如何安裝的。

      5)我覺得告不告訴他如何安裝,都沒有意義,因為他又不會去安裝。

      Willey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最終,Willey產(chǎn)生了話語“What is the difference?”來表達自己的交際意圖。

      Charley的語境假設:在別人要求對他所完成的事情做出評價時,通過詢問他是如何完成能夠傳遞出對他所做的事情的高度評價意圖。Willy 有這樣的需求。

      Charley 的順應-關聯(lián):上述信息成為了Charley的明示信息,在其的指導下,Charley進行了相關的推理。

      Charley 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最終,Charley 產(chǎn)生了話語“Well,talk about it.”

      在該話輪,從Willey 的順應-關聯(lián)階段來看,Willey 內心是看不起Charley 這樣的大老板的。因此,其運用了反問的交際策略,并拒絕了Charley的請求,帶有冒犯的意圖,損害了Charley 素質面子和交往權。但是,Willey并沒有意識到Charley話語所包含的冒犯之意。因此,交際繼續(xù)進行。

      第三話輪

      Willey的語境假設:Charley又不會自己親手去裝天花板;我也已經(jīng)和他說了,告不告訴他都沒有區(qū)別;Charley還在要求我描述下如何安裝天花板。

      Willey的順應-關聯(lián):

      1)Charley所說的話是有關聯(lián)的。

      2)Charley也不會自己親手去裝天花板。

      3)Charley還在要求我描述如何安裝天花板。

      4)他想干什么?自己去安裝天花板嗎?

      5)我要問清楚他到底想干什么。

      Willey 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基于上述推理,最終產(chǎn)生了話語,“You gonna put up a ceiling?”

      Charley 的語境假設:我問Charley 如何安裝天花板只是想要稱贊他;我不會安裝天花板。

      Charley的順應-關聯(lián):進行推理之后,“我不會安裝天花板”這一信息成為了Charley的凸顯性信息。

      Charley 的最佳關聯(lián)選擇:Charley 最終產(chǎn)生了話語,“How could I put up a ceiling?”。

      在第三話輪中,Willey明明知道Charley不會安裝天花板,但是其還是詢問Charley 是否要自己去安裝天花板,實質帶有對Charley 能力的否定,含有嘲諷之意,損害了Charley 的素質面子。此時的Charley也領會到了Willey的嘲諷,因此,其選用了反問句來表達自己不會安裝天花板,意在對Willey的冒犯的回應。此時,沖突已經(jīng)發(fā)生。

      第四話輪

      Willey的語境假設:Charley不會自己動手去安裝天花板;Charley是個大老板;

      Willey 的順應-關聯(lián):結合Charley 的話語信息和自己的凸顯信息,Willey進行了如下推理:

      1)Charley的話語是有關聯(lián)的。

      2)Charley是個大老板。

      3)Charley說了自己不會動手去安裝天花板的。

      4)但他還一直在問我怎么安裝。

      5)他是想嘲笑我嗎?

      Willey的最佳關聯(lián):在進行推理之后,其產(chǎn)生了話語“Then what the hell are you bothering me for?”來表示自己的不滿意圖。

      Charley 的語境假設:Willey 這個人容易說出攻擊人的話;他以前也經(jīng)常說。

      Charley 的順應-關聯(lián):基于Willey 的話語和自己的凸顯信息,Charley進行了如下推理:

      1)Willey的講話有關聯(lián)。

      2)Willey容易說攻擊人的話。

      3)Willey 用了the hell,bother 等帶有攻擊性的詞匯。

      4)Willey用了問句。

      5)問句能夠加強語氣。

      6)Willey是在攻擊我。

      7)我應該做出反擊或制止他。

      Charley的最佳關聯(lián):在關聯(lián)理論和推理信息的支配下,Charley最終產(chǎn)生了話語“You are insulting again.”,其目的在于制止Willey的話語攻擊。

      在此話輪,Charley 的話語,“How could I put up a ceiling?”使Willey堅信Charley不斷要求自己描述如何安裝天花板意在嘲笑自己,因此,其選用了明顯帶有冒犯性詞語,“hell”、“bother”來表達自己的交際意圖。這些詞語明顯的損害了Charley 的素質面子(否定)、社交面子(大老板、朋友的身份)、交往權(沒有適當尊重)等。顯然,Charley也意識到了Willey 的冒犯,其直接指出了Willey 的冒犯,以示反擊。在該話輪中,言語沖突已經(jīng)升級。

      第五話輪

      Willey 的語境假設:Charley 是個有錢的大老板;我只是小小的銷售人員;要別人去講解如何做自己不會去做的事情,是不尊重勞動成果的表現(xiàn),是侮辱。

      Willey 的順應-關聯(lián):結合Charley 的話語信息和自己語境假設,Willey推理如下:

      1)Charley的話語是有關聯(lián)的。

      2)Charley是有錢人。

      3)Charley 要我講解如何按照天花板,但是他又不會去做。

      4)Charley是想要嘲笑我。

      5)他還說我在侮辱他。

      6)這讓人很氣憤。

      7)我要回擊他。

      Willey 的最佳關聯(lián):最終,Willey 生成了話語“A man who can not handle tools is not a man.You are disgusting.”,以表達了自己的交際意圖。

      Charley 的回話“Don't call me disgusting,Wil?ly.”運用了祈使句和呼語。該點表明了Charley對于Willey 侮辱性話語的回擊。該段對話也最終以沖突而結束。

