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林
如果在一些瑣事中出現(xiàn)矛盾,得理讓人,不與別人爭吵,即可享受“讓之樂”。
有一次,我去一個理發(fā)店理發(fā),女店主剛開門,我第一個走了進去,剛坐定,緊接著又進來三位,一男一女一男孩,看樣子是一家人,好像也是女店主的熟人,或是鄰居親戚什么的。該女對女店主說:“先給俺老公理,他有事?!迸曛鞲緹o視我的存在,二話未說,就給那個男子系上圍巾,動手理發(fā)。我暗想:別說對我這個七旬老人優(yōu)先了,就是講個先來后到也不至于把我晾在這里吧。
我的心好像被什么堵著,一分鐘也坐不住了。 “我先出去逛逛吧。”我只好說了句違心的話,體面地退出。因為離此不遠還有幾家小理發(fā)店。
類似的小事還有:在公交車上有的不給老者讓座;在市場上購物遭遇缺斤少兩、以次充好者;老人在斑馬線上被汽車嚇得心驚膽戰(zhàn),等等。
每當(dāng)遇到這種情況,明知有理,可這理與誰講去?如果非得要弄個“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作為風(fēng)燭殘年的老者,我們的心臟、血壓,能受得了嗎?
當(dāng)然,筆者相信,隨著社會風(fēng)氣的好轉(zhuǎn),上述現(xiàn)象會越來越少。但“五個指頭總不會一般齊”,如果遇到此類人和事兒,千萬別較真,用得著鄭板橋老先生的那句四字名言“難得糊涂”。
讓即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