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鈴
《非暴力溝通》由馬歇爾·B·盧森堡博士所著,被譽為“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為世界各地無數(shù)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這本書的魔力在于,看書之后我開始由衷地相信,這本書可以如它提到的那樣:療愈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傷痛。
這本書的適用范圍很廣,適用于親密關(guān)系、家庭、學校、組織機構(gòu)、心理療法及精神輔導、外交和商業(yè)談判、任何性質(zhì)的爭論和沖突等各個層面的交流和各種環(huán)境。而且,在讀完《非暴力溝通》之后,腦海中關(guān)于怎樣去表達、聆聽有了更清晰的操作方法。
這本書案例多,讀起來并不枯燥,每次看書中的例子,我都要仔細分析,將里面的對話表達在嘴里多咀嚼幾次,體會深刻。每章之后有一個小結(jié),回顧總結(jié)書里的知識,加固讀者記憶;一些章節(jié)之后會有一個比較詳實的案例,結(jié)合理論案例更能理解非暴力溝通到底是什么、怎么做;甚至在講述非暴力溝通幾個要素的章節(jié)里,還有相應(yīng)的習題。對于這種符合讀者記憶規(guī)律、實例和測試相結(jié)合的閱讀方式,大愛了!
非暴力溝通是什么?簡單來說,是一種溝通方式,指導我們轉(zhuǎn)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能使我們情意相通,樂于互助。那么怎樣做到非暴力溝通呢?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也可以理解為清楚地表達觀察結(jié)果,不要進行判斷或評估,而是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最后提出具體的請求。
作者將“觀察”與“評論”放在一起比較說明,并不是非暴力溝通要求我們保持完全客觀而不做任何評論,而是強調(diào)區(qū)分兩者的重要性。因為人們真的太容易將兩者混淆,這個例子可以說明:
學校的老師和校長經(jīng)常反映彼此難以溝通。于是作者問了老師們一句話“校長哪些行為不符合你們的需要?”(注意:此處作者的要求是觀察校長行為)然而老師們卻給出以下回答:他是個大嘴巴。大嘴巴,是對校長的評價;校長的話太多。(何為話多話少?這也是評價);他認為只有他的話有價值(這只是對校長的推測);他希望所有人都一直聽他的話(這也是猜測)。
你可以試著問自己一個類似的問題,你的回答是否與老師們類似?思考一下,或許可以明白什么叫感受、什么叫評價。后來在作者的引導下,老師們回答出了這個問題:“在全員會議中,校長喜歡回憶過去,長篇大論導致會議超時20分鐘?!薄靶iL喜歡插話。”
將觀察變?yōu)樵u價,換位思考一下,聽到別人的評價,你是否會覺得生氣、會反駁,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我們可以想象后面的談話一定不友好。知道了什么是“觀察”,你就知道了怎樣說話,讓人容易接受。比如,以前會說:“他是一個差勁的前鋒。”現(xiàn)在會說:“他在過去幾場比賽中沒有進過一個球?!?/p>
課后習題:
區(qū)分觀察和評論?(答案在文后)
1.我兒子經(jīng)常不刷牙
2.里奇告訴我,我穿黃色衣服不好看。
生活中大家似乎很少關(guān)心自己的感受,原因很多,認為無關(guān)緊要,各種權(quán)威思想的灌輸……久而久之,我們活在別人的期待里,不再體會自己的感受。比如,同事在休息時間里外放音樂,你是怎樣的感受?
——我覺得在休息時間不該這么大聲。
——聲音太大了就會打擾到別人的休息。
你是否會這樣回答?如果是,那么以上這些都不是感受,而是看法。你情緒不滿說明有強烈的感受,但是你卻體會不到,更不要說表達它們了。這是何等的無奈且無力??!
