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燦
姚忠賢,山東琴書北路“鄧派”的唯一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濟南市曲藝團演員,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山東琴書的負責人,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和“晉冀魯豫四省曲藝大賽”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身為濟南人的姚先生,雖年近八十高齡,但精神矍鑠、思路清晰,談起山東琴書如數(shù)家珍,滔滔不絕。
筆者第一次見到姚老師表演還是在懵懂的兒時,那時的我對姚老師和山東琴書還根本不能理解。再次見到姚老師演出,已是他在山東藝術(shù)學院創(chuàng)作排演的歌劇《檀香刑》的首演上。看過演出后,我就深深地被姚老師和他所表演的山東琴書感動了。不僅是我,當時身邊很多人都欽佩地說:“這個人唱得真不錯!”沒想到,我與姚老師的兩次相見竟相隔十余年。
懷著對姚老師的尊敬和對山東琴書的興趣,在山東歌舞劇院冉令珂老師的引薦下,我來到姚老師家對其進行了訪談。姚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并對山東琴書侃侃而談(下文中,姚忠賢簡稱“姚”,訪談?wù)吆喎Q“佟”)。
?。阂蠋煟?!您是山東琴書北路“鄧派”的唯一傳人,同時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山東琴書的傳承人,能講一下您的專業(yè)學習經(jīng)歷嗎?
姚:我今年快八十了(生于1941年),從14歲開始,跟著我的老師鄧九如先生學琴書。那時候家里窮,為了生存我就去當學徒掙飯吃。我一直是“門里徒”,就是跟著老師一字一句、口傳心授學的那種。從學發(fā)音咬字、拉琴表演到登臺演出,學了很多年。后來,我先是跟著老師謀生計,接下來和老師一起進了曲藝團,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拔母铩睍r,曲藝團解散,我又被分到運輸公司。好在那里有宣傳隊,我進了宣傳隊,在候車室里給旅客唱,反而演出機會更多了,那幾年就等于在體驗生活了。雖然很受大眾歡迎,不過總歸是業(yè)余的。直到1977年,領(lǐng)導把我調(diào)回了曲藝團,才可以以專業(yè)演員的身份研究琴書、演唱琴書。無論生活有什么變化,我始終沒有丟下琴書。
?。阂驗槲覀兡昙o比較小,真正接觸琴書并不多,很多關(guān)于琴書的事兒都是從老一輩那里聽來的。通過查找資料,我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琴書的文獻多見于20世紀50、60、70年代,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就非常少見了,直到2010年開始才出現(xiàn)一些新的文獻,這也從側(cè)面也反應(yīng)出咱們琴書有一段時間的發(fā)展是比較艱難的。面對時代發(fā)展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逐漸衰落的壓力,您是怎么堅持下來的?為了傳承和發(fā)展,培養(yǎng)新人是非常重要的,您對選擇徒弟有什么要求?
姚:說起來,當時真的是太難太難了!我記得很清楚,1984年之后,由于流行音樂的沖擊,各種演出都不再需要我了,甚至連我的學生都改行了,但我還在堅持。有一次演出,只剩我自己,要知道琴書一個人是唱不起來的!我向領(lǐng)導提出,給我個助演演員。結(jié)果,第二天領(lǐng)導說:“給你個人你能掙錢嗎?今天不用演了……”氣得我摔門而去。但心里卻明白,如果琴書藝術(shù)將來沒有發(fā)展,誰會尊重我啊?作為一名演員,突然不讓我唱了,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同事們都改行,沒有觀眾看演出,我自己比誰都難受。
我這個人很倔強,對琴書也非常執(zhí)著。于是我堅持練習,沒白沒黑偷著練。為什么偷著練呢?因為人家都笑話我,“沒人唱了,更沒人聽了,你還練個什么勁?”但我就是要堅持,在家里練聲音太大,我就躲在衣柜里練,還在路上邊走邊唱。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我一定是瘋了……回想起那段時光真是太難了。后來我到處找地方演出,還在趵突泉認識了兩個人,一個是左玉華、另一個是敲大鼓的。有了演出地點,又湊齊了人,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把琴書又唱起來了,琴書又逐漸“火”了。
20世紀80年代,我們的民族藝術(shù)處于低谷,遍地都是流行歌曲,但是有兩件事情讓我非常高興。第一,是有一天我在趵突泉演出結(jié)束之后,在路上走,附近有兩個和你差不多大的學生模樣的小姑娘指著我偷偷說:“這不剛才那個唱流行歌的嗎?”這時,我的內(nèi)心非常高興和激動,雖然那兩個學生不懂琴書,但她們說我是唱流行歌的,說明她們喜歡聽!第二,是我去輕工業(yè)學院演出,當時非常緊張,心里暗暗打鼓。那時琴書本來就處于低谷時期,被人欣賞很不容易,我本來想著是去一個小教室唱,結(jié)果后來被安排在大禮堂演出,我唱了一個多小時才下來。這兩件事情給我增加了自信。誰說山東琴書不行,誰說山東琴書沒有年輕觀眾?
