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代眉縣用水狀況初探

      2019-03-13 12:22:32賀曉燕
      殷都學刊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曲河渭水眉縣

      賀曉燕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古代史研究所,北京 )

      前言

      眉縣為清代關(guān)中平原西部的典型代表,連接西安府與鳳翔府,軍事地理位置重要,為東入長安的門戶,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眉縣地處渭水之南,終南山之北,境內(nèi)有大量源于終南山的河流由南向北匯入渭河,較為充足的水力資源使其成為今天西安和寶雞城市供水的大后方,在整個關(guān)中平原西部用水問題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眉縣諸河概況

      關(guān)中平原又名渭河平原,處秦嶺以北,地勢較高,氣候干燥,土地厚實。鳳翔府所轄的鳳翔、寶雞、岐山等縣,主要有渭水流經(jīng)其境,汧陽、隴縣、麟游境內(nèi)主要有汧水流過。而眉縣地處渭河以南,境內(nèi)除了橫亙東西的渭水之外,還有源于終南山諸水,由西向東依次是斜水、赤谷水、黑谷水、潭谷水、湯峪河、大振谷水、韋谷水等,皆由南向北匯入渭水(詳見附圖一),構(gòu)成一個水源分布網(wǎng),使眉縣成為諸縣中水源最為富足的地方。

      眉縣最西邊的斜水發(fā)源于漢中府褒城縣西北98里衙嶺山,與褒水同源而分流。斜水翻過秦嶺山,來到北麓,流經(jīng)岐山縣南,又向東北流,經(jīng)眉縣西斜峪關(guān)入渭水,就是今天的斜谷河,斜谷河下流沿岸巨石如崗,又名石頭河。

      金代,眉縣縣令孔天鑒曾經(jīng)開發(fā)斜水,使其從縣西南繞城至東郭后北流入渭,即孔公渠。到清代康熙年間,此渠雖存,但是水勢微小且斷續(xù)無常??滴趿?1667),時值夏日,愆陽不雨,縣令梅遇看到斜峪關(guān)附近的百姓緊鄰斜水,卻無法引用的無奈景象,決定重新建渠。于是他偕同生員趙琠、張鼎,親赴泉源,相度地勢高下。查勘得知南山斜谷關(guān)水,可以曲轉(zhuǎn)引導。于是他親臨現(xiàn)場,露宿月余,聯(lián)合民力,在斜峪關(guān)口雞冠石西邊修渠,引斜水至石龍廟,歷三里有余,水始分渠,乃建成東西二條管道。渠水曲折灌注各30里,灌溉眉縣、岐山兩縣農(nóng)田千余頃。因由梅遇創(chuàng)修,故名“梅公渠”[1](P60-61)。每當秋天收獲之際,眉縣其他地方農(nóng)業(yè)歉收,而此渠左右千余畝土地“皆有秋”。岐山利用此渠水“灌溉稻田甲于他處?!盵2]康熙六十年(1721)天旱,典史胡啟文、知縣趙浚重新疏通此渠,百姓再次獲益。然而頻年沖刷,河低田高,到雍正年間,所灌無幾。同治六年(1867)六月,河水漲溢,渠岸傾頹。同治七年(1868)二月,斜峪關(guān)鄉(xiāng)約謝瑞水,水老張吉太,村老雷振財,36村總水老魏邦彥等與關(guān)內(nèi)鄉(xiāng)約姚世才公議,商定重修渠岸。宣統(tǒng)元年(1909),知縣沈錫榮又重為開浚,民甚稱便[1](P60-61)。民國年間,關(guān)中水利大師李儀祉,重新疏浚梅公渠,建成梅惠渠水利工程。

      位于眉縣縣城東南赤谷水,發(fā)源于太白山頂?shù)奶卒?,名太白峽,俗稱紅河。此水出自山巖,壓力巨大,噴泄而成瀑布,又名瀑布泉。赤谷水流出谷后分為三派:經(jīng)河底注入渭水者曰洪溝河,相傳齊相寧戚導之,又名寧曲河;經(jīng)第二坡由教坊注入渭水者曰教坊河;經(jīng)馬頭原由清湫注于渭水者曰清湫河。教坊河、清湫河兩條河流灌溉田畝較豐。