      在最后一個話輪,面對Charley 的回擊以及“again”的運用,讓Willey 維護自尊心的意識一下子成為了凸顯性信息。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和交往權,Willey 選用了更加具有冒犯性的話語“A man who can not handle tools is not a man”和詞匯“dis?gusting”。而面對Willey 的侮辱性話語,Charley 也使用了祈使句,以命令的語氣進行回擊。此時,沖突達到了頂峰。

      由案例分析可知,在Charley 沒有意識到自身利益被損害時,盡管Willey使用了侮辱性話語,沖突沒有發(fā)生。但是,在后續(xù)話輪中,在Charley 和Willey 各自意識到自身利益被彼此損害時,沖突隨之而來,并不斷升級。

      (三)討論

      順應-關聯(lián)理論認為,在人際交流過程中,交際雙方在使用語言進行交流時,都會經(jīng)過語境假設、順應-關聯(lián)以及最佳關聯(lián)選擇。對于說話人來說,這是信息明示的過程,而對于聽話人來說,這是一個推理的過程。說話人的信息明示和聽話人的推理過程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一旦出現(xiàn)了說話人所傳遞的信息和聽話人所推理獲得信息之間的不匹配,就會導致交流的不成功,即可能出現(xiàn)誤解、沖突等語言現(xiàn)象。在第一個案例中,由于說話人A和說話人B兩者意識里“飯”的范疇概念不一樣,就造成了兩人各自用來構建語境假設、順應-關聯(lián)以及最佳關聯(lián)選擇的信息不同,從而造成了沖突話語的發(fā)生。在案例二里,Willey通過詢問Charley是否注意到了他(Willey)新裝的天花板意在要求Char?ley 對其的行為提出贊賞等相關肯定的評價。Char?ley領會了Willey的意圖,并選擇用貶低自己和通過詢問具體的安裝過程來表示肯定性評價,但是Charley并沒有明示該意圖。這就造成了信息的非互明,從而導致交際雙方不得不調用各自的內存信息來構建自己的語境假設,以造成在順應-關聯(lián)過程中(推理)交際雙方所使用的信息不匹配,最終導致了交際的不順利進行,出現(xiàn)了話語沖突。據(jù)此,順應-關聯(lián)論的交際主體的語境假設、順應-關聯(lián)以及最佳關聯(lián)假設很好的闡述了話語沖突發(fā)生的具體過程。

      通過對案例二的分析,基于順應-關聯(lián)理論,我們發(fā)現(xiàn)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交際主體之間出現(xiàn)了信息的非互明時,為沖突話語的發(fā)生提供了前提條件(交際主體的有意沖突話語除外)。然而,只有當交際主體意識到各自的利益被損害時,才會發(fā)生沖突話語。在案例二中的第二個話輪,Willey 的話語“What is the difference?”已經(jīng)帶有冒犯性(即損害了Charley的素質面子等),但是由于Charley沒有意識到,所以交際得以繼續(xù)進行,但是在第三、四、五個話輪中,Charley和Willey都意識到另外一方對自己的利益的損害(即對素質面子、社交面子、平等權和交往權的損害),從而導致了沖突話語的發(fā)生和升級。案例一的沖突話語發(fā)生也很好的論證了這一點。

      四、結語

      通過本研究可知,順應-關聯(lián)理論能夠很好的闡釋沖突話語發(fā)生的具體過程。與此同時,研究還認為,交際雙方在語境假設、順應-關聯(lián)以及最佳選擇的關聯(lián)選擇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信息的非互明,就會為沖突的發(fā)生埋下伏筆。如果在交際繼續(xù)進行的過程中,交際雙方意識到自身的利益(素質面子、社交面子、平等權、交往權)受到了另一方損害,就可能會發(fā)生沖突。當然,本研究還僅僅是一個初步的探討,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深入的分析和完善,如選擇更多的語料(涉及到?jīng)_突話語的各個類型)、運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等。但是,以順應-關聯(lián)的視角分析沖突話語產(chǎn)生的具體過程并試圖探究其發(fā)生的原因,無疑為我們研究沖突話語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值得研究者們進一步探究和驗證。

      猜你喜歡
      天花板面子關聯(lián)
      值日“天花板”
      敲碎天花板之后 廣汽埃安AION LX Plus
      車主之友(2022年4期)2022-08-27 00:56:20
      “一帶一路”遞進,關聯(lián)民生更緊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0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絲路藝術(2018年7期)2018-04-01 22:05:29
      某貪官的面子
      雜文選刊(2018年2期)2018-02-08 18:42:55
      奇趣搭配
      智趣
      讀者(2017年5期)2017-02-15 18:04:18
      面子
      黃河之聲(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4
      沒有“天花板”的產(chǎn)業(yè) 如何“玩著”把錢掙了?
      面子
      小說月刊(2014年2期)2014-04-18 14:06:44
      伊春市| 绥江县| 梅州市| 密山市| 乐平市| 抚松县| 大关县| 凤冈县| 鲁山县| 宿松县| 桂阳县| 巴林左旗| 西丰县| 罗田县| 晴隆县| 古蔺县| 满城县| 石家庄市| 嘉祥县| 吴川市| 铜山县| 白银市| 长沙市| 六盘水市| 英山县| 卓资县| 玛多县| 义马市| 尉犁县| 天峨县| 阿尔山市| 凌云县| 万荣县| 任丘市| 定远县| 九台市| 彩票| 龙胜| 芜湖县| 高碑店市| 西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