那時,我經(jīng)常想為什么年輕人喜歡聽流行歌?因為流行歌曲的旋律既美又好聽,每個字都有音符。但曲藝演唱中有時候就沒有音符(音高),只是很“白”地“扔”出去了,所以現(xiàn)在我也會想把音符融合到琴書里,讓更多的年輕人也來聽,這是我一直研究的問題。
山東琴書,有以菏澤為代表的南路、以濟南為代表的北路和以青島為代表的東路。那時,我發(fā)現(xiàn)南路和東路都在演出,唯獨沒有北路。這時候,我就開始琢磨如何傳承以濟南為代表的北路琴書,讓它更加發(fā)揚光大。畢竟當年鄧九如先生只教了我一個,北路琴書現(xiàn)在只有我一個人在唱,我不能讓琴書在我這里失傳,那樣對不起老師,也對不起這門藝術(shù)。所以,我當時招了幾個學生,沒白天、沒黑夜地教他們,再難也要堅持。就這樣,北路琴書終于逐漸恢復起來了,后來還奪得了一等獎。
琴書不光要傳承還要發(fā)展,我認為最重要的不僅是保持琴書原本的韻味,還要與當代流行的事物相結(jié)合,與時俱進。大眾喜歡的《泉水叮咚響》《青藏高原》《月亮之上》等,我將它們都加入山東琴書的唱腔中。比如用琴書的曲牌唱“我在仰望,月亮之上……”甚至誰都沒想到,一個唱琴書的老藝人也會在后面加上語氣詞—歐耶!歐耶!年輕人喜歡的李清照《一剪梅》,是因為朗朗上口、意味深遠,我也用琴書唱。但對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我,《一剪梅》的每一句話都有兩層意思,要想配上琴書的唱腔,就需要一字一句地反復琢磨和練習。改編雖難,但與此同時我在藝術(shù)上也提高了。
我認為,結(jié)合大眾喜愛的詞設(shè)計新的唱腔,不但要表達其含義,還要好聽。比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一句,“思”的拍子要拖住,但又不能唱“死”,才能符合意境。不論是《檀香刑》還是這些曲子,每一處都是我自己仔細研究琢磨出來的,沒有半點馬虎,這些都帶給我很大提高。我相信只要我們好好研究,將琴書藝術(shù)與時代相結(jié)合,就一定能傳承下去(此時姚老師專門演唱了琴書版的《一剪梅》,優(yōu)美動聽、富有韻味,姚老師的表演十分感人,與我們平時所唱的雖然旋律不同,卻又感覺處處相通)。
說起收徒弟,我現(xiàn)在有六個學生,男女都有。唱北路琴書用白聲很多,也不能用唱美聲、唱民族的唱法,一般人唱不來這個高度,所以符合條件的學生就很少,招生比較難。
?。涸诟鑴 短聪阈獭分?,您扮演的琴書藝人讓人耳目一新,以說書人的講述作為全劇線索應(yīng)該是國內(nèi)歌劇的第一次,這與您平時表演有何不同?通過觀賞這部歌劇,觀眾們認為您的聲音通透嘹亮,咬字清晰明了,與某些“美聲”演員唱中國歌卻需要字幕形成了鮮明對比,您感覺琴書與聲樂演唱有何異同?
