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穿鞋子的豹,從雅典跑到中國
      ——對三首歐詩的交叉閱讀

      2019-03-15 14:20:56毛靖宇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黃山谷歐氏豹子

      毛靖宇 陳 婉

      (義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義烏 322000)

      當代著名詩人歐陽江河,其在不同時期所寫的詩,不但堪稱經典,而且往往都具有為時代發(fā)聲命名,作為基石與坐標的作用。在其大量琳瑯滿目、層見疊出的詩歌中,本文選擇談論的只是其中三首。這三首詩是:寫于1990年的《豹徽》[1],寫于1995年的《去雅典的鞋子》[2],以及寫于2012年的《黃山谷的豹》[3]。前二者一寫豹,一寫鞋子,可以說是兩條風馬牛不相及的平行線,但是在最后一詩中,平行線交叉在一起。這樣,也可以說這三首歐詩之間,具有一種類似于“反詞”(歐氏詩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的關系。對這樣的三首詩進行交叉閱讀,是筆者的一種大膽嘗試。希望以此避免泛泛而談的空疏,也避免逐字細讀的徒勞。

      一、上半身與下半身:從豹徽到鞋子

      下半身寫作是90年代詩歌運動中一個革命性口號,也因為人所共知的原因頗惹是非。本文與這場詩歌運動沒有任何關系,只是方便地借用這個提法來揭示歐詩中一種寫作部位的對比與變化。在《豹徽》與《去雅典的鞋子》(以下簡稱《雅典》)這一對子中,體現的正是一種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對比。比如,在《豹徽》中,涉及的生理部位幾乎全部集中在上半身:豹子的吼叫驚散了羊群;它奔放的肢體沉浸在嗓子里;它的前額比以往的憤怒更為廣闊;皇族的血統(tǒng)在額角閃耀;羊茫無所知地分食豹頭;豹的頭骨碎了更美;豹是熱病在人的胸前潰爛……

      上引詩句中著重號所標部分,全都是表示上半身部位的詞語,與90年代下半身詩歌運動中對下半身的強調形成突出對比。這種對比恰恰說明了《豹徽》這首詩,雖然其寫作的自然時間是1990年,但其詩學紀年更偏向于80年代,更像一首80年代的詩。因為如果說80年代詩歌具有一種上半身的,形而上的向度,恐怕沒有人會反對。通讀《豹徽》全詩,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高貴的貴族姿態(tài)與犧牲的理想主義:“它奔放的肢體沉浸在嗓子里,并不在意耳邊的大地,是否有霍霍吹動的羔羊;它的前額比以往的憤怒更為廣闊……”在以上幾句詩中,豹以本質的憤怒與智慧成為統(tǒng)治者,但是他并不在意是否有聽眾與追隨者,這是一種真正高貴的傲慢,但這傲慢并不是因為冷漠,而是因為“熱病”,并不是因為自我的膨脹,而是因為犧牲:“豹子被羊角分開”。事實上,豹的高貴在于它的專注:“它把回聲的震動,減輕到薄如蟬翼的傷害/而它奔放的肢體沉浸在嗓子里”,豹專心致志地工作,并沒有考慮以外的因素:金錢、權力、名譽、地位……相反,羊殘酷而冷漠:羊埋頭吃草安度一生,豹子被羊角分開,羊茫無所知地分食豹頭。在這里,羊以豹為生,分食豹頭,卻茫無所知,不知感恩,以為自己吃的是草。這真是一幅“遠遠看到的奇觀”。事實上,《豹徽》一詩所塑造的豹子形象,與80年代詩歌的自我想象是完全一致的。80年代詩歌像豹一樣專注,為藝術而藝術,為學問而學問,名譽、地位,鉤心斗角爭斗全然不知;它也像豹一樣崇高高貴,它為民族與人民提供精神營養(yǎng),留下精神寶藏,卻并不在意人們是否看得起它,是把他捧得很高還是踩在腳下。

