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化學家都已然放棄嘗試很久之后,一個研究小組終于合成出第一個由18個原子組成的環(huán)狀純碳分子。化學家從一個由碳和氧組成的三角形分子入手——他們用電流操縱來制造這個碳-18環(huán)。對這種被稱為環(huán)碳的分子性質進行的初步研究表明,它具有半導體的功能,可以使類似的直碳鏈成為分子級電子元件。
這項研究結果發(fā)表在8月1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純碳有幾種不同的形式,包括鉆石、石墨和“納米管”。元素的原子可以與自身形成各種構型的化學鍵,例如,每個原子都能以金字塔形狀與4個相鄰的原子結合,就像鉆石一樣;或者與3個相鄰的原子結合,比如構成單原子厚度石墨烯薄片的六角形模式(在塊狀石墨、碳納米管和被稱為富勒烯的球狀分子中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三鍵結構)。
然而碳也可以僅僅和附近的兩個原子成鍵。長期以來,諾貝爾獎得主、紐約州伊薩卡市康奈爾大學化學家Roald Hoffmann等人認為,這將導致純碳原子鏈的形成。每個原子可以在每一邊形成一個雙鍵——這意味著相鄰的原子共用兩個電子,或者在一邊形成一個三鍵,在另一邊形成一個單鍵。不同的研究團隊已經嘗試基于這種模式的合成環(huán)或鏈。
但是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家Przemyslaw Gawel說,由于這種結構類型比石墨烯或金剛石具有更強的化學反應性,因此其穩(wěn)定性較差,尤其是在彎曲時。合成穩(wěn)定的鏈和環(huán)通常需要包含碳以外的元素。一些實驗已經暗示在一個氣體云中會產生全碳環(huán),但還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
Gawel和他的合作者現(xiàn)在已經創(chuàng)造出了長期尋找的環(huán)狀分子碳-18并進行了成像。通過使用標準的“濕”化學方法,他的合作者、牛津大學化學家Lorel Scriven,首次合成的分子包括從環(huán)上脫落的有4個碳的正方形,同時正方形上附著有氧原子。隨后,研究小組將他們的樣本送到位于瑞士蘇黎世的IBM實驗室。在那里,合作者將氧—碳分子放在一層氯化鈉上,并置于一個高真空室內。研究人員用電流(借助原子力顯微鏡,也可以使用掃描調諧顯微鏡)一次操作一個環(huán),以去除多余的含氧部分。
經過反復試驗,顯微掃描顯示了18個碳原子的結構。“我從沒想過會看到這個。”Scriven說。IBM的研究人員表示,18碳環(huán)有交替的三鍵和單鍵。對于碳-18到底具有這種結構,還是完全由雙鍵構成,理論研究結果一直存在分歧。
研究人員認為,交替的化學鍵類型很有趣,因為它們被認為賦予了碳鏈和碳環(huán)以半導體的性質。研究結果表明,長而直的碳鏈也可能是半導體,Gawel說,這可能使它們在未來成為分子大小的晶體管的有用組件。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碳-18的基本性質,他們一次只能生成一個分子。研究人員還將繼續(xù)嘗試其他可能有更多產量的技術?!捌駷橹?,這只是非?;A的研究?!盙awel說。Hoffmann表示:“這項研究工作很漂亮?!辈贿^他補充說,碳-18在脫離鹽表面后是否穩(wěn)定,以及它是否能比一次合成一個分子更有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