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走精神之路
近日,北大一名心理學博士提出“空心病”這一概念,指的是當下青年所具有的一種近似抑郁的強烈的孤獨感、無意義感。其實這是青年們精神道路斷裂的一種表現(xiàn)。
在我看來,出現(xiàn)這種狀態(tài)不足為奇。早在20世紀,美國就有“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世界大戰(zhàn)對文明的沖擊震蕩使美國青年頹廢、絕望,懷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日益快速的社會節(jié)奏催生了中國現(xiàn)今“空心的一代”。
急劇發(fā)展的科學技術在廣闊的外部世界開疆辟土的同時,也挖出了一條斷絕人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聯(lián)系的巨大鴻溝?!皬那暗娜丈兊寐?,車、馬、郵件都慢”,但書信中的一筆一畫,都是對隔在遠鄉(xiāng)的家人的深深思念。而今已鮮有人用書信傳遞思念,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快捷的電子郵件、短信。有時,兩人明明坐在一起,卻用手機聊天,“天涯若比鄰”的美好念想反而成了“比鄰若天涯”。葉芝有一句詩:“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間到處彌漫著混亂。”當秩序只是浮于表面的假象,混亂已成為隱匿的時代內核,精神道路的損壞無法避免了。
我們該怎么辦呢?如何才能彌補精神之路的殘缺?我想,不能坐以待斃,也不能大動干戈?!昂谝菇o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們應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在文學、繪畫等不同領域構筑自己的精神道路。
美國作家梭羅,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覺得疲憊、迷茫,只身離開都市來到了瓦爾登湖畔,自耕自食,過著簡樸、自然的隱居生活。他不斷親近自然,思考人生的真諦,探索自己的精神之路,并以此為題材寫成長篇散文《瓦爾登湖》,向世人展示了從容、充實的精神之路。
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雙腿殘廢了。他的精神世界變得異常動蕩不安,對有關于“腿”的詞匯非常敏感,還不時無緣由地發(fā)脾氣,更是一個人孤獨寂寞地在荒廢的古園子里沉寂,在生和死的邊緣徘徊。最后,在荒蕪中,他看到了自然的生機和人類的更替,悟出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它是必然會降臨的,生命就是一段自然的過程。他重拾文學創(chuàng)作,重新構筑自己的精神之路。
“道路是不會消逝的,消逝的是我們?!?/p>
“我們是不會消逝的,正如塵埃是不會消逝的。”
我相信,渺如浮塵的我們,也能憑借自己的力量續(xù)走精神之路,漫步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的境界。
[指導老師: 陳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