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良
哲人黑格爾曾在《精神現(xiàn)象學》中提出“這一個”的哲學概念,他把“這一個”的思想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原理提出來,以反對概念化和公式化?!皩W生今天所面對的學習對象,是‘這一篇獨特的文本,學生今天所面臨的學習任務,是理解、感受‘這一篇所傳遞的作者的認知情感,是理解、感受‘這一篇中與獨特認知情感融于一體的語句章法、語文知識?!盵1]基于名家的哲學和閱讀學理論,我們的閱讀教學都應突出“個性”教此篇,與千篇一律說再見。
鑒于散文《昆明的雨》是部編教材八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宜引導學生將教讀課文中學到的散文閱讀法遷移運用于這篇自讀散文的學習,同時針對汪先生作品的語言風格設計教學以實現(xiàn)教師教出“這一篇”和學生自能閱讀之目的。
如何把《昆明的雨》上到教出“這一篇”的境界?
一、見出“這一篇”的“這一個”
“這一篇”的“這一個”,是指這一篇文章所特有的,其他文章沒有或不夠突出之處。如何發(fā)現(xiàn)“這一篇”的“這一個”?教學實踐證明:同類文體比較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路徑。
通過比較閱讀,我們發(fā)現(xiàn),平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恬淡而欣賞、熱愛生活的心境,令人賞心悅目的側寫,是本文在語言、情感和寫法等方面較為突出的地方?!敖處煂ξ谋窘庾x有幾分發(fā)現(xiàn),你的課堂就有幾分精彩。”(特級教師蔡明語)發(fā)現(xiàn)“這一篇”的“這一個”,才能教出屬于“這一篇”的“這一個”。
二、教出“這一篇”的“這一個”
我根據(jù)名家散文閱讀的理論,按照自讀的要求,緊扣汪先生作品的語言風格作了教學設計。為能教出“這一篇”,而非千篇一律,要突出自讀的“個性”、散文閱讀的“個性”、汪先生作品語言風格的“個性”。
(一)突出散文閱讀的“個性”
在眾多散文閱讀教學理論中,我選擇著名文藝理論大師劉錫慶的散文閱讀教學理論,“‘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與之對應的,閱讀散文——一要理清思路,二要品味語言,三要感悟情愫?!?/p>
正因為“形散”,姓“散”,才有“理清思路”之必要。
請看理清思路——明線與暗線:
(緊承教學過程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回顧明法”,見下文)
師:下面就先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理清本文的思路。(追問)你能給大家提出一個既能激發(fā)大家閱讀興趣,又能理清本文思路的思考題嗎?
生:能!大家看,文題是“昆明的雨”,文本僅僅寫了昆明的雨嗎?
師:問得妙!
(快速瀏覽后)
生:文章由一幅能體現(xiàn)昆明特點的畫引出昆明的雨后,不僅僅寫了昆明的雨,還寫了肥大的仙人掌、美味的菌子、火炭般的楊梅、帶著雨珠的緬桂花、苗族小姑娘嬌嬌的吆喝聲、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和蓮花池邊酒店里雨中與友人的小酌等富有詩情畫意的景、物、人、事。
師:你在名詞前面加上適當?shù)亩ㄕZ,使你的回答既具體,又形象,值得同學們學習!
師:要是老師說,文題是“昆明的雨”,這些景、物、人、事與文題無關。你同意老師的看法嗎?
生:不同意。這些景、物、人、事,實際上與昆明的雨是有關的,例如,昆明菌子“極多,就是由于雨季濕潤的緣故。我們既可以說這些景、物、人、事是對昆明的雨的側面描寫,還可以說這雨是文章的一條線索,文章用雨串起了這些景、物、人、事。
師:除了這條物線明線,其實,這篇散文還有一條情線暗線。這條暗線是——
生:“我”對昆明的雨的思念。
師:哪位同學能給本文的思路作一個小結?
生:文章從一幅能體現(xiàn)昆明特點的畫引出昆明的雨季,先寫昆明的雨,再寫雨季的景、物、人、事,最后以想念昆明的雨收束全篇。明暗兩條線索,或顯或隱地貫穿全篇。
教學內容的具體確定既要遵循文體,更要根據(jù)單個文本的特定樣式。“盡量去發(fā)掘文體共性之下的個性特點,讓每一篇各具特色的文本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也能彰顯它們的個性魅力?!盵2]《昆明的雨》不同于《白楊禮贊》,但類似于《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回憶性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文中有兩個‘我——‘昔日之我和‘當下之我,相應地會出現(xiàn)兩種情感——‘昔日之我的‘感受和‘當下之我對‘昔日之我的‘感受的‘再感受?!盵3]
請看感悟情愫——昔愫與今情:
師:回憶性散文,我們要感悟作者自我的情愫主要有哪兩種?