      與以上所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作于1995年的《去雅典的鞋子》一詩中,實現了身體部位的全面下移,表示身體上部的詞全部不見了,代之以圍繞腳與鞋子為核心的詞群的密集出現,如:你赤腳在田野里行走;夢中人留下一雙去雅典的鞋子;在紐約街頭你開鞋店;一個人失去雙腿之后;他的假肢有力地敲打大地;鞋子在深淵飛翔……

      與這種轉移相呼應的,是詩歌使用的詞語、意象的改變。《豹徽》使用的是一種具有浪漫主義,古典主義美學色澤的詞語與意象,但是在《雅典》中出現的卻是一些缺乏傳統(tǒng)詩意,帶著日常性甚至商業(yè)意味的詞語與意象,如:在紐約街頭你開鞋店,販賣從動物換來的腳??;也不會花錢去買死人的鞋子;去赴中產階級的體面晚餐,等等。

      發(fā)生在這兩首詩歌中的上述轉變,與當代詩歌整體在20世紀90年代發(fā)生的轉變是完全一致的。90年代是一個商業(yè)精神迅速崛起的年代,下海經商、現實性、物質性,成為90年代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對于90年代的詩人來講,通過販賣什么東西而謀生,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而詩歌中對于現實性,日常性乃至物質性的處理,也因此成為詩人們當務之急的詩學主題。從這個角度來看,《豹徽》與《雅典》二詩中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對立與轉移,忠實地反映了當代詩歌從80年代的形而上學的、浪漫主義理想主義寫作到90現代的形而下學的,關注日常性與物質性的寫作的對立與轉變。

      二、詩歌的鞋子:從假肢到豹鞋

      在《雅典》與《黃山谷的豹》(以下簡稱《黃山谷》)這兩首詩中,存在著兩組對比,一組是雅典與黃山谷的對比,一組是《雅典》中的鞋子-假肢與《黃山谷》的豹的鞋子的對比。

      首先,我們來看《雅典》。我們看到貫穿《雅典》一詩的,是一種對西方文明的向心性,這與90年代的社會文化背景是一致的。詩歌一開篇就寫道:“這地方已經待夠了??偟萌ヒ惶搜诺洹?。這里“總得”一詞,具有非如此不可的強制意味。的確,雅典與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紐約與美國則是二戰(zhàn)以來當代世界的中心。90年代以來的出國潮,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的商業(yè)成功以及《北京人在紐約》電視劇的走紅,正是當時西方文明席卷全國的象征;更不要說對于中國詩歌來講,自從新文化運動新詩誕生以來,一直是以向西方學習,實現新詩的現代性建構為目標;特別是詩人積極投身其中的八九十年代的詩歌運動,更是受到現代西方先鋒藝術浪潮的涌動而催生的。詩人對于詩歌寫作中西方資源重要性的體認,自然不言而喻。因此,總得一去的雅典之旅,首先具有朝圣的意味。

      但是,總得去一趟雅典的“總得”的強制性,同時也有勉強,不情愿的意思。這似乎說明詩人對雅典的態(tài)度,是有所保留的。歐氏是一位極具批判精神與獨到眼光的詩人。他自然不會簡單地認為西方文明能解決中國詩歌,中國文化的所有問題。對于朝圣一般的雅典之旅,詩中也表達了質疑與反思:

      但是尤利西斯的鞋子

      未必適合你夢想中的美國,

      也未必適合觀光時代的雅典之旅。

      那樣的鞋子穿在腳上

      未必會使文明人走向荷馬。

      這是那個時代難得的清醒之音。所謂的鞋子,鞋與寫諧音,鞋隱喻了寫,這提示我們這是一首與寫作有關的詩。這幾句詩的大意是說,隨著時勢的推移,現在的雅典與美國,都不是古代的雅典,尤利西斯的鞋子,對于現代人來講也就失去了意義,從而一場朝圣一般的雅典之旅,對于寫作者來講也沒有什么作用。隨著詩行的展開,這種質疑與反思逐漸發(fā)展成為焦慮:

