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鄄城位于山東省菏澤市西南部,當?shù)氐拇u塑是魯西南民間磚塑手工藝的代表。本文根據(jù)鄄城謝家磚塑第五代傳承人謝新建的口述,以及對燒制磚塑的土窯的現(xiàn)場分析,并對照了少量現(xiàn)存的實物,全面了解了其制作過程,系統(tǒng)地記錄了工藝全貌,關注工藝的傳承。
關鍵詞:磚塑 工藝 傳承
鄄城磚塑不是第一次聽說了,鄄城卻是第一次去。磚塑謝家在鄄城縣彭樓鎮(zhèn)上,臘月十九那天,正趕上鎮(zhèn)上年前的大集。上午,我們到了謝家,只有謝新建的母親在,畢竟臨近年關,去麻煩別人不好意思空手,老太太自是熱情的招待,并麻煩鄰居去集上尋兒子。雖然在各種資料上記載的鄄城謝家磚塑傳承人大多是謝學運,但是我們并沒有找到他,年過半百的他依舊在派出所工作,越是過節(jié)也越是忙碌。謝新建是他的侄子,也是謝家磚塑的第五代傳承人,磚塑并不是主業(yè),他是中學的政治老師。
在等待的時候,站在鎮(zhèn)子的街道上,細細打量周圍的房子,幾乎每家每戶的房頂上都有鳥獸模樣的磚塑,但是大部分都形狀呆板,毫無美感。鄄城謝家磚塑每一件作品都是由人工逐一雕刻,每一件都獨一無二?!短旃ら_物》中有關于瓦的記載:“其垂于檐端者有水滴,下于脊沿者有云瓦,瓦掩覆脊者有抱同,鎮(zhèn)脊兩頭者有鳥獸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載于窯內(nèi)受水火而成器則一也。”鄄城磚塑的制作過程主要分為選土,篩土,和泥,捏塑,燒制五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很重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
首先要選土,做磚塑所用的土與我們平時做雕塑或者陶瓷所用的土完全不一樣,我們平時用的土大都是經(jīng)過加工處理的,價格也比較高。雖然塑形方便,但是對于民間建筑而言成本太高,并不適用。磚塑所用的土是在農(nóng)村常見的淤泥,魯西南地區(qū)是黃河沖擊平原,這種淤泥再常見不過了。平時也聽老師講過,為什么魯西南會有那么多泥玩具,孩兒模,民間磚塑泥塑什么的,地理位置也是關鍵。淤泥分為兩種,一種是埋藏于地下較濕的淤泥,這種泥沒有經(jīng)過太陽暴曬,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干裂,會影響磚塑的制作。另一種是在地表較干的淤泥,這種泥在使用時要先浸泡,由于它經(jīng)受過暴曬,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容易干裂。
選好土之后,要將土放在室外暴曬,直至他們曬干,經(jīng)過暴曬的土在使用中更有韌勁,不容易開裂。淤泥完全曬干之后要用篩子篩掉一些石子等雜物,保證曬出的土細如沙。土中的小石子在燒制的過程中會發(fā)生炸裂,甚至會把燒制的窯毀掉,所以在篩土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謝新建老師拿起院子里堆放的淤泥給我們看,這些淤泥已經(jīng)干透了,由于天氣冷并不容易粉碎,也就沒法用了。謝老師說“這些泥要等到天氣暖和了,才能粉碎后再篩了。”
把篩好的土堆成一個小山包,在上邊挖個小洞,往洞里加水,加水時一定要掌握好量,水過多,泥會干,磚塑易裂,水太少,泥太濕,不易成型。等土全部浸濕后拿鐵锨攪拌,再用腳踩,就是當?shù)厮追Q的“腳蹬泥”。這道工序最好反復進行三至四遍,以確保泥可以成型,并增強其柔韌性。泥成型后就可以用手取適量大小的泥進行反復的揉,并摔打,泥的韌性越強,在制作的過程中越能保證作品質(zhì)量,整個過程和和面很相似。
