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薇
有人曾以血緣為界來區(qū)分人與人之間的愛。愛長輩,愛子女,那是血緣之愛。這種愛,我們無從選擇,因為它早已隨基因沉淀在你的生命之初。而另一種則是非血緣之愛,那是在生活中與他人一點一滴積蓄起來的情感。你當然可以選擇愛與不愛。但請相信,以非血緣之愛為自我與花花世界之間的紐帶,會給生活帶來不一樣的幸福。
這種非血緣之愛又分很多種。對于友人,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朋友情深;對于愛人,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兒女情長;對于窮苦百姓,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系蒼生的感喟。然而,這些情感,大抵是因為互相依戀欣賞,或者“同是天涯淪落人”,有著相同的心境,但還有一種愛,卻迥乎不同。
我很好奇,離開了初中那么久,我在梁老師心里是什么樣子?想當年,她總是笑語盈盈地看著我,大概因為我還算是個好孩子,記憶中,她批評我的次數(shù)不多,但我卻很清晰地記得她在班上發(fā)過的每一次脾氣,有時氣得滿臉通紅,有時被噎得瞠目結(jié)舌,甚至有幾次在講臺上被逼得落下淚來……我已全然不記得原因,但滿腹的愧疚卻清晰如初。
我的媽媽也是老師,只是她面對的學(xué)生沒我們乖巧。他們抽煙打架,曠課上網(wǎng),紋身燙發(fā),上班幾乎耗去了她所有的心力,她每每回到家,便早早睡了,讓人心疼。所以我很能理解梁老師,可理解歸理解,幾年前的我還不是滿腹怨言,和同學(xué)們一起偷偷地給她起各種各樣的外號,升學(xué)的壓力、學(xué)業(yè)的枯燥,全都化為對她的不滿,連同對生活了三年的學(xué)校,也心生厭惡。
可如今離開了,失去了,卻開始想念,越發(fā)覺得珍貴,也越懂得珍惜。
梁老師生氣是因為有人胸?zé)o大志,鼠目寸光;頭疼是因為有人無視紀律,違反班規(guī);流淚是因為有人漠視他人,自私自利……可也就在無數(shù)次的生氣、頭疼、流淚之后,我們知道了人活一世,得有目標,為實現(xiàn)目標必須學(xué)會自我管理,更要心存善念,懂得感恩。
回想最近,我現(xiàn)在的班主任被學(xué)生氣得書一摔,奪門而去。在那一瞬間,畫面仿佛又重回那一天,梁老師滿臉通紅,一言不發(fā),走出教室。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心緒,身處其中的我們依然抱怨著現(xiàn)在的老師管得太嚴。但我堅信多年后,我們一定會對這一切滿心感激!
可是,為什么還偏要等到多年以后呢?從現(xiàn)在起,別再讓施老師失望!這也算是對梁老師的回饋,更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吧!
捫心自問,這種非血緣之愛,又能比血緣之愛淡多少?
(編輯:于智博)
評點:張引
此篇文章的不同尋常之處,是它沒有把筆墨集中在師生之間具體事件的敘寫上面,而是在開篇就劃好堆、分好類:先區(qū)別開血緣和非血緣的情感,再把非血緣情感進一步細分:有“同向”的情,如友情、愛情、家國情等,而與之相應(yīng)的“師生情”,則是一份“相向”而生的情感。由是,作者回憶了梁老師生氣的幾個畫面,以及自己的掙扎和糾結(jié)。本來她可以出于一份母親也是老師的同理心,理解梁老師的苦衷,而自己的少不更事,免不了惹梁老師生氣……當時間拉開距離,作者才讀懂梁老師的嚴厲,也情不自禁地感念這份深厚的師生情。文章行至此處,基本圓滿,而高明的作者卻蕩開筆墨,插入一段現(xiàn)實敘寫,將班主任老師和記憶中梁老師生氣的畫面疊加,由彼及此地激發(fā)出回報“師生情”的決心。如此收束全文,實在令人驚喜,也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