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蕾 程紹楊
【摘 要】論文介紹了一種殘余應力消除技術——深冷處理,為了驗證這一技術的有效性,以7A60鋁合金為例,制定了深冷處理工藝路線并進行試驗,而后用X射線衍射法檢測毛坯表面的殘余應力,并與未經(jīng)處理的毛坯進行對比。試驗結(jié)果表明,深冷處理可以有效地降低7A60鋁合金的殘余應力峰值,并且使得殘余應力分布更加均勻。
【關鍵詞】深冷處理;7A60鋁合金;殘余應力;X射線衍射法
【中圖分類號】TG166.3?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1-0186-03
1 深冷處理技術
材料冷卻至室溫后,繼續(xù)在室溫以下冷卻的處理方法稱為低溫冷處理技術[1]。根據(jù)所采用液氮的狀態(tài),深冷處理的方式可分為如下兩種:
①液體法
將樣品直接浸入液氮中,使其迅速達到液氮溫度,在保溫一定的時間后取出,最后恢復至室溫。此種方法使樣品驟然降溫,會產(chǎn)生大的熱應力,對工件的熱沖擊較大,損害組織,在如此低溫下易造成部分材料的脆性斷裂,且溫度是不可控的,因此,這種工藝的可調(diào)性差[2]。
②氣體法
將液氮加熱使其汽化,利用液氮的汽化過程吸收熱量,以降低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此種方法可使環(huán)境溫度達到液氮溫度,試樣沒有直接和低溫液氮接觸,而是間接地和低溫氮氣相接觸,因此,對工件不會產(chǎn)生熱沖擊[3]。
2 薄壁件加工變形原因分析
7A60鋁合金通過固溶強化獲得高強度、高韌性的同時,也將產(chǎn)生較嚴重的淬火殘余應力。在薄壁零件的加工中,90%以上的材料被切削加工去除,毛坯內(nèi)部殘余應力得到大量的釋放與重新分布,且零件的剛性降低,零件在切削力、切削熱、切削振動及殘余應力重新分布的影響下,產(chǎn)生整體或局部的彎曲、扭曲或彎扭組合的加工變形,使零件難以達到設計要求,甚至成為廢品,這是引起薄壁結(jié)構(gòu)件加工變形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鑒于固溶強化本身的工藝特點,排除了采用高溫去應力退火的可能性,也難以通過機械拉伸、壓縮或振動等應力消除方法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鑒于鋁合金在低溫下反而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因此,可以通過深冷處理改善鋁合金的材料性能與尺寸穩(wěn)定性。
3 7A60鋁合金液氮深冷試驗
為了驗證深冷處理對消除7A60鋁合金殘余應力的效果,進行如下試驗。采取的主要工藝路線是:淬火后的毛坯先自然冷卻至室溫,再利用液氮深冷至-90℃,保溫30min,然后進時效爐升溫至135℃,保溫20min,出爐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如此反復進行3次[4],如圖1所示。
深冷處理后,應用X射線衍射法檢測毛坯表面的殘余應力,與未進行深冷處理的毛坯進行對比(見表1和表2),檢測點位置分布如圖2所示。
由圖3可以看出,深冷處理后的毛坯表面殘余應力分布比較均勻,峰值較低,而未進行深冷處理的毛坯表面殘余應力分布極不均勻,并且峰值較高[5]。
根據(jù)表1和表2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算得到:未進行深冷處理的毛坯表面殘余應力的均值和極差分別為:=98.5MPa;=86.1MPa;深冷處理后毛坯表面的殘余應力均值和極差分別為:=68.4MPa;=28MPa。經(jīng)過深冷處理后,毛坯表面的殘余應力均值和極差分別降低了30.6%、67.5%,根據(jù)殘余應力幅度與加工變形線性相關的理論,可以肯定經(jīng)過深冷處理的毛坯加工后工件變形情況要優(yōu)于未經(jīng)過深冷處理的毛坯[6]。
4 結(jié)論
綜上所述,深冷處理可以有效地降低7A60鋁合金的殘余應力峰值,并且使得殘余應力分布更加均勻,從而可以有效地控制薄壁件的加工變形。
【參考文獻】
【1】張麗偉,姜大鵬,張昆.7075鋁合金殘余應力釋放的熱處理工藝研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4):320-321.
【2】王秋成,柯映林.深冷處理消除7050鋁合金殘余應力的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2003,11(6):748-751.
【3】王海斗,朱麗娜,邢志國.表面殘余應力檢測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9):10-26.
【4】胡云卿,萬海濤.殘余應力消除方法研究[J].科技廣場,2011(4):188-190.
【5】張根保,張坤能.殘余應力消除技術[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5(4):6-11.
【6】王慶光.殘余應力檢測技術及其應用[J].重型機械科技,2002(4):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