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紅
[摘要]幼兒園是進行學前教育的重要階段,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還可以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行啟蒙教育。生態(tài)種植活動是幼兒教育中的新式教育策略,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多種能力。本文對幼兒園生態(tài)種植活動進行了簡要介紹,并分析如何在幼兒園中開展生態(tài)種植活動,希望在活動中可以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提高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同時讓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倍養(yǎng)。
[關鍵詞]幼兒園;生態(tài)種植活動;教育策略
一、幼兒園生態(tài)種植活動
種植活動是當前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內容。開展種植活動通常是讓幼兒在固定的空間中種植易生長、易管理并且生長周期短的植物,其作用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精神和動手能力,同時幼兒還可以學習到和植物、生命相關的知識,因此對幼兒的全面成長有很大的作用。幼兒對植物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生長,幼兒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會讓其接受光照和適當的澆水,使其由胚芽逐漸生長成為植物。其次是繁殖,當胚芽共同發(fā)育之后,植物進人生長的成熟階段,會出現數量的增長,使物種得以延續(xù),進而使幼兒懂得植物有性繁殖的相關知識。再次是衰老,植物經過旺盛的生長之后,會出現機能的減退,并逐漸走向枯萎,幼兒會懂得枯萎是植物生長必然經歷的過程。最后是死亡,植物的死亡標志著新陳代謝的結束,幼兒在植物四個階段的生長中會發(fā)現任何生物都將經歷這個過程,是普遍的、不可逆的,進而會對生命充滿敬畏。
二、如何開展生態(tài)種植活動
(一)打造生態(tài)種植環(huán)境
幼兒園要為生態(tài)種植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可以把園內可利用的綠化土地打造成生態(tài)種植園地,比如教室窗臺、走廊都可以利用綠色植物來裝飾和點綴,這樣就為幼兒園營造出生機盎然的景象,就像幼兒一樣充滿生命力,引導幼兒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快樂度過每一天。同時,打造生態(tài)種植園地還可以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氛圍,教師每天迎接幼兒入園時可以向幼兒傳遞這樣的信息:“看,這是我們打造的生態(tài)小天地”。在細心的種植和呵護下,幼兒會發(fā)現種子破土而出,并及時地把這一現象分享給小伙伴,那種喜悅的心情會讓幼兒深刻地體會到大自然生動、鮮活的美,不僅能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還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實現幼兒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二)引導幼兒積極參與
當前,部分幼兒園在開展生態(tài)種植活動時拘泥于形式,只是為了裝飾幼兒園,教師參與的過程很多,而幼兒只是配角。因此,教師要深刻踐行“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學理念,不論是班級種植自然角,還是園內大型種植園地,都要提升幼兒的參與度。班級的盆栽種植可以由班級的幼兒細心打理,而大型種植園地可以按照班級數量劃分管理區(qū)域。在種植前期,家長和幼兒要一同商討在哪個季節(jié)種植哪種植物,一同收集,一同種植。種植期間的松土、播種、澆水和養(yǎng)護都要幼兒共同參與,教師可以為幼兒設立班級的值日輪流表。在班級的窗臺上,不僅要擺放綠色植物,還要提供和幼兒人數相同的空盆,并且在家長的引導下讓幼兒在開學初期播種種子,由幼兒自行管理,比如有的幼兒種植月季花,有的幼兒種植太陽花,當學期結束后,每種植物都生長的很旺盛,有的開出鮮艷的花,有的枝繁葉茂,幼兒嗅著花的芳香,心里也會滿懷欣喜。教師還可以組織家長和幼兒一同分享種植心得,讓幼兒說出自己的做法和內心變化,這對幼兒的成長也是十分有利的。
(三)創(chuàng)造親子種植時光
“生生農場”由葉圣陶先生創(chuàng)辦,其教育意義是讓幼兒在活動中實現多種能力的發(fā)展,而幼兒園也要把這種精神進行發(fā)揚和傳遞。當然,對于部分幼兒園來說,可提供的種植面積有限,這時幼兒園可以為幼兒提供園外的實踐機會,比如每學期帶領幼兒來到就近的生態(tài)種植農場,同時也讓家長參與其中,借此機會增進家長和孩子的交流。當前的社會生活節(jié)奏較快,很多家長由于工作繁忙,幾乎沒有時間和孩子相處,而在農場實踐過程中,家長會更加注重幼兒的成長,尤其是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下,幼兒也會更加依賴家長,希望得到陪伴,每當種植成功后,幼兒的臉上都會洋溢幸福的笑容。在農場中每個班級都有種植區(qū)域,家長和幼兒可以通過播種、澆水、施肥、采摘和品嘗體會到親近大自然的快樂,讓家長暫時忘卻工作的煩惱,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
(四)順應幼兒成長天性
以往的幼兒在生態(tài)種植活動中更加依賴教師的指導,但是幼兒也有著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該適當的放開手,給予幼兒展示的空間,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需要為幼兒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幼兒釋放天性,在種植活動中尋找靈感。比如春季教師為幼兒布置種植牽?;ǖ娜蝿?,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幼兒播放牽牛花的生長特征,幼兒通過觀察會發(fā)現牽牛花的藤蔓習慣順著細繩或者竹竿生長,因此在幼兒播撒種子后,可以在松軟的土中插入細竹竿,便于牽?;ㄉL。再如在秋季開學時,教師問幼兒想種植花草還是蔬菜類的植物,很多幼兒選擇種植大蒜,但是怎么讓大蒜健康生長并美觀的種植是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幼兒自行討論,最終幼兒一致認為用鏟子把種植區(qū)域分割成小塊,并且用塑料綠葉藤條裝飾。經過一星期的時間,蒜苗破土而出,幼兒發(fā)現效果十分美觀,都會歡呼雀躍,為自己鼓掌。這樣,原本簡單的種植內容在幼兒的設計下呈現出了更好的效果,幼兒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還收獲了自信。
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借助生態(tài)種植活動對幼兒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對幼兒的發(fā)展十分有利,因此教師要積極打造生態(tài)種植環(huán)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種植活動,并且通過生態(tài)種植活動促進親子關系,此外還要讓種植活動順應幼兒天性,這樣才能讓生態(tài)種植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教師、幼兒園和社會還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實現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朱惠芬.淺談幼兒園生態(tài)種植活動教育策略方法[J].考試與評價,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