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即為論點,也反映了作者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但這是一個眾所皆知的道理,如何把它講得形象生動,易于讀者接受呢?且看作者寫來)
我賦予某些詞語特殊的含義,拿“度日”來說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時候,我將“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陰”;(“消磨”一詞反映出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因為此時天氣不好,作者的心情也不好,所以對他而言,光陰是用來消磨的,而不是用來“度過”的?!岸取笔且粋€中性詞,不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而“消磨”則帶有消極的情緒)而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卻不愿意去“消磨”,這時我是在慢慢賞玩、領略美好的時光。(“賞玩、領略”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作者心情的愉悅,與之前的“消磨”形成對比)壞日子,要飛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嘗。(“品嘗”的本來應該是美味,這里指對待好日子的態(tài)度,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度日”“消磨光陰”這些常用語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習氣。(“哲人”一詞在這里是褒詞貶用,很明顯,作者并不認同這類人的做法)他們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將它打發(fā)、消磨,并且盡量回避它,無視它的存在,仿佛這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至于我,我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于樂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哲人”的態(tài)度與“我”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比)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而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昂咳说囊簧菰餆o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托于來世?!?/p>
【寫作借鑒】
人應該“熱愛生命”,這本來是一個枯燥的、眾所皆知的“常理”,但經(jīng)過作者的匠心思考之后,表達得是那么的形象生動。這本是一篇隨筆,而隨筆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蒙田的隨筆常常親切活潑,妙趣橫生,充滿了作者對人類感情的冷靜觀察,有“生活的哲學”之美稱。除此之外,本段還比較了“度日”與“消磨光陰”“品嘗”的不同,褒詞貶用,諷刺了某些“哲人”,看上去是在“摳字眼”,玩文字游戲,實際上不僅增加了文章的哲理性,也使得說理更親切、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