      請想象一個人失去雙腿之后

      仍然在奔跑。雅典遠在千里之外。

      哦孤獨的長跑者,多年來

      他的假肢有力地敲打大地,

      他的鞋子在深淵飛翔——

      在這里,雅典之旅變成一種既沒有目的,也沒有奔跑者,沒有奔跑者的腿與鞋子,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奔跑與物質性假肢的奇異組合的行為。

      我們再來看看《黃山谷的豹》一詩。黃山谷是北宋詩人黃庭堅,而豹的出處見于該詩的題詞引用的黃庭堅的一句詩:謝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兒孫。

      在80、90年代中國詩壇,老虎和豹的形象頻頻出現,其中也包括歐氏的《豹徽》,但基本上都是布萊克、里爾克、斯蒂文斯等西方大師的子孫。在這里歐氏引用黃庭堅的詩,從黃詩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黃山谷的豹”的詩歌形象,而且詩中頻頻出現“先生說”這樣的字樣,其對先生權威性的尊崇顯然可見,這儼然有回歸民族傳統(tǒng),做古典大師的斑斑兒孫的意思了。

      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上,大多數80、90年代詩人都是不怎么友好的,而歐氏本人也給人一種比較“歐化”的印象。他熟讀西方大師詩作、文論、哲學,總是旁征博引,侃侃而談;對西方音樂、建筑等藝術門類也是如數家珍,展示了在西方文化方面的極高素養(yǎng)。而《黃山谷》一詩作于詩人2000年代回歸詩壇之后的2012年。許多評論者都注意到這次回歸歐氏帶來很大的變化。本文則認為,回歸民族傳統(tǒng),強化民族元素,是回歸后歐詩寫作的最重要特征。這就與前詩構成了前文所說的第一組對比。

      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西方國家普遍陷入經濟發(fā)展停滯的危機,各種政治問題,社會問題也隨之增多。與之相反,中國的經濟實力與國際地位在這期間得到迅速提高。在這種可喜的逆轉之下,廣大國人的民族認同感、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舒展,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接受,也達到更高的層面。歐氏詩歌中的變化與這種宏觀社會意識的變化是一致的。從歐氏復出后的寫作來看,他在停止寫作期間,必定圍繞新詩發(fā)展中傳統(tǒng)與現代,本土與西方等問題進行過深入的思考,對中國古代典籍也進行過廣博精深的研讀,從而慢慢醞釀了歐詩中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改變。筆者不知道歐氏為何要輟筆停詩,也不知其為何復出,但如果以詩歌批評者本分的立場來看,筆者認為無非是與詩歌有關的,輟筆也許是因為在寫作中發(fā)現了問題,要停下來反思一番,而復出則很可能代表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在這種理解之下我們重新對比《雅典》與《黃山谷》二詩,就會發(fā)現,前詩中的懷疑,焦慮,全都消失了,失去雙腿的奔跑者的假肢,變成了穿鞋子的豹,鞋帶還俏皮地系成梅花與雪花,顯然這是一種中國式樣,跑得從容不迫,瀟灑自如。這就構成了前文所說的第二組對比,詩中說:

      豹,把人類的肺活量跑光了。

      時間被他跑得又老又累,

      電和石油,被他跑漏了。

      詞,即使安上車輪也跑不過豹。

      又比如:

      豹,步態(tài)如雪,

      它的每一寸移動都在融化,

      但一小片結晶就足以容身。

      一身輕功,托起泰山壓頂。

      對于上引詩句,即使我們并不清楚其含義的具體所指,但從單純的形式上也可以從中讀到一種輕松自如的“奔跑”的節(jié)奏感與成竹在胸的自信心。

      三、豹的奔跑:從豹徽到黃山谷的豹

      長期以來,豹作為一種高貴,迅捷,有靈性的動物,受到詩人的青睞,成為詩人樂于寫作吟詠的題材。將《豹徽》與《黃山谷》這兩首寫作時間相隔甚遠的詩歌相比,兩者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到了豹,但是又有明顯不同。

