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佳
(沈陽市安寧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164)
近年來,因為系列不良因素的作用,使得精神分裂癥患者例數(shù)呈現(xiàn)出明顯增加,為了避免此種疾病使得老年患者的正常工作以及睡眠質量等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制定護理對策進行干預[1]。本次研究將針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確定最佳的護理對策,以此通過臨床護理路徑,促進患者睡眠質量改善。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組后進行老年精神分裂癥護理對策的研究;對照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齡為56~89歲,平均年齡為(72.21±1.05)歲;病程為2~3年,平均年齡為(2.53±0.22)年;觀察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齡為57~90歲,平均年齡為(72.29±1.09)歲;病程為2~4年,平均年齡為(2.59±0.25)年;觀察對比兩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性別、年齡,最終發(fā)現(xiàn)無明顯性差異(P>0.05)。
1.2 方法:對于入組后的兩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合理進行老年精神分裂癥護理對策的研究;對照組:選擇基礎護理對策展開臨床護理;觀察組:選擇基礎護理+臨床護理路徑展開臨床護理;對于對照組,需要就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變化密切觀察,對于常規(guī)治療以及常規(guī)護理內(nèi)容,需要按照醫(yī)囑完成[2],對于觀察組,具體如下:
1.2.1 做好心理干預工作:因為個體的不同,所有老年患者表現(xiàn)出的心理狀態(tài)有所不同,對此在進行心理干預期間需要依據(jù)個體的不同表現(xiàn)針對性進行。通過對心態(tài)良好做出保證,以對患者疾病恢復進行顯著促進。此外,需要對患者積極心態(tài)的保持進行不斷鼓勵,就老年精神分裂癥疾病知識進行相關性講解,以使得老年患者不良情緒有所緩解[3]。
1.2.2 做好認知偏差矯正工作:護理人員需要就有關案例對患者進行認真分析,確?;颊吡私庾陨碚J知行為錯誤,會使得病情狀況呈現(xiàn)出嚴重的現(xiàn)象,從而使得患者的疾病康復受到延誤。此外,就錯誤認知危害進行分析,以對患者自身感悟的充分性做出保證。此外就患者的不良認知狀態(tài)進行糾正,以對患者情感形成以及良性行為形成做出充分保證。
1.2.3 做好用藥護理工作:對于患者用藥的按時按量需要充分強調(diào),并且就患者醫(yī)囑用藥需要嚴格督促,要求護理人員需要目測患者用藥后才可以離開。此外利用開展座談會等系列方法進行干預,講解內(nèi)容主要包括藥物知識以及獲得的臨床療效兩方面。此外,就患者系列用藥不良反應密切關注,對患者給予針對性指導,對于成功經(jīng)驗,鼓勵患者同其他患者進行分享。
1.3 觀察指標:觀察對比兩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改善程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對兩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結果展開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睡眠質量)以 形式合理展開t檢驗,最終P<0.05為差異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意義。
同對照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對比,觀察組獲得明顯提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臨床對比 (±s)
表1 兩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臨床對比 (±s)
組別 睡眠質量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觀察組(n=51) 1.72±0.26 1.45±0.15 0.90±0.25 1.07±0.45對照組(n=51) 1.95±0.29 1.65±0.13 1.35±0.59 1.52±0.69 t 4.2171 7.1955 5.0151 3.9011 P 0.0001 0.0000 0.0000 0.0002
以往護理人員對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進行臨床護理期間,只依據(jù)醫(yī)囑具體內(nèi)容展開對應干預,對于護理全面化無法顧及,從而對于疾病恢復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在此種情形下,護理人員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策完成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護理,能夠依據(jù)老年患者的個體表現(xiàn)展開對應護理,從而可以實現(xiàn)護理的針對化以及全面化。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同對照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對比,觀察組獲得明顯提升(P<0.05),從而證明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對于睡眠障礙的改善可以獲得明顯促進效果。
綜上所述,醫(yī)療人員選擇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干預,在改善睡眠質量方面,效果確切,從而對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做出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