      黑谷水位于赤谷的東邊,因水滴自崖,亦名滴水崖。其水經(jīng)法尼觜北流30里之后,匯入清湫河,與之合注于渭水,水流清澈見底。[1](P50-51)

      作為“太白咽喉”的潭谷,位于黑谷水的東邊,湯峪河的西邊,太白山的正南方,原先設(shè)有上中下三堰??滴醢四?1669),梅遇興修潭谷河堰,發(fā)現(xiàn)沿渠石塊巨大,如崇崗巨阜,疏通河道的難度不小。在梅令的整體布局、統(tǒng)籌方略之下,縣令、生員等親自督導民夫修筑,歷時一個多月,終于在谷口開堰,分疏為二渠,渠深闊四尺。東渠向北流20里,會曾家寨止;西渠向北流二十里至范家寨止,名潭谷河渠。這兩條河渠修筑不易,周圍村落“莫不沾足焉。”[1](P61)

      湯谷位于潭谷的東邊,湯谷之水就是湯峪河,自山下與峪水合流,于坡北流淌二十里后注于渭水,可灌溉旱田數(shù)十頃之多。相對優(yōu)越的水利灌溉條件,造就了沿河一帶興旺富足的景象,列屋而居者不下千百家。

      在湯谷東邊的大振谷水,俗稱仙人峽水 。[3]其水源自燕子窩,一支向北流二十里至睡佛寺,與韋谷水合流而成兩谷河。因為河中怪石嶙峋,河道多沙,又名沙河;另一支在筩瓦溝,合筩瓦溝水向北而流二十里至太白廟,最終匯入渭水。

      韋谷民間稱為泥谷,在大振谷的東邊,發(fā)源于掃帚嶺,向北與大振谷水合流而歸入渭水。此水平日能灌溉務(wù)平里和包伏溝的田地,最終流至青花鎮(zhèn)。然而這條韋谷河與東邊的周至相鄰,所以兩地時常因用水而產(chǎn)生水訟。當然,現(xiàn)在此渠已經(jīng)廢棄,僅存遺跡而已。[1](P54)

      宋神宗時,居住在眉縣橫渠鎮(zhèn)的關(guān)中理學大師張載,因執(zhí)事新法所礙,打算恢復商周之時的井田制。于是退而買田,劃分井田,疏浚東、西二渠。東渠導引大振谷筩瓦溝之水;西渠導源湯谷華巖泉水,四水合流,向北流經(jīng)屯□各十里,交匯于橫渠祠后,又向北流了三里而一齊匯入渭水。到了清代,此渠早已荒廢。康熙八年(1669)春三月,知縣梅遇查勘此地,重修河渠,親自率領(lǐng)弟子生員柳勝任、陳所蘊、長源祥、魏井基、李煒等人,遡流窮源,尋找河渠故道,踰山谷、冒荊棘,相度形勢,謀劃方略:“此水某地可以循舊,某地可以引新,某山可以開峽,某溝可以渡橋?!盵1](P59)梅遇親自操畚鍤,帶領(lǐng)民役,苦干月余,終于竣工,二水洋洋灌田可數(shù)百頃之多,為當?shù)匕傩崭写鳌?/p>

      二、 眉縣用水狀況

      關(guān)中平原,正如陜西巡撫畢沅所說:“秦中地厚水深,山澤之氣不通,每有恒陽之咎”[4]。透過上文,我們對眉縣境內(nèi)的水渠分布及灌溉系統(tǒng)有了初步了解,總體上,眉縣水利的灌溉能力有限,當?shù)厝嗽谟盟倪^程中,產(chǎn)生一些具體問題,如霸水、偷水等強占水利之事,在解決這些事件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與生員、鄉(xiāng)民在長期的磨合中,達成幾方都能認同的公約,從而在制度上逐步規(guī)范,以利于共同維護和使用。我們分別以寧曲河、清秋河、溫泉水流域的水事為例加以闡述。