      在《豹徽》中,詩人為豹提取的標志是“豹徽”,但是豹徽為何物?卻是一個讓人困惑的問題。豹徽不是一個具體可感的現實性事物,也許它是徽章的一種,那么這個豹徽,就應該是一種表達抽象含義的象征物。不僅如此,豹徽中豹子的典型性動作是吼叫,但幾乎沒有一處提到豹的奔跑。

      而作于20年之后的《黃山谷》,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在這首詩中,鞋子成為豹子最突出的標志之一,詩歌一開始就說鞋子:

      腳步在2011年的北中國移動,

      鞋子卻遺留在宋朝。

      同時,這首詩幾乎自始至終都在談論豹的跑:

      先生說,別以為穿上跑鞋,會跑得比豹子快……

      有沒有比豹快的鞋子……

      豹,把人類的肺活量跑光了……

      鞋子是人們生活中習見的事物,而且位于下半身。這兩首詩中豹徽—吼叫與鞋子—奔跑這樣一種形式的對比,提醒我們在題旨上存在著一種相應的抽象性—精神性—形而上學性與具體性—物質性——現實性的對比。

      豹與鞋的配伍似乎很奇特,事實上,考慮到“豹”“跑”諧音,跑的時候又需要穿鞋子,豹和鞋的聯(lián)系就不奇怪了。前文提到鞋是“寫”的隱喻,那么豹的“跑”,也就與寫作搭上了關系。

      由上可見,《豹徽》和《黃山谷》之間,體現了一種抽象性—精神性—形而上學性寫作與具體性—物質性——現實性寫作的對立。前者傾向于精神性,后者相反,這種向下的向度,顯然是受到90年代寫作的影響,比如《去雅典的鞋子》的鞋子的影響。但是,《黃山谷》又絕不是一首單純現實性,物質性的詩。因為,在豹與鞋的組合中,跑是抽象動作名詞,鞋是具體物質名詞,豹子穿上鞋子,代表的是物質性與精神性的完美結合,是有活力的生命體的誕生,也是對90年代失去雙腿光剩下假肢在敲打的奔跑的揚棄,詩中說:

      腳步在2011年的北中國移動,

      鞋子卻遺留在宋朝。

      赤腳穿上云游的鞋,

      ……

      一只豹,從山谷先生的詩章躍出。

      起初豹只是一個烏有,借身為詞,

      想要獲取生命跡象,

      獲取心跳和簽名。

      這是一只有生命的豹,有意志,有肉身的豹。詩中又說:

      這個空無,它就要獲得實存。

      詞的豹子,吃了我,就有了肉身

      后面又說:

      撕裂我吧,灑落我吧,吞噬我吧,豹。

      請享用我這具血肉之軀。

      這種生命性,與其說是精神與物質的結合,不如說是靈魂與肉身的結合。很顯然,這種靈魂與肉身的結合,代表的是主客交融,人詩合一的寫作的最高境界:《黃山谷》為“豹”找到了民族形式與民族活力,賦予了民族生命,從而解決了90年代詩歌物質化、西方化存在的問題。從80年代的豹子主觀性的浪漫激情,到90年代機械性地敲打大地的假肢,再到2012年主客交融,血肉豐滿的穿鞋子的豹,我們在這三首詩中看到了一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軌跡。

      將三首詩歌相互比較,有似于三面鏡子相互映照,通過三者的相互限定,映照,可以構建出一個有意義的談論空間,可以發(fā)現單篇研究發(fā)現不了的問題。盡管三面鏡子的相互映射,可能折射出幻影重疊,令人眼花繚亂的鏡像,但若排除干擾,直指本真,我們還是能為這三首詩歌勾勒一個黑格爾式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關系。這種關系既反映了后朦朧詩以來中國新詩的發(fā)展軌跡,也展現了著名詩人歐陽江河在新詩實驗方面長期不懈的追求。

