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鵬
摘 要: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的不斷加快,文化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文化對推動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群眾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實現(xiàn)了快速的發(fā)展。本文以群眾文化為切入點,具體了解這種文化形式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以期為實現(xiàn)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保障我國在激烈的國際化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yōu)勢。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一、引言
本文以文化價值和社會功能為依據,了解群眾文化的具體內在表現(xiàn)。其中群眾文化以日益豐富的文化活動形式為主體,在了解群眾文化的過程之中必須要結合時代發(fā)展的具體背景,充分的分析不同的社會功能及具體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群眾文化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并且包含必不可少的文化價值,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群眾文化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明確強調,這一文化對推動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有著關鍵的作用。我國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為群眾文化的大力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導,保障群眾能夠主動的參與積極有效的群眾文化活動之中。另外,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公眾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心靈文化感受,群眾文化也在這樣的大體社會背景之下實現(xiàn)了不斷的豐富和活躍化的發(fā)展,盡管群眾文化的發(fā)展速度較快,內容和形式非常的豐富,但是實際的發(fā)展體系極不成熟,因此只有對這種文化形式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調查才能夠引起社會公眾的重視充分的體現(xiàn)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
二、群眾文化
在了解群眾文化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關注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和內在邏輯關系,群眾文化主要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之中,自發(fā)組織與參與的不同文化活動形式。作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群眾文化以愉悅自身、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享受為主體,其中各種不同形式的娛樂活動是群眾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現(xiàn),群眾文化在當今時代實現(xiàn)了快速的發(fā)展。隨著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物質水平越來越高,社會公眾不再滿足我基本的物質需求,而是積極的轉向精神文化需求。在對群眾文化的內在特征進行細節(jié)分析和研究時不難發(fā)現(xiàn),群眾文化與精英文化存在許多的不同之處,在將其與精英文化進行對照和比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群眾文化的普遍性更為明顯,精英文化主要以少數(shù)知識分子和精英人士為主體,相比之下,群眾文化能夠適合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精英文化屬于一種積極向上的探索,因此所涉及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往往帶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群眾文化則隨處可見并且非常的平易近人,大部分主要以人們能夠接觸并且非常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運作。其次,群眾文化能夠營造一種積極向上且非常輕松安穩(wěn)的氛圍,不需要進行較為艱難的摸索和探討,廣大人民群眾在個人社會生活實踐的過程之中通過群眾文化來滿足個人的精神需求,忘掉一些瑣事煩惱。
另外有一部分學者在對群眾文化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提出,群眾文化是精英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根本和基礎,精英文化在群眾文化的基礎之上,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內容和形式上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兩者在內涵和邏輯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三、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結合上文的相關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群眾文化在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必須要將群眾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融入經濟建設過程之中,了解群眾文化在不同發(fā)展階段中的具體表現(xiàn)和外在形式,更好的體現(xiàn)群眾文化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首先,群眾文化能夠提高人民群眾的內心幸福感。社會公眾在為生活奔波的過程之中往往忽略了個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當人們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的提升并且物質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之后,群眾文化就獲得了更多的發(fā)展空間。群眾文化的實踐性比較強,非常的廣泛,是人的生活實踐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的文化與物質生活緊密相關,同時超越物質而存在。在人類長期生活實踐中文化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意識形態(tài),代表著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價值觀,文化能夠為帶個人帶來更多的精神力量和動力,對個人的影響比較持久且深遠,如果群眾能夠主動的參與不同的文化活動,那么就能夠在美好氛圍的感知過程之中忘掉生活之中的壓力和煩惱,從而提高個人的幸福感,實現(xiàn)個人的順利社會化,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
其次,群眾文化能夠推動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群眾文化能夠采取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形式為社會公眾帶來更多的審美樂趣,保障群眾能夠從枯燥乏味的瑣事之中跳脫出來,在一個更加輕松且自由的文化氛圍之中實現(xiàn)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由此可以看出,群眾文化屬于一種重要的交流平臺和交流工具,在人類和諧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之中,人際關系非常的疏遠,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許多人開始呈現(xiàn)著麻木和僵化的發(fā)展趨勢,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比較困難,同時這一點也嚴重影響了和諧社會的建設,極少有人能夠主動的與他人進行溝通并袒露自己的心扉,這對個人的社會實踐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群眾文化則能夠以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的將各種新鮮的血液融入和諧社會之中,促進群眾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參與不同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公眾的疲勞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同時積極的釋放個人的壓抑情緒,主動地與他人表達個人的看法和經驗,避免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沖突和矛盾。
四、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群眾文化除了有許多的社會功能之外,還有明顯的文化價值。首先群眾文化非常的多元,與其他的文化形式相比,群眾文化是自發(fā)形成的,沒有進行統(tǒng)一的改造和修繕,擁有更加自然的文化形態(tài)。在長期發(fā)展和沉淀的過程之中帶有較為明顯的自然環(huán)境特色,其中風土人情和人們的生活習慣是群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群眾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積累情況和獨特的精神向往,在推動和諧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群眾文化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同時呈現(xiàn)著欣欣向榮的發(fā)展態(tài)勢,這一點對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動有著關鍵的作用。
其次,群眾文化的原始生命力非常的明顯,群眾文化不會受到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同時沒有外界的保護,往往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之中進行進一步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因此原始生命力是群眾文化比較明顯的一個特征。其中群眾文化能夠將最單純最持久的向往保存下來,在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之中堅持樸素、自然的意識和理念。
最后,群眾文化能夠繼承相應的傳統(tǒng),積極的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和發(fā)展,與高素質的精英人士相比,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相對較差,不會積極主動的對相應的傳統(tǒng)進行分析和打破。其中傳統(tǒng)文化則能夠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實現(xiàn)有效的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之中所涉及的內容和情感更能夠引起個人內心上的共鳴,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表達,提高整個集體和文化的認同感。
五、群眾文化潛在的問題
群眾文化是人類文化領域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群眾文化的細節(jié)分析和宏觀研究可以看出,群眾文化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因此我國在推動和諧社會建設時必須要關注群眾文化的具體外在表現(xiàn)形式。其中群眾文化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高于群眾生活,通過對群眾文化的內涵和本質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群眾文化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但是人民群眾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差,同時教育背景不容樂觀,大部分的群眾缺乏文化的積累和修養(yǎng),個人的精神文化長期缺失,因此在參與不同的群眾文化活動時無法對各種文化價值觀和文化形態(tài)進行準確的識別,難以對文化之中的精華和糟粕進行合理的區(qū)分,最終嚴重限制了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其次,當個人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沒有轉向文化需求的動力和激情,往往非常的茫然。
因此在推動群眾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之中,我國必須要注重正確的引導和熏陶,積極的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鼓勵廣大人民群眾主動參與不同的群眾文化活動之中,充分的體現(xiàn)個人的價值和魅力,通過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來積極的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和引導,提高個人的綜合實踐動手能力和精神文化水平,這一點對促進個人的順利社會化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
六、結語
群眾文化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化形式,在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之中我國需要以群眾文化為基礎,了解這種文化形式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和內在要求,充分發(fā)揮這種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更好的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fā)展,為我國文化綜合軟實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需要注意的是,群眾文化也存在許多潛在性的問題,因此在推動和諧社會建設時我國需要站在客觀的角度進行綜合的考量和分析。
參考文獻:
[1]吳偉.演出型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3(2):212-212.
[2]王源.淺析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現(xiàn)代營銷(下旬刊),2011(11):198-198.
[3]孔旭婷.淺析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4): 138-138.
[4]劉榮霞.淺析群眾文化的社會價值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J].大眾文藝,2016(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