姚:《檀香刑》是我第一次與歌劇合作,同時對于歌劇來說,也是第一次與琴書合作。當時“山藝”的李云濤院長找到我,我的內(nèi)心其實非常忐忑,壓力也很大。因為我面對的是欣賞歌劇的觀眾,擔心他們不能接受琴書藝術(shù),也擔心如果自己唱不好會把整部歌劇搞砸。但“山藝”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對我非常好,他們無時無刻地關(guān)心我、鼓勵我。我想,這也是傳承和發(fā)展山東琴書的一個好機會,于是,便下決心要演好。
琴書也是歌唱的藝術(shù),要給觀眾講故事,所以也一定要把字咬清楚,不能為了追求腔的美或者聲音好聽而丟掉咬字。這和民族唱法的要求相通。如果連字都咬不清楚,臺下的觀眾怎么會明白咱唱的內(nèi)容呢?聲樂發(fā)展的歷史比較久遠,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方法;但是琴書是靠口傳心授,再加上之前我們的確文化水平不夠,所以有很多方法我們心里明白但講不出來,這需要我們慢慢去總結(jié)。
對于《檀香刑》,我思考了很多,每思考一遍都有不同感受,所以每唱一遍都有不同,這些都是千錘百煉來的。比如“老趙家,是大清第一劊子手”一句,這個“劊子手”要弱唱。一是要引起觀眾注意,要聽,老趙家是干什么的;二是,最初我想強調(diào)“劊子手”這三個字,可想到這個老趙是個反面人物,他的行為是受諷刺而不是受贊揚的,就不能唱出雄赳赳的感覺。歌劇《檀香刑》的琴書部分是導演給詞,我自己反復琢磨再加入唱腔,所有唱腔都沒有譜子,全是靠自己記住的,里面的字句我也有修改。比如“德國鬼子中國兵”這一句,“中國兵”聽起來不是很恰當,我們中國官兵是非常優(yōu)秀的,所以我把它改為符合時代背景的“袁世凱的兵”。說起這些真的太多啦,你看,這才是第一版。(年近八十的老人拿出劇本,貼近眼鏡吃力地看,我看到劇本上到處都有他細細修改的痕跡。)
平時的表演我會看觀眾,根據(jù)場合來表演,比較新潮和融合的東西多,但《檀香刑》給了我這個平臺,我可以充分展現(xiàn)山東琴書,所以要用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北路琴書來演繹。
?。何覀兂R姷那贂硌菪问綖閲硌莼虬俗中危獮橹?,間或說白、對白,表演者分持不同的樂器自行伴奏,比如您的樂器是墜琴,對嗎?琴書表演吸收了戲曲唱腔與民間小調(diào)的優(yōu)點,所表演的故事內(nèi)容十分豐富有趣。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發(fā)展,各路琴書逐漸形成了自己唱腔上的特點,咱們北路琴書的特點是什么呢?
姚:我使用的樂器是墜琴。(姚老師當即拿出自己的墜琴演奏了一小段,穿透力十足。我還發(fā)現(xiàn)姚老師會彈揚琴,并用揚琴給墜琴找音、調(diào)弦)。北路琴書的風格是大方、大氣又不失幽默詼諧,現(xiàn)在比較受廣大群眾喜愛。
說起北路琴書的特點,在調(diào)性上來說,傳統(tǒng)的北路琴書是用B調(diào)演唱,而我通過自己摸索改用了C調(diào)演唱。一是因為我本身聲音比較高;二是因為女學生唱傳統(tǒng)的B調(diào)太低,容易唱不下去,不便于傳承。于是,我找了C調(diào)這么一個點,男學生可以唱原本的降B調(diào)或B調(diào),女學生可以唱C調(diào),這樣能保證更多的人來學唱琴書。從前奏上來說,過去不管唱什么曲子都是用傳統(tǒng)的八大板前奏,歡快的曲目就套上歡騰的,傷感的曲目就套上悲傷的,但總體比較拖沓、綿長。我做到了與我的老師傳授琴書的不同,創(chuàng)作了新的前奏,改變了一成不變的模式。比如《親上親》反映的是農(nóng)村的倆親家要結(jié)合的喜慶場景,如果運用傳統(tǒng)的前奏十分拖沓,于是我為這個新段子寫了約35秒的前奏曲譜。由于我不識譜,擔心一段好的旋律會遺忘,我就用字標記,再轉(zhuǎn)換為數(shù)字標記,最后又找人記譜,寫出節(jié)拍和譜子。但創(chuàng)作這個前奏,也是我多年的經(jīng)驗和技術(shù)積累的(姚老師說到這里非常自豪,立刻唱起了《親上親》的節(jié)奏)。
從結(jié)尾上講,也有很多不同。以歌劇《檀香刑》的琴書部分為例,琴書部分的7段結(jié)尾我都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讓它們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的發(fā)展和情感的變化而有所不同。第一段的結(jié)尾我是以墜琴伴奏結(jié)尾的“”,下一段的結(jié)尾變成了“”。另一段我又有所改變,借用了豫劇中的一段曲調(diào)”,還有這一段的結(jié)尾是“”。由于我不識譜,這些全都需要自己用腦子記。所以,對我來說難的是由于不識譜記不下來,會錯過想好的唱腔。以《紅腰帶》為例,別人寫好詞給我,為了聲情并茂地為觀眾演繹,我自己編配了所有的旋律,每一句唱腔都是根據(jù)背景和情感而唱。
在咬字上,一切都要仔細琢磨,提前安排好,是輕些好、板前好,還是抻一抻好?比如《檀香刑》中“要上刑場”這一句,在加上裝飾音的同時用上氣,再托起來?!八栽父靶虉鎏娴ニ馈币痪渲械摹八馈闭剂撕脦讉€音,比較長,如果全唱“si”會非常擠且不好聽,把字頭唱“si”而后面加上一個虛字“啊”,聽起來一下就舒服了很多。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一定要反復琢磨,不能馬虎,一字一句、一個行腔都要精益求精,決不能湊合!