      簡而言之,歐氏的《豹徽》是一首具有80年代精神氣質的詩作。詩中的豹隱喻的是80年代狂飆突進的大寫的詩人自我形象。與這種高大上的寫作相反,《去雅典的鞋子》則是一首在90年代的詩歌環(huán)境中轉向現實化,物質化的作品。詩歌中鞋子—假肢的意象就是這種物質化,現實化的典型代表。在該詩中,詩人對新詩寫作中的西方資源進行了反思與質疑,他并沒有表現出對西方文化,西方詩歌的盲目全盤接受,而是敏銳地意識到西方傳統(tǒng)本身與當代現實存在的誤差。也許在當時詩人還沒有找到新詩問題,同時也是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方法,所以在這首詩歌中表現出一種明顯的焦慮不安之感。這種感覺通過“哦孤獨的長跑者,他的假肢有力地敲打大地”這樣的詩歌形象表現出來。假肢傳達一種僵硬,機械,神經質的含義,這也許代表了詩人對當時自己或時代寫作狀況的一個概括,但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說,失去雙腿而仍然在孤獨地奔跑的假肢,也傳達了一種在無人理解認同的絕望狀況下不懈堅持的詩歌形象。

      《黃山谷的豹》中的穿鞋子的豹的意象,既是對《雅典》中的鞋子—假肢的否定,也是對《豹徽》中的豹的回歸和提升,是一個全新的詩歌形象,是詩人在新形勢下的代表之作。在該詩中,作者的寫作路徑重新回歸傳統(tǒng),從傳統(tǒng)淵源中尋找新詩創(chuàng)新的新生命新動力。詩中的豹有了跑的含義,跑(豹)與鞋的結合,是一種物質性與精神性的結合,更是一種血肉豐滿的生命體的誕生,這種生命體代表了一種主客交融,人詩合一的寫作的最高境界,從而實現了對90年代新詩問題與困境的突破與解決。

      在當代詩歌研究者中,洪子誠也許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有點實事求是的求實態(tài)度的學者,他曾在90年代坦誠不諱地承認當代詩歌研究中存在著問題,承認最重要的是“首先細心地考察詩人們究竟做了些什么”[4]可是直到如今,洪所坦言的問題,并沒有得到重視,而是以被人遺忘的方式解決了。

      隨著遺忘的加深,人們對80、90年代的實驗詩歌,幾乎要抱著一種忘恩負義的反攻態(tài)度。在筆者寫作博士論文的2008年前后,就親見諸如著名詩人、評論家,甚至是86詩歌群體大展發(fā)起人級別的大咖,紛紛站出來檢討批評當時的詩歌活動[5];而在詩歌界鬧得沸沸揚揚的梨花體事件,全民敲鍵盤事件,跑遍中國來睡你事件……構成了整一個詩壇無政府主義大狂歡表演。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研究者都感到迷茫無措。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淡出多年的歐陽江河奇跡般出現了,他做講座,做朗誦,出詩集,他的出現重新給當代詩歌提供了塑形力,也重新點燃了詩歌研究者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之下,筆者寫作此文,力圖以三首詩歌的交叉解讀,獲得一個全局貫通性的視角,來審視詩人歐陽江河自80年代以來至今詩歌探索活動的一個側面,也同時以此窺見當代詩歌的一角深層脈絡。

      猜你喜歡
      黃山谷歐氏豹子
      尋找豹子
      那只天真的豹子
      小讀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10
      《黃山谷論書句》
      《黃山谷論書》
      百里挑一的小豹子
      小豹子
      基于多維歐氏空間相似度的激光點云分割方法
      麗江“思奔記”(上)
      探索地理(2013年5期)2014-01-09 06:40:44
      處世秘訣
      通州区| 隆子县| 林芝县| 饶平县| 定远县| 临漳县| 腾冲县| 安吉县| 皮山县| 河北区| 荥阳市| 德格县| 白玉县| 梨树县| 四平市| 大城县| 扬中市| 鹿邑县| 龙海市| 精河县| 襄城县| 湟中县| 中方县| 祁阳县| 维西| 花莲县| 麦盖提县| 西华县| 微博| 托克逊县| 敦煌市| 邹城市| 政和县| 南皮县| 随州市| 大名县| 安图县| 溆浦县| 茶陵县| 义马市|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