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隴德
隨著社會的進步,傳染性疾病、營養(yǎng)不良性疾病等逐步得到了控制,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國人需要面對的新問題。目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已成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wèi)生組織全球調查結果表明,決定人的健康和壽命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為占60%,環(huán)境因素占17%,遺傳因素占15%,醫(yī)療服務條件占8%。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2型糖尿病、腫瘤等常見慢性病。通過健康知識的傳播,能提高人們的健康素養(yǎng),讓大家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醫(yī)學科普并非易事,我認為做科普必須把握好以下四個原則。
第一,所傳播的知識科學性要強,必須要以科學研究結論為基礎。比如,很多人認為雞蛋膽固醇含量高,要盡量少吃。其實這并不科學。事實上,雞蛋營養(yǎng)豐富,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和人體必需氨基酸,富合鈣、磷、鐵等,蛋黃還富含卵磷脂。英國的研究發(fā)現,每天吃1個雞蛋是安全的,并將雞蛋的推薦攝入量從“每周3個”增加到“每天1個”。
第二,要通俗易懂。醫(yī)學知識有很強的專業(yè)性,有很多讓老百姓難懂的專業(yè)術語,必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解釋,才能讓大家理解其中的含義。
第三,要易于操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對每日需要攝入的各類食物的量進行了推薦,比如,每天要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蔬菜300—500克,新鮮水果200—350克,奶及奶制品300克,禽畜肉40—75克,蛋類40—50克,等等。為了更加便于操作,我個人建議40歲以上中年人不妨把握膳食結構與數量的“10個網球原則”:每天攝入不超過1個網球大小的肉類,相當于2個網球大小的主食,要保證3個網球大小的水果,不少于4個網球大小的蔬菜。另外,還要掌握“四個一”,即每天吃1個雞蛋、1斤(500克)牛奶、1小把堅果、1副撲克牌大小的豆腐。
最后,醫(yī)學科普還應針對重點問題進行科學知識的普及。比如,中風等對健康危害巨大的疾病,應該重點宣傳,讓老百姓了解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治療等知識。防患于未然,或發(fā)病后及時得到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