總體來看,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我對琴書段子長度也做了調(diào)整,去掉了原先多余部分,過去二十分鐘的現(xiàn)在唱十三四分鐘。過去一句一個過門,四句非要一個大過門,我取其精華,歡快的曲子結(jié)尾處加快,甚至有時候創(chuàng)作得和歌曲比較相似。如《檀香刑》中“聽說用那檀木橛子把那孫丙釘,孫眉娘頓時她就慌了情”一句,第一句輕輕地唱“聽說用”,然后再慢速唱“那檀木橛子把那孫丙釘”,交代清楚劇情。第二句“孫眉娘都慌了情”,要加快速度。如果一成不變地仍舊慢速,就沒有氣氛了;但如果頭一句就慌慌張張,又不能交代清楚劇情了。這些點點滴滴都要注意到,一字一句都要琢磨到。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動次打次”的節(jié)奏,我們?nèi)绻€慢慢悠悠可不行。所以還要做到節(jié)奏與劇情發(fā)展、時代相結(jié)合。作為一個演員,要琢磨到觀眾和劇情的需要,尤其是你們年輕人,要充實自己,掌握更多東西。
?。耗〉眠@些成就,與您多年的刻苦練習分不開,特別是琴書是要彈琴說書,有說、有唱、有表演,您平時是如何練習的?您有什么經(jīng)驗與我們分享嗎?
姚:我這一生什么都沒有,就獲得了一摞證書。學習藝術(shù)必須要天天練,雖然我這么大年紀了,體力還可以,抓住空閑時間就唱一段。琴書這門藝術(shù),天天練才可以保持嗓子的耐力和高度,因為調(diào)是固定的,上不去就不能唱。琴也要天天練,保持手指靈活。這么多年,我深深體會到藝無止境,你怎么練怎么有。要多練,才能達到熟能生巧,所以一定要嚴格要求。
?。鹤鳛橹袊囎罡擢劇澳档お劇钡弥鳎拇碜魇鞘裁??獲獎對您有什么影響呢?
姚:第一批“牡丹獎”是根據(jù)藝人長期的成就和積累評定的,當時我們一起表演了《生靈嘆》,但我最拿手的還是《斷橋相會》《劉玲醉酒》《呂洞賓戲牡丹》《梁祝下山》,這些正宗的、原汁原味的琴書。如《偷年糕》《反正話》《振超傳藝》,雖然很熱鬧,大眾也容易接受,但真正韻味十足的還是那些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曲目。我們?nèi)ハ愀?、臺灣等地演出也是表演傳統(tǒng)曲目,但我依然認為琴書應(yīng)該與時俱進才能發(fā)展下去,比如十年前唱的曲目現(xiàn)在再唱,我可能又要改歌詞和唱腔了。
獎是榮譽,是以前成績的體現(xiàn)。但藝術(shù)沒有邊界,不能說拿了獎就到頭了,還要繼續(xù)研究。
?。?016年10月,山東省呂劇院來山東師范大學舉行了“高雅藝術(shù)進校園”的活動,那場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如果有機會,您愿意去高校與大學生們交流嗎?您希望是什么形式?如果可以在學校開課,您認為初學者需要注意什么?
姚:前些年有些高校邀請我去辦講座,我一般是以說唱的形式,學生們都很喜歡。如果再有機會去高校,也可以五六個人一組,小范圍的交流學習,這樣可以做到口傳心授,我教一句,大家唱一句,會學得更加深入仔細。比如《偷年糕》就很適合初學者學習,簡單輕快、咬字清晰,韻味醇厚。但人人會唱譜子和詞,做到行腔與韻味還需理解作品和運用情感,需要不斷地積累。
我和琴書這一路走來,慢慢走出山東、走向全國,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打心眼里高興。我也沒想到北路琴書可以在曲藝普遍低落的時候這么受歡迎,越走越好。特別是你們大學生、年輕人能對琴書感興趣,讓我打心眼里高興。希望有機會可以常和你們學生在一起!
在采訪姚老師前我內(nèi)心十分忐忑,因為他的檔期非常滿,沒想到,他非常爽快地答應(yīng)了我采訪的要求,讓我第二天早上就去他家,還特別囑咐我距離有些遠,一定要趁涼快早些去,讓我十分感動。姚老師非常和藹,怕我緊張,像聊天似的回答每個問題,還專門拿出琴來示范演奏,忙活了整整一上午。臨走的時候?qū)iT送我到樓下,還重復說,你們喜歡琴書,我打心眼里高興……多好的老藝術(shù)家啊,期待與他的下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