在作者的歸納中,從事律師、工程師、警察、經(jīng)理等職業(yè)的人來說,表達感受更為艱難。因為他們被要求客觀、權(quán)威,有固定的表達方式、標準的行為規(guī)范。那么怎樣區(qū)分感受和想法呢?“我覺得”這個詞值得注意一下,它表達的便是一種想法。
——我覺得我唱歌不好(這是我在評價自己唱歌好不好,而沒有表達感受。)
——作為一個歌手,我很失落(這才是表達感受。)
由此可見,感受只是忠于自己的準確的情緒表達,并不是做出的評價、判斷。書中作者列舉了很多關(guān)于感受的詞語,例如,興奮、喜悅、擔心、沮喪……對比著看,相信你對于感受有更深刻的理解。
課后習題:
下列表達感受的句子?(答案在文后)
1.我想打你。
2.我很傷心。
別人的言行可能會刺激我們,但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因為別人大聲喧嘩,你有XX的感受?——你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
因為評價你長得不好看,你有XX的感受?——你渴望別人的認同。
非暴力溝通就是需要了解感受的根源,才能在溝通中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感受和需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對癥下藥。對于感受和需要的關(guān)系,可以用“我(感到)……因為我……”這個句式來理解。
看到兒子的語文作業(yè)出現(xiàn)拼寫錯誤,我很生氣,因為我希望他的語文成績可以提升。
你沒有把胡蘿卜吃完,我很不滿,因為我希望你可以健康成長。
……
表達中,批評往往暗含期待,比如:
你從不理解我——渴望得到理解;
你總是那么忙——渴望得到陪伴
但是,往往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對方的反應(yīng)常常是申辯或者反擊。例如:
你從不理解我——哪里沒有理解你,怎樣才算理解你,我還不理解你呀!
你總是那么忙——我那么忙還不是為了養(yǎng)家,為了誰呀,這么累?
非暴力溝通倡導談?wù)撔枰?,而不是指責對方,這樣才有可能找到辦法滿足雙方的需要。因此提出需要,才是對自己的感受負責!書中,作者把個人認清自己需要的過程分為了三個階段,在這一階段里,人們開始明白自己的需求,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情感的奴隸”把他人的快樂當作是自己的義務(wù),活在別人的情緒里;“面目可憎”發(fā)現(xiàn)為他人的情緒負責很累,犧牲自己滿足他人這樣的生活太累,太厭惡;“生活的主人”不再因為內(nèi)疚、慚愧等情緒去幫助他人,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
課后習題
發(fā)言者是否對自己的感受負責?(答案在文后)
1.你來得這么晚,讓我很郁悶。
2.朋友叫我外號讓我很難過。
以什么樣的方式提出請求,才能得到積極回應(yīng)呢?對于這個問題,作者歸納出以下幾點:
1.提出具體的請求,即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
妻子:請你少花一點時間在工作上——希望丈夫多花點時間在家里。
正確表達:請你少花一點時間在工作上,每周至少有一個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2.明確談話的目的,不要一味地表達感受,會讓人覺得這個話沒辦法回應(yīng)。
丈夫:我從來沒有見過開得這么慢的火車?。鉀_沖)——想要得到理解。
妻子不知道丈夫說話是為了什么,很無措、無語。
丈夫:我從來沒有見過開得這么慢的火車?。鉀_沖)——再次表達自己的感受,想要得到理解。
妻子:這趟列車速度是由程序控制的。
丈夫生氣、惱怒,妻子生氣、惱怒。
正確表達:我從來沒有見過開得這么慢的火車!這會耽誤我們的行程。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不要將請求說成了命令。這是溝通中的大忌,怎樣避免也很簡單,即清楚表達請求,尊重對方,不要強迫對方。明確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
課后習題:
哪些是提出明確的請求?(答案在文后)
1.我希望你理解我。
2.請你告訴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滿意的是哪件?
這次的讀書筆記運用了一種新形式,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大家主動思考非暴力溝通是什么、怎么做,可以有所收獲。
書中還有許多非暴力溝通的知識點,比如如何全身心傾聽,如何愛自己,如何表達憤怒,如何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如何表達感激……
等待著大家一一解鎖,強烈推薦看看這本書,做做后面的習題,相信你對于溝通會有更深的理解。
習題答案:
1.區(qū)分觀察與評論?
我兒子經(jīng)常不刷牙——評論,經(jīng)常一詞是評論,何為經(jīng)常呢?
里奇告訴我,我穿黃色衣服不好看?!^察
2.表達感受的句子?
我想打你?!磉_想法
我很傷心?!磉_感受“傷心”
3.發(fā)言者是否對自己的感受負責?即是否明確提出需求?
你來得這么晚,讓我很郁悶。——沒有對自己的感受負責,沒有明確提出需求,比如因為什么你希望別人來早一點。你來晚了,我很郁悶,因為我希望可以坐到前排去。
朋友叫我外號讓我很難過?!獩]有對自己感受負責,沒有明確提出需求,比如為什么你希望朋友別叫你外號,因為你需要別人的尊重。
4.哪些是明確提出的請求?
我希望你理解我?!獩]有明確提出請求,怎樣的行為才算是理解你呢?
請你告訴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滿意的是哪件?——明確提出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