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芳
(中共寧德市委黨校,福建寧德352100)
社會群體簡稱社群,是由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等特征聚集在一起的,群體內成員彼此有溝通和交流,并構成一定社會關系網絡的人群。但也存在某些受社會矛盾影響,或有共同矛盾趨向的人群所形成的長期或者臨時性群體組織。這些因某種矛盾而結成的社會群體,往往通過非合法的規(guī)模性、組織化的群體活動發(fā)泄負面情緒,制造恐慌氛圍,造成群體矛盾進一步擴大化,甚至在極端情況下產生肢體、行為沖突和精神腐蝕,對社會、個人造成極大的影響和不良的后果?;ヂ摼W的發(fā)展和迅速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代表了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科學運用互聯網和移動智能終端將產生積極的社會經濟效應。然而,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和科學規(guī)范互聯網和移動智能終端,也會帶來諸多的安全與穩(wěn)定隱患,甚至造成社會負面事件的惡性傳播、引發(fā)網絡暴力等。本文將從互聯網條件下線上社會群體的產生背景、互聯網中社會群體的特點以及利用互聯網正確引導社會群體活動正向和良性發(fā)展等三個方面進行闡述[1]。
社會群體是指社會中具有共同特征和社會屬性的人群,他們聚集在一起,通過內部的組織分工和角色設定,進行群體性的活動和交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個人意識的發(fā)展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突破,社會群體的形式和內容也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傳統的社會群體,由于民族、信仰的不同,地域、地區(qū)的限制,交通、溝通的局限,年齡、時代的認知斷層,職業(yè)、個人素養(yǎng)的差異等,其形成常常受到諸如宗教、民族、性別、年齡、地區(qū)和職業(yè)等因素的限制,并且以此作為社會群體形成的核心要素。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群體,不是指那些簡單地聚集在一起的擁有共同屬性的人,而指的是有組織架構、有內部分工、有角色指定、彼此之間有互動和交流的一群人——組織化正是社會群體的基本特征。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再受時間、地點、空間、年齡的限制。豐富多樣的網絡交流平臺,如微信、微博、抖音、知乎等不斷產生,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可以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與交流。這些功能全面的交流平臺,突破了以往交流對象和交流內容的局限。因此,社會群體在互聯網發(fā)展的基礎上,擁有了更多的發(fā)展形式和發(fā)展空間[2]。
社會群體會產生群體事件。群體事件是一種集團活動,針對這種活動,我們需要全方位關注、多角度認識。從正面上看,社會群體是社會發(fā)展的自然形態(tài),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國民自主權和發(fā)言權得到解放的標志;但從反面看,確實有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社會群體的趨向性和統一性,策劃一些惡性群體事件,制造一場場鬧劇和悲劇,對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造成極大影響?;ヂ摼W中的社會群體事件與傳統的社會群體事件相比,既有相同的社會屬性,又有更大的溝通便捷性和自由的群體尋求性和依靠性。據有關方面統計,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互聯網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8.02億人,普及率為57.7%;其中,使用智能手機的互聯網網民規(guī)模已達7.88億人,占互聯網用戶的96%;大部分網民會使用互聯網進行查詢、購買和交流,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用戶使用互聯網軟件的頻次也極高,很多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會通過互聯網尋求適合的平臺進行交流和互動,進而形成一種社會群體。微信是使用頻次最高的應用系統,據調查,平均每個人有不低于10個的微信群,每人每天平均打開微信的次數不低于10次,每人每天平均使用時間為2小時。因此,在互聯網上,社會群體具有高度的黏合度,互聯網對于個人和社群的影響越來越大。
網絡暴力和網絡輿論事件,是伴隨互聯網的產生而興起的一種社會群體事件形式。之所以有些社群會產生一些惡性的網絡暴力和網絡輿論事件,是因為每個人都是“新聞發(fā)言人”,他們的網絡言論未經過嚴密地調查核實,個人身份信息未經過嚴格地認證。例如,2018年10月28日發(fā)生在重慶萬州區(qū)的公交車墜江事件,事件發(fā)生伊始,網友認為是紅色小轎車女司機違規(guī)逆行造成公交車失控墜江,很多網友不明就里在社群內進行討論、轉發(fā),并人肉搜索該女士,但是,事實遠非如此[3]。我們在網絡上經??梢钥吹讲簧儇撁嫦⒃诓煌5匕l(fā)酵,引發(fā)社會恐慌。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廣泛應用,深刻改變了以往的信息傳播方式。傳統的信息傳播媒介和方式主要是電視、廣播和報紙,媒體上發(fā)布什么內容、電視里播放什么劇集,讀者、聽眾、觀眾很少有選擇的機會,他們只能被動接受媒體遞送的信息和節(jié)目?;ヂ摼W改變了這一切,現代社會的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平臺成千上萬,每個獨立的自然人都可以既是信息的傳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尤其是近年來,基于網絡信息傳播的社會群體事件不斷發(fā)生,致使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政府的公信力、群眾的思想認識等都面臨嚴峻挑戰(zhàn)。