      1.寧曲河

      清嘉慶六年(1801),寧曲村監(jiān)生傅清杰、鄉(xiāng)約傅魁、居民李志文等自享水利,強霸肆橫金渠鎮(zhèn)之食用水。經(jīng)理水利生員王繢、李翰墨、廩生陳憲迪,于六年六月既望,將此事呈控給縣令呂朝選,經(jīng)過縣令屢次勘驗,詳細調(diào)查了此渠的使用狀況及來龍去脈,并勒石刻文,以警示后人。

      透過霸水一事,我們有必要從源頭上追溯寧曲河的發(fā)展歷程。寧曲河本是赤谷水的分支,從終南山蜿蜒而下,由南向北依次流經(jīng)營頭、小寨、金渠、寧曲等10多個村子,最后到達河底村,匯入渭水。相傳該水開鑿于春秋時期,齊相寧戚僑居于此,得知當?shù)厝双@水之艱難,動惻隱之心,決定疏通寧曲河。無奈當?shù)赝梁裆成?,無法鑿井,更難以灌溉田畝。于是,寧戚“盻隰瞰原,順夫地勢,渠而浚之,決赤谷之水北過于亮伏暨李義村;又北過于吳家社以至于寧曲;又析水之數(shù)分入留番千董延”[5],使得此水流經(jīng)的上下居民,均得食用,而無爭奪。從此之后,當?shù)匕傩赵僖膊挥眠h負而深汲,門前便有流水繞于藩籬,食水之難得到解決。因此,當?shù)厝烁心顚幤葜?,每逢歲時祭祀,皆遵從先人流傳下來的習俗,祭祀其冢,并稱寧曲河為神水。

      隨著時間的推移,寧曲河中越來越多的葦禾、樹株等雜物壅塞了渠身。盡管金代興定、明代成化和嘉靖年間,賢明有司時常疏通河道,但是年久日深,在明朝隆慶元年(1567),終至水微渠壅,“山石阻梗,水之來徑悠揚緩弱,夏旱則竭?!?/p>

      清康熙七年(1668),邑令梅遇目睹居民之繁多,渠水之寡少的現(xiàn)狀,決心重新疏導寧曲河。他捐獻己俸,督眾鳩工,緣崖入谷至渠口,率領(lǐng)13村村民,鑿頑石,鞏岸砌石而引赤谷水,使赤谷水全勢入渠,洪流滔滔下注,縈繞30余里,最終流向渭水。這次浩大的工程,使得寧曲河數(shù)十里之居民皆可繞戶汲水!渠水的暢通,帶動了附近村落的發(fā)展,“自寧曲以上為居民食水,自寧曲而下灌阪下田數(shù)百頃,寧曲民居成集,遂興市集,名曰金渠集?!盵2]

      雍正十一年(1733),眉縣令張素再次疏浚寧曲河源頭,伐木迭石,以為陂堰,疏通河道。即便天道亢陽,人畜皆能無憂饑渴;假如遇上雨水充沛之年,田地也可以得到灌溉。沿途村落分定日期,輪流用水,“約可澆地百余頃。”[1](P50-51)

      嘉慶年間,發(fā)生了寧曲村監(jiān)生傅清杰等人的霸水事件,縣令呂朝選除了刻碑警示,嚴禁毀壞填塞河道,保障措施也日益完善,設(shè)立水利鄉(xiāng)約、各村水老共同管理,形成公認的用水規(guī)約:只許人畜汲飲,不許灌田;如若灌田,也是在滿足人畜飲用之后,自寧曲以下才可灌溉田地。(見附圖二)

      從春秋時期開鑿寧曲河到清代嘉慶年間,經(jīng)歷了一千多年漫長而曲折的發(fā)展歷程,河道屢經(jīng)壅塞,屢次修葺。從清朝政府的多次開導疏浚中可以看出,寧曲河是沿途十余個村莊百姓生活飲用的救命水,正因如此,這里發(fā)生的水事糾紛皆體現(xiàn)為飲用水與澆灌水之間的矛盾。時至今日,金渠鎮(zhèn)及周圍村落格局的形成,與歷史上寧曲河的修浚密不可分。

