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媽媽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孩子,天生缺少童年玩伴,也缺少與同齡人良性互動的機會。社交能力越強,學(xué)習(xí)生活的阻力越小。但這種能力,并不如吃飯睡覺般與生俱來。將兒童社交知識教給孩子,是父母必要的一課。
孩子遇到別人就不愛打招呼,身為父母,你是不是有點兒納悶?平日在家里能說會道、問個不停的孩子,怎么遇上需要問候的場合就閉口不言了呢?
別人會不會覺得孩子沒禮貌?會不會覺得自己管教無方?會不會覺得孩子內(nèi)向、自卑?然后,你就會逼著孩子跟不熟的人打招呼:“說呀!”“叫張叔叔!”“快跟人家說上午好!”“這孩子怎么越大越?jīng)]禮貌?”“之前在家怎么教你的?”……然后孩子漲紅著小臉兒,風(fēng)雨欲來淚水滿眼。唉!讓孩子開口打個招呼怎么就這么難。
見面問好,這是世界通用的禮貌。中國是禮儀之邦,見面問候也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父母們的初衷是好的,但若逼迫孩子學(xué)會見人打招呼,極有可能事與愿違。更可怕的是,見孩子拂了自己的意,有的父母就直接給孩子貼上“內(nèi)向”“不懂事”“沒教養(yǎng)”的標(biāo)簽,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rèn)知、性格成長,還會讓孩子喪失自我成長的力量。
其實,不只在節(jié)日里,平日里打招呼這件事也很重要。孩子跟小伙伴說“早上好”“拜拜”“明天見”代表了他對周圍的人懷著持續(xù)不斷的友善態(tài)度,會收獲更好的人緣。首先,打招呼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更多機會,孩子投出善意的問候,因此展開話題,更能交到朋友。其次,打招呼可以加深雙方的感情,它傳遞著“我關(guān)心你”“你很重要”的信息。孩子面對面地打招呼,從對方的回應(yīng)里感受到他的情緒和狀態(tài)。打招呼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我不是孤單一人”的感受,心情也在不自覺間開朗了起來。
那么,孩子不愿意跟人打招呼又是怎么回事呢?一般來說,大致有以下3個原因:
第一,害羞;第二,覺得麻煩;第三,害怕對方不給回應(yīng)。在大人們看來,打招呼是極其自然甚至習(xí)慣性的事情,但孩子遇到不熟悉的人,首先會感到害怕,然后會感到羞澀。
如果遇到孩子不愿意打招呼的情況,首先,父母可以帶頭向?qū)Ψ酱蛘泻簦骸袄钚∶韧瑢W(xué)你好哇!”“張嬸早上好??!”一來提醒孩子講禮貌,二來給孩子示范該如何正確稱呼對方。同時,在帶孩子參與家庭聚會之前,父母可以事先告訴他會有哪些親戚,做好心理準(zhǔn)備。還有,可以給年紀(jì)小的孩子看打招呼的習(xí)慣養(yǎng)成繪本。繪本里可愛的卡通人物會讓孩子很有親切感,它們的良好行為,孩子會更愿意模仿。
下面是幾條教孩子打招呼的正確方式。第一,從簡單開始:從“嗨!”“早上好!”“您好!”等簡單用語開始,要鼓勵孩子主動去打招呼,哪怕只是幾個字。第二,要記得加上對方的名字:這其實不只是為了明確在對誰說話,更會使對方感到自己被重視。第三,打完招呼可以多說一句:如果打完招呼后和對方還有一段共處的時間,可以教孩子在后面適當(dāng)多加一句話,可以是對方的模樣、自己的感受、當(dāng)天的計劃等。比如“早上好啊,小明!今天我?guī)Я艘槐拘碌恼n外書來學(xué)校!”在對方接話之后,愉快的話題就會隨之展開。第四,打招呼不要敷衍:看著對方的眼睛,最好面帶笑容、清楚且大聲打招呼,是對對方的尊重。
這些方法需要循序漸進,切忌逼迫孩子。父母可以帶孩子在家反復(fù)練習(xí)幾遍,到時候孩子才能脫口而出,打招呼的話才能自然而親切。
最后,我想告訴父母,每一次兒童社交都是要靠打招呼開始的,如果你的孩子不愛打招呼,不代表他就是內(nèi)向孤僻,很有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打招呼的方式和方法。
只要你肯帶孩子走出打招呼的第一步,多與孩子溝通、練習(xí),時間長了,孩子便能從互相打招呼這件事上看到熱情和友善的力量,體會到交流的樂趣,便不會再害怕對任何人說出那句“嗨!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