互聯網作為網絡群體事件的策源地,與傳統的交流方式相比,具有極強的集體交流性。以往群體進行某一事件的討論和策劃時,需要選擇固定的時間、地點進行集體商討,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且由于社會群體不是社會正式組織,每個人作為獨立的社會成員有著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為路徑,為了統一時間和內容,需要放棄或改變自身的行程安排或者工作內容,因而群體交流十分困難,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也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較難達到預設目的?;ヂ摼W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互聯網的傳播具有自由性和較少限制的特點。以微信為例,它推出時的定位是一款即時通話工具。傳統的通信服務業(yè)務,電話交流只能一對一,短信收發(fā)只能由單獨個體發(fā)送給他人,而且只能用文字形式呈現,內容的表達很難清晰準確,資費較高。微信的推出改變了以往群體交流的方式,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組建群體,開展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交流與互動。
互聯網由于其技術的先進性,可以使信息傳輸和互動的速度變得更快。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無論是電子郵件、電報、電話、新聞、廣播或報紙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在受眾人群上有局限,如很多年輕人不愿意收聽廣播;有的在傳播時間上有局限,如電視、廣播節(jié)目的播送時間是固定的,有很多人不一定能在固定時間收看收聽;有的在留存方式上有局限,如報紙印刷完畢后一般不會再行印刷。而且,由于社會群體是基于共同的社會屬性和興趣愛好而形成的,對他們而言,對應屬性的信息相對較少且無法有效和快速的傳播[4]?;ヂ摼W傳播是由數字化電子通信技術搭建的,以光纖通訊線路為傳輸載體,其傳遞速度達到1萬公里/秒,使得一條信息能以秒速傳遞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并被評論、關注、轉發(fā)。互聯網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傳播、接收信息更加快捷、更加便利且可以留存和進行群體轉發(fā)。從時間的角度上我們發(fā)現,互聯網使得信息傳播快得驚人?;ヂ摼W的信息傳播省去了傳統媒體工作者采、錄、播、剪輯等煩瑣的工序,可以直接進行信息的采集、編輯、傳輸,更新速度快,內容更加豐富。從空間上看,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群體與群體之間的距離,它跨越了國家、地區(qū)的鴻溝,使不同世界、不同層級的人群可以接收同樣的信息。
互聯網中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獨特屬性,長時間的溝通和交流后,會實現群體屬性的高度一致。更因為互聯網的應用,成員之間的溝通時長增加,彼此的信任度和親密度隨之增加,有的甚至比家人還要親密。因此,一旦群體受到傷害或攻擊,就會出現極高的群體自衛(wèi)性和行為統一性,并借助網絡的力量付諸現實。由于互聯網信息傳播更快更高效,發(fā)生在互聯網中社會群體的信息或行為也就更具煽動性和影響力。比如,2018年發(fā)生的某網絡社區(qū)與某著名歌星粉絲互懟事件,就是社會群體高度黏合、統一的表現。某網絡社區(qū)是典型的社會群體網絡平臺,其平臺具有高度的組織架構和角色指定,平臺中的成員多是關注IT技術和體育的男性,因其說話風格更為直接和男性特征明顯,又被稱為“直男癌社區(qū)”,整個社群不接受不符合群體屬性的成員進入和參與活動,社群的活躍度極高,交流的范圍和內容也極為廣泛,黏合度和榮譽感極強。這充分表現了互聯網的社會群體在思想意識上具有高度的統一性。
互聯網因其開放性得以容納更多的信息和更多展現信息的形式,但同樣也因為開放性而忽略了基本社會道德和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導致一些不良的信息在群體中擴散傳播,網絡社會群體的行為也無人監(jiān)管。因此,必須建立起完善的社群管理制度,對雜亂和過于開放的網絡空間進行監(jiān)管,對違法行為進行及時查處。
互聯網是個良好的宣傳和推廣平臺,我們要學會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正能量和正確社群營運的宣傳和引導。如與知名的大V、關注度高的平臺和社會影響力強的知名人士等進行合作,進行社群意識形態(tài)的引導。抖音平臺上眾多明星參與“我為中國點贊”手勢舞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很多社群,例如舞臺團等也積極參與并開展符合本社團特點的創(chuàng)新活動[5]。
很多社會群體事件都是由于民眾的某些訴求和意愿得不到釋放而產生的,即使有些政府部門給予了處理和反饋,但因無法及時傳播給民眾而產生了更加不必要的群體事件[6]。我們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投訴平臺,并利用網絡的傳播性和群體互動性特點,暢通投訴渠道、公布完整準確信息。例如,某省要引進一個對環(huán)境不利的項目,A市簽約后引起當地維護環(huán)境安全社群的抗議而取消;此后該項目又落地B市,同樣遭到B市環(huán)境維護社群的網絡抗議而在談判階段就再次夭折;后又延續(xù)到C市,C市的社群馬上在有關的官網上進行投訴。此事件通過網絡傳播和投訴被省級政府部門知曉,項目被終止。
網絡媒體的個人化,使每個人都有發(fā)聲的權力和自由;網絡傳播的快速化,使得信息以幾何級迅速擴散;互聯網通訊的便捷性,可使群體隨時隨地進行信息溝通與交流。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yōu)勢,積極探索社會群體的新特點,善于引導社會群體的網絡情緒,促使互聯網及其社交平臺更加健康,社會群體發(fā)展更加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