生:昔日情愫和今日情愫。
師:你的回答,說明你前面散文的學習很有效果。汪先生的今日情愫是——
生:思念。
師:作者對昆明的雨為什么如此思念呢?(相機板書:思念)
生:因為那時的他是愉悅的,你看,“昆明雨季”讓“人很舒服”。
師:下面的同學可以用這位同學“因為……你看,……”的句式回答。
生:因為那時的他是心動的,你看,“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生:因為那時的他心被軟化了,你看,賣楊梅的苗族女孩子的聲音“使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
生:因為那時的他心是溫暖的,因為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會把帶著雨珠的緬桂花慷慨地給房客各家送去。
生:因為那時的他是幸福的,你看,學友朱德熙,在那樣的雨季,會陪著他小酌觀雨賞景,讓他暫時忘卻了鄉(xiāng)愁。
師:或愉悅,或喜愛,或柔情,或溫情,或友情,點點滴滴昆明雨,心心念念雨中情。這許多情,你叫汪先生如何不“想念”呢?(相機板書:溫情 友情)
師:除了前面學過的,作者的昔日情愫還有哪些?
生:鄉(xiāng)愁,你看,“雨,有時是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的”。
師:這“鄉(xiāng)愁”如何理解?
(絕大多數(shù)同學不能理解其所以然。師相機出示背景資料。投影: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蘇省高郵市。1939年夏,他從上海經(jīng)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系。汪曾祺在西南聯(lián)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作者1939年來到昆明時,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淪入日本侵略者鐵蹄之下,包括作者的家鄉(xiāng)江蘇高郵,作者是孤身一人在戰(zhàn)亂中來到南遷昆明的西南聯(lián)大的)
生:從背景資料看,這鄉(xiāng)愁是對戰(zhàn)亂中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擔憂,也許還有對國家的擔憂。
師:這一段,我們只能讀出“鄉(xiāng)愁”嗎?
(生默讀后)
生:從“在積雨少住的早晨”他和學友到蓮花池去以及“雨又下起來了”后,他們進了“一個小酒店”,“要了一碟豬頭肉,半市斤酒”,都能看出作者對美的欣賞和對生活的熱愛。(相機板書:欣賞 熱愛)
生:我從“我們走不了,就這樣一直坐到午后”,能看出作者當時恬淡的心境。
師:用語云淡風輕、詩意非比尋常。老師還讀出了——作者為陳圓圓命運感到的惆悵,友情的暖心,雨中小店的悠閑、寧靜、美好。
師:在西南聯(lián)大那個艱難的時期,作者對生活為什么如此熱愛?他的生活為什么如此富有情趣?
因為【投影:“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喪失對于生活帶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喪失對于生活的愛”。(汪曾祺)】這是他熱愛生活的思想基礎。
(投影汪曾祺和老師沈從文、和學友朱德熙、和妻子施松卿的三幅圖)汪曾祺在西南聯(lián)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這在他一生中是一個重要時期。在昆明,他不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結識了許多師長和朋友,開始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還結識了后來與他相知相愛的施松卿?!笆澜缦葠哿宋?,我不能不愛它?!边@是他熱愛生活的生活基礎。
那么,作為作家,他是如何愛這個世界的呢?
