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君
摘要 探索更接近真實酸雨的模擬探究方法,發(fā)現(xiàn)受酸雨影響較明顯的實驗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實驗的能力。
關鍵詞 模擬酸雨 種子萌發(fā)
中圖分類號Q-331
文獻標志碼B
1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內(nèi)容是初中生物學十個一級主題之三“生物與環(huán)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以酸雨為例,說明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不良影響。本節(jié)內(nèi)容不是生物學的核心知識,所以教材以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這一活動為中心,引導學生探討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紤]到初二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探究經(jīng)驗,教材將這個探究活動設計為具有較大開放性的全過程探究,但對實驗方案設計給予了充分地提示。學生根據(jù)提示,可以比較順利的設計實驗。
2 教學目標
設計并完成酸雨對生物影響的探究實驗,在實驗中進一步了解探究實驗的原則;通過探究觀察,初步形成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并認識到酸雨的危害,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其中,設計并完成酸雨對生物影響的探究實驗,充分認識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是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和重點。
3 教學過程
3.1 設境導入,引發(fā)思考
通過觀看一個簡短的視頻,學生了解到酸雨形成的原因、我國酸雨的現(xiàn)狀以及酸雨的危害等。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能否用實驗來模擬探究一下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3.2 討論交流,確定主題
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很多探究課題,如模擬探究酸雨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模擬探究酸雨對幼苗生長的影響,模擬探究酸雨對金魚呼吸頻率的影響……教師對于學生們提出的課題給予肯定和鼓勵。但鑒于實驗室和實驗材料等條件,師生最終確定探究課題“模擬探究酸雨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3.3 分析交流,制定探究方案
教師引導思考:實驗變量是什么?如何模擬酸雨?如何設置變量?用什么實驗材料?
學生能想到用清水和模擬酸雨作變量設置對照,模擬酸雨則根據(jù)課本提示的方法即用食醋和清水來配置酸雨。因為學生在初一時用綠豆做過種子萌發(fā)的實驗,所以實驗材料選擇綠豆??墒窃谟懻撨^程中,也有學生提出了一些質疑:
(1)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而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用食醋來模擬酸雨跟真正的酸雨效果能一樣嗎?
(2)每種植物的生長條件都有差異,并且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也不盡相同,只研究一種植物的種子,實驗現(xiàn)象是否具有說服力?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筆者大膽地進行了實驗創(chuàng)新。在實驗方法上,設置了清水、pH為2的硫酸型強酸雨、pH為4的硫酸型弱酸雨、pH為4的醋酸型酸雨四組對照,從而比較出醋酸型酸雨與硫酸型酸雨對生物影響的區(qū)別,以及酸雨酸度的增強對生物的影響。在實驗材料上,選擇了6種植物種子,包括糧食作物小麥和玉米,蔬菜類白菜和大葉菠菜,豆類作物綠豆和黑豆,分別進行實驗,從而比較出酸雨對不同生物的影響有沒有差異。
3.4 準備材料
實驗所需的6種植物種子從種子公司購買,考慮到安全問題,模擬酸雨由教師準備。模擬酸雨的配置方法如下:
①取200 mL食醋,加入500 mL純凈水稀釋,可得pH為4的醋酸型“酸雨”。
②將分析純硫酸和硝酸按化學當量5:1制成母液,然后加純凈水稀釋配置pH為2和pH為4兩種酸度的模擬酸雨溶液。由于母液用量非常少,沒能估算出母液與純凈水的配置比。
③所有模擬酸雨的pH值均通過pH酸度計測量,精確到0.1。
3.5 實施實驗
①8名學生為一組,每組負責探究一種植物,分組進行實驗。
②每組實驗使用4個潔凈的培養(yǎng)皿,并貼上標簽標注好清水、硫酸型pH為2,硫酸型pH為4,醋酸型pH為4,并在培養(yǎng)皿中鋪上濾紙。
③將已浸泡過的種子放置到培養(yǎng)皿中,每個培養(yǎng)皿30粒。
④設計觀察記錄表格。每天定時用滴管給種子噴“雨”,認真觀察,記錄發(fā)芽數(shù)量。
⑤大約10 d后,統(tǒng)計各培養(yǎng)皿中種子的萌發(fā)個數(shù),匯總表格數(shù)據(jù),計算發(fā)芽率,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圖l是各種種子的實驗結果統(tǒng)計。
3.6 實驗結果及結論
①相同pH的醋酸型模擬酸雨要比硫酸型模擬酸雨對種子的萌發(fā)抑制作用強很多。
②硫酸型酸雨的pH越低,對種子萌發(fā)的抑制作用越明顯。
③不同植物種子對酸雨的抵抗力不同,多數(shù)種子在弱酸環(huán)境下更容易萌發(fā),豆類種子的耐酸性較強。
4 實驗延伸
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又引發(fā)了學生很多思考:
①為什么pH都是4,醋酸型酸雨對種子的萌發(fā)抑制作用更強?
因為食醋的成分復雜,除含有醋酸外,還含有較多的有機物,所以溶液濃度高,不利于種子吸收水分。另外,硫酸硝酸是強酸,完全電離,醋酸是弱酸,不完全電離,所以相同pH的醋酸比硫酸硝酸的總濃度大的多。
②為什么pH為4的硫酸型酸雨條件下種子萌發(fā)率較高?
可能的原因:種子對酸性溶液具有中和的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各種物質會從種子中淋溶出來,導致pH改變,實驗證明大多數(shù)種子都有提高浸泡溶液pH的能力。檢測到小麥的清水培養(yǎng)液從pH為7升高到7.7,酸雨培養(yǎng)液從pH=4升高到5.5。
5 實驗反思
①關于模擬酸雨的選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用硫酸和硝酸按一定比例配置成更接近實際情況的模擬酸雨。從安全角度考慮,可以用食醋模擬酸雨,但要告訴學生,它與酸雨的成分差異以及可能將酸雨的危害擴大。
②本次探究實驗具有較大開放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實驗設計。從實驗中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種子對弱酸環(huán)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如果探究酸雨對幼苗生長、花、芽等的影響,實驗效果可能更明顯。
③本次實驗主要過程都在課下,學生利用課間,每天觀察記錄,并能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通過查找資料和驗證實驗的方法解決問題,很好地鍛煉了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實驗的能力。
④由于本次實驗時間較長,變量較多,如模擬酸雨的成分濃度存在誤差,每種種子每天噴灑的酸雨量也沒有嚴格控制等,可能使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
參考文獻:
[1]王樹和,孫佩璐,周文楠,劉婷,馬占鴻,模擬酸雨對小麥條銹病流行學組分的影響[J].植物保護學報,2018,(8):16-19
[2]蔣雪梅,威文華,肖娟等.模擬酸雨對銀杏雌雄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報,2014,(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