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經濟運行”調研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自2015年開始的年度大型調研活動,至今已連續(xù)進行4年,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的重點品牌科研活動。2018年,課題調研組對廣西、吉林、河南、貴州、福建五個省(區(qū))進行重點深入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從轉移支付透視區(qū)域分化》。調研發(fā)現,我國地方財政經濟出現區(qū)域分化、經濟分化、財政分化的趨勢,其本質為效率分化,即我國的轉移支付制度在促進區(qū)域公平的同時,未能促進效率的提升。報告指出,財政體制是區(qū)域分化的深層次制度因素,并基于公平與效率的融合來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的視角分析其政策含義,同時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劉尚希院長就此次調研及其成果專門撰寫了《區(qū)域分化與轉移支付的邏輯關系》一文,闡述了此次調研的切入點是從財政視角來觀察地方經濟運行以及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運行狀況;是以發(fā)展的眼光,以中長期的考量,以不確定性思維方式去對我國當前地方財政經濟運行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在對調研主要發(fā)現進行簡要介紹的基礎上,劉院長重點指出當前區(qū)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效率的分化,而其本質為人的能力的分化,改變的關鍵在于轉移支付制度應反思過去重公平輕效率的制度設計理念,以及公平與效率“兩張皮”的制度體系與實施機制。應著眼于建設公平效率協調一致的轉移支付制度,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通過提升區(qū)域的物質資本積累與人力資本積累的質與量,最終依靠人的能力連同創(chuàng)新能力的普遍提升,增強地方經濟發(fā)展的潛能與可能。
《2019年一季度宏觀形勢分析報告》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組織并撰寫,是對我國宏觀經濟各個領域的重要指標進行持續(xù)跟蹤與深入研究的系列研究報告。該報告共包括九部分,結合一季度數據,分別就我國基建投資、房地產、制造業(yè)、就業(yè)與消費、出口、GDP增速、價格、金融八個領域的關鍵指標與當前形勢進行觀察與分析,并就各領域中值得關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后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第九部分就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宏觀形勢進行整體判斷,對其中一些突出的現象與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于高層次人才的個人所得稅政策研究》(張學誕趙卓婭)指出應關注個人所得稅對人才流動的影響力,以及對高層次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的激發(fā)作用,加大高層次人才收入個人所得稅的優(yōu)惠面、優(yōu)惠力度,以提高我國對國內及國際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我國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的分類管理研究》(馮俏彬韓博)深入研究并重新梳理了我國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分類的理論依據,據此將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細分為五個類別,并為每個類別的收費制定了不同的管理規(guī)則,繼而提出了不同類別收費的定價原則、定價公式以及評估制度與調整方法。《中、西式PPP的邏輯比較》(龍小燕陳新平李忠峰)從理論邏輯假設的根源,就我國PPP與西方國家的PPP之間理論依據與制度基礎進行厘清,并分析對比了中、西式PPP的制度特色,提出了我國PPP未來發(fā)展應借鑒實體型PPP模式的建議?!稄臍v史維度看財政與國家興衰的關系》(申學鋒)以歷史上大國興衰為例證,總結其失敗原因與規(guī)律,并分析了財政與國家治理的密切關聯,對于我們深入理解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定位與作用非常有啟發(fā)。
更多內容和思考,敬請詳閱本刊。誠意邀請您提出對本刊的意見和建議,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讀者,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