師:(投影:“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
由此可見,(投影:作者的目的在寫“雨”嗎?不!他是在極力展示雨季昆明各個角落里流淌出來的種種“美好”。這些“美好”的背后,是一種閑適平和的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歷經(jīng)歲月沉淀之后今日依然能夠淡然欣賞的詩美情懷。[4])
師:今天我板書文題時,同學們一直好奇,還有一個“雨”字去哪兒了?(故意地)“雨”字去哪兒了?在這里。(迅速完成“雨”字的勾勒,至此,解開懸念,學生恍然大悟,收獲一種驚喜的美感)
師:(對照板書)昆明的雨,滋養(yǎng)萬物;昆明的雨,使人動情;昆明的雨,滋潤心靈。
師: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讀出平淡而令人回味悠長的感覺。
生:齊讀。(略)
師:課后,同學們再找?guī)灼粝壬淖髌罚纭豆枢l(xiāng)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鄉(xiāng)》等,細細品讀,讀出先生散文獨特的韻味。下課。
王教授的“回憶性散文最大的特點”這一理論與散文最大的特點“形散神聚”有一致之處。兩個“我”的種種經(jīng)歷不就是“形散”嗎?出現(xiàn)的兩種情感不就是“神聚”嗎?因此,我按王教授的這一理論設計教學,感悟作者自我的昔愫與今情,進一步突出了散文閱讀的“個性”。
(二)突出汪先生作品語言風格的“個性”
“散文語言表達帶著作者獨特的個人風格,強烈表現(xiàn)著作者“眼中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這是散文語言的個性特點。教學中,我們要關注于散文的共性語言,但更重要的是要聚焦作者的個性化的語言表達。[5]甚至標點符號這些文章中的細微處都能品咂出真滋味。正因為名“文”,語言優(yōu)美有文采,才有品味之必需?;蛟唬粝壬摹捌降笔莿e一種“優(yōu)美”,因為“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閑言語變瑰奇”。故先生這種“平淡”,其實是一種別致的“優(yōu)美”,更需“品”之“味”之。
請看品味語言——平淡而有味:(相機板書:平淡 有味)
師:品味散文的語言有多個角度。哪位同學幫助我們大家回顧一下,都有哪些角度。
生:用詞、修辭、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句式、標點符號、語言特色等角度。
師:你的回答比較全面。下面就請大家根據(jù)語句特點,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多個角度賞析語言。
生:“仙人掌有刺,豬和羊怕扎。”我從其中的“怕”似乎看到了豬羊被仙人掌的刺扎到之后哼哼咩咩一通亂叫的驚慌驚恐,農家野趣頓生。
師:你從用詞的角度,通過想象補白,品出趣味,很有現(xiàn)場感、畫面感!
生:“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或許,有人會說,這分明就不是寫雨,可是我要問,仙人掌“多而肥大”,為什么?因為昆明的雨的滋養(yǎng),這是側面描寫。
師: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雨之精神寫不出,以仙人掌寫之。是謂側寫、暗寫。這種暗寫的表現(xiàn)手法很值得學習。原來,寫一種景物還可以像作者這樣,先宕開一筆,再從這種景物之外去寫它,思路何其開闊!何其新鮮!何其特別!何其賞心悅目??!
生:我覺得下面這一處的表現(xiàn)手法也非常有意思。
“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顏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干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里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
前面從干巴菌的樣子和色彩方面描述,連用兩個表達強烈感情的“!”,將干巴菌貶抑至極,后面卻從干巴菌的味道方面,用同樣表達強烈感情的“!”,將干巴菌褒揚至極。欲揚先抑,不但突出了干巴菌的美味至極,更讓我們讀出了西南聯(lián)大那個艱難時期作者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樂趣與美好的心。
師:你怎么知道“西南聯(lián)大”那個時期的艱難?
生:課前,我查過資料。
師:自查資料解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這一點值得所有人學習,包括老師我。
師:你能讀出你的理解嗎?
生:讀(略)。
師:你讀出了其中的懷疑、嫌惡和后來的驚訝、贊嘆,甚至讓我們窺見了作者作為文學大家之外的另一面——生活家的一面。
剛才這位同學品味的角度,既可以說是表現(xiàn)手法,也可以說是標點符號。其實,本文的標點符號也的確值得品味。
投影: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師:仔細觀察上面這句話的標點符號,思考:能把這句話中的“,”也改成和前面一樣的“、”嗎?
生:不能。原文在描述介紹昆明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時,中間的停頓用的是頓號,頓號的停頓比逗號短,作者是想表達自己對昆明雨季的贊美是急切的,可見作者對其印象之深,感情之深??墒侵蟮摹笆谷藙忧榈摹敝砸谄淝懊婕由贤nD較頓號長的逗號進行停頓,是因為“動情”這個詞含有“深情”的意味,因此作者在描述時特意放緩節(jié)奏,一快一慢,別有韻致。如果改了,就沒有了這樣的效果。
師:你從停頓時間的短、長讀出了贊美的急切和深情的意味,真了不起!我們師生比較著讀一讀,我讀改文,你讀原文,看看其中的節(jié)奏和意味有什么不同。
師生:讀(略)。
師:原文一快一慢,一疾一徐,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致感。你們能不能像老師一樣,也改動一下文中某處的標點符號,讓大家來品一品其中的意味呢?
生:能把文章末句的“?!备某伞?!”或“……”嗎?
師:針對文章重點語段文章末段提問,很好!
