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鳴
熱薯條人見人愛,冷薯條卻不怎么好吃,這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這很好理解。做薯條的土豆主要由淀粉組成,淀粉在“含水”的狀態(tài)下味道比較好。如果把淀粉想象成微小的“水晶球”,那么水分會在高溫環(huán)境下進入“水晶球”中,從而讓這些原本硬邦邦的“水晶球”膨脹起來,并因此變得蓬松,所以熱薯條嘗起來十分可口。而薯條變冷之后,水分就會從“水晶球”中“跑”出來,“水晶球”失去了蓬松的質(zhì)感,薯條的口感就變差了。
溫度也能夠部分解釋薯條冷卻后的口感變化。高溫能夠使得食物變得更加芳香馥郁,因為在高溫下,分子運動更為劇烈。薯條的氣味香甜誘人,而當其冷卻后,這些氣味消失了大半。這也能夠為我們感冒鼻塞時吃東西沒什么味道作出解釋:鼻塞時,我們的嗅覺受到阻礙,接收到食物氣味的嗅覺刺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而無法為食物的口感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