      2.清秋河

      雍正年間,袁家莊的創(chuàng)始人袁文震疏浚清湫飲馬河,在附近開筑了3個較大的堰。其中在霸王河東、清湫飲馬河下的焦家堰,時常被焦姓人家霸占,不許袁家莊灌田。嘉慶十四年(1809),焦左瑞衣食不給,生活困難,同宗族人商議將渠堰賣給袁家莊,賣價為4700文錢。同時與新民人商議,將旱地改做稻田。然而在嘉慶十八(1813)年,偶逢禾旱,新民人爭水灌田,導致袁家莊出現(xiàn)水不足用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袁家莊人同三聯(lián)鄉(xiāng)約王選、趙秉正、劉思義同眾公議,刊刻《袁家莊志古渠堰碑記》,現(xiàn)存于眉縣小法儀鄉(xiāng)八莊村袁家莊。碑文明確刻上“晝澆旱地,夜灌稻田,永無更改?!薄坝挚帜赀h及后無所考,稽眾公議立石碑以示后昆,以垂永遠不朽”等。如此一來,旱地稻田均能得到灌溉,可謂一舉兩得。

      3.溫泉水

      溫泉水位于湯峪鄉(xiāng),因“泉源微小,潦則漲溢,旱則立涸,爭水利者,每藉端角訟?!?儒學訓導解謙撰文立碑,講述了發(fā)生在道光三、四年間,眉縣東西爭水者不一,刁民乘間而入的事情。為了垂久遠而示來茲,以息爭端,所以刊刻《溫泉里水利渠堰記》:“一以志三堰渠口,一以示強悍者不得故決橫決。今日之石碣即異日之古跡也,庶幾杜刁風而息爭端,后世之子子孫孫得以享水利而有實據(jù)也,是為記?!崩毡跃竞笕耍敲耖g基層社會解決用水爭端的一種重要方式, 亦為今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據(jù)。

      三、總結(jié)

      水為民生之大計,農(nóng)業(yè)之命脈。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以水為紐帶又形成了豐富繁雜的社會民居網(wǎng)絡(luò)。上述個案為我們展示了眉縣各具特色的用水事件,其中有汲飲與灌溉之間的矛盾、稻田與旱地之間的矛盾,亦有因水少而產(chǎn)生的爭訟。從時間的跨度上看,自清代雍正年始,歷經(jīng)乾隆、嘉慶、道光數(shù)朝,幾乎貫穿整個清代。面對這些用水矛盾,解決辦法大多以地方官和當?shù)厥考澋慕槿攵靡曰?,最后官府、民間基層社會達成公約,以立碑的形式,告誡后人永息爭端,因此也使得這些寶貴的歷史得以存留。

      事實上,我們所探討的眉縣的用水事件,看似偶然,實則與清代關(guān)中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的變化等因素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囿于史料的有限性,筆者研究水平有限,本文僅以眉縣這一觀測點展開論述,其中偏頗不足之處還望方家指正。

      猜你喜歡
      曲河渭水眉縣
      渭水秋歌
      西江月·仲春圖
      陜西眉縣逸凡家庭農(nóng)場:種植“陽光玫瑰” 走上陽關(guān)大道
      眉縣召開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聯(lián)席會議
      讓獼猴桃“跑”起來——眉縣獼猴桃產(chǎn)業(yè)“銷售鏈”調(diào)查
      當代陜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7:48
      渭水訪賢
      渭水舍漁
      陜西眉縣首屆獼猴桃園現(xiàn)場直播分享會成功舉辦
      滿江紅·賞畫
      家住渭水邊
      萨嘎县| 长子县| 金川县| 穆棱市| 北京市| 襄城县| 长泰县| 华蓥市| 吉首市| 县级市| 东乡| 大新县| 康马县| 许昌市| 罗田县| 开江县| 新竹县| 肥乡县| 浦东新区| 团风县| 齐河县| 临泉县| 铅山县| 新野县| 黑山县| 榆树市| 通榆县| 平顺县| 南城县| 齐河县| 九龙坡区| 金昌市| 仁寿县| 崇左市| 义乌市| 河北区| 定日县| 清丰县| 罗甸县| 临邑县|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