生:不能。誠然,用“!”能把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加強烈,用“……”也更能引人遐思,但閱讀提示告訴我們,“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可見用語氣平緩調不高的句號和作者一貫的平淡的語言風格是協(xié)調的。
師:我們比較著范讀一下,你讀改文,我讀原文。
師生:讀(略)。
(師讀出了平淡而令人回味悠長的感覺)
師:品味語言,對一篇文章的語言特色、一個作者的語言風格都要關注,因為詞句的特點實際上是語篇和作家語言整體風格的一個體現(xiàn)。
師:作者一直認為,“散文的感情要適當克制”。語言上的節(jié)制透露出作者希望表達的是平淡而非深刻。平淡,對汪曾祺而言不只是一種文風,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他深受其老師沈從文的影響,喜歡“清淡自然”但“有情致”的平淡的生活,能從平淡的生活中品出意味、趣味和情味。
在“品味語言”這個環(huán)節(jié),不論學生的自主品味,還是老師的引導,都緊緊扣住課文后面閱讀提示中“平淡自然,卻饒有趣味”的提示,針對汪先生“平淡而有味”的語言風格,從用詞、表現(xiàn)手法和標點符號等多個角度,尤其是用改換標點符號的方法,品讀平淡之語言,味出了其中的野趣,味出了其中的意味,味出了其中的情味,非常充分地突出了作者作品“用語風淡云輕,詩意非比尋常”的“個性”?!皼]有朗讀的語文課只是課,不是美的語文課。語文課,老師必須與學生一起美美地聽,美美地讀?!保ㄓ嘤吵闭Z)教學時,我根據(jù)“這一篇”的“這一個”,采用了替換標點符號朗讀法,通過師生的比較美讀,把學生帶進文本情境中,深刻體驗文章平淡而令人回味悠長的內涵,讀出了“這一篇”的“這一個”情境。
(三)突出自讀的“個性”
自讀課是以培養(yǎng)自學能力為目標、以自讀課文為材料、以學生自我閱讀實踐為主線,充分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讓他們自求自得,使教讀課所得知識、方法和能力有效遷移和拓展的課?!安烤幗滩淖宰x課更側重于學生自主閱讀,其選文的典范性輕于教讀課文,但在閱讀方法的代表性上則強于教讀課。”(人民教育出版社專家王本華語)鑒于部編教材對自讀課的教學定位和專家的權威論述,我在根據(jù)單元學習目標(要反復品味、欣賞語言,體會、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和課文內容及自讀提示(文章內容的提示、閱讀方法的提示、寫法特點的提示和推薦拓展閱讀篇目的提示)確定了教學內容后,設計了“回顧明法”等教學環(huán)節(jié)。
請看回顧明法:
師:許多地方的雨季是陰暗的、潮濕的,讓人煩惱的,可是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學大家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相機板書:昆明的?!坝辍弊秩ツ膬毫耍抗室庠O置懸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這個單元是散文單元。我們通過前兩篇《背影》《白楊禮贊》教讀課文的學習,你學到了怎樣的散文閱讀方法?
生:老師,在前面的散文學習中,你告訴我們,我國著名文藝理論大師劉錫慶說過,“‘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與之對應的,閱讀散文——一要理清思路,二要品味語言,三要感悟情愫?!?/p>
(下啟“理清思路”環(huán)節(jié),見上文)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主要是導——給出方向,給出問題,學生自求答案,(而不是教,教學生怎么讀懂一篇文章)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討,由習法到用法——把在前面教讀課中習得的方法(劉錫慶的散文閱讀法、品味散文語言的角度、回憶性散文作者自我今日昔日的兩種情愫)在本自讀課中加以應用、檢驗,從“學會”到“會學”,提高他們獨立閱讀散文的能力和自學能力;豐富他們的閱讀積累,開闊他們的閱讀視野,助其形成更加成熟,更加穩(wěn)定的散文閱讀習慣。從教學效果看,預期的教學目標業(yè)已達成。
參考文獻:
[1]王榮生.中小學散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11(09).
[2]金軍華.讀出“這一篇”的個性[J].語文建設,2015(03).
[3]王榮生.散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5.
[4]江細鳳.絮絮叨叨滿城雨 心心念念處處情[J].語文教學通訊·B刊,2018(01).
[5]張曉華.聚焦“這一篇”[J].山東教育,2017(05).
[此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省級重點課題“基于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標準的中學語文教師專業(yè)優(yōu)質發(fā)展研究”(課題編號:J-b/2018/0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