在備好泥后就可以進行捏塑了,捏塑是整個制作過程中最能體現(xiàn)磚塑藝人水平的一步,也是最具有藝術價值的。磚塑藝人在捏塑時所使用的工具不像我們做雕塑或者陶瓷所使用的工具那么多樣復雜,簡單的棗木用刀削成合適的形狀,然后放在 油中浸泡,這是為了工具表面更光滑,防止在使用中因掛泥而破壞紋理。其實在磚塑的捏塑過程中主要工具就是制作人的一雙手,用手捏塑更容易把握泥的形狀。每一件磚塑作品都不是一次成型的,比如在做屋頂正脊中央托寶塔的獅子時,要先捏好獅子的軀干,然后把它放在封閉的房間里晾干,大概兩三天的時間,等它干到6—7成,有一定的支撐度時再安置獅子的頭和寶塔。
磚塑做好后要經(jīng)過幾天的時間徹底晾干再入窯燒制。燒制磚塑用的窯是磚塑藝人自己搭建的傳統(tǒng)土窯,是一個直徑兩米的半圓形,分為上中下三層,上面兩層放置磚塑作品,最下面一層添置柴火。一窯可以容納一千多件磚塑作品,耗時三天。這三天內(nèi)內(nèi)要不停的添柴,以保持窯內(nèi)溫度,溫度最高時可以達到一千度左右。燒窯是一件很考驗耐心的活,技術含量也很高,土窯不像現(xiàn)在使用的電窯直接輸入溫度和時間就可以離開等成品。燒窯結束后,要用泥巴封住窯頂,用柴草塞滿火道,把燒成的磚塑悶住,等土窯徹底冷卻后再開封取陶,防止窯內(nèi)接觸冷空氣而炸裂。磚塑的的制作過程看似簡單,實則不易,這也體現(xiàn)了磚塑藝人在手藝傳承方面存在了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們跟著謝老師去了土窯,土窯分上下兩層,下層填柴火燒制,上層可堆放上千件磚塑。謝老師說“已經(jīng)有半年多沒燒過窯了,這天氣太冷,燒不了。一般都是在夏天,連著燒三天才行,期間不能離人。”他撿起地上散落的一件磚塑,說到:“這件是電腦雕刻的,看著很死板,每一件都一樣,現(xiàn)在大部分人家都用這樣的。之前有做仿古建筑的找我做(屋脊獸),只給了一周時間,我就沒接。后來他們找的外地的人來做,我去看了,真是不講究?!碑斘覀儐柶鹬x老師有沒有徒弟時,他嘆了口氣道:“現(xiàn)在年輕人誰還愿意做這個,說實話,在外面打工也比這個掙的多。鎮(zhèn)上的小學有時候會找我去講課,偶爾社會實踐的學生會來家里,只要他們來,我就愿意教,愿意講。但是沒有人愿意一直學了,這活太累,太臟,還要耐著性子,不好學。外人不愿意受這份罪,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學好,但又不賺錢,也就沒人學了?!逼鋵嵅粌H謝家磚塑如此,許多家族性的民間手機的傳承都會遇到這種問題。子承父業(yè),代代相承,輩輩相傳。不愿傳給外人,而自家人往往不得已才學。
作為魯西南傳統(tǒng)建筑裝飾的鄄城謝家磚塑取材于土,精美的磚塑作品的原材料使用的是最為普遍的泥土,雖然制作磚塑的材質(zhì)簡單,但是它通過畫面的故事情節(jié),描述正義與邪惡、忠義與奸佞、善良與丑惡,通過磚塑藝人簡單而又精妙的手法展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意義,傳承了歷史,傳承了文化。
參考文獻
[1] 《民藝學概論》 潘魯生 唐家路 董占軍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 《天工開物》明 宋應星著 俞婷編譯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3] 《民俗學概論》 鐘敬文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4] 《中國古建筑瓦石營法》 劉大可著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5] 《中國建筑史》 梁思成著
[6] 《鄄城謝家磚塑藝術與祠堂建筑研究》 城市建筑研究 韓素娟
[7] 《鄄城謝家磚塑藝術中的多元俗信觀》 郜翠平 西北民族大學
作者簡介:汪一鳴,女,漢族,籍貫:山東省菏澤市,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